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n.2024 NO.1 VOL.342024年1月 第1期 第34卷中国防汛抗旱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特邀主编专栏GUEST EDITOR-IN-CHIEFS COLUMN0 引言深圳、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心脏地带,地理位置重要。在深圳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香港开展“北部都会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河作为连接深港两地的界河,应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新目标演进,进一步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推动深圳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深港两地多年的联合治理,深圳河防洪能力
2、由不足 10 年一遇提高到 50 年一遇,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善。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圳河治理的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面临着“新老水问题”交织的新形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抬升,深圳河下游尖鼻咀潮位站200年一遇潮位值由3.10 m抬升至3.92 m;极端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如2018年“8.29”暴雨、2023年“97”暴雨等;深圳湾淤积后高于深圳河设计底高程约3 m,导致河道平均淤积2.8 m;城市高速发展导致流域内大面积硬化,产汇流速度加快,洪水风险增大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深港双方需在深圳河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面深化合作,为深化深港协同实现高质
3、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务保障。对此,拟在全面分析深圳河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圳河流域行洪排涝能力提升的相关举措,形成一套深港协同、河湾联动、洪涝共治的深圳河流域综合治理策略,以期为跨界河流的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1 深圳河概况1.1 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深圳河为深港界河,全长37 km,干流18 km,流域面积312.5 km,深圳侧187.5 km,香港侧125 km。深圳侧经济总量 1.43 万亿元,占全市的 44%,人口 564 万人,占全市的 32%;流域内有国际级的香港米埔湿地、福田内伶仃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正在建设的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广东省深圳河综合治理思考冷玉波(深
4、圳市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深圳518040)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3445摘要:深圳河作为深圳和香港的界河,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深化深港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务保障。介绍了深圳河的概况,总结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当前深圳河需从流域统筹、防洪排涝等方面着手,建立深港协同、河湾联动、洪涝共治的治理策略及实施方案,以期为界河的治理提供参考。关键词:界河;防洪排涝;深圳河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264(2024)01-41-04冷玉波.广东省深圳河综合治理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24,34(1):4
5、1-44.LENG Yubo.Reflection on comprehensive harnessment of Shenzhen Ri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J.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2024,34(1):41-44.(in Chinese)收稿日期:2023-11-01作者信息:冷玉波,男,高级工程师,E-mail:。41Jan.2024 NO.1 VOL.342024年1月 第1期 第34卷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中国防汛抗旱特邀主编专栏GUEST EDITOR-IN-CHIEFS C
6、OLUMN1.2 治理情况1898年,深圳河成为界河。历史上的深圳河水患频繁,新安县志 记载,深圳河“水深流急,不知深浅,动遭淹溺,逢雨必涨大水”。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河深圳侧的福田和罗湖沿河低洼地带有17 km区域经常受淹,平均每年12次,每次13 d,香港侧梧桐河口的得月楼、平原河口的几个村也经常受淹。因此,联合治理深圳河,成为两岸的共识和愿望。深圳河治理分14期进行。1期对落马洲和料壆河曲裁弯取直;2期开展罗湖口岸以下剩余河段治理;3期开展罗湖桥至平原河口段治理;4期为莲塘河治理。从1995年开始,经过22年分期建设,深圳河防洪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行洪能力由600 m/s提
7、高到2 100 m/s,成功应对多次暴雨台风。2 存在的关键问题2.1 流域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推动深港两地深圳河治理的协作机制为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即由双方政府代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负责高级别谈判和决策,其下成立联合技术小组、环境小组等专职小组负责具体工作。按目前的机制,建设管理和治理标准需通过深港双方协商确定,而现工作小组的工作层级为副秘书长级,协调力度有限,决策流程较长,刚性约束不足,且现有水文气象和生态环境等数据共享渠道不通畅、机制不健全,因此在流域协同机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2.2 行洪排涝能力需进一步提升2023年9月7日,受2311号台风“海葵”残余环流等因素综合影响,
8、深港突发极端特大暴雨,深圳境内的雨量观测值突破7项历史极值(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有5项位于深圳河流域。从7日17时至8日17时,深圳河流域最大24 h降雨量557.9 mm,平均降雨量420.1 mm,其中罗湖区平均降雨量454.8 mm、福田区平均降雨量346.0 mm,香港侧平均降雨量439.1 mm,深圳水库首次超过100年一遇设计水位(29.10 m),最大下泄流量180 m/s。对比1993年9月26日深圳特大暴雨,2023年9月7日降雨雨势更大,深圳水库雨量同比上升26%,梧桐山降雨量同比上升30%,而相比1993年“排洪下游河段发生洪水漫堤”“受灾人口13万人,死亡14人
9、”的雨情、灾情统计,2023年这场暴雨深圳河干流未发生漫堤,无人员伤亡。可见,深圳河经过14期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即防洪标准距离高标准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内涝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从2023年9月7日这场暴雨情况看,深圳河中上游河段均超警戒水位,多个河段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 0.961.43 m。部分支流出现漫溢,布吉河下游水位均超岸顶0.021.36 m,莲塘河中上游超岸顶0.050.97 m。这些现象反映出深圳河防洪能力不足,距规划要求的200年一遇仍有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因素:湾高河低导致河道淤积严重,深圳河河口汇入的深圳湾底高约-2 m,而
10、深圳河原设计底高约-5 m,监测数据显示深圳河累计淤积374万m,平均淤积厚度2.82 m;河道排洪阻力增大,深圳河中下游局部河段植物侵占河宽达 70 m,河口湿地红树林范围扩大,南槽附近扩展400 m,20092020年,综合糙率由0.020增大至0.025;下游设计潮位抬升,距离深圳河口最近的香港尖鼻咀潮位站200年一遇潮位由3.10 m抬高至3.92 m。此次暴雨深圳侧多处遭遇内涝,其中翠竹、东门、桂园、南湖、南园街道内涝较为严重,最大积水深度超过2 m,桂木园、嘉宾花园、电影大厦等多个小区出现内涝,老街、罗湖、国贸等多个地铁站受淹,著名商圈东门多个店铺受损严重。根据分析,本次内涝主要原
11、因是降雨强度超过现状管网排水能力(1年一遇至3年一遇)、深圳河中下游及布吉河下游沿岸整体地势低洼、排涝泵站服务片区封闭圈未完全封闭、河道高水位顶托。3 国内外治理经验与启示(1)在协同治理方面。国外多条跨国河流采取建立流图例河道水库深圳河流域行政边界北图1 深圳河流域示意图42Jan.2024 NO.1 VOL.342024年1月 第1期 第34卷中国防汛抗旱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特邀主编专栏GUEST EDITOR-IN-CHIEFS COLUMN域管理体制的方式,以流域为单元建立跨界河流协同治理合作机制,实现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转变,如保护莱茵河国际委
12、员会、多瑙河保护国际委员会等,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动方案,如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 多瑙河保护公约 等。(2)注重构建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通过建设水库、堤防、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行洪区、分洪河道等措施提高河道防洪行洪能力。由于区域地形地势的差异,流域联合调度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利用防洪排涝基础设施,采取拦、蓄、泄、行、分等措施,进行流域联合调度。国内外还重点构建了智慧综合管控体系,推动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进行风险评估,绘制洪水灾害和风险底图以防御风险。(3)跨界管理还多采取数字化管理方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和处理大量河流信息,以及跨区域信息传输和共享。注重公
13、众参与,在媒体监督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建立公众参与管理的机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跨界河湖管理等各项环节。4 解决途径探讨与思考4.1 成立流域管理委员会考虑到“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可借鉴国外流域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在现有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深圳市深圳河流域管理中心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流域管理委员会,分3个阶段建立。第1阶段首先提升工作小组层级,参考深港合作专班的模式,成立深港水务工作专班或将现有工作小组层级提升至副市长或发展局局长级以增强协调能力,可进一步协调香港水务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等。第2阶段成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将工作层级进一步提升至市长或政务司司长级,并将联合治理
14、范围由深圳河干流拓展至两岸支流,业务板块也同步拓展至水务、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第3阶段则由深港联合成立法定流域机构,参考上海浦江办事处模式,由国家层面或深港两地立法成立法定的流域管理机构,并实现实体化运作。4.2 洪潮涝一体化治理提升流域防洪排涝能力4.2.1 防洪措施(1)近期措施。深圳河防洪能力提升主要是从常规措施着手,考虑工程措施可落地性。进行堤防改造。通过后置防洪墙,降低临水侧高程,断面可平均增大5.3%6.7%,从而降低河道洪水位,支流布吉河口附近水位可降低0.08 m。开展清障清淤及植物管理工作,通过清除堤防平台与主槽之间的高滩植物,割除两岸平台植物,糙率由0.025降至0.02
15、2,可降低干流水位 0.190.47 m。加高和新建防洪墙。深圳河3期治理段欠高约1 m,新建防洪墙可满足200年一遇的要求,1期、2期工程段则结合流域分洪、河口整治等情况综合考虑,适当加高。对深圳河上游水库深圳水库进行挖潜。当深圳水库起调水位降至25 m时,上游水位降低效果显著,200年一遇设计水位线在福田河口至罗湖桥段可降低0.150.36 m,平均降低0.20 m,罗湖桥以上可降低0.430.61 m,平均降低0.54 m。(2)远期措施。从近、远期结合考虑,由于近期的常规措施实施后,深圳河防洪能力虽有提高,但较200年一遇防洪标准仍有0.671.40 m欠高,因此需同时考虑采取一些非常
16、规性的,但效果较显著的远期措施予以解决。新建临时分洪道。由于两岸建成区高程限制干流水位进一步提高,且需要兼顾防洪和排涝,针对中游防洪压力大的问题,初步考虑在布吉河口至福田河口段香港侧鱼塘区新辟临时分洪道,兼顾分洪区域的日常生产和洪水期的减灾效益,充分发挥香港侧鱼塘湿地的综合功能。新建滞洪区。利用香港侧鱼塘新建蓄滞洪区,发挥上游分洪滞洪作用,设计标准100年一遇。新建分洪隧道。建设梧桐河或深圳河直排大鹏湾或珠江口的分洪隧道,削减洪峰流量。新建梧桐河上游调蓄水库。梧桐河占流域面积 1/4,流量最大,建设调蓄水库可降低深圳河洪峰流量。调控改善深圳湾水动力流场。通过开展深圳湾水动力数值模型及物理模型模
17、拟研究,合理规划淤积预留区和槽道维护区,提出深圳湾滩槽整治思路,进行水动力控导技术研究,推动航道由等提高至等,河口造岛固滩。4.2.2 挡潮措施通过在深圳河河口、布吉河口新建挡潮闸泵站,分别降低潮位影响及干流水位顶托影响,以降低深圳河设计洪水位。4.2.3 治涝措施(1)治涝工程体系建设。治涝总体从4方面入手:确保围成圈,即低洼地区形成排涝封闭圈;确保雨水能汇进来,通过将雨水支管提升至3年一遇至5年一遇、修复老旧管网、完善市政干管可达成目标;确保低洼地区的水43Jan.2024 NO.1 VOL.342024年1月 第1期 第34卷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中
18、国防汛抗旱特邀主编专栏GUEST EDITOR-IN-CHIEFS COLUMN能抽出去,要求提升重点片区抽排能力。现以罗湖小区及红岭渠片区的内涝治理为例,罗湖小区内将文锦渡片区独立成封闭圈,改造文锦渡泵站,抽排能力由 3 m/s 提升至 21 m/s,重建船步街泵站,抽排能力由 4.8 m/s 提升至 10.0 m/s,罗雨干渠建设路口上设闸收集雨水,完善地形低洼区域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布吉河改造进行罗雨泵站提标改造。红岭渠片区考虑在红岭渠口新建38 m/s滨河雨水泵站,将集雨面积为3.36 km的雨水通过现状箱涵集中抽排入深圳河,并改造管网解决红岭滨河片区市政排水系统瓶颈缺陷。(2)预警预报
19、能力建设。利用深圳湾片区城市洪涝模型将内涝风险模拟细化至物业小区级,构建“河道排口排水分区建筑小区”水位高程风险预警系统,联合气象部门建立高精度水文气象耦合格点预报模型,依托洪涝模型建立洪水预警和小区内涝预警联动关系,建立小区级别的内涝风险预警系统。(3)内涝群防群治能力建设。内涝治理还应考虑物业管理主体防汛联防联治能力的提升,可引导地势低洼的物业管理主体,在建筑物易受淹的出入口设置防淹装置,并常态化开展防汛应急培训演练,提升防汛安全群防群治能力,减轻洪涝灾害。5 结论与展望为解决深圳河流域治理水平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建设衔接不够的问题,本研究从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分别为流域协同机制存在缺陷和防
20、洪排涝能力不足,通过提出成立流域管理委员会及实行洪潮涝一体化治理来推动流域实现综合提升。流域的治理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复合性等特点,而流域治理又往往涉及不同行政辖区,极易造成“九龙治水”而“水不治”的低效现象,因此建立一套深港协同、河湾联动、洪涝共治的治理策略,可为界河的治理提供一定技术支撑。参考文献1 唐清竹,徐宗学,王京晶,等.深圳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23,42(6):13-22.2 陈浩,徐宗学,向代峰,等.以深圳河流域为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涝及其成因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11):14-19.3 刘国珍,刘佳琪,吴尧,等.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水动力特
21、性及治理对策J.水电能源科学,2023,41(7):32-35.4 疏正宏,胡险峰,吴兆丹,等.长三角示范区跨界河湖治理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12):48-54.5 钟玉秀.对流域管理委员会制度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6(7):28-30.6 姚雪艳,姬凌云.跨国河流洪水风险管理及其对我国跨省河流管理的启示以多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为例J.中国防汛抗旱,2018,28(5):53-59,63.Reflection on comprehensive harnessment of Shenzhen Riverin Guangdong ProvinceLENG Yubo
22、(Shenzhen River And Bay Basin Management Center,Shenzhen 518040)Abstract:Under the context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Shenzhen and HongKong have entered the golden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
23、reaand the Loop Shenzhen-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Zone.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point,the urban water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and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waterbody harnessment.The Shenzhen River,as the boundary river
24、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should serve as the model of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Hong Kong,and Macao,as well as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the comprehensive harnessment of the Shenzhen River Basinan
25、d the inadequacy of the current water works construction.At present,Shenzhen River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ncoordination,flood control,and drainage,and establish a governance strategy of Shenzhen-Hong Kong collaboration,river baylinkage,and flood and waterlogging co-harnessment,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ance of boundary rivers.Keywords:trans-boundary river;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Shenzhen River编辑 赵乐媛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