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19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4 期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视角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究王天赐(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2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被首次提出1。随后,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对乡风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2021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更是强调“三农”问题上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3,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

2、风、淳朴民风4。1乡风文明的概念及重要意义1.1乡风文明的概念乡风,代表的是特定乡村社会行为规范和模式,这些规范和模式往往是由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差异共同塑造的,是乡村社会风俗、习惯、传统等行为方式的集合体。乡风代表着农村社会农民所共同认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文明”这个概念的引入为乡风赋予了更广阔的视角。文明指的是历史的沉淀,包括那些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适应和认知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公序良俗缘。文明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不仅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相关,更与精神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乡风文明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契

3、合,被农民所认可的、优良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文化符号、道德品质和伦理秩序等。乡风文明的核心在于引导和推动广大农民建立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1.2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第一,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深入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农民群体文明、积极和健康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其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从而培养出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乡村振兴所需的核心人才资源。第二,乡风文明建设还为创建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宜居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

4、撑,进而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第三,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种内生的精神动力,带动摘要: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党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持续健康发展尤为关键。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脱贫攻坚战的延续,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和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该文分析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和支持。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基础设施;制约因素;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院F323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

5、04-0082-04Abstract:Rural revitalization,as a crucial strategic deployment in the new era by the Party,places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the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illages.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an ext

6、ension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campaign but also a vital compon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focuses on the role of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mploy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explore its key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effects.Based on th

7、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and proposes targeted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pport for the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ivilization;infrastructure;cons

8、training factors;implementation paths作者简介院王天赐(199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DOI:10.20028/j.zhnydk.2024.04.01982-2024 年 4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治理农民个体和集体追求进步,弘扬尊知重教的社会氛围,增强抗拒不良文化侵蚀的内在力量。通过教育和培训,形成了崇尚科学与技术的群体意识,推动农业现代化,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知识基础。第四,乡风文明的建设促进了各地独特精神文化的形成,无论是奉献互助的社区精神,还是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都在无形中滋润人心

9、,增进社区凝聚力,通过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来引导乡村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现代、繁荣的方向发展。2乡风文明建设的薄弱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对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显著提升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这一进步自 2021 年中国宣布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尤为突出。农村地区的经济相比于前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重要的转折点。然而,当我们将这些成就置于中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中进行考量时,乡风文明建设仍显不足,尚有进一步提升和深化的空间。2.1乡村文化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在中国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中,文化活动的质

10、量参差不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众多农村地区在保持其民族特色和区域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一系列本地区或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例如,越剧下乡活动、黄梅戏表演、绍兴莲花落曲艺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反映了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也展示了文化传承的活力。在组织上,这类文化活动通常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下进行,并得到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这种文化动员模式不仅激发了农民的文化积极性,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然而,一些不良文化与这些积极的文化活动并存的现象持续存在

11、。在部分农村地区,一些陋习仍然盛行,虽然这些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不足,但是很容易滋生不良风气,可能导致家庭矛盾、破裂甚至犯罪,影响社会和谐。除此之外,一些文化乱象也层出不穷,虽然比较少见但是却严重影响着优良乡风文明的建设。2.2乡村文化设施的分布与功能参差不齐在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中,文化设施的不均衡分布和功能性不足成为显著的问题。这一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尽管国家财政的支持推动了广泛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如农村文化站、农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这些设施的初衷是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旨在加速农村文化建设进程。然而,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在实际中遇到了财政

12、支持力度和资源分配的问题,导致在空间分布和职能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参差不齐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大多数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在乡镇中心,而在广袤的行政村层面,这些文化资源相对稀缺。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导致了农村地区在享受文化服务时的不公平,尤其是那些偏远或经济欠发达的村落,文化设施的缺乏限制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在职能类型上,许多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多采取简单的改造策略,例如将会议室改造为图书阅览室,但这样的改造往往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这种单一的功能设计和缺乏创新的管理方式,使得文化设施在提供丰富、多样化文化服务方面存在局限。此外,一些地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存在“建而不用”的现象,如流动

13、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等设施在实际使用中效果有限。这不仅给村委会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也使得农民难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削弱了文化设施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2.3乡村居民文化观念野新旧不接冶在思想观念上广泛存在着进步与保守、现代与传统的交织矛盾。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6。这些变化不仅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也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思想观念。例如,农民开始认识到读书和教育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广泛接受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科技的思想,以及逐渐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等。这些现代思想在农村社会中逐渐扎根,促进了乡村社会

14、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中,仍有部分地区和人群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些过时的观念不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也与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存在冲突。3乡风文明建设困境的解决路径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的量化指标和数据分析不同,更多依赖于其作为一种软实力的长期培养和发展。其重点在于文化的深入植入、治理体系的强化,以及通过这些手段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系统性的努力,通过增强乡风文明的影响力,从而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3.1重视文化建设袁筑牢乡

15、风文明的思想基础乡风文明建设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部分,其83-2024 年 4 期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核心在于强化文化自信,构建一个坚实的文明基础。这一过程涉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与传承,并将其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创新性地转化发展,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把中国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使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其在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中国的农耕历史悠久,其文化深深植根于乡土之中。强化乡风文明的文化基础,意味着需要从这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出发,探索并重现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历史上,中国的农村社会以耕读传

16、家为荣,文学作品中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关注也是丰富而深刻的。这些作品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如敦亲睦邻、孝顺、仁爱,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底蕴。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些传统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压舱石,也是在全球舞台上保持战略定力的独特优势。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筑牢乡风文明基础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确保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认知,能够珍视这些文化遗产。例如,社会公德教育植入传统文化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整合入公民道德建设

17、实践;开展村规民约与道德建设,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和“道德模范”等,可以集众人之力塑造道德典范,并用这些典范的力量来感染和引导农民,倡导孝老爱亲等优良道德行为。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包括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例如,挖掘并开发地方传统节日,作为传承载体,节日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节日中的这些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得以丰富,使得传统文化在继承之中发展,在弘扬之中创新。借助现代传媒传播文化,利用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介,将优秀的文化内容以更具吸引力的形式传达给广大公众。这样不仅提升了文化内涵的公众影响力,还有助于文化精神的传播

18、和普及。此外,建设乡风文明不单需要文化上的努力,还需政府政策方面的扶持与广泛的社会力量的协作。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出台相关条例,注入资金和资源,推动乡村的文化活动展开。另一方面,社会机构与民间实体也需要加入乡村文明的构建工作中,从而为乡村社区的文化兴旺贡献力量。3.2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袁 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设施支撑文化是灵魂,而文化基础设施则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解决乡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起来”的问题。提升政府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构建公共文化阵地、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全局性工作,与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相协同积极探索文化

19、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建设一批与实际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解决文化基础设施“用起来”的问题,首先,应特别重视宣传的作用,充分将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兴媒体相结合,例如借助村委广播、村委抖音、村组微信群等媒体,以典型案例介绍、活动奖励介绍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居民真切感受到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能有利于身心健康等益处,不断增强对于各类文化活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逐步培育与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7。其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譬如在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农村文化广场,可以开展农民技能分享会、乡村歌手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展览活动,让功能相对单一的设施活起来。最后,

20、通过鸡蛋、土鸡、猪肉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物质奖励,结合奖状证书等精神层面的荣誉感,让居民愿意共建文化基础设施,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活动。3.3优化乡村治理袁为乡风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乡村基层的治理。这一治理模式应当结合人治与法治 2 个方面,以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 乡土中国 一书中对中国农村地区给予了深入的关注,特别是在探讨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时,他的观点对于理解和改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乡村治理涉及动员农民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农村地区的广泛群众自治。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激发农

21、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培养其主人翁精神。虽然多数农村地区已经建立了村委会等基层自治机构,但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成为这一过程的主角。当农民群众广泛接受基层群众自治,并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提出建议和方案时,乡风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获得内生动力和广泛支持。其次,乡村治理的法治方面要求持续完善治理制度,坚持以法治为基础。这包括对农民群众进行持续的法治教育,以破除传统陋习,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和观念。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农民理解和遵守法律,从而在法律层面规范其思想和行为。同时,应推动巡回法庭深入基层,留在基层,服务基层,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为乡风文84-2024 年 4 期智慧农业导刊J

22、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治理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如何将民众自治和法治有机结合,确保二者相辅相成。自治强调的是民众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而法治则侧重于制度的建立和规范执行。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群众的自治精神,也确保了治理活动的规范性和持续性。在实施乡村治理时,还需注意因地制宜,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特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治理策略。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提高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之间的协作也至关重要,这样的多方参与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更多

23、资源和智慧。总而言之,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需要坚实的治理基础。通过综合运用人治和法治,结合现代治理手段和多方参与,可以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乡村社会。3.4强化经济建设袁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经济支撑乡风文明,作为农民精神层面的追求,其形塑和展现必须以稳固的经济基石为保证,具有经济支撑的乡风文明构建活动才能有效推进。因此,在应对乡村经济萎靡的挑战时,基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 4 个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寻求发展和壮大乡村经济的契机,从而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稳固的经济支撑。从地理视角来看,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其发展潜力不仅在于广泛分布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发

24、展乡村旅游业为例,首先,基层政府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该充当规划者与协调者的角色。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使得居民村落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同时,政府还应宣传乡村文化,吸引外部资本和游客,这既能让本地文化得到传播,对外汇集各方资源,也能更好地展现乡村风貌,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其次,企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的主要力量,发挥着盘活经济的作用,应当识别和把握当地优势产业的投资时机,通过投资打造融入民俗文化的产业项目,如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民手工艺品制作等,这不仅能提升产业附加值,也能丰富文化内涵。在人才引进上,企业应优先考虑本土人才,通过激励本地人

25、才的政策,让他们在本地就业,从而减少人力流失。社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同样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能在资本和技术的引导、文化传承保护、环保活动等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在农民教育方面提供实施力度,倡导绿色生产方式,也能够组织各种文化传统活动,弘扬本土美德,提供各类公益服务,提升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农民作为生产者和实践者,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石和保障。他们应深挖本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农村特色商品和服务。在农村旅游业发展中,农民可以组织农家乐、民宿经营、特产销售等业态,丰富游客体验,也能帮助本地经济发展,并通过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使之深入人心,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以农村旅游业为代表的乡

26、村经济发展过程中,4 个主体应充分合作,并据实施地点的特色文化制定融合发展策略。开发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既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强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让乡风文明建设在不断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中得以实现。4结束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作为“灵魂”,它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乡村发展的方向;作为“引擎”,它为农村地区提供持续的精神和文化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多个方面协同发力。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巩固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至关重要。经济发展为文化振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使乡风文明建设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繁荣。其次,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

27、化,筑牢思想基础,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同样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导向,此外,环境优化、观念更新和设施完善也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改善生活环境,革新传统观念,完善基础设施,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参考文献院员郑宁宁.新时代湘西州乡风文明建设质量提升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20.圆尤伟杰.乡风文明在当代乡村治理中的价值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0):234-236.猿杨芳.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究以甘肃省康县为例J.村委主任,2023(5):137-139.源陈敏.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 L 市Q 村为例J.村委主任,2022(12):17-19,25.缘张屹,张继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文明断层”问题探析J.知与行,2018(1):32-37.远刘晓梅,陈强.重大的突破当前我国“三农”问题述评J.学习导报,2005(3):34-36.苑冷玉.上海市 S 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13):71-7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