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杨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52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杨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杨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杨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杨 丹,杨苗苗(马鞍山学院,安徽 马鞍山 2 4 3 0 0 0)摘 要: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的树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 0 1 02 0 2 0年长三角地区2 6个城市的数据和信息,建立协同创新的空间关联引力模型和实体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得到相关结论。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5 9 6 9 9(2 0 2 2)0 6 0 0 9 0 0 30 引言“协同创新”是指将“优秀人

2、才、优秀资产、优秀信息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自主创新”的高效统一。通过协同创新,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要素,促进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向外流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1.1 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引力模型区域合作是一种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等手段,推动区域内的整体自主创新。区域小规模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区域自主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空间关联的引力模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与空间转移的引力模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C Ii j=IiIjdbi j=R FiRHiR FjRHjdbi j

3、T C Ii=ijC Ii j在式中,C Ii j表示空间联系和协作创同的紧张程度;Ii与Ij表示“质量”,即城市i与j之间的合作。测量资源R F与人力资源自主创新资源RH的交互项。第一个指标是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投资,di j是区域间的距离;一座城市的坐标,其直线距离;b是距离的摩擦阻力。b取“1”或“2”,说明中国省际、省际的关系,本文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选择b=2;第二个指标是企业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强度之和。T C Ii指数越高,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空间关联度越大,与其他城市的合作程度越高1。1.2 协同创新空间关联模型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空间连接抗压强度进行

4、区域相关分析,并对其空间联系特征及集聚效应进行初步的研究。在全局自相关的基础上,利用M o r a n指数和s I指数作为总体的自相关关系。M o r a n,s I指数反映相邻或相邻空间组件的特征值之间的相似程度,按以下方法进行:M I=ni=1njii jT C Ii-T C I-()T C Ij-T C I-()S2ni=1njii j 其 中,S2=12iT C Ii-T C I-()2,T C I-=12ni=1T C Ii,T C Ii是空间压强的总体输出,是空间权重的释放矩阵。Mo r a n,s I指数值一般在-1,第3 7卷 第6期2 0 2 2年1 2月 景德镇学院学报J

5、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3 7N o.6D c e.2 0 2 2收稿日期:2 0 2 2 0 7 2 2基金项目:马鞍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 S 2 0 2 0 0 0 3);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 K 2 0 2 0 A 0 6 5 3)作者简介:杨 丹(1 9 8 7),女,安徽马鞍山人。讲师,硕士,从事技术创新研究。1。如果该指标超过0,则表明该指标存在正面的可能性。越接近1,说明协同创新的高水平或低水平地区的区域聚集程度越高。指数0表示,无空间关系的随机分布;指

6、数小于0时,各地区的空间表现出反比,而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越大,则表示各地区之间的创新差异越大;关于空间权值排水矩阵的选取,本文创建相邻的空间权值排水矩阵(i j),i j根据城市边界的邻近标准,长三角城市相邻时为1,而在不邻近的情况下,则是02。将各产业的所有成分之和进行归一化,得到各因素之和为1。i j=1 地区i和j相邻0 地区i和j不相邻1.3 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为更好地研究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滞后的控制面板的物理模型,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内部的逆向操作面板如下:yi t=+T C Ii t+xi

7、 t+nj=1i jyi t+i t 以yi t为被解释变量,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参考陆鸣等人的研究结果。其中,为常数项截距,特征回归的主要参数为,T C Ii t是关键的自变量,即空间连接强度的总输出;为空间后向指数,i t为排泄因子的空间权重,为偏差。在稳定性上,增加资本投入、资产投入和政府干预;与产业布局有关的变量xi t,如开放、地区自主创新的产出。在这些项目中,资本和资产的投资呈现出一种平均的固定投入;经营资本的投资是指雇员在公司总人数中的比例;政府干预程度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占G D P比重;产业布局以二、三产业链总产值占G D P比重来表示;扩大开放是指投资者在G D

8、 P中所占的比重,而投资的原价是以人民币为单位的投资;从区域内自主创新的产出来看,其获得的专利数量既反映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又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反映该地区的科技成果;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2 实证结果与分析2.1 长三角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强度以(1)式 为 基 础,采 用M a t l a b R 2 0 2 0 b,计 算2 0 1 02 0 2 0年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空间连接强度,并采用(2)式进行区域间的空间联结。总的抗压强度降低。本文选取2 0 1 0、2 0 1 5、2 0 2 0年的相关资料,并与之进行对比,如图1、2所示。图1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空间联系

9、强度图2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强度总量比重值/%从图1和图2看出,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空间关联度有很大的不同。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空间联结强度总体上处于全国前三。上海市空间联结的整体抗压强度总量达到4 4.7 5%,空间联结的抗压强度达到1 1 2 4.5 6 7,上海在十年来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之首。南京、无锡、嘉兴、湖州、合肥、深圳、常州排名第四至第十。宣城、舟山、铜陵、安庆、池州,其空间连通承载能力总量不到1,与上海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各区域的空间联结抗压强度总量呈递增趋势,这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提升上,长三角地区的空

10、间联系强度分别为1 8.5 4 4、2 4 4.9 4 9和2 5 1 3.0 0 7。2.2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其空间尺度的分析,来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豪斯曼的实证分析表明,基于空间滞后实体模型的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固定效应回归;在空间中,使用固定效应的后向物理模型;同时,在物理模型中增加个人的影响。在表2中列出控制面板O L S回归、控制面板固定效果和空间滞后实体模型回归的结果。从表1看出,实体模型和固定效果分别为8 4.4%、8 1.8%和8 1.1%。空间滞后实体模型的面积指数为0.4

11、 4 1,在显著水平上对长三角都市群的空间规模影响进行检192 0 2 2年第6期 杨 丹,杨苗苗: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验。事实上,在空间滞后实体模型中,空间相关抗压强度的综合产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0.0 1 4。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空间关系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调控变量层面上,区域内自主创新产出的相关系数为0.0 2 4,在1%的区域内表现得更加明显,表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消极影响,但效果不明显,说明利用外资不合理,不仅会造成区域和产业的不均衡,而且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表

12、1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变量O L S回归系数t值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系数t值空间滞后回归系数t值T C I0.0 1 11.1 20.0 2 6*2.7 70.0 1 3*1.7 7P a t a n t0.0 5 8*7.6 90.0 3 4*3.4 80.0 2 3*2.9 0C a p i t a l6.4 6 8*1 6.2 75.7 0 3*1 1.3 03.0 4 8*5.9 0Em p l o y0.3 6 7*2.6 80.5 3 3*3.2 40.4 7 7*3.5 2G o v e0.0 5 50.5 60.0 6 40.4 4 0.1 5 2 1.2

13、 7I n d u s1.6 4 8*7.0 53.3 6 6*6.5 72.1 5 4*4.8 4O p e n 0.3 8 8 1.0 2 0.7 5 3 1.5 5 0.3 6 7 0.9 1S p a t i a l r h o 0.4 4 0*8.6 8 9R20.8 4 30.8 1 70.8 1 0N2 8 52 8 52 8 5 注:*、*、*分别表示在1 0%、5%、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2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估计变量O L S回归系数t值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系数t值空间滞后回归系数t值T C I0.0 1 5*1.7 70.0 0 9*1.6 9 9

14、0.0 2 5*1.7 7P a t a n t0.0 2 4*2.9 30.0 1 6*2.5 10.0 4 1*2.8 5C a p i t a l3.2 8 4*6.6 52.2 1 9*5.8 95.5 0 3*7.8 7Em p l o y0.4 9 9*3.6 20.3 4 1*3.0 30.8 4 1*3.5 3G o v e 0.1 6 0 1.3 1 0.1 1 5 1.2 1 0.2 7 6 1.2 8I n d u s2.3 0 4*5.0 41.5 6 9*4.0 33.8 7 3*5.0 5O p e n 0.4 0 1 0.9 4 0.2 6 7 0.9 0 0.6

15、 7 0 0.9 3 注:*、*、*分别表示在1 0%、5%、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的空间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分为两类: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表2显示这些结果。从表2看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空间关系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区域协同创新的空间关系可以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间接作用。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间的协同创新空间关系将会通过区域整合而形成空间溢出,对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推动区域的整合。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16、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对区域关系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说明区域合作创新是区域关系聚集的产物。3 结束语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空间连接强度为基础,重点探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以协同创新为空间的引力模型,并运用M o r a n,s I指数对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一是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二是长三角区域整体上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空间关联度高,空间聚集度高。四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规模影响。参考文献:1 李琳,刘瑞.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 基于长三角城

17、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2 0,3 7(1 6):8.2 王海花,孙芹,郭建杰,等.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 型J.科技 进 步与 对策,2 0 2 1,3 8(1 4):9.3 谢守红,邓玉茹,傅春梅.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 0 2 1,2 8(3):5.S t u d yo nt h e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E f f e c t o f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o fY a n g t z e

18、R i v e rD e l t a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u n d e r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N a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Y A N GD a n,Y A N GM i a o m i a o(M a a n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M a a n s h a n2 4 3 0 0 0,A n h u iP r o v i n c e,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19、 n to f t h es t r a t e g i cg o a lo fr e g i o n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r e g i o n a l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i n n o v a t i o np l a y sav i t a l r o l ei n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r e-g i o n a l

20、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s e do nt h ed a t a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o f2 6c i t i e s i n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f r o m2 0 1 0t o2 0 2 0,t h i sp a p e re s t a b l i s h e s t h es p a t i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g r a v i t ym o d e l a n de n t i t ym o d e

21、l o f c o l l a b o-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r a w s r e l e v a n t c o n c l u s i o n sb ys t u d y i n g.K e yw o r d s: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C o l l a b o r a-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29 景德镇学院学报 2 0 2 2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