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第一章 工程总体认识1.1 编制说明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概述1.2.2 主要技术标准1.2.3 主要工程量1.2.4 自然特征1.2.5 施工条件1.3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对策1.3.1 临近既有隧道及建(构)筑物保护难点分析及对策1.3.2 环境保护难点分析与对策1.3.3 平层软岩、浅埋不良地质段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1.3.4 近接施工时与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的协调1.3.5 超前地质预报1.3.6 隧道防排水1.3.7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1.4 施工总体目标1.4.1 工期目标1.4.2 质量目标1.4.3 安全目标1.4.4 环保、水保目标1.4.5 文明施工目标1.4
2、.6 职业健康目标第二章 总体施工组织部署及规划2.1 施工组织机构及保障措施2.1.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2.1.2 组织保障措施2.2 施工总体组织部署2.3 施工准备及平面布置2.3.1 施工技术准备2.3.2 施工现场准备2.3.3 施工平面布置第三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1 施工通风、供水、供配电方案3.1.1 通风方案3.1.2 供风系统方案3.1.3 供电方案3.1.4 供水方案3.2 施工测量方法与措施3.2.1 施工控制测量与施工测量的组织3.2.2 施工复测3.2.3 施工控制网的加密3.2.4 施工放样测量3.2.5 建立控制基桩导线平面和高程控制网3.2.6 竣工测量3
3、.3 隧道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3.3.1 隧道总体施工方案3.3.2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3.3.3 附属工程及附属洞室施工3.3.4 隧道监控量测3.3.5 超前地质预报3.3.6 富水段及平层软岩段施工方案及措施3.4 爆破施工方案3.4.1 爆破单位的选择及爆破方案的审批3.4.2 施工方法3.4.3 爆破设计3.4.4 爆破参数设计及示意图(附图、附表)3.4.5 爆破减振措施3.4.6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3.4.7隧道爆破作业的专项安全措施3.5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3.5.1 地下管线的现状调查及处理方法3.5.2 管线保护措施3.5.3 地上设施及周围建筑物调查与保
4、护措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4.1 工程质量目标4.2 质量保证体系4.2.1 组织保证体系4.2.2 施工保证体系4.2.3 制度保证体系4.3 工程试验检测4.3.1 试验人员及仪器设备配备4.3.2 试验检测计划4.4 质量控制程序4.4.1 施工计划质量控制程序4.4.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4.4.3 施工竣工质量控制程序4.4.4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4.5 质量保证措施4.5.1 各专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5.2 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4.6 成品、半成品保护4.6.1 成品、半成品保护管理措施4.6.2 具体分部分项工程保护措施4.7 保修工作管理措施及承诺4.7.
5、1 工程交付4.7.2 工程质量回访计划4.7.3 工程保修服务及承诺第五章 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1 安全生产目标5.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5.2.1 安全组织机构5.2.2 安全保证体系5.2.3 安全管理职责5.2.4 安全管理制度5.3 安全技术措施措施5.3.1 危险源及重要危险源清单和作业风险分析5.3.2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4 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5.4.1 突发事故救援组织及管理5.4.2 隧道火灾救援疏散应急预案5.4.3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5.4.4 隧道突水应急预案5.4.5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5.4.6 突发性停电事故预案5.4.7 脚手架、模板垮塌事故应急预案
6、5.4.8 既有隧道开裂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六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6.1 环境保护目标6.2 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6.3 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6.3.1 洞口工程施工保护措施6.3.2 洞身工程施工保护措施6.3.3 隧道通风与防尘措施6.3.4 废水处理措施6.3.5 固体废弃物第七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7.1 工程开、竣工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7.2 主要分项工程进度指标及工作循环时间计算分析7.2.1 施工准备7.2.2 开挖支护7.2.3 衬砌进度安排7.2.4 施工协调7.3 施工工期安排7.3.1 分阶段工期安排7.3.2 施工进度关键线路7.4 工期管理保证措施7.4.1
7、组织措施7.4.2 技术措施7.4.3 经济保证措施7.4.4 资源保障措施7.4.5 合同保证措施7.4.6 节假日、雨季及限期工程施工保证措施7.5 重点照母山隧道工期保证专项措施7.5.1 组建经验丰富、高效的项目指挥部7.5.2 配备隧道先进设备、机械化施工7.5.3 建立项目工期激励措施7.5.4 优选战略合作专业队伍7.5.5 指标化控制保工期7.5.6 资金投入保障第八章 资源配备计划与先进性8.1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8.1.1 机械设备配备原则8.1.2 先进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8.2 劳动力配备计划8.2.1 劳动力保证措施8.2.2 劳动力投入计划8.3 材料供应计划8.
8、3.1 主要材料进场及供应组织8.3.2 供应组织保证措施8.3.3 材料供应的应急预案第九章 其他应说明事项9.1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9.1.1 文明施工组织体系9.1.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的硬性规定9.1.3 文明施工保证的其它措施9.2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9.2.1 夏季施工措施9.2.2 冬季施工措施9.2.3 雨季施工措施9.2.4 农忙季节施工措施9.3 相关方协调9.3.1 与业主的配合协调9.3.2 与设计的配合协调9.3.3 与监理的配合协调9.3.4 与市政、管线等单位的配合协调9.3.5 与当地政府、附近单位、居民的配合协调9.3.6 与分供方、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协调9.3.
9、7 项目部内部协调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 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 工程总体认识1.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北部新区照母山大道北延线(照母山隧道段)施工招标文件。(2)北部新区照母山大道北延线(照母山隧道段)招标图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现场勘察、交底答疑及业主发布的补遗书所获取的相关资料。(4)国家、重庆市、本工程施工设计图所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5)国家及重庆市关于城市公路隧道施工的相关规定和文件。(6)我方现阶段的施工能力、技术装备、管
10、理水平及历年来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1.1.2 编制原则(1)认真、全面、系统阅读招标文件,深刻领会和贯彻业主意图及对承包商的各项要求。(2)安全可靠、依靠科技、以人为本、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工期,保护环境。(3)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和我方的实际施工能力,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4)科学部署,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力求均衡生产。(5)精打细算,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工程成本。1.1.3 编制内容本施组编制内容包括隧道主体结构、排水、路面、安装和消防预留预埋、洞口绿化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等。1.2
11、工程概况1.2.1 工程概述照母山隧道工程,左线隧路分界桩号ZK0+328,左线进口桩ZK0+333,出口桩号ZK1+018,左线隧道全长685米;右线隧路分界桩号YK0+336,进口桩号YK0+346,出口桩号YK1+019,右线隧道全长673米;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向三车道隧道,隧道标准段建筑限界净宽14m,净高5m,设置加减速车道的加宽段净宽1518.5m,净高5m,共设置车行横通道1座、人行横通道2座、紧急停车带一对,按照相关机电专业需求,设置有机械通风、电光照明、隧道监控、通讯及消防系统。照母山隧道线路平面图见图1-2-1,纵断面见图1-2-2。隧道开挖方式:由于本隧道多处与轨道交通、
12、铁路相交,同时地表建筑物分散分布,为保障建构筑物和隧道施工安全,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施工方法采用以钻爆法(控制爆破)为主、机械开挖为辅,对于敏感地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采取缩小开挖进尺长度、导坑尺寸,并立即施作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加强监控量测等措施。与兰渝铁路临近地段(右线YK0+698YK0+748,左线ZK0+707YK0+757)及上跨轨道5号线地段(右线YK0+346YK0 +415,左线ZK0+ 333ZK0 +432)采用机械开挖,其余地段采用控制爆破施工。开挖方法主要根据围岩级别、跨度、埋深、地下、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确定:图1-2-1 照母山线路平面图图1-2-2 照母山隧道纵断面
13、图(1)深埋、围岩较好,无构筑物相互影响地段采用台阶法法施工。(2)围岩较差、浅埋及临近既有构筑物段采用中壁(CD)及中隔壁(CRD)法施工。(3)紧急停车带、加宽段软质岩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4)钻爆法要求隧道穿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机械开挖或控制爆破等开挖方式,做到对既有构筑物或拟建构筑物围岩的少扰动或不扰动,同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加强特殊地段的初期支护及衬砌结构,并加强对地表及既有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发展等情况)的监测,施工中可根据监测的成果资料对开挖工法、爆破参数、支护参数进行适时的调整,以确保施工和构筑物安全。评价各种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采用相
14、应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隧道出口采用反坡施工,将制定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并配备充足的排水设备。1.2.2 主要技术标准(1)隧道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2)行驶方向及车道数:双洞单向行驶、单向三车道(四车道)(3)设计荷载:城市-A(4)隧道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5)防水等级:二级(6)计算行车速度50km/h(7)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烈度度,采用度进行构造设防)。1.2.3 主要工程量表1-2-1 主要施工内容序号线路类型桩号长度(m)备注1照母山隧道左线全长ZK0+333ZK1+0186852右线全长YK0+346YK1+01967331号人行横通道
15、YK0+510、ZK0+509.262042号人行横通道YK0+850、ZK0+849.26205车行横通道YK0+645、ZK0+644.26206左线紧急停车带ZK0+655ZK0+695407右线紧急停车带YK0+595ZK0+635401.2.4 自然特征(1) 气象条件工程现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2,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极端最高气温43.2(2006年7月),极端最低气
16、温-3.8(1981年2月)。 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mm,2001年为降水量少,年降水量813.9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约90mm。2007年7月17日,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66.7mm。 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 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4%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
17、,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4m/s左右,最大风速为27.5m/s。(2) 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北部新区从南向北贯穿照母山,沿线属低山浅丘剥蚀地貌,沿线微地貌为斜坡、山脊,山脊两侧为南向和北向斜坡。隧道沿线总体地势山脊中部高,两侧低。地面最高标高为417.50m,最低点标高294.20m,相对高差为123.30m。工程区为照母山森林公园,原始地貌保护较好,地貌变化较小。(3) 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互层。(4)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细调查,场区位于龙王洞背斜的西翼近核部,岩层产状3
18、156(29732059),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无胶结,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勘察区内主要有两组构造裂隙:第一组裂隙():LX1:15561,裂隙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可见延伸长1.23.5m,裂隙间距0.71.8m,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第二组裂隙():LX2:34852,裂隙面较平直,闭合,未见充填,延伸长约12.3m,裂隙间距1.01.7m,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拟建场区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场区内多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局部陡坎见基岩出露,基岩埋藏较浅,通过钻探揭
19、露,基岩面与现状地形形态基本一致,坡度角530,局部陡坎可达70。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_C20-2011)3.2.6条规定,结合场内岩石风化的野外特征,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两种类型。 强风化带:裂隙发育,泥岩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泥膜,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强风化砂岩呈碎块状。此带厚度在1.20(ZK2)5.60m(ZK7),平均厚度2.90m。场区内各钻孔均揭露到此带。 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裂隙较发育,面较平直,无充填,局部沿裂隙风化后,其周边呈褐黄色,岩体较完整。钻孔岩芯泥岩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砂岩多呈柱状;此带埋深一般2.00
20、(ZK2)7.40m(ZK7),平均埋深4.20m。场内各钻孔均揭露到此带。 (6)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工程位于嘉陵江北岸,场区微地貌为中部为山脊,南北两侧为斜坡,地形坡度530度,地表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体沿南侧斜坡向坡脚排泄进入市政排水系统,山脊北侧向坡脚排泄沿冲沟进入下游长田沟水库。场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坡残积层粉质粘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坡向坡脚低洼处排泄;基岩裂隙水:场区泥岩属隔水层,砂岩属弱透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和强风化岩体裂隙中,由于拟建隧道沿线砂岩厚度薄,呈透镜体产出,且多位于斜坡,排泄条件好。据各钻孔观测勘探深度范围
21、未见地下水,说明勘察期间该区域地下水贫乏。拟建隧道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条件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工程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拟建隧道开挖活动范围内无稳定的地下水分布,可能局部存在裂隙水,水量较小。由于地下水贫乏,本次勘察未采集水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附录K表K.0.3的评价,场地环境类型为类;经调查访问,场地及周边地带无污染源,土和岩石未受污染,结合经验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岩土层对砼结构和钢筋砼中钢筋的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性。(7) 不良地质问题根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拟建隧道及其周边未见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
22、质现象;隧道进洞口为一高切坡段,为修建金开大道西延线开挖的路堑边坡,现已采用格构锚杆挡墙进行了支护,现状处于稳定状态。1.2.5 施工条件我方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走勘,现场初步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图1-2-3 照母山隧道进口高边坡既有施工便道照母山隧道出口图1-2-3 照母山隧道出口现场情况(1) 交通条件照母山隧道出口既有道路通往金州大道,既有道路标准路面宽度6.5m,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及土边沟、波形护栏等附属设施,以便施工作业和运送建材。(2) 施工用电施工场地用电由附近的箱变接入,现场另备2台300KW的发电机。(3) 施工用水施工现场用水由城市主供水管接入,在隧道口上方设置高位水池蓄水。
23、1.3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对策经过我单位对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及对现场进行的实地勘察,结合我单位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分析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3.1 临近既有隧道及建(构)筑物保护难点分析及对策1.3.1.1 临近既隧道及建(构)筑物保护难点分析照母山隧道下有规划的轨道5号线出入段隧道(拟建)、兰渝铁路隧道、渝怀铁路隧道、襄渝铁路隧道及渝利外绕线隧道等5条隧道,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的位置关系见图1-3-1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断面图、图1-3-2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交叉平面位置图、表1-3-1 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交叉情况表。另外本项目位于城市
24、及照母山森图1-3-1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断面图林公园核心区,地表构筑物分散密布,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涉及方面众多,潜在的施工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较多,隧道施工过程如何确保邻近既有建(构)物安全、减小对邻近既有建(构)物的影响是本工程的难点。图1-3-2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交叉平面位置图表1-3-1 新建隧道与既有(拟建)隧道交叉情况表下穿铁路隧道名称与拟建隧道交叉位置铁路隧道交叉处洞底标高(m)隧道宽度(m)拟建隧道交叉处设计标高(m)顶板厚度(m)交角轨道5号线出入段隧道YK0+356.554279.149303.9719.23 左线施工通道:70右线施工通道:64轨道交通五号
25、线:39兰渝铁路隧道YK0+724.306280.319312.3822.7563渝怀铁路隧道YK0+726.090252.546312.4152.7554襄渝铁路隧道YK0+786.282254.946313.3450.57 55渝利货车外绕线隧道YK0+973.215266.839316.1040.43941.3.1.2 临近既隧道及建(构)筑物保护及施工对策(1)对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隧道交叉段采用机械开挖(机械开挖设备选用先进的我司自由的铣挖机、劈裂机进行机械开挖,既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又保障了邻近建筑物)、其余地段采用控制爆破、水压爆破(控制爆破采用大直径螺旋掏槽减震爆破措施)的方式
26、确保下部隧道安全,减小对下部隧道的影响,下穿隧道交叉段处理方式见表1-3-2 下穿隧道交叉段处理方式表。表1-3-2 下穿隧道交叉段处理方式表下穿铁路隧道名称与拟建隧道交叉位置(中心桩号)交叉处理范围桩号处理方式轨道5号线出入段隧道YK0+356.554ZK0+333ZK0+432、YK0+346YK0+415采用铣挖机、劈裂机进行机械开挖兰渝铁路YK0+724.306ZK0+707ZK0+757、YK0+698YK0+748采用铣挖机、劈裂机进行机械开挖渝怀铁路YK0+726.090ZK0+707ZK0+757、YK0+700YK0+750采用铣挖机、劈裂机进行机械开挖襄渝铁路YK0+786
27、.282ZK0+770ZK0+820、YK0+761YK0+811爆破震速按2cm/s采用控制爆破渝利货车外绕线隧道YK0+973.215ZK0+957ZK1+007、YK0+948YK0+990爆破震速按2cm/s采用控制爆破(2)施工前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既有隧道进行安全评估,并记录现有隧道现状,为后期制定施工方案及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另外在施工全过程采取信息化动态监测手段,对既有隧道衬砌的力学行为的变化和爆破振动影响重点开展以下监测:隧道衬砌的爆破地震波峰值监测、隧道衬砌的变形监测、隧道衬砌的表面应力应变监测,及时预报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开裂、渗水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表1-3-3
28、既有隧道安全评估指标序号项目方法或仪器检测频率1隧道衬砌(渗水、开裂目视、钢尺、读数显微镜、秒表、量筒交叉段范围2衬砌厚度与其背后回填状况地质雷达、钻孔拱顶、量测拱腰、两侧边墙顶和墙中7个部分3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回弹仪每4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含拱、墙5个部位4隧道净空检测激光断面仪每40m一个断面5风机吊装情况目视、读数显微镜、钢尺全隧道(3)加强施工组织协调,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专门对接照母山隧道下方既有铁路隧道的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确保本隧道快速安全施工。(4)建立应急机制,预防新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既有隧道开裂、渗水等不良影响,成立项目
29、应急小组,保障现场施工。1.3.2 环境保护难点分析与对策1.3.2.1 环保难点分析(1)本工程地处照母山森林公园内,施工环保要求高,隧道施工将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影响。进出洞口会损毁原有植被,另外大量排水将可能导致地表水生态系统失衡、植被破坏等。(2)外围环境复杂,涉及相关单位多、协调难度大,本工程涉及到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融创集团、凡尔赛花园施工单位、水电公司、场外道路管养单位以及区域内通行或居住的居民,利益诉求不一,组织协调难度大。(3)施工周边建筑密集、使用施工道路单位多,交通压力较大,协调难度大。施工作业将产生噪音、污染,对周边交通也会带来一定压力,施工需减小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
30、影响。图1-3-3 水压爆破装药减振爆破措施图1.3.2.2 环保施工对策(1)施工过程按照“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等原则,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建立起注浆模型,过程委托第三方对水资源进行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实施动态调整注浆方案,同时加强隧道防排水施工,将水资源的排放控制在可控范围。表1-3-4 资源监控项目序号调查项目方法1地下水均衡照母山区域性数据收集2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收集该区域历年降水量数据3沟、溪水径流量调查周边沟、溪4水资源的人工开采区域水井、灌溉等数据5隧道涌水量隧道内涌水测量(2)采用先进环保的水压爆破方式进行开挖掘进,水压爆破不仅能减少炸药用量,有效降低粉尘量,加块循环进尺,保护环
31、境的同时,安全快速施工。(3)施工过程积极选择新型节能高效、低噪音设备,减小噪音及大气污染;现场平面布置严格按规划分区,材料堆场进行覆盖;施工出渣车辆进行冲洗,防止带泥上路;做好废水排放处理及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图1-3-4 隧道口设置自动洗车装置(3)隧道施工时保护隧道口的自然植被,施工后清理废弃物,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尽早恢复自然景观。洞口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应当与当地景致相协调。(4)严格按标准控制噪声、大气、生活及生产污水排放、施工现场扬尘、生活用锅炉烟尘排放;并注意防止光污染、施工垃圾妥善处理、降低资源消耗、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5)根据实际情况,本隧道
32、出口工区设置施工期废水处理站,各站设计预测正常施工废水处理规模为30m3/h。施工用水及废水必须经过处理,不得污染生态环境,破坏水质。(6)弃碴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挡墙,碴顶设截水天沟,坡面及顶面均予以绿化,并作好碴场排水系统,以防止弃碴流失,污染环境。环保详见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1.3.3 平层软岩、浅埋不良地质段施工难点分析及对策(1) 暗挖掘进难点分析隧道洞身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沿陡倾结构面组合发生的失稳滑塌;洞身段因开挖后顶板平层软岩强度降低而导致的崩塌;进出洞口浅埋段为强风化岩层厚度大,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易冒顶崩塌的问题。右线进口段YK0+346YK0+405及左线出口段
33、ZK0+870ZK1+017.68段埋深较浅,开挖时易崩塌;进出口段边坡风化剥落问题。(2) 浅埋暗挖破碎带及平层软岩段掘进对策坚持“重地质、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原则进行掘进作业。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地质及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浅埋偏压段、拱顶土层较厚、自稳能力极差段及洞身段地表有重要建筑物段采用超前加固。浅埋暗挖洞口段采用管棚、超前小导管配合工字钢拱圈等施工措施,以确保洞口工程安全顺利施工。对洞口堆积体进行注浆固结,并在堆积体的前缘设置挡墙。洞口顶部设置挡护结构,用以拦截坡顶危石、滚石等,洞口斜坡设置截水沟。平层软岩带隧道开挖采用
34、CRD(交叉中隔壁)法开挖,减小掘进循环进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积极使用铣挖机、劈裂机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维护围岩的稳定性,防止大范围的坍塌。加强支护,支护紧跟开挖掌子面,二衬和仰拱及时跟进。加强现场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和修正施工方法,保证围岩稳定,针对断层破碎带,采取加密量测断面,加大检索频率。1.3.4 近接施工时与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的协调1.3.4.1 近接施工时与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的协调重点分析照母山隧道穿越市区核心区域,上跨四条铁路既有隧道以及拟建轨道交通5号线,施工环境复杂,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利益诉求不一,组织协调难度大
35、,整个照母山隧道掘进施工受此因素影响,因此与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的协调是本工程的重点。1.3.4.2 近接施工时与轨道、铁路等产权单位的协调对策(1)一旦中标,我部将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第一时间进场,积极协助、配合相关方,保证协调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各产权单位的协调时间节点见表1-3-5。表1-3-5 与各产权单位的协调完成时间节点表上跨建(构)筑物交叉段计划施工时间协调完成时间左线右线渝利铁路火车外绕线2015.7.192015.8.142015.6.30襄渝铁路2015.10.152015.10.282015.9.30兰渝、渝怀铁路2015.11.82015.12.282015.10.15轨
36、道交通五号线出入段2016.3.312016.6.32016.2.28(2)在施工准备阶段,即刻准备上跨轨道、铁路既有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批评,提前报业主及轨道、铁路产权单位。(3)在上跨隧道段施工全过程,采取信息化动态监测手段,对既有隧道衬砌的力学行为的变化和爆破振动影响重点开展以下监测:隧道衬砌的爆破地震波峰值监测、隧道衬砌的变形监测、隧道衬砌的表面应力应变监测,及时预报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开裂、渗水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确保上跨轨道、铁路段快速、安全、顺利通过。1.3.5 超前地质预报1.3.5.1 超前地质预报重点1.3.5.2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使用的主要预报方法为:地
37、质调查法、物探法(TSP203Plus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HPHW-305红外线探测仪、时域瞬变电磁法)、超前钻探预报法(超前钻孔、加深炮孔探测)。针对本隧道工程地质情况,运用各种先进的探测手段和探测方法,采用超前钻探、物探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遵循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微观预报验证宏观预报、中短距离预报验证长距离预报的工作思路。地质调查法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洞内地质调查资料、隧道开挖工作面揭示的地质素描,对地质变化规律及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含煤地段还应调查收集隧道近邻煤矿的区域性地质、矿产地质、有害气体
38、等资料。物探法针对设计文件反映的地质构造、岩层接触带、地表物探异常区、推测岩溶发育区、含煤地段等信息及有其它方法揭示、判断的不良地质体,采用洞内物探的方式进行探测、预报。接近上述地质体100m时,采用弹性波反射法(TSP)或类似方法进行长距离预报;在施工进一步接近不良地质体或长距离预报的异常点距离约30m时,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或时域瞬变电磁法等进行中距离预测预报。TSP203Plus地质预报系统:利用TSP203Plus地质预报系统对掌子面前方100m左右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地质雷达:利用地质雷达一般探测前方距离约1030m
39、。HPHW-305红外线探测仪:定性预报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有无地下水。时域瞬变电磁法:对地下水反应比较敏感,预报距离一般是20100m。超前钻探法在前述超前预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不良地质体、物探异常点进行超前钻探,进行定量化探查。加深炮孔探测:利用风钻或凿岩台车等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钻小孔径浅孔获取地质信息。加深炮孔长度不小于5m。超前钻孔探测: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一般探测孔25m一个循环,单孔长度为30m左右,相邻探测孔之间的搭接长度为5m。当有异常情况时,结合预测,可加密钻孔或加深部分炮孔。详细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方法详见第四章4.3.5节。1.3.6 隧道防排水1
40、.3.6.1 隧道防排水重点隧道防水施工质量关系到隧道安全质量及运营使用寿命;隧道大量排水将导致破坏地表水生态平衡及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1.3.6.2 隧道防排水措施(1)洞口防排水设置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对洞口的危害,在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510m范围内设截水天沟,洞口范围雨水,经截、排水沟汇入邻近自然沟槽中。(2)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系统做按设计抗渗标准进行衬砌混凝土自防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水泥水化热,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防止混凝土开裂漏水; 通过疏排措施,控制水压力在1.0Mpa以下,将静水压力转化为渗流压力或彻底消除衬砌背后水压力;防水卷材原材料严把质量关、铺设前做好初期支护表
41、面处理、做好防水板搭接、钢筋焊接时垫设铁皮进行成品保护、对于破损的防水板重新修补、对于焊缝作充气检查;做好纵、横排水管道的铺设,横向排水管应尽量设在环向盲沟处,以便环向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排入纵向排水沟。为避免岩溶地区地下水易产生结晶物沉淀,考虑采用新型HDPE排水板结合传统的管式排水系统。(3)接缝止水在洞口段、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前后、硬软地层分界处及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设置环向变形缝,采用中埋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及外贴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共同防水;做好洞内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4)其他防排水措施制定防排水专项方案,防水层铺设由防水专业队伍施工,每道防水施工由工程部长及专职质检员检查把关
42、,确保防水施工质量,消除渗漏水隐患。借助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对开挖富水涌水段采用超前预注浆、封堵岩层裂隙水和岩溶水,提前采取堵、排水措施,减小初期支护表面渗水;合理安排开挖、初支、仰拱和二衬施工步距,及时施作二衬,衬砌背后不密实或空洞区域进行注浆填充密实;渗水处理:对拱部渗漏水采用堵排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边墙钻设泄水孔以排为主。对小于2mm的裂缝采用堵的方法处理。拱部及边墙水量较大的集中出水点均以凿槽嵌、埋管方式引至排水沟。1.3.7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1.3.7.1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分析照母山隧道穿越市区核心区域,上跨四条铁路既有隧道,施工环境复杂,潜在的施工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较多,社会影响
43、极其敏感,另外隧道穿越地层为缓倾水平岩层,隧道施工可能遇到塌方等安全事故,工程本身的安全保障是重点。1.3.7.2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1)隧道施工实行“重地质、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 做好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及其衔接;开挖前先行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开挖方法施工、开挖后支护衬砌紧跟、另外对既有铁路隧道按照表1-3-3 的监测项目对施工全过程做好监控量测。(2)针对不良地质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评审再组织实施;发现不良地质及安全隐患,及时停工并通知监理业主,制定相应措施或实施应急预案。(3)加强周边建构筑调查,对既有隧道变形、裂隙及渗水情况调查,并
44、经几方确认;制定专项保护方案并实施;爆破施工依据爆破安全规程控制单段最大药量,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控制爆破振动。(4)隧道结合风险源及风险表现及响应特点,该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建立风险隧道安全等级管理体系。根据与隧道风险等级管理相关的地质预报、雨量、水量、水压观测7及围岩监控量测系统,制定风险隧道安全进洞施工条件;坚持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按工种分部分项交底。保证现场每位工人都进行安全较底,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特征合理设置可靠的防灾报警、应急照明及逃生救援系统;完善与安全有关的进出洞一人一卡登记、早点名安全教育培训及定期防灾逃生演练制度。1.4 施工总体目标1.4.
45、1 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5月20日(具体以开工令为准);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8月11日;计划工期:约450日历天;1.4.2 质量目标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1.4.3 安全目标确保无重大工伤亡事故,杜绝死亡事故;轻伤负伤率不超过3。1.4.4 环保、水保目标尽最大限度降低现场噪声,施工污水排放前进行沉淀净化,废弃物分类堆放,回收可再利用的废弃物,最大限度节约能源资源。最大限度确保地下水、地表水平衡。1.4.5 文明施工目标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1.4.6 职业健康目标保证职工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洁、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杜绝职业病发生,确保无疫情、无传染病发生。第二章 总体施工组织部署及规划2.1 施工组织机构及保障措施2.1.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确保工程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环、水保、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目标,结合本工程的意义和特点,我公司将组建“北部新区星光大道北延线(照母山隧道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