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社会保障政策 Social Security11 12 23 3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发展历程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发展历程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中国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中国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4 4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现实评估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现实评估2u郭祟德: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因年郭祟德: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的保障。u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各种具
2、有经济福利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话保障系统的统称,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话保障系统的统称,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其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其他各种符合上述定义的社会性保障措施。他各种符合上述定义的社会性保障措施。31 12 23 3疾病保险计划疾病保险计划(1883)(1883)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1884)(1884)退休金保险计划退休金保险计划(1889(1889)41 12 23 34 4养老慈幼养老慈幼优待退休官员赈济灾民没有啦没有啦5福田院福田院漏泽园漏泽园6初创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61949-1956调整阶段
3、1957-1966受挫阶段1966-1976恢复阶段恢复阶段1976-19861976-1986新中国成立后社保政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社保政策的发展7u 1949 1949 年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u 1951 1951 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u 1952 1952 年年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示u 1955 1955 年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u 1956 1956 年年高级农业合作示范章程高级农业合作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五保”制度。制度。8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49 条、第50 条福利、养老、疾病医疗、丧失劳动能力者的物质帮助以、残疾军人和烈士家属的生活保障;1980 年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3 条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与修养的设施及休假等福利问题;第44 条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保障;第45 条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情形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
5、质帮助的权利(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优抚事业、各种社会福利等);第46 条公民受教育的权利;第48 条妇女权益;第49 条老人、妇女、儿童保护。9改革阶段改革阶段1.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3 19861993 年)年)2.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931997 19931997 年)年)3.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81998至今)至今)10中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111、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项目、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项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6 主要项目: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第二阶段:第二
6、阶段:2007至今至今主要项目:对社会保险的补助、行政事业离退休费、就业补助、城市低保、自然灾害生活救助122、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分析、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分析社会保障各项目支出占本年度财政社会保社会保障各项目支出占本年度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障支出的比例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比例13141516171819204、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特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总量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是最重要的两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是1998年以后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重点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地位2
7、15.5.社会保障的社会效应社会保障的社会效应社会保障维护人的基本生存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维护人的基本生存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1.1.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2.2.社会保障支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支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3.3.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保证。226.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1.加重政府加重政府财政政负担担,影响影响资本本积累累2.影响影响经济效率效率,使使经济发展失去展失去动力力3.削弱了企削弱了企业的市的市场竞争争力力1.为
8、经济发展提供了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定的社会环境境 2.对社会社会总供供给和和总需求需求进行行调节,促促进社会社会经济健康持健康持续发展展3.对劳动者的保障,解决就者的保障,解决就业问题23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VAR模型和Granger 因果检验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扩展VAR模型的分析247.7.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 从量上分析从量上分析从量上分析从量上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有:社会保障水平有:社会保障水平有: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高低高低高低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会保障支
9、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分析从质上分析从质上分析从质上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有:社会保障水平有:社会保障水平有: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适度适度适度与与与与不适度不适度不适度不适度之分,测定之分,测定之分,测定之分,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想适应。承受能力想适应。承受能力想适应。承受能力想适应。质量统一的角度分析质量统一的角度分析质量统一的角度分析质量
10、统一的角度分析:不是支出水平越高越好,而是有:不是支出水平越高越好,而是有:不是支出水平越高越好,而是有:不是支出水平越高越好,而是有一个合理区间,即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一个合理区间,即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一个合理区间,即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一个合理区间,即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社会保障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超出这个范围,社社会保障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超出这个范围,社社会保障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超出这个范围,社社会保障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超出这个范围,社会保障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会保障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会保障就会制约经济
11、社会健康发展。会保障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5保障保障规模(保障的人模(保障的人口)、保障口)、保障项目(我目(我国目前有四大国目前有四大项)、)、给付水平、付水平、给付条件付条件等。等。需求需求条件条件国内生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政收入、居民收入、社收入、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增会保障基金增值能力、能力、国有固定国有固定资产的数量、的数量、社社团和民和民间捐捐赠等。等。供供给条件条件社社会会保保障障水水平平的的制制约约条条件件26社会保障水平的定量分析1.1.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 S=Sa/GS=Sa/G S S: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SaSa: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支出总
12、额;G G: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2.2.S=Sa/WW/G=Sa/G=QH W:工资收入总额;:工资收入总额;Q: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H: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生产总值的比重工资收入总额27 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Q=O+Z+E+J+M 其中:其中:Q Q: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O O:养老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养老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Z Z: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13、 E E:医疗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医疗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J J:工伤、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工伤、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的比重 M M: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总额的 比重比重28根据国际经验,上述指标有一些经验数据根据国际经验,上述指标有一些经验数据 指指标标分解表达式分解表达式数数值值OO=OO=Oa aC CO Oa a: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占总总人口的比重人口的比重C C: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养老金替代率,一般认为认为60%60%O=0.6*O=0.6*Oa aZZ=0.5DFZ=0.5DF0.50.5
14、:失:失业业金年金年获获得系数得系数D D:自然失:自然失业业率,一般率,一般认为认为6%6%F F:劳动劳动人口占人口占总总人口的比重人口的比重Z=0.5*0.06*F F=0.03F=0.03FE10%-12%10%-12%J0.16%-1.5%0.16%-1.5%M1%-1.5%1%-1.5%这样这样 Q=0.6Oa+0.03F+E+J+M 29社会保障水平的区间确定社会保障水平的区间确定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是一个区间的概念,既有上下限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是一个区间的概念,既有上下限 1.S的最大值(的最大值(max)Qmax=0.6Oamax+0.03Fmax+Emax+Jmax+Mma
15、x 相关指标相关指标 2.S 2.S最小值的确定(最小值的确定(minmin)Qmin=0.6Oamin+0.03Fmin+Emin+Jmin+M minQmin=0.6Oamin+0.03Fmin+Emin+Jmin+M min Oa Oa、F F根据根据实际测定实际测定,其它参照国际经验的最小值确定,其它参照国际经验的最小值确定。30相关指标最大值指标指标数值(数值(%)备注备注 Oamax 30.5 在人口零增长的条件下,设定人在人口零增长的条件下,设定人口平均寿命在口平均寿命在21世纪最高达世纪最高达85岁,岁,这样我们将人口总量按这样我们将人口总量按5年一组分年一组分为为17段,共有
16、段,共有85份,内含三个人份,内含三个人口层次即少儿段、劳动力年龄段口层次即少儿段、劳动力年龄段和老年段。各年龄段的最大比例和老年段。各年龄段的最大比例为:为:少儿段为少儿段为16.5%;劳动力年龄段为劳动力年龄段为52.9%;老年段老年段30.5 Fmax 52.9Emax 12Jma 1.5Mmax 1.531由此得出:由此得出:Qmax=0.6Oamax+0.03Fmax+Emax+Jmax+Mmax =0.6*0.305+0.03*0.529+0.12+0.015+0.015=0.348=34.8%Smax=0.75 Qmax=0.75*0.348=26.17%上述计算说明:上述计算说
17、明: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最大值为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最大值为34.8%,大约为大约为1/3.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为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为26.17%32例如例如 我国我国1990-2010年的人口数据年的人口数据各年各年龄组龄组人口人口%199020100-14岁岁27.6916.615-64岁岁66.7474.565岁岁及以上及以上5.578.933 Q1990min=0.6*0.0557+0.03*0.6674+0.1116=Q1990min=0.6*0.0557+0.03*0.6674+0.1116=0.03342+0.02002+0.11
18、16=16.5%0.03342+0.02002+0.1116=16.5%S1990min=Q*H=0.165*0.75=12.38%S1990min=Q*H=0.165*0.75=12.38%Q2010min=0.6*0.089+0.03*0.745+0.1116 Q2010min=0.6*0.089+0.03*0.745+0.1116 =0.0534+0.02235+0.1116=19.17%=0.0534+0.02235+0.1116=19.17%S2010min=Q*H=0.1917*0.75=14.38%S2010min=Q*H=0.1917*0.75=14.38%34社会保障水平的社
19、会保障水平的“适度适度”性性 1.适度下限适度下限SS适度上限适度上限 2.“超度超度”SSmax 3.社会保障水平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足 SSmin 35 “超度超度”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失业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大、医疗费用膨失业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大、医疗费用膨 胀胀 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政策性因素(保障项目多、保障程度过高)政策性因素(保障项目多、保障程度过高)认识上误区(项目越多社会越进步)认识上误区(项目越多社会越进步)后果:后果:政府财政赤字加大,影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保证标政府财政赤字加大,影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保证标准高,企业成本提高,影响了经济的竞争力;劳动者准高,企业成本
20、提高,影响了经济的竞争力;劳动者滋生了依赖、懒惰清徐,影响了经济效益。滋生了依赖、懒惰清徐,影响了经济效益。36不足不足 社会保障水平达不到下限值,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水平达不到下限值,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后果为:后果为:老年人和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社会的安老年人和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定和发展;医疗保健保障不足,人口的身体素质降低,影响国民身医疗保健保障不足,人口的身体素质降低,影响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体素质提高;教育包括再就业培训受到影响,制约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教育包括再就业培训受到影响,制约国民文化素质提高和科技发展。和科技发展。37中
21、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0我国首部社会保障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总体低下,势头良好;覆盖面不断扩大,可持续性基础良好;待遇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公平;社会保障项目之间、要素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高效性较差3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的 城乡差异391 12 2城乡差异的主要表现城乡差异的主要表现城乡差异的原因浅析城乡差异的原因浅析40一、差异的四个主要表现1、保障覆盖面差距大、保障覆盖面差距大2、保障水平差距大、保障水平差距大3、保障内容差异大、保障内容差异大4、管理体制差别明显、管理体制差别明显411、保障覆盖面差距大2001-20112001-2011城乡社会保障覆盖人数对比城乡社会保
22、障覆盖人数对比42432、保障水平差距大443、保障内容差异大保障项目城镇农村社社会会保保险险 养老保险普遍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医疗保险普遍建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失业保险普遍建立暂无工伤保险普遍建立暂无生育保险普遍建立暂无45社会社会福利福利城镇农村职工福利职工福利:福利设施、补贴、休假等公办福利公办福利:社区服务、敬老院、干休所、福利院等教育福利教育福利:九年义务教育 公办福利公办福利:五保户供养、养老院等教育福利教育福利:九年义务教育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64、管理体制差别明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
23、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城镇城镇各级民政部门各级民政部门各级民政部门各级民政部门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卫生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农村农村47二、差异存在的原因浅析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2、财政支持力度不平衡3、根深蒂固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 观念48对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之现实评估从政策评估的两项根本性任务出发491 12 2通过描述公共政策的影响,确定政策后果(结果)后果(结果)根据一组标准/价值准绳,判断政策的成败成败政治评估的两项根本性任务50.1.政策评估两项根本性任务政策评估两项根本性任务 A.确定我国社
24、会保障政策实施结果确定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结果 从社会保障政策的三个层次出发从社会保障政策的三个层次出发 a.取得的成就取得的成就 b.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B.判断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成判断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成/败败 从价值伦理取向出发从价值伦理取向出发2.关于我国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于我国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 几点思考几点思考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脉络511.社会救助方面(低保)社会救助方面(低保)最低层最低层 临时性、单一性临时性、单一性制度化、综合性制度化、综合性 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城乡全覆盖2.社会保险方面(社会保险方面(“五险五险”)中间中间层层3.社会福利方面社会福
25、利方面最上层最上层一、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结果之取得的成就52一、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结果之一、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结果之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1.1.民生目标往往让位于经济和政治考量民生目标往往让位于经济和政治考量 2.2.按人头收费的社会保险制度按人头收费的社会保险制度 、捆绑式缴费、捆绑式缴费3.3.多种不平衡性多种不平衡性 53 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是较为成功的,但从价值伦理取向考量,政府企业、个人都不十分满意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成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成 or 败?败?从价值伦理取向出发从价值伦理取向出发从价值伦理取向出发从价值伦理取向出发1.1.“公平公平”与与“效率效率”关系关系2
26、.2.价值取向上坚持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上坚持公共利益3.3.社会与个人关系社会与个人关系4.4.政府政府/企业企业/社区社区/家庭家庭/个人关系个人关系5.5.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不足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不足6.6.约束监督机制约束监督机制54三、关于其进一步深化改革三、关于其进一步深化改革几点思考几点思考1.1.监管监管监管监管 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寻租行为 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公共利益 2.2.多支柱养老体制多支柱养老体制多支柱养老体制多支柱养老体制3.3.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城乡统筹4.4.不同企业职工所享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性不同企业职工所享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性不同企业职工所享社会保障
27、水平差异性不同企业职工所享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性 5.5.流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衔接流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衔接流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衔接流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衔接6.6.机关及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机关及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机关及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机关及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5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美小约瑟夫.斯图尔特等著: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韩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王骚编著:公共政策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 唐钧: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评析,东岳论丛,2008年1月(第29卷/第1期)4 阎中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调
28、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5 杨宜勇、池振合: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回顾与评价,经济纵横,2009年第11期6 张绍平:西方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的理念启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6月,第19卷第3期7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伦理取向,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8期,总第266期8 刘波:价值整合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的突破口,求索,2005年第4期569宋士云,李玲:1992-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研究10 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11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财贸经济,2011年第1期12徐倩,李放: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与结构:1998-2009 财政金融13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成就与教训14张志林: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理论研究15 中国财政年鉴1998-201016 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017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史卫雪丽18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92001-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57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