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475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0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 ,(总 第 期)J OUR NA LO FMU D AN J I ANG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NS e r i a l N o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吴春生(),男,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程改革.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考改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F B H )的部分成果;“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 J C )部分研究成果;省重点课题“基于证据的精准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 J B )部分研究成果.

2、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吴春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牡丹江 )摘要针对学生目前获取知识的碎片化状况,论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意义和价值以及操作流程.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碎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年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新一轮的 新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再到评价,都对以往的“学科本位”进行了彻底变革,将“学科本位”彻底转换为“核心素养本位”,实现了从“以知识为本”到“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重大转型.正式提出了与我国学科相适应的核心素养体系,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并提出了学生学

3、习方式和育人模式的转型,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书于 年月 号发表,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满足终身发展、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将其综合体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将其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个基本要点.年发布实施了普通高中 新课程标准,在此之后接踵而至的是新教材、新高考一切都在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迫使我国迅速进入教育改革阶段.

4、“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了学生们常态的学习模式,“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教学评”或“学教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尝试,都是在进一步将国家的改革真正落地.一、学生获取知识的特点(一)知识获取碎片化碎片化学习充斥着目前的教育过程,从平时我们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获取知识以及信息的模式看,我们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信息,构成了短时期内人们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论依据.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许多的信息逐渐遗忘,人们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碎片信息具有以下的特征:大多数为一些事实而不是逻辑关系,简化或者省略了推演过程,将多路径简略为单一路径,知识

5、罗列严重,由于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所以不够严谨.(二)课堂学习知识体系碎片化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目前我们现行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章节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也就是把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章节,分别进行学习,看起来前后章节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是这只是另外一种碎片化体现,主要体现在一个章节的学习时间特别的长,教师为了能够把知识体系讲的比较透彻,所以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习题,但是长时间地练习某一具体知识,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几个具体的问题,由于时间过长,学生不重视整个单元的核心知识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学生对整于个体系的注意力逐渐在下降,在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不够严谨,知识体系出现割裂现象.直接体现就是一

6、段时间以后,如果学习另外章节的知识,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程度随着新知识的出现,会快速下降,甚至出现没有印象的感觉.能够解决这一教学困境的方法就是改变知识获取的碎片化状态,以整个单元或者是几个有关联的单元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这就是目前比较提倡的大单元教学,也可以理解为项目化学习.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必须依托国家课程和教材,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有明确知识关联和逻辑关系的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这种优化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沿着清晰的逻辑主线进行学习,但是这种逻辑主线不能过长,而且尽量避免大量的非线性关系,因为过多的非线性逻辑关系会让学生的关注点过于分散,

7、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依托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校本化的校本化探索.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流程(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原则大单元教学设计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单元的核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所有的设计始终围绕这个项目进行.如果脱离了这个核心,就会回到了碎片化状态.大单元教学育人价值体现的原则大单元教学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讲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基本育人价值,包括三个要点,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引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版)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育人价值而单独存在,

8、始终要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始终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大单元教学是将具有一定知识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因此每一个学科的大单元教学都具有整体性特点,这种整体性特点不仅体现在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上,还体现在逻辑关系的整体性,逻辑关系具有自洽性特点.大单元教学主线性原则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能够从知识的学习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再提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大单元教学设计要始终沿着学科核心素养这根主线.在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的二次加工进行整合优化,始终要明确最终目标和设计主线,不能为了大单元设计而进行设

9、计.(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要素分析.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要素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指对大单元设计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所涉及的内容在学科的地位以及本单元能起到怎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以及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课程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不能脱离课程标准而单独存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知识的学习最终对象是学生,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达成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大数据时代我们比以往更容易获取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状况,我们

1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情进行诊断或预设,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可利用课程资源的分析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立足于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充分了解在将要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块中我们需要那些资源,目前能够提供那些资源,是否还需要开发相关资源等等,只有在这些资源情况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才具有实际意义.精准有效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精彩所在就是“设计”.设计的方案如果科学性和逻辑性不强,会严重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确定单元核心知识大单元教学的架构要以核心知识为网络,搭建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总体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任务驱动

11、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提供科学的支撑.()设计阶段性任务阶段性任务具有任务驱动的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具体的任务目标,使教学活动可操作性强变强.()设计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是大单元教学总体目标的有效分解,是实现教学总体目标的必经之路.()设计有效的评价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还能改进教学设计理论,因此大单元教学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大单元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再局限于一个具体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评价,而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形成评价.随着大数据分析技

12、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评价的手段与分析方法更加的科学有效.只有科学的评价才能实现大单元教学的可生长、可发展、可持续.大单元教学活动基本流程尽管不同学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着各自学科的特点,但是归纳起来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流程如下:每一步流程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例如大单元教学主题确定,就是要依据课表、教材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来确定.责任编辑:曾宏(上接第 页)各国提供所需的高质量翻译人才.同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丰富翻译者的知识储备,确定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从而提升翻译过程中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重视文化内容,增强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竞争力.通过科学认识中华文化的内容,坚定站在

13、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理解并珍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思想内核和时代价值,从而为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和提炼中国故事,探索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提供基本的立足点.通过实事求是的正视自身的文化传统,正确处理好古今、中外等方面关系,并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用中国语言凝练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故事转化为符合对外传播的叙事内容和话语体系,从而使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传播更加具有底蕴、底色和底气.第三,创造文化精品,提升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响力.在创作和生产高质量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既要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又要注重沿线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中

14、华文化在传播的过程更易被接受和理解.在文化品牌的培育过程中,坚持在文化产品创造过程中既要凸显艺术特点,又要彰显思想价值;既要产生经济效益,又要蕴含文化底蕴;既要运用科学技术,又要传承中华文化,从而形成不失中华文化审美,又能受到沿线人民欢迎,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优势和比例的跨国文化品牌.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新华网,段鹏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志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设研究J中国军转民,():李丹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条件与现实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郑国军论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的阐释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责任编辑:曾宏更正声明论文 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构成与培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编号:()经审核在本刊 年第期发表,作者为李东静.作者基金项目为: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构成与培养研究”(项目编号:N J S Z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编辑部 年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