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要论_褚宏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6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要论_褚宏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要论_褚宏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要论_褚宏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0 卷 第 1 期2023 年 1 月Vol.40,No.1Jan.,2023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要论褚宏观摘要“自觉能动性”表征主体的精神自我和本质力量,是想和做的统一,也是主体自身各精神要素在价值观引领下相协调的状态,是主体实现其价值的内在机制。它产生于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关系问题的时代条件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色范畴,是构建当代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实践中,人们在历史决定性条件下,通过自觉的活动和努力,不断增强本质力量,掌握历史主动,赢得未来。关键词 毛泽东;自觉能动性;本质力量;历史主动;价值观作者简介 褚宏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

2、究生(北京 100875)。毛泽东所提出的“自觉能动性”,是与主体性哲学内在相关的范畴,表征主体的精神自我和本质力量。该范畴产生于亟待解决历史规律与主体意志之间的矛盾的时代条件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命题。在理论上,“自觉能动性”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的标志,对于当代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意义重大。同时,在实践上,自觉能动性是价值认同向价值行动转化的过程中的动力机制,能够为掌握历史主动、实现历史必然提供精神支撑。一、“自觉能动性”范畴的内涵解析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强调知行合一,注重人的自觉努力。较于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等近义范畴,更注重内部结构的协调统一,它与价值观互为表里,

3、是主体精神自我的确证。1.何谓“自觉能动性”哲学大辞典中对“自觉能动性”的解释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是在意识和思想指导下的自觉努力,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这种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意义,是人的能动性的本质特征。具体而言,“自觉”,是主体性的本质内涵,表征明确的自我意识或对象意识,与“盲目”相对。人在活动中能够意识到对客体的能动 参见哲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614页。毛泽东思想研究Mao Zedong Thought Study64作用并可以预见其结果。对此,毛泽东强调“不自觉的盲目性实在要不得”,“盲目性是没有预见的,是妨碍预见的”,而“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4、,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所谓“能动性”则是内蕴于主体活动中且表现为努力、积极主动等的本质力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综合二者而首次提出“自觉能动性”范畴。认为,自觉能动性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指人的能动作用的自觉性。毛泽东强调,要在有客观事实根据的主观的指导下行动,强调的是掌握客观情况下的努力行动,即不仅要有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更要使思想付诸实践;既反对主观地、教条地看待中国问题,也反对坐着不动;认为无客观依据的思想即为空想和假道理,是失败之源。可见,毛泽东强调的并不是单方面行为实践或意识活动,而是侧重基于对客观情况的充分认识的改造行动

5、,是主观与客观二者的统一。此为毛泽东哲学特有的知行合一式的实践智慧,也正是“自觉能动性”范畴本质所在。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论述了自觉能动性的内在结构要素,如计划性、灵活性、主动性等,论述了指导和实行战争中的主观努力、政治动员对于扭转被动局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重要作用,还强调提高觉悟对于缩短战争时长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自觉能动性”范畴也是理性因素与包含意志、情感、信念等在内的非理性因素的统一,对人的行为起到调节、定向、激励等作用。学术界对此问题也有进一步探讨。如有学者就从积极性、创造性、计划性等方面考察了自觉能动性的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还有学者进一步认为,自觉能动性包含自我意识能动性、对象

6、意识能动性、评价意识能动性,情感能动性、意志能动性和人的肉体物质力量的能动性等结构因素。细究之,以上所有因素也被用于阐释“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范畴。由此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自觉能动性与其他二者有无区别,何以区分,有无区分之必要?2.“自觉能动性”之辨梳理学术思想史,笔者注意到,基于时代主题的要求,毛泽东重在解决落后社会中人的能动性问题,其旨不在概念阐释与抽象说理,因而对“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概念内涵不作区分。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解放思想的时代要求,学界注重从理论上探讨激发人的能动性的内在机制,因而对“自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三者关系争论较多。主要有以下观点:三者应严

7、格区分,三者属交叉概念,三者可相互等同。其后,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转向了对主体性问题及价值哲学的研究,对于三者关系的争论就此沉寂。在实践论 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等著作中,毛泽东谈及“主观能动性”时,其内涵与“自觉能动性”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6页。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96页。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96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87页。参见宋锦添:自觉能动性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77-125页。参

8、见陆金声:试论自觉能动性的结构因素,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年第2期。65相同,均强调社会实践中人的努力和积极性的发挥。李达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从人对自然的能动斗争及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方面探讨“意识的能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有学者主张自觉能动性应与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三者作严格区分,认为主观能动性仅为自觉能动性的一个方面,自觉能动性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意识指导下的物质力量的能动性,是意识能动性与实践能动性的统一,应将实践的能力及作用还诸自觉能动性,否则会犯将人的因素归结于精神因素的错误。有学者也持不同意见,认为自觉能动性比主观能动性更加明确而深刻地表达了人的能动性问题的本质含义,更强调认

9、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自我觉醒意识。有学者指出主观能动性是具体意义上的意识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是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根源和基础,亦即实践能动性,意识能动性对应物质决定性,主观能动性是解决主客观矛盾时表现出的意识能动性。有学者对此做了调和,认为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基本上是同一个哲学范畴,但适用范围稍有不同,自觉能动性凸显于军事活动领域,主观能动性则用于其他实践领域。与此相近,其他学者或主张两者是交叉概念,或主张不必区别。如有学者就认为,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交融。有学者则主张三者等同,认为意识能动性是主观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干预强化客观事物之变化;自觉能动性也就是主观能动性,它包含着意识能动

10、性。笔者认为,自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与意识能动性三范畴皆可指主体性,是研究主体性问题绕不开的概念体系。三者在相互比较中由于视角不同而产生了差异。主观能动性对应于客观规律性;意识能动性则相对于物质决定性而言;而自觉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更强调知、情、意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整体性,已达到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的统一,于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调性中凸显行动之自觉。从价值观角度视之,自觉能动性更加凸显各价值要素的统一,在由价值认同、价值理想转化为实践行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加之,毛泽东“自觉能动性”范畴,内蕴知行合一式的实践智慧,注重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因而更能彰显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是

11、主体性更为深层要义之所在。就其理论根源来说,其特殊之处还在于,该范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产物,为回答时代问题作出了贡献,因而其学术史地位应得到重视。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3页;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1页;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7页。参见李达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60、563、572页。参见陈桂松:要把人类自觉能动性和意识能动性严格区别开来,学习月刊1985年第6期;陆金声:正确理解毛泽东关于能动性的论述,毛泽东思想研究1984年第3期。参见罗玉达:毛泽东关于自觉能动性

12、的理论及其意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参见黎永泰:关于能动性三范畴的简要考察,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4期。参见王向清:毛泽东对自觉能动性的理解与发挥的曲折过程,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年第1期。参见张识琴:也谈对“自觉能动性”的理解与张敏生同志商榷,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4期;宋锦添: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交叉概念,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参见朱奎保:论毛泽东对自觉能动性原理的贡献,湖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冯国瑞: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哲学思维,党的文献2015年第3期。663.自觉能动性是精神自我的确证主体性更为本质之处在于自觉能动性是主体精

13、神自我的确证。能动性理论揭示了精神动力的实质,关涉精神动力生成论和精神动力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理论的首要内容和逻辑起点。在自觉能动性的各要素中,价值认同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因自觉能动性而高扬其主体性。就具体地从事实践的每个个体即现实的人来说,他们的自觉能动性是有明显高低程度的差别的。这种自觉能动性的高低表征主体本质力量的差异。如,主观把握客观的能力、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力、社会关系中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成就、对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主体选择能力、运用非理性因素调控自身行动的能力等,都是具体的有差别的现实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正基于此,毛泽东强调“去掉盲目性,增加自觉性”,

14、注重以提高和普及为抓手增强群众觉悟、提高斗争热情、加强内部团结。而这一切活动皆以价值认同为起点。在价值问题上,价值认同与价值规范等其他因素构成价值观总体,作为行动驱动力,激励和规定人的行动。价值观与自觉能动性互为表里,是主体的精神自我和本质力量的标志。笔者认为,主体性以及价值观研究,可与自觉能动性研究相结合,从而深化对能动性问题的理解,探究主体活动的内在机理。价值观揭示了自觉能动性之所以能够实现知行统一的内在机制。以价值认同为前提,通过主体的价值选择,以价值理想等统筹协调知情意行各方面因素,达到较高的自觉程度,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换言之,价值观为行动提供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并引导

15、和制约着主体的价值选择和活动方向。而这一切促成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现,在此过程中也就完成了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展现了自我价值,从而彰显了主体性的本质力量。以抗日战争为例,毛泽东强调以民主革命共同纲领唤起民众一致抗日,注重提高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坚定抗战、团结、民主立场。通过凝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价值共识,激发团结抗日的自觉能动性,确证了抗日力量的精神自我,增强了抗日力量,为实现民族解放提供了强大的主体力量,是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据。由此观之,自觉能动性是主体性的内在秘密,是主体精神自我的确证。毛泽东从知行合一角度阐述了革命战争中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及其重要性。需在与主观能动性

16、、意识能动性等近义范畴的区别与联系中深化认识自觉能动性的哲学内涵。在学术研究中,尤其需要重视其时代背景,从中国特色哲学命题角度加以重视。二、“自觉能动性”是中国特色哲学命题20世纪30年代,“辩证唯物论”成为风靡一时的名词,这也为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时代条件,“自觉能动性”范畴应之而生。它为突破苏联教科书体系和机械唯物史观、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了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出场。参见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7-78页。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40页。67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出场如上所述,“自

17、觉能动性”范畴因回答时代之问而生。革命年代,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因而其使命在于回答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这是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时就相伴而生的理论主题。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历史规律与主体能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正如有学者所言,如何在肯定客观规律前提下安置能动性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出场的核心问题。在中国社会史论战背景下以及唯物辩证法风行时期,毛泽东敏锐地提出了诸如“新民主主义”“群众路线”“自觉能动性”“实事求是”等原创性范畴,以“矛盾”概括对立统一法则并深入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8、正式开端,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哲学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具体来说,“毛泽东哲学思想特别重视和强调发扬革命的自觉能动性,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特定的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时,教条主义盛行,中国同志不了解中国情况,给革命与抗战带来了损失。以抗日战争为例,由于对抗战中人的能动性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抗战形势的教条式分析,“亡国论”“速胜论”甚嚣尘上。基于此,论持久战既是对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指导抗战的需要,有力驳斥了主观主义、机械论等错误倾向,对激发人的自觉能动性,以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抗战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了客观条件面前人何以作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自身经验指导自身实践

19、的开始。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此时期正式形成,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毛泽东强调“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他认为,人在尚未认识客观规律之前的行动总是带有盲目性,但人可以把握历史规律,并在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条件下,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获得自由和解放。他将以客观规律性为核心的决定论和以自觉能动性为核心的能动论两个维度有机结合,以中国特色话语回答了人在历史面前如何作为的问题,拨开了人们对历史决定论及能动论关系的迷雾。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有了这种辩证法,就为突破经济决定论式的机械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

20、基础,就实现了“经济决定论”转向“经济条件论”的哲学革命,不但为回答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指导,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范畴体系,形成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性和原创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构建正如张岱年所强调的,对范畴评价应注意古今思想的连续性与差异性。毛泽东的 参见王南湜:如何安置能动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出场的一个核心问题,江海学刊2017年第2期。杨焕章等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137页。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

21、2页。参见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6页。参见王文兵:论毛泽东哲学的双重维度,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参见张岱年全集第4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73页。68“自觉能动性”范畴是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话语,产生于中国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为我们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了典范。有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从中国问题出发,提升概念供给的能力,以合适的概念、恰当的理论来表述、凝练中国实践”。而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已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

22、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笔者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则,融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借鉴如实际蕴含了事物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的“命运”“经权”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突破固有思维,遵循“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的原则,对传统哲学范畴斟酌损益、扬弃并用。另一方面,需要总结提炼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践智慧,将

23、之上升到哲学层面、理论层面加以分析和把握,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涵养中国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毛泽东也强调:“哲学的研究不是为着满足好奇心,而是为改造世界。”我们当以此为范,内化之以增强自身的本质力量,助力当代哲学事业的发展。三、实践中人的自觉能动性综上,“自觉能动性”既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在依凭,能够使人的意志与行动服从于由自身所确立并明确意识到的目的,即价值观。毛泽东强调人要在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的导引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知信行统一中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不断增强本质力量,努力创造条件以掌握历史主

24、动。1.主体活动的内在机理人的行动基于价值认同,通过发挥自觉能动性将价值观念、价值理想、价值选择等统一起来,外化为行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就主体内部而言,自觉能动性统筹协调主体的各精神因素,以价值观凝聚各因素合力,对象化为实际行动,展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就具体社会历史境况而言,各主体组织起来形成社会共同体,以共同的价值为黏合剂,使自身获得归属感,感召和凝聚每位成员为共同体利益而奋斗。因而价值观是社会共同体的生命之魂、精神自我。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自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价值认同,外化成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凝聚和团结的作 王立胜: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

25、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六大关系,哲学研究2019年第10期。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张岱年全集第4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6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21页。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152页。69用,提高广大人民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觉悟,做到知行合一。毛泽东注重价值观教育,强调:“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这种明确的价值目标,增强了统战成员的自我认同

26、,是人们调节和激励自身行动的精神支柱。知止而后有定,人们因为切己的价值选择,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坚定了前进的步伐和信心,就能够调动情绪情感、意志激情、欲望需要等因素为价值选择服务,排除困难、集中精力,为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进行其价值活动。可以说,人因其自觉能动性而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又因其正确价值观而使自觉能动性有了正确航向。对此,毛泽东强调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能动性,要着力提高中国人民的能动性和热情。这也正点明了自觉能动性对于高扬人的主体性、取得实践成功的重要意义。自觉能动性使得人能够以内在尺度为依据,因共识走向社会联合,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在历史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27、主体价值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人的本质力量,从而成就其历史。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对人的变革现实活动起决定作用,是化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因素。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人的能动性能够弥补物的不足,“中国人民的觉悟、团结和努力的程度”决定着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的愿望能否实现。可见,掌握历史主动离不开人的主体条件的支持。2.为掌握历史主动提供精神支撑历史是追求着自身目的的人的活动,要掌握历史主动,人就必须发挥其自觉能动性。所谓历史主动,就是主体对其活动对象的相对乃至绝对优势,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活力的标志。基于此,马克思谈道,德国小资产者受到贵族政治优势和资产阶级雄

28、厚资本的双重压制,因而“它连表面上的一点历史主动性也丧失了”。相比于其他势力,小资产者处于不利条件之下,因而丧失了其历史主动性。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美帝国主义势力,毛泽东都强调广泛动员群众力量,发挥全体指战员的积极性以争取历史主动。“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要取得抗战胜利,就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如此才能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汇聚起强大的力量,达到可以与敌方抗衡的程度,才能赢得战争主动权,实现行动自由,获得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指出:“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

29、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激发自觉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人也就有了掌握历史主动的内力。另一方面,人在改造对象世界中创造历史,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81页。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55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90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77-478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0、1991年,第491页。70但此过程并非随心所欲。他首先碰到的是前人创造的成果和生产力总和。人以这些不得不接受的条件为基础,在新的改变了的环境中继续创造,为新一代人的活动奠定基础。人们能够从历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获得历史发展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物质生产实践如此,精神生产实践亦复如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通过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认知、历史自信,提高自觉能动性,将价值认同外化为实践本领,实现物我关系之重建,实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而为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正如毛泽东所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

31、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此言确证了自觉能动性的历史性,它既是不断增强着的,也能将生物遗传和文化遗传综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理基因和文化基因两种资源,焕发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历史自觉促进人将社会集体积累的能力内化为自身本质力量,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由此观之,在价值认同基础上,协调情感、意志等因素增强自觉能动性,对于主观见之于客观有着重要意义,是想和做的重要动力支撑。这就为在现有物质条件之下,创造新事物以焕发历史活力,掌握历史主动提供了内在依据。总之,“自觉能动性”范畴产生于

32、中国实践,具有丰富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命题,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能动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出场,解答了落后的中国社会何以实现社会革命的时代之问,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宝贵资源。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掌握历史主动,彰显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性。On the Category of Conscious Dynamic Role by Mao ZedongChu HongguanAbstract:The category of conscious dynamic role(also called conscious dynamic)repre

33、sents the spiritual self and essential strength of the subject.It is the unity of thinking and doing and i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piritual elements of the subje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values,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subject to realize its value.It is a characteristic category of Chinese

34、 Marxist philosophy an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 for constructing contemporary Chinas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and academic system.In practice,under the decisive conditions of history,through conscious activities and efforts,people can enhance their essential power constantly and hold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and win the future.Keywords:Mao Zedong;conscious dynamic role;essential power;historical initiative;values(责任编辑:帅倩)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0页。7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