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蜀道难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6664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蜀道难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蜀道难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蜀道难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蜀道难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蜀道难教学实录蜀道难课堂实录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许万军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难。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一起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首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跟随老师的声音,一起进入诗歌的情景,感知诗歌的风格。(配乐朗诵)(学生鼓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真有些飘飘然了。而诵读一直是我们解读

2、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的风格,它又是呈现多样性的.比如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再比如说,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沉郁顿挫的。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诗歌,来初步感知蜀道难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读起来,发出声音。放开声音读!放开声音读!(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诵) 师:好的,同学们,通过听读和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生:这首诗的风格十分雄伟。 师:雄伟应该是表现景物的特点。风格? 生:风格十分豪迈。豪迈的,豪放的. 师:还有吗? 生:富有气势的。 师:富有气势,应该是比较雄

3、浑的,是吧?好,请坐.感知比较准确。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多媒体展示:雄浑豪放)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应该说诗歌的风格体现在其主旋律上,那同学们来看,反复出现在这首诗歌当中是那句话?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好,同学们拿起笔,我们把它们标注出来。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对吧!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那我们来诵读诗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诗歌的风格。现在看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怎么解释? 生:哎呀呀,真是好危险,好高耸啊! 师:啊,好

4、危险,好高耸啊!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生:应该是“高”。 师:应该是“高.我们说李白有一句诗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危还有什么意思? 生:“危”应该还有“危险“危急的意思。师:危险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中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生:端正。 师:端正,很好!请坐。这一句是“哎呀呀,太高,太高了!”那么,它在抒情手法上是直接还是间接?噢,直抒胸臆。再来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了什么修辞?噢,夸张的修辞。所以这一句诗放在开头,犹如排空而来,劈空而入,奠定了诗歌雄放的基调。那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不能拖得太长?不能。我们要让它短促收势,响彻云霄。我们一起来

5、:噫吁嚱,12 生(齐声):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师:我们不妨正襟危坐一下,读出你们的气势.来!噫吁嚱,12 生: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读得已经不错了。再看第二句“凋朱颜”,“朱颜”是什么意思?结合注解(看看),“朱颜”是什么意思? 生:“凋朱颜”是指“红润的容颜为之凋伤,憔悴”。 师:红润的容颜变色了。“朱颜”是指? 生:红润的脸色。 师:红润的脸色。李煜有一句词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么此处为什么红润的脸色要变呢? 生:因为看到蜀道是如此的凶险,是如此的高耸入云。 师:害怕,对不对?好,请坐。那么,既然是害怕了,我们应该读出害怕的情态. 生:蜀道之难,难于

6、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你要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读出一种花容失色的情态。把“凋朱颜”用颤音读出来,是不是?“凋朱颜”,好吗?再试一试!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师:语速还可以再放慢一些,好,请坐。语速可以放慢一些,我们女同学一起来一下.(示范读)生(女齐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师:好,不错!再看第三句“长咨嗟”,“咨嗟怎么解释?注解有“咨嗟”,“咨嗟”怎么解释?生:叹息.师:叹息。“长咨嗟”呢?生:深沉的叹息.师:深沉的叹息。长长地叹息,深沉的叹息,是不是?请坐。看来,诗歌到了最后是积聚了复杂的情感,化作了一句长长的叹息。既然是“长叹息”,我们在读的

7、时候要拖长一些,低沉一些.我们一起来读。(示范读)大家一起来。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好,一唱三叹之间,诗歌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北宋欧阳修曾经说过: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在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何处?李白又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体现蜀道难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边读边品,找出你认为描写得特别精彩的句子,来进行赏析。(多媒体展示: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学生品读) 好的,有的同学已经思考得比较成熟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句话用了对偶、夸张、用典的修辞手法。

8、它用了古代神话中“传说羲和每天驾着六条龙,拉着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下”这个典故,六龙回日意谓六龙之驾都因蜀道太高而无法穿越,只得载日而回。这句话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衬托出蜀道的高耸。 师:用典的手法,哪里是用典? 生:六龙回日。 师:六龙回日之高标,更准确的一点儿是用了神话传说,衬托出了蜀道之难.老师想问一下,“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蜀道的蜿蜒曲折。 师:蜀道的蜿蜒曲折吗?对,要从诗歌的句意理解正确。“回川”,“冲波逆折之回川”写的是蜀道还是写的水呀? 生:水。 师:写的水急.那么,写水急跟山高有什么作用呢?还有没有同学能帮他解答一下?为何能表现蜀道之高? 生:这

9、里用回川的溪流衬托出了山的高俊。 师:用回川的急流衬托出了山的高俊,是不是?因为我们说,惟见水急方能见山之高危。好,你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师:等一下好吗?我是说刚才那一句有没有补充的?生:暂时没有了。 师:暂时没有了。所以刚才那一句是将夸张与神话融合在一起,用水急来衬托山高。所以,老师想请你把这句话来读出“山高水急之势好吗?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你不妨加强停顿,效果会更好一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再试一试!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已经有进步了,但是可能声音太温柔了.我们请这位男孩子来试一下

10、,好吗?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再浓厚一点味道,读出那种山高水急之势。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师:同学们觉得读得怎么样?已经读得不错了,是吧?请坐!还有同学吗?生:我要赏析的句子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这两句是诗人李白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和“子规啼夜月”这种非常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一种蜀道上十分空寂和苍凉的气氛,也十分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难。师:用这样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烘托了蜀道之难。你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的语言将这段景物描绘一下?生:只见一只只鸟悲哀地在古木中哀号,仿佛在诉说些什么,但却听不清楚,因为它实在太高了。鸟儿们,雌鸟

11、跟着雄鸟绕着林间飞行,只是绕着林间飞行而已,因为它实在太高了。又隐隐地听见杜鹃鸟在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为蜀道太高了,就像杜鹃鸟在啼血一样。师:好,你说得已经不错了,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修饰地更加优美一些。使得文字优美,我们可以加一些修饰语,或者是,文字方面精确一些。比如说,刚才在古木之间,你可以把它连起来“在那千年沧桑古木之间”.还有老师刚才觉得,你说“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飞行”,“飞行”这个词能不能换一下?生:飞舞。师:飞舞!“飞舞”感觉还是太美了。我们在这边的意境应该是比较凄凉的,对吗?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呢?生:“盘旋”吧!因为那么多千年古木,它应该在找栖息的地方。师:对,盘旋!同学们觉得

12、怎么样?比较靠拢,是不是?所以这样修改我们觉得语言比较优美一些,是不是?请坐。在那千年沧桑古木之间,一只只斑驳的鸟在悲哀地啼叫。下面呢,同学们,在悲哀地啼叫,然后是,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盘旋,也许它也害怕孤独吧!又听见子规在夜月下啼血,似乎在为这空无一人的山峰悲鸣.好,身临其境,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氛围呀?生:感受到了蜀道上那种空寂苍凉的氛围.师:空寂、孤寂、苍凉的氛围。那么,我们说这段文字,诗人主要是选取了一些意象,来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那些意象呀,同学们?可以把它们圈起来。生:悲鸟、古木,还有雄鸟、雌鸟、子规和夜月。师:雄鸟和雌鸟,这应该是悲鸟,是吧?悲鸟、古木,还有子规,还有呢?生:空山。师

13、:空山,夜月,是不是?请坐!那么我们说,抓住诗歌的意象,也是我们解读诗歌的方法之一.而且在诗歌之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有其固定的含义。比如说,“梧桐”,它是凄苦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再比如,“明月”是寄托情思的载体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有,“江水”代表了愁苦的绵长,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此处的“子规”有这样的一个神话。传说,古蜀国有一个英勇的皇帝,他叫杜宇。他爱戴子民,有自己心爱的恋人。后被奸臣所害,凄惨地死去。他心系百姓,牵挂爱人,所以他的魂魄,幻化为子归鸟,在日夜啼叫。这就是子规啼血的典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所以“子规成

14、了古代文人表达悲情的重要载体。请看一下这些诗。(多媒体展示) 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些诗句愁苦的味道。“蜀国曾闻子归鸟,一二! 生(齐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师:“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而李白在蜀道难中是“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是雄雌盘旋最苦,而夜之所闻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不妨齐读一下这段文字.“但见”读到“凋朱颜”。“但见悲鸟,一起来! 生(齐声):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15、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师:好的。值得自己品味的句子,还有吗?生:我选择的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句,它是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的这样一种反应,来烘托蜀道之高。人在蜀道之中走的时候,他是“扪参历井仰胁息”,然后“以手抚胸,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因为蜀道的高峻,所以使人在蜀道上走的时候,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用这样一些夸张的手法,首先渲染了蜀道之高,也渲染了在蜀道之上,这样的一个空寂和悲凉的环境的气氛.所以,这一句,它不仅写出了蜀道之高,还渲染了一种气氛。也就是说,蜀道之高,使人感觉到它的空寂和苍凉。师:好的,你对这一句理解得

16、比较深刻.那老师刚才听到了你说这边是抓住了人行走在蜀道上的一些细节,哪些细节?生:是“以手抚膺”,还有“长叹”,还有“仰胁息”师:“坐长叹”,“坐”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师:“坐长叹的“坐”是什么意思呢?生:应该是表现一种惊惶的一种师:(要)准确地理解!我们说“坐”在古代用的很多的意思有“因为,还有“犯罪”是吧!那么在这边呢,应该是“徒劳的”。“空长叹,徒劳地长叹。是吧!抓住了几个细节,现在是“曲折盘桓,还有是“手扪星辰”,还有是“呼吸紧张”,是什么呀?抚胸长叹。那么在这边,你想象一下,如果是诗人行走在这样的蜀道上,应该是能够读出诗人的眼神的.几分惊叹,几分惶恐,几分无奈。你读读看!生:扪参历井

17、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你试着读读看,请再投入一点儿。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师:已经好多了,请坐。还有其它同学吗?没有了?生:我选的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其中前半句“连峰去天不盈尺”用的是夸张的手法。连绵的山之高距离广阔的天空连一尺的长度都不到,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让人想象蜀道山峰之高。这样的话,显得更加富有文采。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盈是什么意思啊?生:“盈”是“满”。师:“满”和“足”的意思,就是不足一尺。我们在传说中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武功和太白也是山,因为那个时候才去天三百,而此处李白更能夸张,“不足一尺”对不对?那除

18、了修辞之外,老师希望你连着下面一起去品味,“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他写景的角度有没有变化?生:写景的角度,一开始是视觉上的描写,是用蜀道的高耸,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之感。后来又写了瀑布的声音,就是从视觉又转到听觉上。师:视觉和听觉的变化,还有吗?好,有没有其它同学可以补充呢?这句话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角度,有吗?“连峰去天不盈尺”,应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刚才除了视觉,还有吗?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是从远处来写,“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近,这边使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写的。这一句写的是近景,然后下面一句写的是动景.师:是动态的!是动静结合,对吧?好的,角度非常地多样,有远近,有动静,还有视觉和听

19、觉的一个变化,还用了夸张的修辞.那老师请你将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可以吗?生:连绵的山峰离天不足一尺,枯松有的倒挂在绝壁上,有的伴在上面,飞流湍急澎湃,瀑布哗哗地响,撞击着山崖,滚动着石块,发出了万谷雷鸣的声音使人感到惊叹.师:使人感到惊叹!你主要是借助于注释,是不是?其实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修饰,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优美一些。比如说,“飞湍瀑流争喧豗”,飞急的、湍急的流水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真像撞击山崖,发出雷鸣般的声响,用一些修饰,用一些修辞。好,请坐。那老师在这边想让同学们当一次小小的电影导演,如果让你将这一组画面拍摄成一组电影镜头,你怎么推进?来,别忘了让自己插上想象的翅

20、膀怎么推进这组电影镜头?先是什么镜头,然后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生:应该会先拍“连峰去天不盈尺”,由远到近。师:由远到近,应该是山峦起伏、连峰起伏的远景。然后呢?生:然后转到枯松.师:然后转到枯松,应该是平缓地推出“枯松倚绝壁”的什么?这个同学说是特写,不错。然后呢?接下来应该是一组快镜头了,出现了哪些景物啊?生:出现了飞湍和师:飞湍、瀑布,还有呢?生:还有石块。师:石块、转石、悬崖,飞快地从面前闪过,还伴有什么声响呀?生:雷鸣般的声响,目不衔接,惊恐万状,所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请坐.那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这边的排山倒海之势。来,你来试一试。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

21、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师:你的语速要加快,读出排山倒海之势。(泛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好,再试一试。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师:语速把握得是不错,但情感不够投入。来,我们集体来一遍好吗? 生(齐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师:好的。所以说,在这样一个品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瑰丽的想象、浩荡的激情,李白用他“落笔摇五岳”的笔法,以及“笑傲里沧州”的气度,为我们再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那么李白为何要尽写蜀道难呢?著名的

22、清人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课前所查阅的李白生平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看看李白借助蜀道之景,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前后左右讨论一下。 生:蜀道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白高度的爱国思想。这个感情可以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里可以看出,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大好河山的赞颂,又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担忧。 师:你说到了两种情况。刚才你说在文中找到了依据,“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为什么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出他对时局的担忧呢? 生:“狼与豺比喻残害人民的叛乱者,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些意象都属于属地可能出现的叛乱者,这样就可以表达出作者高度的爱国思想。师:其实,在这节里有明确的解

23、释,对不对?“猛虎”和“长蛇”比喻叛臣逆贼,警戒统治者对时局的担忧。好,第二个情感是? 生:他对大好河山的赞颂。 师:他对大好河山的赞颂。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生:作者他在描写蜀道的艰险,他使用了大量的文笔,比如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这些景象都是描写了蜀道的景物。 师:也就是说你读出了李白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激情、豪情,是不是?请坐。还有吗? 生:根据当时的背景,这首诗是作者规劝友人王彦不要进入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师:你说根据当时的背景,是你查了相关的资料,是他送别友人的.这是背景,那么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吗?他是送别友人的! 生:倒数第二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师:

24、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还有吗? 生:还有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可以看出来。 师:这一句也可以看出来.有没有更加直接的句子? 生:问君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师:不错!还有吗? 生: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呢?注意前面的短句“其险也”,后面“也是表停顿的语气词,对吧?好,请坐。那么同学们看一下,她说的是用文中这样的三个句子,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意.可是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啊,老师在诵读的时候,没有丝毫感受到哀婉之情,他在劝诫友人吗?劝诫友人什么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问君西游何时还”,劝友人什么呀?早点回家,不要入蜀,是

25、不是?在劝诫友人,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嘛。还有吗?还有没有?没有了.我们说刚才那位同学结合当时一个与背景相关的资料,老师在课前查阅了李白的生平之资料。别忘了,我们说,鉴赏诗歌,还要知人论世啊,对不对?那结合李白的生平,能够揣摩出怎样的情感呢? 生:从李白的生平来看,这是他第一次出蜀以后到达长安所作,所以其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怀才不遇、不受重视,然后感叹世事艰险.也就是说他是从蜀道之难来到世事之难。 师:世事之难,仕途难,人生难,是不是?好,请坐。那老师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这首诗大约是创作于天宝初年。我们说李白二十六岁只身出蜀,怀着他“济苍生,安社稷”的使命,一路来到长安。可是此时的玄宗

26、已经不是当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了。他任用奸臣,沉迷声色。而气质傲岸的李白怎容于当时的官场?所以他仅在长安三年就被赐金放还。所以刚才那位同学说,在这首诗中,蕴含着他感叹仕途难、人生难,是有道理的.再有刚才的一个背景,我们说,天宝初年,地方割据势力开始膨胀,怀觊觎之心者,不仅仅是安禄山、史思明之徒啊!所以结合上面的背景,我们可以揣摩出当时丰富的情感。那老师也读了这样的诗歌,除了刚才同学们品出的情感之后,认为李白饱含情感地描绘蜀道之难,也许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这样一种敬畏之心.而这样的一种敬畏,未尝不给千年之后的我们以启示。复杂的情感淤积在胸,李白此时是慷慨而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长啸,是“蜀道之难,难于上

27、青天!”劝慰友人不要入蜀,因为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仕途之难,人生多舛,再道一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热爱山河,敬畏自然,仍道一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将满腔的赞颂、忧愁、豪情与悲愤,只化作一句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蜀道难啊!而此时我们也唯有用动情、动人的诵读,去感受诗人这样一份胸肠了。蜀道难,李白,同学们一起来,“噫吁嚱”,一二! (学生、教师共同朗诵诗歌) 在此,老师想借用于丹的一句话,喜欢李白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挚爱与执着。我们不仅要读李白,还要读更多的经典,来涵养我们的心灵。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会品读诗歌,更应该在品读诗歌中体悟人生。感谢山水激活了李白的灵感,感谢李白激活了同学们的审美之心,感谢同学们激活了今天的课堂。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