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形态研究【收稿日期】2023-09-01【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概念的历史演变与话语转向研究”(项目编号:yjscxx2023-211-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贺然(1998),女,黑龙江双鸭山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建。中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420232023年第4期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外在的表达形式。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
2、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2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是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重要维度。新时代以来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系霸权,稳固其话语传播的高位,企图泯灭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等各种狭义论调,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因此,必须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有力突破西方国家话语主导的“他塑”困境。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命题的提出国内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研究,多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叙事框架、叙事逻辑、核心内容
3、等角度分析。高隽敏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言说结构出发,指明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元主导地位,引领了世界文明的历史走向。3王霞、李志龙结合西方现代化的“元叙事”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话语困境,提出“五个转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的话语线索。4国内学界还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的研究。囿于西方话语霸权的樊笼,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尚未转变其在国际传播中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困境,这就彰显出进一步构建话语叙事体系的必要性。冯冉、陈锡喜通过分析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出场的“需要生产”及其深层结构和生成结构,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表达和把控功能。5吴艳东、闫晓瑞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
4、实践维度论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叙事文本和言说架构,并将其作为提升国际实质性话语权的关键环节。6由上可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最新动向的既有研究着眼宏大,但对来源规定性、传播过程中的误区规避等领域聚焦有待进一步深化。鉴于此,本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呈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杨贺然(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67)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政治概念,其对外叙事与提升国际实质性话语权密切联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出场创设了独立自主的话语表达范式,其既蕴含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国
5、情的中国特色。它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在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历史实践中逐步深化,同时生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涵养,是文化基因所在,共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系统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在“西方中心论”的论调下易陷入传播樊笼,因此,既要厘清“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又要突出不同现代化发展模式“对话”的特质,避免陷入“世界=西方”的“话语陷阱”。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话语传播D O 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3.04.015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3)04-0083-06 83No.4 202
6、32023 年第 4 期现其动力系统,明确其内在构成和构建价值,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二、“需求”与“生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动力供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付诸实践,必然具有动力来源的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出场是创设独立自主的话语表达范式、纠正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应对世界现代化困境的现实需要。(一一)话语的话语的“自主自主”与与“自信自信”:”:创设独立自主创设独立自主和规范化的话语表达范式和规范化的话语表达范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7作为中
7、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直接言说者,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叙事和构建国际实质性话语权的过程中,始终将独立自主作为话语叙事体系建构的基本遵循。西方国家借助其现代化的先行优势,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占据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极力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通过话语传播渠道在全世界兜售其依据自身理论和实践制定的“唯一标准”,企图将整个世界纳入西方话语语境之下。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7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出场意味着我们创造了一种可比拟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表达范式。特
8、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开辟出不同于以往且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彻底终结了 西方文明是通往最高级的人类文明 这一认知偏颇”。8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以自己的话语演绎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自信,不仅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理念,突破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同时也描绘了人类文明的新样态。过去,西方现代化借助“高位”的话语打压中国话语。如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具备了同西方现代化话语平等对话的能力,这对于增强话语自信、构建叙事体系以及提升国际实质性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二)话语的话语的“他塑他塑”与与“自塑自塑”:”:破除西方话语破除西方话语霸权霸权,形塑话语本真要义形塑话语本真要义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思想、观念、意
9、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9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世界权力格局加速演进,催生了诸多领域的重大风险,为此,中国以大安全与大统战格局的联结为基础,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应对国内外局势之变,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哪种文明和制度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应依据实践来证明,而非西方话语权决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我国现代化的现实成就而言,其发展早已超出了西方既有现代化话语的解释范畴。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并行的两大奇迹,在实现现代化道路突破式发展
10、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具体而言,西方现代化只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无法定义和代替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所有道路模式。当前,为了更好提升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我们国家在国际传播方面必须主动出击、以我为主,占据舆论场域,讲述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是如何取得如今发展成就的,也要真诚地与发展中国家探讨现代化的相关议题,全方位和立体化地展现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以及中国作为,还原中国式现代化的本真意蕴,努力在“自塑”与“他塑”之间提高国际实质性话语权,解决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难题。(三三)语义的语义的“丰富丰富”与与“深化深化”:”:为世界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和人类事业
11、贡献中国方案和人类事业贡献中国方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不仅要关注本国的现实关切,也要关注世界现代化的共同困境。世界现代化的困境预示着现代化发展的多元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使中国规避了“西方 现代化 对发展道路的规定性。”10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并非一元主导,而是具有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要避免陷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式。对于什么是现代化,邓小平1978年9月会见金日成时指出:“50年代一个样,60年代不一样了,70年代就更不一样了。”11这就意味着各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怎样的文明,应根据各国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 8
12、4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12由于西方国家最早实现了现代化,并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的进展,一些国家不顾自身国情而选择走西方现代化之路,不仅未能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而且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致使的贫富差距加大、经济危机频发等问题;利己主义主导下的价值理念导致了人的“异化”,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也催生了霸权主义,这一现代化模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充分说明西方现代化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及其伟大实践,
13、不仅避开了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危机,也帮助那些后发的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成功范式。因此,将中国经验聚焦至人类文明新形态并转化为话语叙事体系进行传播,为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既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有助于丰富现代化之路的本真内涵,进一步增强那些本来就不想走西方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信心。三、“叙说”和“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系统要素与结构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独立自主的话语表达范式,既蕴含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国情的中国特色,其言说架构生成于“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滋养。(一一
14、)“)“普遍性普遍性”机理机理:世界现代化共通的言说世界现代化共通的言说框架和共性叙事框架和共性叙事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吸收了其他国家现代化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内蕴着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具备世界现代化“普遍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不例外,其对外叙事的目的正在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求现代化话语叙事不能脱离世界的舞台。马克思对于西方现代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揭示了西方现代化的生发动力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现代化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见的文明成果,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最初形态”,“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13,促进了生产
15、力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化开辟了世界市场,联结了世界各地。“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不仅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而且形成了由于美洲的发现所开创的并由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13这就使原本分散的民族、国家与区域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上述均充分佐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具备世界现代化中的积极要素,构成了二者的“共性”联结。(二二)“)“特殊性特殊性”样态样态:符合国情和具备中国特符合国情和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色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从理论角度上看,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
16、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从历史角度上看,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这些历史积淀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价值理念和理性思考;从实践角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的必要条件。实质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场域的百年锻造。回溯历史,从时间节点上看,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与中国近现代史同步,但彼时的现代化是被动意义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民族复兴便有了方向,中国人民开始了独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具体表现为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
17、基础上实现逐步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党对军事现代化有了深刻感触,提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1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当时的国情,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阶段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具有时代表征的话语来阐释党的发展理念,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立足实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中形成的。中国独特的国情、文化和历史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深刻的印记,使之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 85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色。因此,
18、要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和叙事体系,凸显多元文明交融和独立自主的言说架构,为世界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之治。(三三)“)“调适性调适性”要素要素:汲取经验教训与汲取经验教训与“走自走自己的路己的路”的实践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并非空洞的政治概念,而是对我国现代化实践的外在表达,还会以反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指导实践,既包括静态的“现代”状态,同时也包含着动态的“化”的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调适性。“走自己的路”就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各种艰苦探索,最终选择从中国的动态变化和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发展道路的话语表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选择了走“俄国人的路”,举行城市起义,最终惨遭失败。以毛泽东同志为
19、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失败教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走自己的路”的先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走自己的路”的重大意义,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因而才敢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因而才会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聚
20、焦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而且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因而我们才会宣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因为我国始终坚定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因而我们才有了“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四四)“)“支撑性支撑性”结构结构: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涵养化的全方位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现代化话语叙事能力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守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16本质上,中国式现代化在对外叙事的过程中,所建构的现代性的文明,既涵括了中国特色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式现代化
21、的言说文本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基因”。中国古代先贤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等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文化根源;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和谐”价值理念的影响,中国明确提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思维借鉴;古代的“天人关系”的最高境界便是“天人合一”,强调“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相协调,于是有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语表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18这是源于
22、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主张“协和万邦”“世界大同”。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始终承担着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使命。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撑。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但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7而这实际上正佐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言说框架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内在联系。四、“建构”与“解构”:中国式现代化言说框架的构建与传播的误区规避话语叙事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传播。中国
23、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重大理论创新。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必要构建现代化话语叙事的言说框架,并向世界讲清楚中国何以成功。因此,必须警惕和规避对外传播过程中的陷阱和误区。(一一)把握把握“共性共性”与与“个性个性”的关系的关系,规避规避“共共性性”隐蔽与忽视隐蔽与忽视“个性个性”的叙事误区的叙事误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任何采取“选择性失语”来割裂“共性”与“个性”的言说框架都是我们应当极力规避的迷思误区。一方面,由于西方中心主义言说框架的负面影 86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具备世界现代化“共
24、性”的基础上,容易陷入西方国家所设定的“话语陷阱”。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呈现中国特色“特殊性”的同时,也不能陷入话语叙事的“一元向度”,与世界现代化的“共性”相脱节,应在“中国特色”叙事的前提下,上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聚焦于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将世界现代化叙事的“共性”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中去。唯有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才能立于世界之林。共性的存在是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向国际社会传播的前提,我们应主动汲取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走向世界”和“贯通国际”的言说方式;个性的存在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之间是并存的,而非
25、相互替代的关系。在这种“共性”与“个性”双向互动的前提下,将这种民族性的经验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方位、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国际形势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元的个性化案例参考和自主适配的空间。(二二)凸显凸显“互动互动”与与“共建共建”的特质的特质,辨清辨清“西西方中心主义方中心主义”言说陷阱的言说陷阱的“普适化普适化”西方中心主义的原则既体现在它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中,也渗透在他国的话语系统中,其表现形式为“文明冲突论”和“普世价值论”。相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立足于中国具体实践而形成的成果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18深
26、刻阐证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误区,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多元化标准代替一元化主导的科学论断。因此,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格局和叙事体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言说陷阱,通过主动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拓宽话语传播渠道,凸显话语“互动”与“共建”的鲜明特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和构建国际实质性话语权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推动中国的言说框架走向世界。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质,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在新时代新征程绝不是自我封闭的范畴,而是立足于“互动”与“共建”的动态开放语境中展开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这种实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包容互鉴的文化底色;另一方面,现代化话语中蕴含着合作
27、共赢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1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国家的共同议题逐渐增多,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首先,需要创新传播模式,在当今媒介多样化、信息海量化、受众个性化的传播新环境下,需要通过深入调研,准确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受众的思维和习惯、信息需求和信息接收偏好等,从而提供精准化的传播内容;其次,要注重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典型案例的传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既没有生
28、搬硬套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没有照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而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应极力避免走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普适性”的樊笼,应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案例,介绍其优势和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现代化话语叙事能力、叙事技巧以及言说内容的建设。(三三)呈现呈现“弱势弱势”与与“高位高位”的张力的张力,避免陷入避免陷入“世界世界”等同于等同于“西方西方”的传播樊笼的传播樊笼新时代,中国主动采取主场外交、首脑外交等方式,促使中国话语权由“攻坚防守”转向“积极自觉”。但以宏大叙事考察,“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20究其原因
29、,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生产方式率先实现现代化,其引以为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被置上历史的“神坛”,占据了话语高势位,为巩固其话语霸权和言说框架,便穷尽一切办法阻滞其他国家话语权的成长。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意味着我们跳出了世界等于西方的思维定式误区。正如俄罗斯学者指出的那样,“西方一贯对政治和经济对手进行宣传方面的攻击”,21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对外传播中易受到被误解、被曲解的困境。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从理论层面上看,西方现代化以西方哲学为主导,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并始终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 87
30、No.4 20232023 年第 4 期辑的内在缺陷。从实践层面上看,西方现代化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是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以自由市场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形式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所倡导的普世文明本质上则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方位超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本质是将中国的发展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广大发展中国家应是未来对外传播的主要对象,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制度、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传播过程中更能使传播效能最大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也有利于扩大中国话语的
31、国际影响力。五、结语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描绘出了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的建构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升华,有助于突破民族国家的范畴,将中国理念输送到世界中去,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加快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全面立体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有助于增强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中的言说自信,提升国际实质性话语权,同时上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向美美与共的现代化“新图景”。责任编辑:张帅参考文献:1 包磊.语用功能与
32、话语研究 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81.2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N.人民日报,2021-6-2(2).3 高隽敏.大历史观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现实意义的结构性叙事 J.延边党校学报,2023(2):4.4 王霞,李志龙.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的话语困境、叙事线索和应对策略 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5 冯冉,陈锡喜.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动力机制、结构要素与误区规避 J.思想教育研究,2023(4):10.6 吴艳东,闫晓瑞.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三维论析 J.贵州社会科学,2023(3):10.7 习近平.
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0-341.8 武豹,吴学琴.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6.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10 潘娜娜.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读及其应对.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2(3):54.11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72-373.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外文出版社,2022:427.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3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14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15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16 新华网.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EB/OL.(2023-02-07)2023-03-07 http:/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1).18 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J.求是,2022(17).19 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的路N.人民日报,2021-1-26.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8.21 白波.“中国式现代化”诠释了中国成功之路 N.北京日报,2022-1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