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187 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1,2024(Sum,187)政治与公共管理摘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框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筑中华民族共
2、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24)01-0068-05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及实践进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及实践进路陆书剑1,刘雨欣2(1.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2.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命题。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2。当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深入探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意蕴、时代价值及实践进路,对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意蕴精神家园是相对于
4、物质家园而言的,是人的精神栖息之处,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各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交流融合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归宿。(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指引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也是理想性的存在。人不会满足于实然的状态,人的基因里镌刻着一种永恒的律动,即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理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给予人方向指引和精神鼓舞,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已成为矢志不收稿日期:2023-12-10
5、基金项目:江苏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ZZA0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22_0525)作者简介:陆书剑(1995),男,江苏南通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雨欣(2001),女,山西忻州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68渝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随后又带领人民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国家和社会面貌大为改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6、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强,我国基本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持续奋斗,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进。目前,我国的物质条件大为丰富,人民的思想觉悟大幅提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指引着全体中华儿女奋勇前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纽带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一个社会的长期实践,凝结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
7、纽带。培育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能够增强社会成员的集体身份认同感,促使社会成员的行为与之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能够有效凝聚人心,已成为当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功效。从国家层面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整体目标,能够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价值导向,促使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从社会层面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社会公共生活开展的基本方式,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
8、供价值基础,引导各族人民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从个人层面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公民处理与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其他个人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各民族成员之间达成社会共识的内驱动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准则,促使人民主动担负起与群体身份相匹配的责任。(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文化内含文明开化之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凝结着这个民族对于人、自然和社会最根本的认识,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文化传统的自身认同中,一个民族才会获得明确的主体自我意识,真正享有精神上
9、的归属感和意义感3。相反,若是失去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前途也会变得晦暗不明。纵观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各民族共同努力,创作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创造了万里长城、云冈石窟、布达拉宫、紫禁城等建筑杰作,形成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那达慕大会、泼水节、雪顿节等传统节日,等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象征意义体系,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鲜明底色。通过对这些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存储、再现、重构,能够唤醒中华民族各族成员的文化记忆,强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从而使整个社会获得持久的内聚性。(四)各民族共同历
10、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共同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最好的见证,是诠释历史发展和民族精神的“活字典”4。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之上,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5 6。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各种思想观念、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相互交错,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主体部分。这些内容蕴含着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为各民族历史认同提供了有力支撑,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
11、渣泛起的当今社会,通过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能够使人们体悟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和苦难辉煌,形成对国家历史同一性和连贯性的认知,69有效强化国人的历史认同和历史自信,进而凝聚起各族人民的力量,建设起坚实可靠的共有精神家园。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精神生活是人类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表征。人类只有生活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中,才能获得充分的精神支持,进而开启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依托,赋予人们强烈的归属感和意义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12、)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期以来,中华儿女始终怀揣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目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但是,当前世界形势波谲云诡、动荡不安,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国内则迎来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重重挑战,更加需要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的引领作用,以增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
13、力量,增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凝聚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强化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人们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人民的担当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促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其生活需要包括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两个部分,只有这两部分都得到满足,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消除了绝对贫困,使人民过上了相对充裕的物质生活。但是,我国在精神文明
14、建设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拜金主义、泛娱乐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在社会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部分国人甚至陷入方向感与意义感双失的困境之中,如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应有的担当意识、对国家命运不甚关切、精神世界较为空虚、共同体意识不断淡化等。为了化解潜在的精神危机,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当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成为我国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促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养成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单纯的物质世界中解放出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经过
15、漫长的融合发展,我国各族人民间的感情不断加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了一起,并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6。这一论述深刻说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各民族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目前,我国客观存在着一些民族问题,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人的思想,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能够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使本民族从其他民族中汲取精神养分,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而使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和相互欣赏,有利于推动民族
16、团结进步,使中华民族成为向心力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进而促进国家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主流文化谱系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乃至取代,能够在与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始终保持民族特性,并不断转化和发展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繁荣稳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中国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提供了丰厚滋养,促进了社会共同价值体系的建立,使中国人民获得了精神支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借助游戏、70电影、微博、短视频等形式涌入国内,对我国文化造成了巨
17、大冲击。西方的文化霸权使得我国社会文化生态日趋复杂化,部分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出现偏差,对自身的文化属性认同弱化,在文化层面崇洋媚外,进而导致了个人民族认同弱化。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加强文化自主性、培育文化竞争力、提升文化自信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民对自身所处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7,从而自觉抵御外部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侵蚀、渗透和分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进路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中华
18、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构国人的精神生活,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已经成为当代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不断探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本质,构筑满足全体人民需要的精神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境外敌对势力频频借助民族和宗教问题破坏我国的发展进程,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更为艰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第一,增强政治领导。应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好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
19、和政策尺度,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将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决防范民族领域潜在的风险隐患,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第二,抓牢思想领导。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及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引领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念,为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三,强化组织保证。要加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设置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干部队伍”5 166,促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深入掌握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各
20、项民族事务,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我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一,融入国民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构建层次分明的价值观教育体系,加快形成大中小学生一体化的培育模式,以及各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第二,强化渗透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族群众的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以可看、可感、可触的方式呈现,
21、增强各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感悟和理性自觉,从而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同时,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宣传教育平台,以一种生动的、平和的、细微的方式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网络空间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增量。第三,开展示范教育。先进人物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要深入挖掘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集体、典型事迹,并用形象生动的话语对其进行宣传,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促使人们自觉提升个人的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三)弘扬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2、中华历史悠久绵长,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动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8。因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以传承弘扬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第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对中华经典文本和实物遗存进行科学保护及系统整理,把那些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总括性的形象符号挖掘出来,赋予时代的内涵和铸牢7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9,并依托“建构传播再生产”的传播模式进行推广,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促使各族人民形成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第二,推动各民族优
23、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立足于当下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构和升华,并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赋予其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形式,增强这些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互联互通,使各族人民体悟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同一性。第三,弘扬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节日是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要注重节日的仪式活动,如春节、中秋节和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以这些节日为重要抓手,通过组织相关的纪念活动、文娱活动来唤醒人们共有的历史记忆,促使各族人民超越狭隘的血缘、地缘观念局限,接受并珍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价值准
24、则。(四)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语言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语言相通方能人心相通。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自古就有通过推广通用的语言文字来消除民族隔阂、维护国家统一的传统。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成为各族人民接受文化知识、融入现代社会、满足精神需要的重要载体。因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第一,发挥学校的基础阵地作用。加强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努力实现各族幼儿学前学会普通话的目标,以便顺利衔接义务教育阶段。而在中小学阶段,则要打造一支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用好统编语文教材,并促进学校内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互动。第二,强化党政
25、机关的带头作用。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进行政策宣传阐释,用好社科普及基地,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推广使用工作10。第三,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统一。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过程中,要辅之以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感悟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现实格局,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一根本性问题,从而唤醒情感记忆、实现情感共享、产生情感共鸣,巩固民族身份认同。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6、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N.人民日报,2021-08-29(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1).3 庞立生.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99.4 李建军,李宗赫.以共同历史记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J.民族学刊,2022,13(11):1-8,141.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1.6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4.7 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 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41.8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N.光明日报,2016-12-01(2).9 王延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23(1):4-7.10 李建军,张玉亮,李宗赫.以语言的内聚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89-96.责任编辑袁贵纯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