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631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0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建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吴 珊【摘 要】在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课程,是法治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更是播下学生法治素养种子的土壤。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法、“辩”法、“用”法、“践”法,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法规,形成规范性的法治观念,强化学生的“用法”“护法”行为,将法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词】法治教育 问题导向 教学建构在时代的发展历程中,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为了让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长,教师应该从小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拒做“小法盲”。一、以“辩”促思,构建法治观

2、念(一)辩“法”,更是思“法”小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在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更需要学会“辩”法和“思”法,形成自身规范化的法治观念。以 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课为例,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游乐场售票阿姨不在,能不能不买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充分说明,与组员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到底应该怎么做。这里的法律法规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学生在讨论中已经对“进游乐场要买票”的规则有了明确的认识。售票阿姨不在,并不代表规则就没有了,“不买票进游乐场”仍然是违规行为,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应该遵守游乐场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已经牢牢地印在了学生心中。学习法律法规,不仅仅是吸收接纳,更需要分辨思考

3、。学生学会判断具体行为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虽然眼中无规,但是心中也要有“规”这把尺子,以尺为界,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辩“法”,更是选“法”对于小学生而言,选择与学生切实相关的法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以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在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法律可以帮助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在平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教师在教学中明晰了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法律后,便可以选用相关案例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辨析论证后,自然就会在生活中选择恰当的法律法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法治学习最终指向生活。明确法

4、律的性质和使用的对象,选对法律进行维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更会增加学生维权成功的可能性。(三)辩“法”,更是用“法”学生的法律学习不是只学法律条文,更需要明白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会用到它,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 依法维权有途径 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完未成年人的维权途径后,以琦琦维权被打这个具体情境为例,提出两个观点:继续坚持维权;暂时放弃维权。两个观点都指向生活,赞同第一个观点的学生认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自己享有依法保权的权利。赞同第二个观点的学生认为,在面对武力威胁的情况下,需要机智地处理问题,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虽然在此次思辨中,学生的思辨方向一致,都是在考虑怎样

5、维权更好,但是思辨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也引起学生思考,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恰当的方式能更高效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生明晰在不同的情境中要运用恰当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学会辨别自己在运用法律法规前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有效地使用法律,这样能发挥法律最大的作用。二、以“问”促学,唤醒法治思维(一)“问”什么明确问的方向教师的问与学生的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有时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如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询问,学生对于31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是在所创设的情境下的提问,需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提问。以 依法维权有途径一课为例,教师询问学生:“你知道自己享有

6、哪些合法权利吗?”教师的问是在明确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并为他们接下来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以 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课为例,教师问:“你觉得哪些行为值得点赞?”教师的问是希望学生找到生活中遵守规则的行为,树立榜样意识。“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学生的回答不仅仅是对问题的理解,更需要体现出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二)怎么“问”设计问的方式“问”是一门巧活,同样的内容,问题的设计可以是辨析式、议题式或者案例式。但无论怎样的问题,教师的“问”就是明确学生要在答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以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一课为例,教师在出示四个典型案例

7、之后问学生:“每个案例依据的是哪部法律?解决途径是什么?”教师询问的问题与教学目标不符,学生也无法从中学习怎样维权。教师如果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以“仔细阅读图文,思考:为什么吕慧娴建议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申请劳动仲裁”作为主问题,在学生说出原因和意义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用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明白维护不同的权利需要选择不同的法律条文和采取合适的维权途径。教师的提问有时也需要紧跟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学生的现状,适当拔高学生的思维,要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三)怎么样了解问的效果教师问题的产生就像是给学生做台阶,一个问题就是一

8、个台阶,进一步的提问和问题的加深都是课堂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以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当堂提问:“老师来做个小调查,有没有人读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生现场反馈,所有人都没有读过。于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朗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 2127 页内容。随后教师又询问学生:“你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在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追问:“具有这样性质的宪法和我们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初步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一次思考宪法与自己生活的联系。问题逐次加深,思考更加深入,学生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认识由文字到现象、由表面到本质,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

9、问题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问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有效助力。这样的问才更加高效、更有意义。三、以“案”促践,触发儿童法治权益具身化(一)关注生活,寻找身边个案生活是个百宝箱,教师如果将法律知识放入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中,用生活化的情境演绎法治故事,那么,枯燥的法律条文也会变得生动、形象。以 正确认识广告 一课为例,教师课前调查得出有3%的学生绝对相信广告。因此,教师以调查所得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辨别虚假广告。教师首先利用情境演绎,让学生看到推销奥特曼卡片的过程,再进行交流:“虚假广告有哪些危害?”学生明确广告存在虚假性后,马上说出了许多危害。学生对身

10、边个案有共鸣,这样的教学对他们的生活也有着指导的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敲响警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判断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二)关注时事,聚焦热点事件新闻时事是法治教育的第一手资料,热点事件的典型性和普及性是学生新鲜感和吸引力的来源,也是教师举例论证的重要素材。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一课为例,教师抓住扬州老太毛某宁事件,通过视频介绍了毛某宁在违反疫情防控政策后被拘留判刑的经过。教师在出示毛某宁违反的法律法规的视频的同时,又和学生探讨了其行为带来的警示作用。学生以此为例,明确了违反这些政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用热点事件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情境思辨:为去厦

11、门的一家人提出建议;苏州能不能去?学生由点到面,借助热点事件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生活也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关注热点事件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后,更能明确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中,如果自身做出违法行为也会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生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遵纪守法不仅仅是自我的约束,更是对亲人的保护。(三)关注社会,了解民生问题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进行社会化的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也要领会法治教育的意义。教师要借助真实体验,让学生参与法治社会活动,以法为基,身体力行。我参与我奉献 中用法律条文明确指出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要自觉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教师以社区居委会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例,出示32两种方

12、案:每周六上午,在社区正门设置“爱心衣物捐赠、领取处”,号召社区居民把自己不穿的、质量尚好的干净衣物捐赠给需要的人。有需要的人可以在周六上午到捐赠处领取衣物。在社区寻找一面普通的墙壁,画上漂亮的彩图,安装好挂衣钩。大家可以把闲置的、干净的、没有破损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也可以从墙上取走自己需要的衣物。教师让学生学会分析爱心方案的适切性;如果自己的社区也有这样的活动,会采用哪种方案,并且说说用这种方案有什么意义。在讨论中都发现了方案比方案更人性化,理解了传递爱心不仅要做到尊重和关爱,更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法治教育中,学生领会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使

13、命后也更加确定了法律对自己的保护意义。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员,自己也要主动了解民生问题,为社会做贡献,学会传递正能量,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法治教育正逐渐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法律常识的学习逐渐转向新时代法治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以“法”为基,引导学生“学”法、“辩”法、“用”法、“践”法,成为法治社会的践行者和拥护者,拒做“小法盲”。为基础。教师的优势不再局限于知识丰富程度,辨别能力也是新的竞争力之一。教师要在琳琅满目的教学资源中,协助学生鉴别、挑选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如何吸收和消化这些资源。教师的角色也由以往的“知识卡车司机”转变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三)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当今这个

14、离不开网络的时代,教师的作用不会变得虚无和弱化,反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整天都盯着冷冰冰的屏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笔者认为,教师的作用将会愈加重要,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学生总是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担忧,更是出于对教育价值和作用的深度思考。学校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升学,教学也不仅仅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生,而教学的重要作用则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网络世界所带来的“新新人类”,教师必须尽力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与建构,塑造思维,找到正确的学习之路,以便学生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是一个大转变的时代。或许说教育革命言过其实,但确实,技术从外围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内部变革。时代在变,学生队伍也在变,这中间暗藏着很多机遇,等着有心的教师去发现。【参考文献】1 万昆,任友群.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 J.电化教育研究,2020(6).2 张士庚,刘璇,王建新,等.面向持续改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建设实践 J.计算机教育,2021(4).注:本文系广东省 2019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课题“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生成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057)。(上接第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