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发展路径选择_周能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3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发展路径选择_周能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发展路径选择_周能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发展路径选择_周能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04期(2023年04月)No.04 202379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20 世纪末,美国学者克拉克(Clark,B.)和埃兹科维茨(Etzkowitz,H.)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EU)概念。国内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主要基于伯顿克拉克和亨利埃兹科维茨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实践维度尚无标志性进展。福州大学率先将学校发展定位锁定为创业型大学,随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先后提出过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但与西方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实践相比,国内创业型大学的办学之路普遍较为艰难,有学

2、者将其表述为“中西创业型大学南橘北枳现象”1,甚至个别学校在中途不得不被迫调整发展定位。现代学者认为,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以一定形式加以编制的集合体。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组织,非常有必要从组织理论角度分析其组织特性,从而为国内地方高等院校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组织样本。一、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1.组织使命上具有追逐利益的市场性组织使命体现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一个组织创办、存在的终极追求和抱负。创业型大学从组织成立之始就承担着创新创业、资源拓展的使命。伯顿克拉克和亨利埃兹科维茨均确立了以学术资本转化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性的研究结论2。创业型大学,从字面理解,创业是根本,通过大

3、学学术资本的积累,通过市场或者类似市场的形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促进学术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实现学术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换,帮助高校走出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彼此竞争激烈等困境。宣勇教授提出,“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实质上就是大学为实现自身知识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从而在组织结构与文化等方面所作的自我调整。”3但在中国创办创业型大学,也有其独特性,除了具有追逐利益的组织使命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个大学本质,且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和创业的相辅相成。2.组织职能上具有职责优化的服务型创业型大学在组织职能上体现着知识“象牙塔

4、”与创业“服务站”的有效结合,除满足一般大学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运转外,需为学术创业和学术成果转化提供组织保障,为创业主体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发展规划、政策支持、技术咨询、技能培训等优质服务,且反映在大学组织的设立及职能上。国内地方高校在摸索创业型大学建设中,从一开始也都非常重视创业政策制定、咨询等服务工作。如浙江农林大学在实施创业型大学期间,专门成立创业管理处、社会合作处,为专家学者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创业技能培训等。福州大学在实施创业型大学中成立了科学技术开发部和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学校与社会在边界上的事务,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3.组织运行上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创业型大学建

5、设从本质上就是对大学组织的一次深刻变革,即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必须要彰显兼容并包的大学文化。改革,对一个组织本身而言,就是一次重大变革,体现在组织运行上,就是解除限制、兼容并包。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变革主要体现在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与专家学者之间、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之间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频繁的合作,互相包容、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如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在学校层面成立了7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在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中成立的跨学科十大研究中心等。4.组织文化上具有革故鼎新的创新性大学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革故鼎新的演变过程。第收稿日期:2023-02-05基金项目

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政产学良性互动研究”(22090629322442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于创业型大学组织架构模式的理论探讨”(2015SCG349)作者简介:周能寿(1983),男,江西上饶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4.023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发展路径选择周能寿(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地方高等院校效仿西方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摸索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但纵观中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地方高等院建设创业

7、型大学存在取向不明、内涵不清、效果不佳现象。从西方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建设实践来看,我国建设好本土的创业型大学,观念转变是基础,大学组织的实质性转型是关键。基于组织理论,分析创业型大学特有的组织特性,明确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组织发展困境,创新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组织发展路径。关键词: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组织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3)04-0079-032023年第04期(2023年04月)No.04 202380高等教育研究一阶段以纽曼的教育思想为典型代表,侧重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第二阶段源自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现代教育之父”洪堡提出的“

8、洪堡改革”,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学问。1904年,范海斯在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就职演说时,表达了“州立大学服务于所在州人民”为核心的“威斯康斯思想”,社会服务正式走上大学职能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孕育了蓬勃生机。创新创业精神是创业型大学最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一是发现知识、积累学术资本,作为自身发现知识的内驱力,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创新成果;二是体现在学术资本转化上,利用自身拥有的知识创新成果,精准有效快速地实现原创性的学术资本转化,实现从创新走向创业再驱使创新的良性循环。二、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困境1.组织使命上:基层学术组织的知识创新及应用与社

9、会发展需要仍不够匹配创业型大学的核心是学术创业,根本使命是通过知识的发现与积累,实现学术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换。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科技成果转化,社会也迫切需要高校的知识支撑,为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滋养的土壤。但从目前现有的创业型大学实践来看,由于受高等教育考核指挥棒、创新创业政策相对缺失等方面的影响,学术创业在整体上还停留在自发、零星状态,在办学理念上还是存在一种惯性思维,更多的关注仍在纵向基金项目、SCI论文数量、学位授予层次等方面,被忽略的往往就是社会的真实需求,在主观上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不够,在客观上基层学术组织的知识发现与积累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匹配不够,即大学的“知”与社会的“行”未

10、达到有效“合一”的状态。2.组织职能上:面临行政化的组织结构与学术成果转化渠道狭窄双重困境大学的内部组织采取科层制的设置形式,分层设等,强调服从、规范等政治组织的管理属性,这种“官本位”的组织构架越过了学术运行的内在结构,一定程度遏制了大学学术创业的开放与自由。另外,大学为学术创业提供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存在职能缺失,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与社会对知识产品的需求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平台,社会的需求信息难以有效传递到基层学术组织,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成果又难以有效转化为学术资本。据2019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显示,高等院校中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单位只占30.1%,且有47

11、.3%的高等院校表示内部技术转移机构作用发挥一般或很小4。3.组织运行上:存在难于逾越的基层学术组织壁垒及单打独斗式的知识生产弊端20世纪90年代,借鉴西方大学内部治理经验,国内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普遍构建了以学科为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替代了之前借鉴苏联模式以专业为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学科作为大学的基层组织,是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运行合二为一的实体,即“以基层为主的学科和事业单位的矩阵”5。地方高等院校大多以学院(系)为二级组织单位,学院(系)的设立主要以学科类别为依据,具有对所属学科的行政主导权,在学科的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培养方案等方面具有管理上的刚性,使得不同学院(系)之间的学科以及同

12、一学院(系)不同学科之间彼此竞争,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学科壁垒。学院(系)之间的竞争也阻碍了不同学科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跨学科的研究力量难于形成合力,容易形成学科团队小型化的趋势,造成有效资源难以整合、研究力量难以聚集的局面。4.组织文化上:学术创业和知识资本化的创业文化未有效形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身份的认知和标签。“受传统大学象牙塔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及教师错误地将学术创业、社会服务同金钱和利益挂钩起来,担心会对大学的纯粹性造成影响。”6当额外赋予教师“创业者”身份时,难免产生角色冲突。有学者对浙江几所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在看待“教师本职工作”与创业

13、关系的问题上,仅有 24.4%的教师认为关系密切,64.5%的教师认为有一定的关系,而 11.1%的教师认为毫无关系7。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学对知识资本化的认可度有限,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当前我国主流的高等教育评价中,创业型大学在学界还未形成共识,未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二是内部因素,大部分人宁愿驻留在大学“象牙塔”,希望大学是脱离繁杂多变现实生活的纯真天地,对利用知识进行资本化不接受不认同。三、地方高等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发展路径1.推进大学组织结构变革,建设一套完备的创业管理服务体系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创业型

14、大学理念还未获取普遍的文化认同,建设创业型大学首要任务必须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领导核心,具体来说,学校党委层面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达成一致共识,形成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明确定位、发展规划、实现蓝图等,并自上而下贯彻到底。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外,还需推进大学自身的内部组织变革,成立和强化创业管理机构,制定创业规划、创业政策、创业制度等,为知识资本化提供技术咨询、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中介服务等,承担起大学与政府、社会间信息互通以及专家学者学术成果发现与转化的纽带作用,为大学的创业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如福州大学将“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写入福州大学章程,从2008年起连续出台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学校1

15、号文件,成立创业研究院推动创业理论研究,成立创业学院,组织、推动、协调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建立包括组织机制、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师生激励等在内的整套双创教育制度,形成了“学校统领和规划、职能部门组织和配合、学院推动和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效协同机制,有效推动了创业型大学建设。2023年第04期(2023年04月)No.04 202381高等教育研究2.推进学术组织运行变革,建设一套成熟的知识生产转让体系创业型大学开展的创业核心是学术创业,实现学术创业关键在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学科”的科研能力。没有学术科研能力为支撑的大学创业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因此,推进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变

16、革,关键是要推进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并在变革中建设一套“内部激励、外部拓展”的知识生产和转让体系,确保组织变革的顺利运转与成效。“内部激励”主要是建立学术创业绩效评价、考核和奖励制度,将学术创业行为纳入教师绩效、职称评审的考核体系中,使创业业绩成为评价专家学者的重要指标之一;成立专门的学术创业评估机构,对创业型大学主体的学术创业行为进行科学考核和评价;强化创业绩效考核,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育人效益等角度,建立学术创业的绩效收益分配体系,协调处理好教师个体、学科、学校的收益分配关系。“外部拓展”主要是要找到统筹协调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紧密相连、分工协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大学的创业管理部门要承

17、担好“店小二”角色,摸排大学学术资本积累,主动搜集社会需求信息,促进学术成果转化的信息获取及对接,以便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为学术创业的实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3.推进大学组织文化变革,建设一套活跃的创业文化呈现体系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除了推进管理组织和学术组织两个变革外,推进创业文化认同,在内部开展组织文化变革、为大学注入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首先,是要在全校上下加强创业型大学办学定位、制度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广大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中开展集中的宏观微观创业文化专题培训,努力形成全校上下的思想认同、同频共振。其次,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引领,大力宣传表彰在学术创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师生,使

18、学术创业慢慢转化为教师自发的行为认同。加强大学创业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如对大学校训等精神文化进行完善,增加创新创业理念,设计制作创新创业类学校标志性建筑、创新创业人物雕塑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参考文献:1付八军,陈江.应用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最佳实践形式中西创业型大学南橘北枳现象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5).2付八军.学术资本转化: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J.教育研究,2016(2).3宣勇.激活学术心脏地带创业型大学学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9.4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成

19、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129、191-194.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5.6周能寿,陈审声.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内在逻辑和推动路径J.教育评论,2021(7).7陈耀,李远煦.大学教师的学术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高校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陈笃彬.地方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23.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ath Selection

20、 for Constructing Entrepreneurial the Univers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Nengshou(Zhejiang A&F University,Hangzhou 311300,China)Abstract:Since the 21st century,som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groping for the road of construc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by follow

21、ing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development way in wester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Chines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uch as unclear orientation,unclear connotation an

22、d poor eff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local higher institutions.From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in the West,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change from the root,and make s

23、ubstantive transform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qu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clarifies the dilemma in the localize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localized paths of innovating the orga

24、nizational development for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localization;paths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刘艳萍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egulation of Harbins Online Taxi IndustryJiang Wenshuo Jin Ju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arbi

25、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Internet+”,the online taxi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For facilitating supervision in this sector,the State Council has introduc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regula

26、te online vehicles;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policies,a large number of problems,however,have emerged in the online taxi market,and how to regulate and govern the online taxi industry has become a new challenge for local governments.For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 th

27、e online taxi industry in Harbin,this paper,us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theory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y,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standardized governance through Smiths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Key words:the online taxi industry;government regulation;Harbin government 责任编辑:万红2王俊豪.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需求分析、构建导向与整体框架J.管理世界,2021,37(2).3李嘉欣.浅析我国网约车相关法律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4钱玉文,周晓杰.网约车模式的法律规制研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3).5赵光辉,李玲玲.大数据时代新型交通服务商业模式的监管以网约车为例J.管理世界,2019,35(6).6胡静敏,李发宗.宁波市网约车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4).7王宇.网约车行政监管困境及对策探究J.经济师,2021(5).(上接第 7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