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与防治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9950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与防治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与防治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与防治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99 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与防治策略刘尧摘要 高校管理者群体是掌握和行使高校内部管理权力的核心群体,有效防治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是高校履行使命、实现善治、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采用 40个公开报道的高校管理者腐败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构建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模型并提出相应防治策略。研究发现:对腐败的态度和对腐败的主观规范是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产生的动机影响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和情境因素是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产生的机会影响因素;具体的腐败行为及其后果会形成反馈效应,强化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动机和机会因素,进而增加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防治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可以从改变高校管理者行为意

2、向着手,强化心理干预、筑牢心理防线,完善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上级监管、提升监督效能,从而实现弱化腐败动机、减少腐败机会和阻断反馈效应。关键词 高校管理;廉洁风险;腐败治理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纪检监察专题项目“高校反腐倡廉的形势与任务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1368)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105X(2024)02-0099-12doi:10.20089/ki.issn.1009-105x.2024.02.009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但在高校事业蓬勃发展

3、的同时,高校管理者成为高廉洁风险人群,防止其腐败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管理者掌握和行使高校内部权力,是办学治校的重要力量。高校管理者一旦腐败,不仅事关个人,而且往往对学校形象和事业发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不利于高校功能的充分发挥。国家高度重视整治“象牙塔”里的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与国家和社会的期待相比,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追求相比,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依然较高,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复杂的现实问题呼唤科学的理论研究。如果缺乏对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生成机理的理论研究,就难以为科学李莉莎:遏制论视野下高校腐败犯罪大数据分析基于 2007

4、至 2019年高校腐败犯罪的实证,兰州学刊 2020年第 8期,第 94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0 治理高校管理者腐败提供有效指导。腐败通常被界定为滥用委托权力以谋取私利。廉洁风险则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本文把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定义为高校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利用自身负有的管理职责和权力违反党的纪律或国家法律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的可能性。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形成与演化,源于多种因素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现有文献对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少有系统揭示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形成机理。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

5、的关键因素是哪些?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导致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演化?厘清上述问题,对高校腐败治理理论研究和腐败治理实践颇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着眼于实际发生的高校管理者腐败案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影响因素的构成和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厘清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形成机理,并提出防治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腐败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一、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目前有关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变量范畴和理论模型。拉布尔(Rabl)等基于动机阶段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一个以欲望和意向两种要素为主的腐败行为模型,综合分析动机、意向和认知等行为性成分对腐败行为的作用机理。本

6、研究认为高校管理者实施腐败行为的意向是表征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关键变量,可将腐败行为模型作为基础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影响高校管理者实施腐败行为意向的具体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以全面描绘现实世界中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产生和变化的过程。(一)研究方法本文借助扎根研究方法构建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形成的理论模型,以解决现有理论欠缺和分析工具受限的问题。扎根理论是由格拉泽和施特劳斯(Glaser and Strauss)提出的一种极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的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建构理论的方法。该方法主张从获得的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来提取概念、构建理论以

7、得到一个全面的解释性理解。本文选择扎根理论方法的原因如下:第一,本研究旨在探索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形成机理,加强其在现实背景下的理论解释,而强调理论必须根植于现实世界的扎根理论符合本研究目的。第二,腐败行为通常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在一般组织情景中难岳磊:腐败行为的概念界定及其对我国的适用基于社会学视野的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 2期,第 18页。迟连翔: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第 18页。文晓立:腐败行为模型研究及其未来展望,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第 2期,第 30页。Pandit,The Creation of Theo

8、ry: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The Qualitative Report,1996,vol.2,p.1.政治学 101 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扎根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基于二手数据构建理论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因对腐败官员的访谈等具有排他性而难以获取一手资料的问题。第三,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生成机理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扎根理论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研究问题的起因、过程及结果,揭示心理、行为和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适合完成多因素、系统化的理论构建。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并通过规范编码过程

9、完成资料归纳与推演,最终构建理论模型。(二)数据来源本文采取多案例研究以保证研究结论扎实可靠。考虑到结论的普适程度,案例选取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充分考虑研究资料的可获取性和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中纪委网站及其他主流网站公开的 40 个因腐败被惩处的高校高级管理者的忏悔书及相关报道为扎根素材(案例信息见表 1)。另外,本文使用米里斯和胡伯曼(Miles and Huberman)的三角测量方法,除上述典型案例外,通过百度、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相关报道和评论,印证补充相关数据。表 1案例信息部属大学高级管理者变量性别教育程度任职年限管理级别学术职称男女本科研

10、究生10年以下1020年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高职称其他频次81454512672比例88.89%11.11%44.44%55.56%44.44%55.56%11.11%22.22%66.67%77.78%22.22%省属大学高级管理者变量性别教育程度任职年限管理级别学术职称男女本科研究生10年以下1020年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高职称其他频次292161512190247238比例93.55%6.45%51.61%48.39%38.71%0.61%0.00%77.42%22.58%74.19%25.81%二、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在高校管理者腐败行为数据收集工作完成后,进入三级编码阶段,这是扎根理论

11、基于客观数据引导和归纳出新理论的主要途径。本文选取表 1 中前 35 个案例用于理论模型构建,其他 5 个案例用于饱和度检验。在扎根编码过程中,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严格依据施特劳斯(Strauss)等提出的扎根编码技术程序进行操作。(一)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通常也被称为一级编码,是对原始文本资料进行逐句登录和标签,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2 以便发现初始概念和范畴的过程。为最大限度减少研究者本人的偏见,我们尽量以当事人的原话(如忏悔录及报道中的同义转述)进行初始概念发掘,共得到 569条原始语句及对应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较多且存在内

12、涵交叉,文中选择对重复频次在 3 次以上的初始概念进行范畴化。通过对原始文本开放性编码并贴标签和多次整理分析,最终抽象和提炼得到包括生活受益、权力集中、商人围猎、经济活动、独断专行、生态损失等 24 个初始范畴。表 2 为部分初始概念和对应范畴。为节省篇幅,每个范畴仅罗列 2 条原始语句及初始概念。表 2开放性编码(部分)范畴习以为常商人围猎经济活动权力集中独断专行生态损失原始语句(初始概念)(16-8)与工程队的老板们接触多了,总认为他们素质低,没多大本事,都是靠自己的帮助拿到工程,看着他们吃得好、住得好、开好车,心里很是不平衡,所以在他们送钱来时,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4-5)生活富足、不

13、差钱的他在走上白城师范学院领导岗位之后,接触到了从未触碰过的“花花世界”,尤其是看到了“前任”疯狂敛财的贪腐行径后,更产生了“凭什么不拿”“不拿白不拿”的失衡心理。(17-12)在校长岗位上任职近 11年,时间越长、职务影响越大,主动和他交往的“朋友”就越多,特别是企业老板。(8-6)兄弟姐妹来找我“帮忙”,我不好意思推托,如果他们的日子过得好,我就不用在经济上支持他们,就不会拖累我们。(7-3)他接受他人请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单位或个人在承揽工程、拨付工程款、升学就业、调换专业、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由本人或通过其特定关系人 54次收受、索取上述单位、个人所给予的现金、银行卡、房屋等

14、财物。(15-9)在临沂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工程建设中,通过直接向学校负责基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为施工单位承揽工程以及工程款拨付提供帮助。(13-20)钱放在小金库里,我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拿。(19-23)在南航没有我干不成的事。(18-17)在担任校长期间,多次公开强调大学是“校长负责制”,担任学校党委书记后,又强调大学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极其狂妄霸道。(12-10)在湘南学院一手遮天,不把其他班子成员放在眼里。(8-15)利用职权将自己的学生、老乡等亲信提拔或调整至重要岗位,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小圈子”,尤其是在干部人事调整中拉帮结派,相互帮衬,拉票吹捧。(1-4)她四处封官许愿

15、,仅仅一个机关党委,就被她拆成三个党总支,分设三个党总支书记,也就是从原来这里只有一个正处级岗位,变成了三个正处级岗位,荒诞至极。注:1-1表示案例 1的第 1句原始语句,其他照此类推。(二)主轴编码主轴编码也称为二级编码,是对提炼到的初始范畴进行分类再集中归纳的过程。由于开放性编码中所得到的范畴彼此独立,相互间的关系未进行充分探讨,故在主轴编码时着重梳理各范畴间的关联。根据已得到的 24 个初始范畴及其在概念层面上的逻辑关系,对照腐败行为模型分析归纳出包括对腐败的态度、对腐败的主观规范、情境因素、知觉行为控制、腐败行为、腐败后果在内的 6 个主范畴,主轴编码结果如表 3 所示。政治学 103

16、 表 3主范畴间的典型关系结构主范畴对腐败的态度对腐败的主观规范情境因素知觉行为控制腐败行为腐败后果初始范畴生活受益;满足虚荣;工作需要;习以为常商人围猎;家风不正;朋友请托;权力交换经济活动;人事管理;学术评价;资源分配权力集中;制度缺失;监管弱化;风险可控独断专行;形式合规;操控他人;拉帮结派经济损失;声誉损失;发展损失;生态损失(三)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指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并以“故事线”的形式探讨核心范畴与其他主范畴间的连接关系。“故事线”的成功串联意味着实质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基于腐败行为模型,6 个主范畴中对腐败的态度、对腐败的主观规范属于通过腐败达成目标的动机生成阶段,知觉

17、行为控制和情境因素则是影响腐败意向的决策阶段,而腐败行为、腐败后果则是腐败行为实施阶段,最终提炼出“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这一核心范畴。本文根据扎根理论形成的故事线构建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模型,概括为: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向学校集中、校内外利益需求众多,高校管理者在自身态度和相关人员施加的社会压力下,产生并持续强化以权谋私的欲望,在对自己以权谋私的机会、可操作性及其相应风险的评估下,决定在学校不同的管理领域中实施腐败行为,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腐败后果,实际发生的腐败又对高校管理者的动机、认知成分产生逆向强化作用,并且促使高校管理者为了实施腐败而影响改变自身所面临的情境,从而形成高

18、校管理者廉洁风险长期存在并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依据该“故事线”,本研究构建了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框架(如图 1所示),具体阐释见本文第三部分。(四)理论饱和度检验与传统抽样方法不同,扎根理论要求研究者通过收集与分析数据不断补充、完善概念和范畴,并要求所有概念和范畴界定清晰。当新的数据既不能够提供某个类属的新性质,也不能产生新的理论洞见时,则可以认为数据已经达到理论饱和状态。依照前述逻辑对剩余 5 个案例资料进行二次挖掘,进而对已建构理论进行饱和度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中的范畴已发展得比较完备,新案例中出现的新概念均可以归入既有的范畴和关系内(见表 4)。据此确定前述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

19、生机理模型理论上达到饱和。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 图 1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模型表 4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主范畴对腐败的态度情境因素对腐败的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腐败后果新初始范畴自我补偿,投资收益学校经商办企业,基本建设,燃煤采购商人结交,师生合作搞“一言堂”,封官许愿,违规干预带坏部门干部三、理论模型与阐释通过前文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腐败行为理论的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生机理模型,根据模型可知,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形成演化要经过行为动机激发、行为意向强化、具体行为实施和行为影响反馈四个阶段。结合阶段划分,具体分析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发

20、生机理如下:(一)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动机激发阶段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产生,首先在于腐败动机被激发。腐败动机的形成是腐败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和转化的结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部分质变到认知结构总体质变的过程。高校管理者对于腐败本身的态度,是促使其产生腐败动机的内因。对腐败的态度受生活受益、满足虚荣、发展需要、习以为常所影响,这四个因素体现了人的需求所具有的内在层次性。案例显示,腐败的高校管理者普遍认汝绪华:官员认知腐败的心理机制与防范,学术界 2017年第 3期,第 193页。政治学 105 为自己是社会精英,具有高社会地位,而腐败是一种工具,通过腐败能够获取金钱、房子、车子等更多物质利益,保

21、持与社会地位相衬的生活水准或者补偿自己为工作的巨大付出。有的高校管理者则认为腐败显得自己“能够办事”“有人情味”,而且通过帮助特定对象获利可以换取个人的进一步发展。不少腐败的高校管理者对腐败现象习以为常,认为是一种惯例,大家都这么做。高校管理者对于腐败越是有正面、肯定的态度,就越认同以腐败来满足个人欲望。同时,高校管理者身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周围对其有重要影响的群体对于腐败的看法和实际行为,是促使其产生腐败欲望的重要外因。案例显示,高校管理者掌握权力和资源,引来无孔不入的商人“围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家庭诉求、朋友之间的请托以及领导之间的权力交换,成为造成高校管理者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比

22、如案例中出现的商人“围猎”,往往以“情感”为切入点,开始时采取普通的人际交往形式,如登门拜访、请客吃饭、赠送土特产等,在关系紧密之后,逐渐加大腐蚀力度,赠送红包、贵重礼品以及鞍前马后的关心服务等。当围猎者成为“兄弟”,被围猎者防御心态逐渐减弱,抹不开人情的面子,把利用权力为商人谋利当成讲兄弟义气。掩盖腐败危害、夸大腐败收益的说辞,种种官场“潜规则”和身边人的不良示范对高校管理者形成了强大的外在腐败驱动力。(二)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意向强化阶段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生产,不仅需要内在动机驱动,而且需要感知到外部腐败机会和具备自身能力。对腐败的知觉行为控制和情境因素使高校领导腐败意向得到强化。权力集

23、中、制度缺陷、监管缺失、风险偏低是影响高校管理者对腐败的知觉行为控制的主要因素。权力集中表示当前高校内部权力集中于高校管理者手中,是高校管理者腐败的根本前提。高校管理者不仅具有制度规定的岗位职权,学术精英型高校管理者凭借学术成就往往更具权威。基于一系列制度安排,他们掌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从而主导学校内部治理。若长时间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管理者更了解手中权力实际价值,也能够通过重要事项决策权、干部选拔任用权等营造更有利于自身权力行使的组织环境。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是高校管理者滋生腐败的结构性因素,为高校管理者腐败提供诱因和条件。监管缺失指来自高校内外各方监督存在问题,包括主管部

24、门因信息不对称而监督不及时,下属和普通师生因熟人社会关系而不愿监督、因维护自身权益而不敢监督,司法机关因信息不对称而监管惩罚效率低、时间滞后,社会公众因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等原因难以监督的情形。风险偏低指因腐败被发现并给予处罚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案例显示,腐败的高校管理者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掩盖腐败事实,加上外部监管不力等各种因素导致腐败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受到惩处。实际体验让高校管理者认为腐败被查处风险低,产生查不到自己、法不责众、心存侥幸等心理,强化其刘尧、李新春:“学术精英治校”模式与高校廉政风险,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年第 7期,第 83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

25、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6 贪欲意志。情境因素是高校管理者腐败行为可能发生的具体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活动、人事管理、学术评价和其他资源分配方面。稀缺资源集中、社会需求大、竞争激烈的领域意味着高校管理者权力含金量更大、寻租空间更大,对高校利益相关者而言更倾向通过腐蚀权力并以更大代价来达到目的。编码显示,高校管理者在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经济资源集中、与社会往来频繁领域腐败易发多发。不同领域高校领导实现以权谋私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如高校基建领域腐败,多表现为高校管理者和基建、招标、财务等多个部门人员共同腐败,往往贿赂金额高达数百万元。高校内部事关个人利益的工作招聘、职务职称晋升、学

26、术资源分配等的腐败,更多表现为行贿人和高校管理者一对一的私下交易,贿赂金额明显低于为获取基建项目而实行的贿赂。(三)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意向转化为行为实施阶段腐败行为实施是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生成、演化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在这个阶段,高校管理者从腐败意向转化为实际腐败行为。通常的风险在演变为现实行为后就完成了整个风险演化过程,但是廉洁风险并非如此。腐败行为实施是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外化表现,而不是廉洁风险的消退。编码显示,以是否违纪违规和参与人数来看,高校管理者的腐败行为方式主要是独断专行、形式合规、操控他人、拉帮结派等。最常见的就是腐败的高校管理者表现出大事小事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听不得

27、别人提意见,因为以权谋私的具体事项往往属于违规违纪,如果集体决策就可能无法通过。如果高校管理者一贯具有强势、霸道的工作风格,这种为了腐败而独断专行的做法往往就被认为只是个人工作风格和工作方法问题。更多的高校管理者为了掩盖腐败事实,想方设法让腐败行为在形式上合乎规定。比如在招标采购领域,经常采用设置特殊条件、组织串标围标、故意低价中标后再修改合同等方式实现形式合规。高校管理者身居高位,很多情况下无需自己具体操作,会采用指使、操控个别下属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当涉及腐败领域众多、工作环节复杂时,高校管理者就会通过形成小圈子、拉帮结派的方式,让权力寻租得以实现并能够持续下去。高校管理者实施腐败行为之后,

28、只要没有受到查处,其廉洁风险就将持续存在甚至进一步扩大。(四)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腐败后果反馈影响阶段“腐败后果”是腐败行为造成的实际影响,是权力异化没有得到及时遏制而产生的后果,包括经济损失、声誉损失、事业发展损失以及内部政治生态损失。上述腐败后果会进一步影响高校管理者自身的认知,影响高校其他成员以及内部管理等,形成一种反馈效应,强化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编码显示,对高校管理者本人而言,通过腐败获得巨大收益,得到各种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周围越来越多人寻求他的权力庇护,让他主观上更加认同腐败。同时,他的腐败行为产生示范效应,刘超、江军:廉政风险及其形成演化机理,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9、年第 12期,第 9页。政治学 107 刺激周围的同事或下属有样学样,把自己的管理权力寻租变现,导致腐败在高校成员中扩散蔓延。更为特殊的情况是,当高校主要领导腐败后,为了自己以权谋私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利用组织手段拉拢、打压干部,在校内形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恶劣政治生态,造成腐败在组织内部的扩散,加剧组织内部“监管缺失”问题,还会有意实施更多的经济决策或者政策调整,以创设更多以权谋私的机会。上述强化效应导致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持续上升,进入腐败易发多发的恶性循环。四、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防治策略本文结合个体微观认知和外部环境影响对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生成机理进行扎根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管

30、理者廉洁风险的形成和变化受到高校管理者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交互影响,具体包括高校管理者对腐败的态度、对腐败的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策略、情境因素、腐败后果等因素。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产生和变化主要分为风险行为动机激发、风险行为意向强化、腐败行为实施和行为后果影响反馈四个阶段,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发挥主要作用。有效防治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要着眼于控制管理者的腐败行为意向,针对高校管理者内在认知和外部环境综合施策,弱化腐败动机、减少腐败机会和阻断反馈效应。(一)强化心理干预,筑牢心理防线高校管理者廉洁风险的直接诱发因素是其不良动机,需要通过实施科学的心理引导和干预来调节高校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最大限

31、度地降低腐败心理形成概率。通过动机调节来控制廉洁风险,具有实施成本低、效能全、受组织权力架构限制少等优势。要把好高校管理者“心理关”。在选拔、提任高校领导时加入标准化人格测评,重点关注具有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三部分组成的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的管理者,因为已有研究表明上述三种人格特质与贿赂接受意愿正相关。将心理健康状况纳入干部考核之中,定期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高校管理者对腐败的态度变化是其进行内外信息(尤其负面刺激)交换的过程。要通过心理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以大量的正面信息取代负面刺激,优化其心理认知结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防止腐败心理的产生和强化。心理培训内容包括理想

32、信念教育、情绪与压力管理、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等。案例中,面对各种主客观因素,高校管理者主要依靠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很少寻求外部帮助,导致产生错误的补偿心理和失衡心理,从而诱发腐败动机。要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帮助管理者化解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甚至认知障碍,如面对来自家人或亲友的请托,不能只从“血浓于水”的角度给自己形成心理压力,要能够从“遵纪守法是真正的关爱家李斌雄、江小燕:公职人员“想腐败”之动机及其矫治策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 4期,第 115页。董敏志:反腐败新视角探讨以动机制约权力的价值与可行性,探索与争鸣 2000年第 4期,第 17页。张彦君:官员腐败的心理分析及

33、其心理干预,中州学刊 2014年第 8期,第 92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 庭的表现”的角度来化解自身压力。在高校管理者入职、升降职、退职、岗位发生变化或遭遇挫折等的重要阶段或发生关键事件时,及时安排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和谐和心态平衡。(二)完善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品行操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管理者对腐败的态度。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对于其管理者应当有更高的品行操守标准。品行操守的本质是高校管理者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本文所选案例显示,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一些高校管理者在提拔为校领导之

34、前就群众评价不高、品行受到质疑,担任校领导后的霸道作风、群众不满也长期存在。选拔高校管理者,应当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体现正确用人导向。同时,高校管理者长期在一所大学任职,极易形成熟人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导致其权力影响被放大、利益格局固化、校内监督弱化。作为高校管理者,在考虑其作为学术专家、学科背景的同时,更要强调其教育家、管理专家的角色定位,以此来确定其任职学校,并定期实施交流任职,减少复杂关系网络的负面影响。要深入推进高校职员制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职员制度是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依据和晋升通道,要正视高校管理者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需求,完善职员职业发展体系,促进管理人员职业生涯持续

35、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现代大学的运营管理是专业化、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对于人员素质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需要与之匹配的具有社会竞争力、体现工作价值的薪酬体系。国际著名反腐败研究专家罗伯特克里特指出,薪金是影响腐败动机的重要因素,更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学管理者薪酬体系,有助于增强高校管理者抵御廉洁风险的内在动力。(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权力能够实现对重要资源的控制以及影响他人行为结果。高校管理者之所以易被围猎,归根结底是其手中执掌的权力。案例中高校管理者想管什么就管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制度问题。现行法律虽然对大学治理相关的内部权力进行了规定,但具体的相关配套制

36、度还不健全。对高校管理者权力主要是原则要求,缺少规范、制约权力行使的具体、硬性制度安排。正式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于学校管理与发展需要,高校内部管理就更多依赖私人关系、经验做法和非正式制度,实际上拓展了高校内部成员滥用权力的空间。因此,要实施高校权力清单管理,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学校内部不同权力主体周恒:职员制度下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 6期,第112页。王洪才:“两体三维”理论:一种本土化的大学校长专业化理论,复旦教育论坛 2021年第 4期,第 15页。罗伯特克利特加德:控制腐败,杨光斌,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

37、8年,第 78页。刘尧、刘燕: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性风险及其形成逻辑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 33页。政治学 109 的权力边界,根据权力清单行使权力,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防范和杜绝权力清单之内不作为、权力清单之外乱作为。编码案例表明,权力清单的重点是明确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权力主体的权力范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形成对内部管理权力的科学、规范配置,压缩管理者自由裁量权。美国学者乔治艾米克曾说过:“收紧政府运行中那些容易腐败的程序可以减少政府的腐败。但是,如果收紧的程序不同时向公众公开的话,仍然起不到作用。而且,某些政府行为比如,立法机构中的投票本身就几乎是

38、完全随意性的,所以几乎不可能给它安上程序这一道篱笆。在这种情况下,阳光实质上是唯一的消毒剂。”上级主管部门在推动高校健全完善制度程序的同时,要相应细化、完善信息公开内容,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对高校信息实际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信息公开,打通普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通道,让高校管理者的用权行为不再神秘化、黑箱化,尽可能展现在阳光下,促进高校内部形成崇尚廉洁、反对腐败的良好组织氛围。(四)强化上级监管,提升监督效能不受监督的权力,让高校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知觉行为控制。强化权力监督,坚持对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才能让高校管理者切实感知腐败意味着巨大风险。权力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高校管理者在

39、学校内部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以及政府意志和行政权力在大学治理中的主导性地位,导致来自高校外部的政府有效监管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强化利益冲突管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管理和防止利益冲突是有效防治廉洁风险的前瞻性策略。案例显示,腐败的高校管理者经常接受基建商人宴请、礼物等,与商人成为所谓的“朋友”,当其所在学校进行基建活动时就产生了潜在利益冲突。要结合高等教育行业特点和实际,出台高等教育领域防止利益冲突的指导意见或政策,厘清公与私的利益边界,对哪些是可接受利益、哪些是不可接受利益等作出详细可操作可执行的界定规范,同时将防止利益冲突要求落实到回避、申报、限制、公开、纠正、审

40、计、奖惩等措施中。上级部门还要将高校管理者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纳入行为约束和监督检查范围,降低高校领导在不当社会交往中陷入“情感围猎”、产生利益冲突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强化专项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上级党组织巡视、审计等专门监督在发现问题线索,推动大学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级监督要坚持常规性和机动性相结合,保持合理频次和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廉洁风险、坚决惩治腐败问题,尤其是破除高校内部已经形成的腐败利益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 361页。刘宝存、段世飞:“双一流”背景下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重构探究基于治理理论视角,河北

41、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 1期,第 8页。赵丹、王圣宇:高校防范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研究,大学教育 2020年第 6期,第 176页。沈蓓绯、孟新、赵蓉:防止利益冲突视角下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制创新研究,湖北社会科学 2017 年第 8 期,第 181页。Vol.26 No.02 Mar.2024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 网络和不良政治生态。要加强责任追究,与西方大学主要基于社会舆论的问责启动机制不同,我国公立大学问责的关键在上级主管部门。上级监管不仅要发现和惩处已经发生的腐败问题,对于自身没有贪腐问题但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到位、推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不力的高校管理者,要区分

42、情况、精准问责,推动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促进高校内部建立健全和正常运行自我监督、自我纠偏的内控机制,形成高校内部党风廉政建设良性循环。(作者:刘尧,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宣传部,从事高校廉政风险治理研究)(责任编辑:付继娟)Risk of Integrity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Mechanism of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LIU YaoAbstract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re the core group to master and exercise

43、the internal management power of universities.Effectively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isk of integrity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universities to fulfill their mission,achieve good governanc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Based on 40 publicly reported cases of corrupt

44、ion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the paper constructs a mechanism model of corruption risk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by us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attitude towards corrup

45、tion and the subjective norms towards the corruption are the motiv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ity risk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are the opportunit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tegrity risk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the specific cor

46、ruption behavior and its consequences will form a feedback effect,strengthening the motivation and opportunity factors of the integrity risk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subsequently increasing the integrity risk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tegrity risk of universit

47、y administrators,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changing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build a solid psychological defense line,improve positive incentives to stimulate endogenous motivation,strengthen system construction to standardize power operation,and strengthen superior supervision to improve supervision efficiency,so as to weaken corruption motivation,reduce corruption opportunities and block feedback effect.Keywords university management;integrity risk;corruption contr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