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_莫晓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740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_莫晓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_莫晓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_莫晓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技术与市场经营与管理2023年第30卷第2期基于 DEA 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莫晓梅1,陈英1,任俨2,朱姣1通信作者(1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2 四川奇俊通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基于科研绩效的角度,以 20192021 年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等为基础,按照“投入产出效益”的思路,运用 DEA BCC 模型对我国高校的科研产出成果进行分析,采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产出指标,对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科研绩效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我国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

2、效率最高地区均是西部区域,规模效率最高为中部地区。关键词:DEA 模型;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oi:10 3969/j issn 1006 8554 2023 02 0310引言随着科技领域“放管服”的全面推进,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科技事业发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愈发重要。高校科研人员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流砥柱,对他们在项目中付出的智力劳动进行合理补偿,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优化科研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各级省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各高校的科研投入,各高校科技成果与实力得到了提升,但

3、也存在着高校科研产出数量、质量与其投入强度严重不匹配,以及“重数量,轻质量”“重获奖,轻效益”等现象1。为此,如何对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是关系到我国高校科研成果高质量产出的重大问题2,这对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高校科研管理水平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3。针对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国内外已经拥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平衡积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DEA)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和平衡积分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数据包络法从投入产出的独特角度对高校科研绩效进行评价,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刘长青

4、 等4 采用 DEA 的方法对黑龙江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进行评价。沈立宏 等 5 运用 DEA 的方法对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进行了研究和排名。段晓梅 6 从高校科技投入和成果产出 2 个维度,以 2015 年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 DEA 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指标选取方面,赵聚辉 等 7 将教学与科研人员和科技经费作为投入指标,专著、论文、专利、成果授奖作为产出指标。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上都有较深入的探讨,但在研究对象上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高校,缺乏对区域内高校科研绩效的整体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效益”理论,利

5、用数据包络法(DEA),分东、中、西部区域对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其投入产出绩效,重点分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结果,以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可靠依据。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的方法对我国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进行评价。DEA 借助统计数据的方法,对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对象进行有效评价。DEA 无需计算参数权重,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对科研绩效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1。DEA 包括 2 个模型,DEA CC 和 DEA BCC。其中 CC 主要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BCC 评价生产部门的技术有效性。本文采用 DEA BCC 模型对四川省高校科研绩效进行评价,模型如下。m

6、inZ=ki=1p ia+ki=1p rasubjtct toni=j1xijrjp i=xi0ni=j1yrjrj p+r=yr0911经营与管理TECHNOLOGY AND MAKETVol30,No2,2023ni=j1xi 0=1rj,pi,p+r0j=1,n;i=1,m;r=1,s式中:j 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i 为投入变量;r 为产出变量;xij为第 j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 i 种高校科研投入量;yj为第 j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 r 种高校科研产出量;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研效率评价指数;p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p+,p为各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当

7、 =1 时,决策单元有效,当 1 时,决策单元无效8 9。本文利用 DEA BCC 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益”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值。2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本文以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高校科研的技术、纯技术、规模效率。按照地域将其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11 个):北京、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中部地区(7 个):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西部地区(13 个):山西、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

8、庆。本文所有的投入产出数据均来自于 20212019 年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高等院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3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的选取是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的核心与基础。综合已有研究发现,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从人力、财力以及科研管理水平入手。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本着相关指标的简便性、适用性、可获取性、可对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高校的特点及评价模型的需要,本文对于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从投入和产出 2 个方面展开。投入指标从人力、财力、物力投入 3 个方面衡量。其中,人力投入包括教学与科研人员数量、D 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数量、当年在读研究生数量,财力投入是指科研拨入经费总额

9、,物力投入是指固定资产购置费。产出指标从社会、经济效益 2 个方面进行衡量。其中,社会效益包括出版专著数、发表学术论文总数、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获奖数,经济效益是指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如表1 所示。表 1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投入指标 A教学与科研人员A11人力投入 A1D 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A12当年在读研究生数量A13科研拨入经费总额A21经费投入 A2课题总数A22物力投入 A3固定资产购置费A31产出指标 B出版专著数B11社会效益 B1发表学术论文总数B12专利授权数B13科技成果获奖数B14经济效益 B2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B214我国高校科研绩

10、效评价结果分析4 1我国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分析本文采用 DEAP 2 1 软件,对 20192021 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进行测算(见表 2)。由表 2 可知,20192021 年,我国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分区域来看,西部区域的技术效率最高,均值为 0 915,其次是中部地区,均值为 0 855,最后是东部地区,均值为0.818,3 个区域间差异不大。021技术与市场经营与管理2023年第30卷第2期表 220192021 年全国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结果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201920202021均值排名东部北京1 0001 0001 0001

11、 0001福建0 5250 5630 5390 54231广东0 7880 8060 8870 82722海南0 6780 5130 9150 70226河北0 8120 8290 6920 77824江苏1 0001 0001 0001 0001辽宁1 0001 0001 0001 0001山东0 8520 7840 7830 80623上海0 8920 9810 9530 94214天津0 8610 8420 8060 83620浙江0 5660 5760 5610 56830均值0 8160 8090 8310 818中部安徽0 6520 6510 6400 64828河南1 0001

12、0001 0001 0001湖北0 9030 8670 8690 88018湖南0 9220 8310 8390 86419黑龙江1 0001 0001 0001 0001吉林0 9130 9190 9660 93315江西0 6290 6120 7450 66227均值0 8600 8380 8670 855西部山西0 9080 8990 9190 90917甘肃1 0001 0001 0001 0001内蒙古0 9651 0001 0000 98810宁夏0 5950 8610 8170 75825云南0 8390 9580 9400 91216青海1 0001 0001 0001 000

13、1陕西0 9271 0000 9620 96312广西0 5560 6080 6890 61829贵州0 9011 0000 9360 94613四川1 0001 0001 0001 0001西藏0 9400 7880 7710 83321新疆1 0001 0001 0001 0001重庆0 9690 9780 9600 96911均值0 8920 9320 9210 915全国均值0 8560 8730 8600 86320192021 年,关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中,北京、江苏、辽宁、河南、黑龙江、甘肃、青海、四川和新疆的技术效率最高,均为1,说明上述各省(自治区

14、、直辖市)高校科研绩效完全有效。技术效率较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位于最后 2 名的是福建和浙江,由此可推测福建和浙江技术效率较低,导致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偏低。4.2我国高校科研绩效纯技术效率分析20192021 年全国高校科研绩效纯技术效率评121经营与管理TECHNOLOGY AND MAKETVol30,No2,2023价结果见表 3。由表 3 可知,20192021 年我国高校科研绩效纯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发展态势。分区域来看,排名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最高,均值为 0 946,中部地区均值为 0 884,东部地区均值为 0 852,

15、中部和东部地区差异不大,但两者与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来看,北京、江苏、辽宁、河南、黑龙江、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和新疆技术效率均为 1。位于最后 4 位的是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西,这 4 个省均位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由此可推测,上述 4 个省技术效率偏低,导致东部、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最低。表 320192021 年全国高校科研绩效纯技术效率评价结果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201920202021均值排名东部北京1 0001 0001 0001 0001福建0 5380 5640 5400 54731广东0 8310 8430 9250 86623海南0 7560 561

16、1 0000 77225河北0 8300 9920 8780 90021江苏1 0001 0001 0001 0001辽宁1 0001 0001 0001 0001山东0 9530 8640 9380 91820上海0 8940 9810 9710 94916天津0 8630 8520 8070 84124浙江0 5840 5760 5690 57630均值0 8410 8390 8750 852中部河南1 0001 0001 0001 0001安徽0 6800 6820 6830 68229湖北0 9150 8740 9060 89822黑龙江1 0001 0001 0001 0001湖南0

17、 9670 8960 9130 92518吉林0 9600 9611 0000 97414江西0 6610 6500 8180 71028均值0 8830 8660 9030 884西部山西0 9090 9251 0000 94517甘肃1 0001 0001 0001 0001广西0 6370 7350 8770 75027贵州0 9301 0001 0000 97713内蒙古0 9781 0001 0000 99311宁夏0 6040 8810 8190 76826青海1 0001 0001 0001 0001陕西0 9281 0000 9640 96415四川1 0001 0001 00

18、01 0001云南0 8430 9870 9450 92519西藏1 0001 0001 0001 0001重庆0 9790 9840 9720 97812新疆1 0001 0001 0001 0001均值0 9080 9620 9670 946全国均值0 8790 8970 9200 899221技术与市场经营与管理2023年第30卷第2期4 3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规模效率分析20212019 年全国高校科研绩效规模效率评价结果(见表 4)。由表 4 可知,在规模效率方面,我国高校科研绩效20192021 年的均值均为0 962,表明我国高校科研投入整体规模比较合理。从区域来看,最高的是中部地区

19、,均值为 0 965,其次是西部地区,均值为 0.964,最后是东部地区,均值为 0 961,整体差异不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规模效率接近1,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投入规模接近最优水平。东部规模效率最低,但仍然超过了 0 96,表明我国科研投入管理整体良好。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规模效率均值达到 1 的有北京、江苏、辽宁、河南、黑龙江、甘肃、青海、四川和新疆,说明上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投入规模为已经达到最优。在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规模效率最低的是广西,为0829。在 20192021 年,我国多省(自治区、直辖市)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高校科研投入规模已经超过最佳

20、投入规模,投入过剩,可以适当降低投入规模。表 420192021 年全国高校科研绩效规模效率评价结果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201920202021均值排名东部北京1 0001 0001 0001 0001福建0 9760 9980 9970 99015广东0 9490 9560 9580 95422海南0 8970 9150 9150 90927河北0 9780 8360 7880 86729江苏1 0001 0001 0001 0001辽宁1 0001 0001 0001 0001山东0 8940 9080 8340 87928上海0 9981 0000 9810 99313天津0 998

21、0 9880 9990 99512浙江0 9691 0000 9870 98518均值0 9690 9640 9510 961中部河南1 0001 0001 0001 0001安徽0 9590 9380 9540 95023黑龙江1 0001 0001 0001 0001湖南0 9540 9280 9190 93426湖北0 9860 9920 9590 97919吉林0 9500 9560 9660 95721江西0 9500 9420 9100 93425均值0 9710 9650 9580 965西部山西0 9990 9440 8990 94724甘肃1 0001 0001 0001 0

22、001广西0 8740 8270 7860 82931贵州0 9691 0000 9360 96820内蒙古0 9871 0001 0000 99611宁夏0 9860 9780 9980 98716青海1 0001 0001 0001 0001陕西0 9991 0000 9980 99910四川1 0001 0001 0001 0001西藏0 9400 7880 7710 83330新疆1 0001 0001 0001 0001云南0 9950 9700 9950 98717重庆0 9900 9950 9870 99114均值0 9800 9620 9520 964全国均值0 9730 96

23、20 9510 962321经营与管理TECHNOLOGY AND MAKETVol30,No2,20235结论本文利用 20192021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相关数据,按照“投入产出效益”的思路,采用 DEA BBC 模型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绩效进行测算评价,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高校科研绩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2)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规模报酬差异不显著,大多呈现规模效率不变或递减态势,说明我国高校科研投入规模已达到或接近最佳投入规模。参考文献:1赵聚辉,邹宏伟 我国 31 各省区市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基于 2016 2020

24、 年面板数据分析J 市场周刊,2022,35(7):71 74 2 于之倩,詹舒婷,彭仁贤 广东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J 韶关学院学报,2020,41(8):39 47 3 王曙“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23 27 4 刘长清,张琳,董颖,等 黑龙江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实践研究 J 图书馆杂志,2019,38(8):74 78 5沈立宏,赵怡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47 151 6段晓梅 系统思维下我国高校科研绩效的超效率DEA 评价 J 系统科学学报,2019,27(4)

25、:51 54+76 7 赵聚辉,贺文昱 东北三省 211 及省部共建高校与其他本科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基于 DEA Malmquist 模型J 科技与经济,2021,34(3):16 20 8张艳,凡启兵 基于 DEA BCC 模型的湖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J 湖南农业科学,2022(1):91 95 9徐合帆,郑军,余家凤,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支农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 税收经济研究,2019,24(2):81 90作者简介:莫晓梅(1975),女,四川成都人,学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软科学。朱姣(1991),女,四川达州人,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26、。(上接第 118 页)参考文献:1 张路娜,胡贝贝,王胜光 数字经济演进机理及特征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021,39(3):406 414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EB/OL http:/www caict ac cn/kxyj/qwfb/bps/202104/P020210424737615413306 pdf,2021 3 肖玲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的测度与障碍因子诊断 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4 王娟娟,佘干军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 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8):3 17 5焦帅涛,孙秋碧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7、J 调研世界,2021(7):13 23 6 徐昊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2020 7 姚志毅,张扬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性的动态分析 J 经济经纬,2021,38(1):27 36 8杨文溥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23(3):1931+94 9 余海华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9):23 34+44 10 王军,朱杰,罗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7):26 42 11 Barnes J A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Parish J Human elations,1954,7(1):39 58 12 许宪春,张美慧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20(5):23 41作者简介:姚诗奥(2001),女,湖北荆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网络分析。杨中华(1975),男,湖北应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创新与科技管理。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