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890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设计: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19.9)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标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二、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宣传维新思想,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开展革新;反洋教斗争中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抗侵略的抗争精神。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的受挫;义和团失败后,八国联军侵华将

2、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此后,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等基础知识,对这一时期基本的历史线索也有所了解,但更多地限于感性认识,也缺乏对这一时期史实的整体把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挽救民族危亡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理性分析斗争的局限性,深入体会复杂的历史面相。四、教学目标1.通过表格梳理等方法,梳理归纳鸦片战争以来多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异同。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理性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异同。3.通过问题探究与学习交流,对知识分子发动的维新变法和民众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深刻

3、认识,同时感受到面对民族危机时,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权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教学重点】: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辛丑条盖则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教学难点】: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感受近代民族危机良也,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认识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潮流。五、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危机与救亡19世纪末中国的抗争。(二)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承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展示189年谢缵泰绘制的时局图,引导学生感受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面对国家遭

4、难,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许多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子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学习任务】1:分析知识分子的革故鼎新-维新变法材料1 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为大连署以上书,与斯会其苦者凡千三百余人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仇旨则以变法为归。-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2 卿士之制,自古为然,盖由封建来者也。孔子患列侯之争,封建可削,世卿安得不讥。读王制选士、造士、俊士之法,则世卿之制为孔子所削,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昭昭然矣。选举者,孔子之制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问题设计】:为什么康有为要搬出孔子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领袖?【教师】:引导分析

5、,国门洞开之后,清政府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而宣告失败。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供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新锐知识分子首先从思想上发起了维新运动。维新思想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为避免太大的阻力康有为将孔子宣传为改制的先驱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这说明维新派不敢也不想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体现了其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3 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来,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

6、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康有为传【问题设计】:分析戊戌维新在推动中国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由于守旧势力的顽固阻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因此维新变法持续了103日便失败了,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它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尤其是维新派人物严复宣传的进化论,显著推动了中国仁人志士的思想觉醒和进步。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所说:“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设计意图】:借助相应的史料分析

7、,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作用,培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学习任务】2:理解中国民众的爱国怒火义和团运动。材料4 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下流社会尤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欧洲人,而以仇视欧人,乃并与欧人接近者亦仇视之。-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材料5右图展示了义和团拆毁京汉铁路的场景。问题设计: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的特点。【学生活动】:义和团运动兴起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地的反洋教斗争为中国人民反对西方势力提供了情绪的宣泄

8、点。反洋教斗争与中国社会民间宗教信仰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义和团运动。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大多是普通民众,尤以贫困的农民为多。因此义和团运动虽然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但它也排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一切外国事物,具有历史局限性。【问题设计】:结合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与“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简要评价义和东南团运动。【学生活动】:思考评价。可以看到,虽然义和团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但是他们看不清清王朝的真面目,对其愚忠,片面反对一切外国事物,存在着诸多的局限。因此,不论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知识分子还是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民中华众,都无法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设计意图】:通过理性分析和辩证看待义和团运动理解

9、义和团因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无法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提升学生对历史趋势的认识与理解洞察能力。【学习任务】3:认识民族危机的加剧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材料6 这位老泼妇独裁专制四十年;她谁也不怕,只怕洋人。如今洋人最后真来要她的老命了。在眼睁睁就要投缳自尽之前,她还管得了大清江山,兆民生的不命?她就放泼,和洋人拼命了朝廷就决议重用义和团,对十一国列强不惜一战转;在了;主和五大臣,其后也相继被杀。-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材料7 城内外民居市廛,已焚者十之三四联军皆大掠,鲜得免者。其袒匪之家,受伤更烈。珍玩器物皆掠尽,其不便匣藏者,皆贱值售焉。妇女虑受辱,多自刭。朝衣冠及凤冠补服之尸,触目皆是。有

10、自久,项断尸坠者。其生存者,多于战门首插某国顺民旗,求保护。-罗惇曧拳变余闻材料8 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战之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广东李鸿章、南京刘坤一、武汉张之洞和山东袁世凯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它是一个乱命、未经皇室适当授权的非法诏令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定,大意是:作为省里的最高权威,他们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并在他们的管辖区内镇压拳民。-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题设计】: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活动】:分析思考,发表观点。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于是列强联合起来侵略中国。清政府对义和团采

11、取“招抚的态度,并贸然向各国宣战,利用义和团来打击列强。慈禧在西逃途中发布“剿匪谕旨”,出卖义和团,并指令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犯下了累累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在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的巡抚与西方列强洽商“东南互保”,使整个东南地区避免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外国的入侵这一事件体现了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不断崛起的汉人官僚阶级已经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材料9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问题设计】

12、: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简要分析辛丑条约带来的危害性。【学生活动】:思考分析。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大部地区划分势力范围,并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影响下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辛丑条约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局面。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前,清政府尚能控制整个中国,各省紧紧围绕着清政府来运转;在此之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从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重大的不平等条约,并完成表格。【学生活动】:回顾,完成表格。战争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其他规定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2100万银元五口通

13、商协定关税第二次鸦战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黑龙江以北苏里江以东略开放通商口岸略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略2亿两白银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工厂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无4.5亿两白银无惩办“首祸诸臣”定使馆界、拆除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上海铁路沿线驻军材料10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邹容革命军(1903年)【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和材料10,结合教材,理解“民主革命”为何会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重要社会思潮。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义和团运动也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局限而失败了。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

14、国的具,中国社会的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必要前提。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一股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思潮。【设计意图】:借助史料分析和表格梳理,一方面深刻理解辛丑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和原因,另一方面初步明确了民主革命将成为时代的潮流,提升学生对历史趋势的把握能力。(三)板书设计(四)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认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能够从教材和教师呈现的史料中提取相关信息,阐述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认识到维新派民众的斗争都是在反动势力的阻挠之下宣告失败

15、。水平2:能够利用表格梳理等方法归纳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够理解马关条约与维新变法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解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之间的联系;能够尝试从康有为所处的时代条件来解释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原因;认识维新派、义和团民众的爱国之情。水平3:能够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结合具体的时空条件,对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发生、失败的原因作合理解释;能够依据教材和相关史料论证维新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推翻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才是中国前进的方向;能够把握民主化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重要趋势。水平4:能够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导下,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问题;能及够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吸取经验教训,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