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依据、效力与进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9940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依据、效力与进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依据、效力与进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依据、效力与进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 0 2 4 年第1期DO1:10.16029/ki.1008410X.2024.01.005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依据、效力与进路?李敏杰杰于炎摘要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监督思想,审视于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批判扬弃,实践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监督历程的探索。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对于党走好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各类监督方式、监督环节、监督领域的关联性和交融性显著增强,但监督领域贯通不深、协同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做好顶层设计、畅通监督梗阻、规范工作流程、

2、压实各级责任,进一步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释放出更为强大的监督效能。【关键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贯通协同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8-4 10 X(2024)01-0045-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探索深化贯通协同的有效路径 1(P552)的战略目标,标志着党对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纯洁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党内监督是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和国

3、家法律法规,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包括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党委(党组)的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等。党外监督是相对党内监督而言的,是其他各类监督主体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由于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作为政治概念和政策推行的时间较短,梳理其提出的内在依据、探讨其彰显的实施效力、思考其推进的实践进路,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内在依据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监督思想,审视了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

4、想,更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监督贯通协同的思考,呈现丰富而厚重的理论底蕴和现实观照。(一)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监督思想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提出将多种权力监督方式贯通协同起来的表述,但其权力监收稿日期:2 0 2 3-10-2 3作者简介:李敏杰(19 8 5-),男,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 3 0 0 2 2;于炎(19 9 9 一),男,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湖北武汉4 3 0 0 2 2*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22BDJ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45

5、督思想中蕴含着通过多种监督方式制约权力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监督思想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出发,强调民主参与和党内监督等重要手段,为建立公正、透明、民主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 J(P41)由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意味着无产阶级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来实现对权力的占有和行使。真正的民主是通过无产阶级政权下广泛的民主参与,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马克思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

6、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3 J(P98)此外,公社普选制作为一种多级民主体制,主张将权力下放到各级组织和人民中,通过多级民主的方式确保对权力的有效监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应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党员不能“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一自己的仆人 4 (P33),要在党内积极参与对权力的监督。他们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强调,公社的官吏必须处于公社的监督之下,防止公仆蜕变为主人。与此同时,他们强调通过党的纪律和组织、党内民主、党员教育、政务公开等方式加强党内监督,实现对权力行使的多维度监督和制约。列宁的权力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化

7、、权力滥用,提出通过探索多种监督形式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起一种既能维护人民利益又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权力监督体系。一是改组工农检查院。工农检查院条例规定,工农检查院有权对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与此同时,列宁进一步指出:“把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样结合起来,对于两个机关都有好处。5(P378)这是确保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按照列宁的构想,“坚持不懈地从劳动者的后备军中吸取新的力量 6 (P441),通过选拔考核、精简机构、理论学习来加强监察队伍建设,从

8、而代表人民成为监督权力的有效工具。三是保障人民的选举权与罢免权。列宁认为,科学、有效、合理地掌握和使用选举权和罢免权是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的精髓所在。他指出:“每个农民既能选派代表参加苏维埃,又可罢免他们,苏维埃的真正人民性就在这里。7 (P11)四是吸纳工农优秀分子。列宁认为,工农中的优秀分子来源于人民群众,与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主张将其引进到党的领导层并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工作,从而加强党内的凝聚力,改善国家机关的工作状态。(二)审视反思: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批判扬弃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政治理论家对政治行为中权力制约与监督进行了多重探索。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探索。按照孟德斯鸠在

9、论法的精神中的理解,国家权力理应对立法、行政、司法进行三权分立,并指出这三种权力决不能出现“两权集中”或“三权合一”,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分权制衡思想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对立物,其革命性和历史进步性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人了新的阶段。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汉密尔顿等人指出,联邦制国家的政治形态更倾向于在相反和敌对的利益之间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理念相契合,并基于限权理论进行分权制衡的制度构建。由于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实践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加之分权本身结构性的不稳定因素,单纯依靠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还不足以实现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探索。依据诺齐克关于权利与权力关系的观点,国家权力在生成过

10、程中不应侵犯个人权利,并且国家权力的界限只能以个人让渡的权利为限 8 。在这个意义上,政治社会中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个人权利的聚合,其职能和界限就必须在个人权利赋予的空间内接受对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正如托克维尔对“第四权力”的描述:“它经常瞪着眼晴不断地观察政治的秘密动力,把搞政治活动的人依次推上舆论的法庭。9 (P231)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公共话语塑造的主体,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公共领域,使个人在公域中以理性与合理的论辩发展自身的46能力,并且在实践公民权的过程中塑造理想的政治体系。从实践维度来看,权力的社会公共利益在个体权利的视角下被弱化,个体权利的界定和平衡显得尤为复杂,反过来成为影响有效监

11、督的障碍。三是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探索。社会契约的缔结,即拥有自然权利的个人以“道德契约”为起点,建立政府授以公共权力来保护个人的“个意”。道德伦理作为将共同体中的个人连接和聚合起来的枢纽,也充当着制约与监督权力的重要原则。按照法默尔所设想的:“共同体必须自主决策,尽管到目前为止决策还是别人在做。”10 J(P321)但这种设想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理想的社会自治要求社会个体的绝对主动和政府的高度放权,但其在走向自治与合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操作性的困难。卡罗尔佩特曼认为:“参与有着更广泛的功能,对于建立和维持民主政体是关键的,民主不仅被看作是一套全国性的代议制,也是一种我称作为参与性的社会。”11(P

12、18)从理论维度来看,公众参与在道德共同体的情境下,以自然情感的良性聚合促进个人的主动参与,从而实现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公意”目标。从实践维度来看,政治共同体与道德共同体在参与过程中无法实现逻辑上的自洽,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就浮于表面。公众参与理应体现在更深人的政治参与和监督的环节中,从而实现社会力量对权力制约的范式转换。(三)话语出场:中国共产党人对监督贯通协同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监督思想融入中国的具体实践,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不同进程中不断深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多种监督方式贯通协同的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13、民主思维,探索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多种方式。“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 12 (P54),“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13(P205)。在探索保持党的生命力长盛不衰的同时,紧密结合具体国情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方式,主要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内在规约,以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防线和打造铁的纪律的组织规范为主线,贯穿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整党整风和思想政治教育为表现形式;二是党派监督,以团结合作党派力量推动有效监督为主线,贯穿其他党派的建言与批评、协商与监督的表现形式。毛泽东认为,“这样的内外夹攻,才能把我

14、们的毛病治好 14 (P810)。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制度的重要作用,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不断发展。邓小平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15 J(P271)他充分认识到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16 (P333),并主张从三个方面推动监督工作的落实。一是“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17 J(P419),以保护党的肌体健康;二是“要把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经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来 15 (P331)和“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 16 (P332)结合起来,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三

15、是以制度化建设制衡和约束权力,“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16 (P333)。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优化监督结构,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江泽民指出:“要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18 (P15)胡锦涛指出,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奥论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 19 。在“相结合”的

16、过程中,党内监督充当党的内在约束机制;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等构成党的外在规范机制;贯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作为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关键,47以系统、严密、立体式的监督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明确提出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2 0(P68)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

17、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L21)(P66)习近平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行了深邃的思考:一是监督模式的转型,将“监督制约机制”契合到“监督体系”中,强调由多线条单项监督向整体性、协调性的体系建设转型;二是监督渠道的贯通,将权力作为监督对象,消除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盲点和堵点;三是监督体系的协调,以顶层设计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格局,将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衔接,“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 2 2 J(P6 1)。二、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效力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贯通协同助推我们党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

18、清醒和坚定,促进了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了一套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整合了多种监督力量形成反腐败合力。(一)助推自我革命进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监督和自我革命协同发力,不断探索加强自身建设、实现长期执政的答案。习近平指出,“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2 3 ,“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L23。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是我们党应对新时代风险考验的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判断。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导致党和国家面临的“风险”和“不确

19、定性”不断增大,需要防范和化解的深层次矛盾和挑战不断增多,党内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给党长期执政带来的“风浪”和考验不断增强。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绝不能寄希望于搞西方所谓的三权分立和政党轮替,根本上还是要依靠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一一自我革命。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多重逻辑关联,是实现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在推进自我革命的进程中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就要充分发挥各类监督的整体效能。一是贯通协同的多种监督模式能够以其全面、整体、系统的特点实现多领域的源头全覆盖,让“病毒”无处藏身,并与自我革命在同一场域实现逻辑互补、源头聚合和实践同步,从

20、而推动自我革命实现源头上的自我净化。二是从党的建设实践进程来看,监督与自我革命相辅相成,并将随着多种监督模式的贯通协同,有效地打通和守好自我革命的各个关节,推动自我革命不断走向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三是贯通协同的多种监督模式能够织密监督之网,推动自我革命的成效聚合,进而助推自我革命实现自我提高。(二)推动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监督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充分回应了我国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不仅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是有效促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关键一招。一是监督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二者同频共振。在我

21、国,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制度进行管理的能力。习近平强调,“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 2 4 I(P423),“要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人国家治理体系,推动48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2 5(P549)。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本质上是对监督制度进行优化,将功能重叠、相互肘、贯通不畅的制度进行整合、理顺和对接,使其有效衔接、相互协调,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目的是将监督效力最大化,并持续释放强大的监督效能,使国家治理

22、能力在监督效力的持续释放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二是监督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二者同向共趋。现阶段,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不仅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多种监督模式的贯通协同通过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国家治理的实践过程更加规范、有序;通过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使国家治理的实践过程更加通畅、健康;通过及时检视问题、堵塞漏洞,使国家治理的实践过程更加严谨、细致;通过精准问责、惩戒警示推动国家治理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使国家治理的实践过程更加坚强有力。三是监督是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二者相得益彰。二者实质相统一。推动各

23、类监督贯通协同与治理现代化虽形式不同,但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为重任。二者任务相统一。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与治理现代化虽组织分工不同,但都是围绕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任务,依靠监督将治理目标的政治考量落到实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二者规则相统一。推进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与治理现代化虽行为特征不同,但二者差异性的主体职责共同且平等地以遵守法治为基础,使公权力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三)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整体推进,正在逐步形成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领域全面化、监督过程一

24、体化的总体框架和制度体系 2 6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正是在科学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必将以合力形成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新格局。一是持续优化监督体系架构,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习近平指出:“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奥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2 7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是深刻把握监督发展规律,构建系统协同立体监督体系的实践需要。各类监督有其各自不同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动其贯通协同不仅是将过程和结果实现协调、高效,更重要的是将其顶层设计融人“

25、一体”框架,以达到互补、集成的统摄格局。同时,各类监督蕴含着多重权力监督主体,推动其贯通协同不仅是建立各权力监督主体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多元”视角下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来破解权力运行与监督的难题。二是扎实推进监督体系全覆盖,实现监督领域全面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体上实现了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涵盖了政治、纪律、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为各类监督提供了多层次和多维度的贯通协同价值。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能够进一步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通过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无禁区、零容忍。同时,能够进一步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通过坚持责任上全链条、制

26、度上全贯通,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强高压、长震慢。三是不断促进监督体系的衔接贯通,实现监督过程一体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强调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惩戒,并依托一体化推进理念,打造过程衔接、常态长效的监督模式。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从结构和过程上以党内监督为主干,促进各类监督有机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能够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结构贯通。横向上,能够贯通党内和党外等各类监督主体;纵向上,能够贯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层级,真正促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职能清晰、结构协调。(四)整合多种监督力量形成反腐败合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于惩治腐败问题的决心从未改变,对于清除腐败毒瘤的信心从未动摇

27、。习近平指出:“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必须决战决胜。”2 4 J(P383)4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不负十四亿”的责任担当,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 2 8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就是深人推进“三不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更好巩固反腐败成效的重要举措,必将开创反腐败斗争工作新局面。一是发挥监督优势,推进监督常态化。在巩固拓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过程中,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

28、督贯通协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源于其功能优势。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有助于通过明晰腐败边界、引导权力正确运行,从而促使公职人员明确权力行使规范,使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有助于通过长效稳定的反腐机制来实现监督的常态化,从而提高腐败的成本。二是提升监督水平,推进监督专业化。推进反腐败斗争是一个多元参与、多措并举、多法并治的综合治理过程,只有将多元主体、多类制度、多重机制形成内在的有机互动耦合关系,才能真正形成反腐败合力。腐败往往涉及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问题,监督贯通协同更加注重平台共享、信息沟通和措施配合,从而在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全面地掌握腐败动向,以监督联动嵌人反腐败全过程,推

29、进多种监督力量形成反腐败合力。三是降低监督成本,推进监督效能化。不断巩固和拓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优势不仅是为了纠正权力的滥用,更重要的是督促权力更好地运行。为此,推进反腐败工作不能只靠“蛮力”,更要靠“巧力”。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就是巧妙地调适“清廉”和“效能”的张力,打造具有韧性的反腐败监督网。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能够以信息共享、大数据监督等现代化监督方式搭建监督“环”,使制度、数据、案例等在监督“环”内高效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反腐败工作的社会成本。同时,能够以其多元灵活的监督形式满足“清正廉洁”,避免“廉而不为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权力运行高效和防止权力滥用的双重目标。三、推动党内监督

30、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实践进路新时代,各类监督主体实现了从“相结合”到“贯通协同”的拓展,各类监督方式、监督环节、监督领域的关联性和交融性显著增强,但监督领域贯通不深、协同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要进一步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释放出更为强大的监督效能。(一)作好顶层设计,把握贯通协同原则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监督工作经历着从前期的夯基垒台,中期的积厚成势,进人协同高效推进的新发展阶段 2 9 。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监督工作行稳致远。一是坚持思想引领、突出重点。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系统谋划。要深人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

31、自我革命、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论述,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道理、学理,明晰监督贯通协同的重大意义、运行机理和工作要求,为推进监督工作提供科学指南。要突出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科学的监督体系,意味着各种监督方式相互联系、有机运转。各种监督方式单打独斗,会造成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极易出现监督盲点。“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 2 4 (P406)。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更好发挥作用。要抓住党内监督这个“牛鼻子”,把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

32、作为重中之重,以党内监督为统领和突破,辐射带动其他各类监督,确保多种监督类型高效配合,形成政治生态健康的权力运行环境。二是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2 1(P64)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与西方“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不同,中国特色监督体系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其目的不是为了某个党派或集团的50利益,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监督工作符合党和人民的意志。应当建立分级负责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33、,确保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不同层级的监督机构和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协调履行监督职能,形成监督体系的有机衔接和有效互动。三是坚持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要涵盖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确保监督工作无禁区、无死角,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网络。要对监督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养,提升监督力量的专业水平和道德品质。要创新监督机制,优化监督程序,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避免监督职能重叠和监督资源浪费。四是坚持实事求是、依纪依法。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要坚守实事求是这条生命线,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阶段性特征,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策略、创新方式方法。要严格依照党章党规、监察法和相关法律法

34、规的规定,不偏离法律法规的界限,确保监督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五是坚持共商共享、形成合力。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协同要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加强多方沟通和协商,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形成汇聚最大公约数的贯通协同新局面。要不断落实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构筑大监督格局。(二)畅通监督梗阻,明确贯通协同方式新时代更好发挥监督体系治理效能,需要不断推进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体系成熟定型 3 0,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对其他监督的引领作用,畅通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贯通协同的各种障碍。一是畅通内核圈,推进纪律、监

35、察、派驻、巡视监督统筹衔接。“纪检监察四项监督 统筹衔接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关键概念与系统举措 3 1,统筹协调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确保党内监督无盲区、无空白,使所有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时置于监督之下,全力消除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盲区和空白。要对“四项监督”在职能上进行精准定位,全面梳理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清单,有效避免监督职能叠床架屋、效率低下。全面厘清共同特点和不同侧重,纪律监督突出执纪问责,监察监督突出调查处置,派驻监督突出日常监督,巡视监督突出发现问题,通过明晰边界、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实现监督责任再强化、监督力量再融合、监督效果再提升。牢固树立把监督作为一个

36、整体来规划、推进的意识,推动形成“四项监督”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四项监督”一体化推进,着力构建一套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始终秉持系统观念和协同策略,以“一家人”“一盘棋”思维,全面打通干部双向交流、统筹使用的通道,畅通省市县之间的联系、机关与派驻之间的沟通、纪检监察与巡视巡察之间的协调。二是畅通中核圈,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职能部门监督协同协作。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能定位上存在差异、在监督重点上各有不同。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行为对象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执行决定、命令的

37、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司法监督是包括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国家公权力进行的监督。审计监督的本质是经济监督。财会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专业监督。统计监督是统计监督机关运用统计专门技术技能开展的行业监督和领域监督 3 2(P233-237)。要在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专项监督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协同协作机制。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各级监督主体的指导与管理,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级监督主体的工作纵向衔接,确保不同监督主体间协同发力。三是畅通外核圈,探索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调互补。人大监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其实质是制度

38、上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专项监督、其他形式监督等五类监督形式。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其实质是公众51的监督,是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五条从八个方面概括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管党治党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现阶段各类监督主体均需围绕这八个方面聚焦发力。要探索“传统十现代信息化”手段,构建“信息收集一分办一运用

39、一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及时关注线上线下舆情,注重搜集、分析、研判网络等媒体的反映和举报,织密监督网,切实提高监督效力。(三)规范工作流程,健全贯通协同机制监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个别监督主体单打独斗难以完成,贯通协同机制是有效连接各类监督的“神经枢纽”。要完善纵向贯通协同机制,不断健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立体监督体系,通过规范工作流程、优化监督程序,形成多种监督模式与权力运行系统的纵向契合。要完善横向贯通协同机制。不同类型的监督只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是一种分工和协同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自行其是,要营造各类监督主体相互配合的工作氛围。通过明晰职能分工、消除监督盲区,实现

40、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横向互动。一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探索建立日常沟通、线索评估、舆情互通等工作程序,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联系对接。通过监督前的沟通协商、监督中的研判分析、监督后的成效评估,形成信息流转全链条闭合回路。“大数据方法的优势在于信息充分共享条件下的数据分析,发现隐含的规律”3 3 ,要用好大数据分析工具,探索建立监督信息数据平台,注重吸纳公、检、法、金融、审计、统计等相关部门信息汇入监督平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动态采集,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为精准监督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完善线索移送机制。各监督主体针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属于其他监督主体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及时将相关情况进行“一

41、对一”或“一对N”的及时移交。各监督主体建立工作台账,对受理的各类问题线索及时登记、统一编号,确保线索不遗不漏。按照“谁接收、谁反馈,谁承办、谁反馈”的原则,对移送、转办、交办的问题线索,在办理结束之后及时将办理结果向线索移送方反馈。进一步提高移送问题线索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各类监督主体针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经过科学研判之后及时向有关监督主体移送,促进行政处罚、党纪政务处分、问题整改等同步发力,实现监督效力最大化。三是完善力量整合机制。在力量支持、手段运用、资源整合、重点聚焦和效果彰显等方面加强机制联动,以纵向联动和横向协作深化不同类型监督模式之间的融合,实施组团式、捆绑式、一体

42、式监督,在发现问题、督办整改、问责问效等方面协同推进,以实现“1十1 2”的整体效果。四是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在党的领导下,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推动各监督主体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统筹确定各类监督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步骤措施等。对涉及多个监督主体、需要联合推进的监督事项,加强研究会商,提出分步分类解决的具体方案。完善重大疑难案件联合办案制度,及时协调有关成员单位研究会商,协同查办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形成优势互补、整体作战的监督格局。五是完善措施配合机制。以党内监督为重点,建立措施配合机制或办法,由各监督主体对法律赋予的监督方式和措施予以研究,对同一事项同步开展的监督,各自监督的重点、采取的措施、相

43、互监督的配合要求等予以明确,解决目前一事一协调、一人一配合的问题。六是优化成果共享机制。将各类监督的工作成果以问题为导向、分门别类进行系统化利用。针对各类监督中发现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综合运用发函督办、限期整改、严肃问责等多种方式,强化对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情况的督办检查,不断放大监督效应,巩固监督成果。要抓好成果转化运用,实现由“个案清除”到“系统施治”的协同转化,做深做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四)压实各级责任,强化贯通协同保障“组织的产生和变迁需要特定的环境,人们需要也能够通过改造环境为组织和制度变迁创造必要前提”3 4 。推动监督贯通协同的关键所在,是为监督贯通协

44、同规范化、常态化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在推动监督贯通协同中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应成立监52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分析研判,统筹开展本地区的监督工作。按照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并将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主体纳人其中。明确每个监督主体在监督贯通协同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和协商,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在共同监督对象或问题上形成合力。各级纪委要深化落实监督责任,增强主动接受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及时向党委(党组)请示报告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协助党委(党组)做好监督工作的统筹安排,推动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上勇于担当负责,积极

45、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推动各类监督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选优配强队伍。通过招录、选、交流等方式,立足实际需要,明确用人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良好、品行作风端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选人监督队伍。一方面,利用“线上十线下”专家集中授课、业务骨干经验交流会、以干代练等传统方式开展培训,学习党的发展历程、党章党规、各项决策部署、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要会议精神等监督工作中经常涉及的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根据监督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重点专业知识开展培训,加强对税务、法律、财务、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的相互促进,有关工作人员要相互学习,借

46、鉴各类监督的经验方法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各监督的协同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切实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三是统筹考核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考评机制,尤其是增加“一把手”提升治理能力方面的权重,充分调动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检监察部门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等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从源头上消除监督的空白和盲区。制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作成果、质量、效率、公信力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涵盖各类监督主体的工作成效,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类监督主体的工作表现。借鉴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评价、满意度测评的做法,通过独立的评估机构或专门的评估小组,负责

47、对各类监督主体进行评估和考核工作。除了定量评价指标,还可以引入定性评价方法,如案例分析、专家评审等,充分考虑各类监督主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促使各类监督主体更好地履行职责。四是严明纪律要求。针对监督贯通协同,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刚性约束规范各类监督主体的行为,确保监督工作的廉洁性和公正性。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严肃问责,形成严明的纪律约束。加强对各类监督主体纪律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的培养,通过定期组织监督主体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监督工作中违纪风险的分析和排查,切实增强监督主体的自我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参考文献: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2 马克思,恩格斯.

48、共产党宣言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8.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7 2.5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7.6 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7.7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7.8黄文艺.权利本位论新解一一以中西比较为视角 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 0 14,(5).9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3.10工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一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

49、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12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毛泽东同志论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8 4.13本书编写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学习问答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1.1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4.53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4.17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辅导教材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50、 9 4.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4.1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 5 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06-07-01,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I.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7.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2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共中央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