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4014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6分)1(2分)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2、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玩具机器人“变”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称量10.05g固体B 量9.5mL液体C倾倒液体D 气体验满【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到0.1g解答;B、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从气体的验满方法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准确

3、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0.05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为了减小误差,量取9.5mL液体要用10mL的量筒,不能用100mL的,图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气体的验满方法是: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2分)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2H2NH3SO2OMg2+2O

4、H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个;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

5、;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错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正确;D、表示分子个数为的是,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4(2分)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D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6、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由于丙质量减少,而甲乙质量都是增加,所以甲乙是生成物,而丙为反应物,所以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错误;B、甲生成的多,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无关。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分解的丙的质量等于甲乙的质量质量,而非剩余的丙的质量等于甲乙的质量和。错误;D、根据A分析可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5(2分)以下观点,你认为科

7、学的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O3等;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CO2、SO2、NO2等;水中只含大量的Na2CO3、Na3PO4、KCl中的一种物质就会引起水华现象;向大气中排放SO2、氮氧化合物,会引起酸雨;煤、石油、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O使人体中毒,主要原因就是CO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构,使其丧失输送氧气功能;地球上水总量丰富,但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ABCD全部【分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来分析;根据造成水华现象的物质来分析;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来分析;根据

8、淡水资源的分布来分析。【解答】解: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O3等,故正确;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SO2、NO2等,二氧化碳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故错误;水中只含大量的Na3PO4、KCl等物质中的一种物质就会引起水华现象,与Na2CO3无关,故错误;向大气中排放SO2、氮氧化合物,会引起酸雨,故正确;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CO使人体中毒,主要原因就是CO破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构,使其丧失输送氧气功能,故正确;地球上水总量丰富,但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环境污染与防治是

9、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6(2分)从探测“土卫六”发回的信息中得知“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种“雨”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D“土卫六”表面上一定有水存在【分析】A、甲烷具有可燃性;B、甲烷呈液态说明温度很低;C、甲烷在不同条件下,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解:A、这种“雨”可以燃烧,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正确;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所以甲烷才呈液态。正确;C、“土卫六”

10、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正确;D、“土卫六”表面存在大量的甲烷,没有水的存在。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可以从具体的描述和所学知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2分)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B“COCO2”的反应只能通过燃烧实现C“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燃烧或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11、。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燃烧或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用石蕊试剂验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与还原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6O

12、26CO2 +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属于氧化物B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DX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6个,反应前应该是6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氧原子是18个,反应前应该是18个,其中6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12个,反应前应该是12个,包含在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6Hl2O6,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13、00%40%,该选项说法正确;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X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6)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二、填空简答题(共13分)9(4分)化学基础与常识(1)以下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填序号)(3)科技人员成

14、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由、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3种。【分析】(1)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3)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由、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3种。【解答】解:(1)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

15、;(2)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故答案为:;(3)该图示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4)由、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氧化钠、水、三氧化硫3种;故答案为:3;【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合价等,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10(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2)煤炉中蓝色火焰的产生原理2CO+O22C

16、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其干燥原理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Zn+H2SO4ZnSO4+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在密闭容器中硫酸亚铁受热分解与CaCO3受热分解的方式相同,则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FeSO4FeO+SO3。【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来分析;(4)根据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来分析;(5)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

17、快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2)没鲁中的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故填:2CO+O22CO2;(3)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故填:CaO+H2OCa(OH)2;(4)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故填:Zn+H2SO4ZnSO4+H2;(5)在密闭容器中硫酸亚铁受热分解与CaCO3受热分解的方式相同,则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三氧化硫;故填:FeSO4FeO+SO3。【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

18、识进行解答,此类题难度较大,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11(4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1)D物质的化学式CO2;(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甲+B:2H2O2 2H2O+O2;甲E:2C+O2 2CO;甲C:3Fe+2O2 Fe3O4;丙乙:Fe+2HClFeCl2+H2;C+ED+丙Fe3O4+4CO 3Fe+4CO2【分析】A与B、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组

19、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有过氧化氢和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物质D为CO2;由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可判断E为CO;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水;则甲为氧气,由B分解生成氧气和乙,则乙是氢气;根据反应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可判断黑色粉末C为四氧化三铁而黑色粉末丙为铁粉;通过以上分析,可判断确定转化关系图中的各种物质,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由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物质D为CO2;由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可判断E为CO;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水;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则甲为氧气,

20、由B水分解生成氧气和乙,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乙是氢气;丙能制取氢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制取氢气,则丙为活泼金属且为黑色,黑色的活泼金属为铁粉,故丙为铁粉;E(CO)与黑色固体C反应能生成D(CO2)和丙(铁粉),铁的氧化物中只有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C是四氧三铁由此可判断出A、H2O2;B、H2O;甲、O2;C、Fe3O4;E、CO;丙、Fe;D、CO2;乙、H2(1)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双氧水,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甲是氧气,当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

21、2COC为四氧化三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丙为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C和E反应即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 3Fe+4CO2故答案为:(1)CO2(2)2H2O2 2H2O+O2 2C+O2 2CO 3Fe+2O2 Fe3O4Fe+2HClFeCl2+H2 Fe3O4+4CO 3Fe+4CO2【点评】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首先确定转化关系图中的某物质,然后根据转化关系或物质组成、颜色特点,进行逆推而完成对转化关系图中物质的判断三、计算题(本题包

22、括1个小题,共3分)12(3分)Na2O2 可用在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以供潜水员正常呼吸。Na2 O2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请计算,若要制取4.8kg的氧气,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分析】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钠的质量。【解答】解:设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2Na2O2+2CO22Na2CO3+O2156 32x 4.8kgx23.4kg答: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23.4kg【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13(3分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制取原理反应是2H2O22H2O+O2。(2)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3)用E装置收集CO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置于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收集满。【分析】根据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B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使用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2)实验室制取氢气使用的是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故填:B;(3)用E装置收集CO2,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

24、方法是将燃着木条置于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收集满,故填:将燃着木条置于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收集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5分)学完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后,某学习小组同学仿照课本实验原理在家里也进行“燃烧的条件”探究。请你和该小组一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方案】(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通过此实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

25、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可观察到乒乓球先燃烧。(3)该小组想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你的设计方案是:截取一支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其罩住。【实验反思】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沾有水的棉花也燃烧,原因是温度达到物质着火点(从燃烧条件角度答题)。该实验用到薄铜片,利用铜的良好导热性质。【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通过此实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2)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可观察到乒乓球先燃烧;(3)我的设计方案是:截取

26、一支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其罩住;【实验反思】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沾有水的棉花也燃烧,原因是:温度达到物质着火点;该实验用到薄铜片,利用铜的良好导热性。【解答】解:(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通过此实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故答案为:燃烧需要可燃物;(2)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可观察到乒乓球先燃烧,因为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低;故答案为:乒乓球;(3)我的设计方案是:截取一支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其罩住;故答案为:截取一支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其罩住;【实验反思】、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沾有水的棉花也燃烧,原因是:温度达到物质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物质着火点;、该实验用到薄铜片,利用铜的良好导热性;故答案为:良好导热;说明:其它合理解法参照本说明酌情给分。【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