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71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研究D01:10.20037/j.issn.1671-1246.2023.23.07卫生职业教育Vol.41 2023 No.23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闫晓华,程振娜,董立,张纪云*(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临沂2 7 6 0 0 0)摘要:结合行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多样化和精准化的现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协同创新分类培养,使人才产出更加“适销对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培养中图分类号:G420Exploration on the T

2、raining Model of Classified Personnel in Medical Laboratory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基金项目: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研究”(XJJG202102)文献标识码:AYAN Xiaohua,CHENG Zhenna,DONG Li,ZHANG Jiyun*文章编号:1 6 7 1-1 2 46(2 0 2 3)2 3-0 0 2 0-0 4.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3、2 0 2 0,40(1 2:8 6 4-8 6 8.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A,2020.3刘晖,潘翠.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 1+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J.现代职业教育,2 0 2 0(8):1 2 2-1 2 3.4郭毅,王润霞,杨冬梅,等.临床医学专业 1+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 0 1 4,3 5(2 1):3 2 2 0-3 2 2 1.5陈光毅,郑翠红.1+1+1 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生教育实践中的质性研究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 0 1 9,1 0(1):1 2-1

4、4.6沈孝翠,许海兵,辛春,等.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 0 1 9,3 8(5):5 1 9-522.7刘晓辉,刘莹,钟启.高职 1+1+1 人才培养模式略探: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 .文教资料,2 0 2 0(2 0):9 6-9 7.8王慧颖,王云飞,李秋洁“医校融通”背景下护理三校生“1+1+1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现代职业教育,2 0 1 9(1 4):5 2-5 3.9刘成勇,杨进峰,张建标,等.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 校企分段教学模式探析: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J.陕西教育,2

5、 0 1 8(2):6 7-68.10李红月,孙志伟,金卫华,等“1+1+1 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卫生职业教育,2 0 1 8,3 6(1 7):8 4-8 6.11高凤兰,宋国华,王福青.临床医学专业工学结合“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 0 0 9(3):1 1 1-1 1 3.12吴海容,黄幼霞.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 1+2 教学模式实践 .海峡药-20-学,2 0 1 6,2 8(9):2 7 2-2 7 4.13高玲.1+2 模式下“教学做一体化”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及评价.检验医学与临床,2 0 1 1,8(6):7 5 8-7

6、 5 9.14何伟,杨立明,廖建宏.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J.西北医学教育,2 0 1 0,1 8(1):3 9-40.15李玲,许有华,金涛,等.“1.5+1.5 人才培养模式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刀.继续医学教育,2 0 1 4(1 2):5 0-5 2.16杨桂染,牟兆新,陈树君.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 0 1 3,1 2(3):2 45-2 47.17郝文斌,高惠霞,任春晓.大健康背景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产业与科技论坛,2 0 2 1,2 0(1 9):2 43-2

7、 44.18姚腊初,李跃军1+1+1 医学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湖南教育,2 0 2 1(2):49-5 1.19尹龙武.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1+1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文存阅刊,2 0 2 0(2 8):2 0 3-2 0 4.20阳锡叶.益阳医专开展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一项医学生满意度达9 7.5%的改革 NJ.中国教育报,2 0 2 1-0 7-1 0(0 2)。21金徽,李亚丹,张雷,等.地市级三级医院实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科教导刊,2 0 2 1(2 7):3 7-3 9.22张凌,邢淑华,高殿帅,等.关于加强和

8、完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 0 0 7(3):1 5-1 6.作者简介:贺旭(1 9 8 4一),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A(Shandong Medical College,Linyi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276000)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us of diversified and precise demand for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the industry,wewill reform the p

9、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l,reposi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and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for students,make personnel output more marketable,improving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

10、s well.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Classification cultivation世界强国都是职业教育强国。尽管国情不同,但其职业教育观念都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采取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形式,通过多种手段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方面,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德国教育委员会在1 9 6 4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双元制”,用于概括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步培养的职业教育制度,之后奥地利、丹麦

11、、瑞士等国普遍采用这一职业教育制度。新加坡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其提出的“教学工厂”被认为是“源于企业、用于企业 的教学模式,受到企业界和教育界一致欢迎 2-3 。在我国,职业教育同样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职业教育应紧贴岗位工作实际,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与时俱进。“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是行(企)业与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共同目标而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的需求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机

12、制,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与认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即为实现共同目标,不同的创业主体之间相互配合与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从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诸多相关关键词;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已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 0 1 4一2 0 2 0 年)针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首次明确提出,推动行业、企业与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是完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2 0 1 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

13、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2 0 2 1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培养多样化人才及促进就业创业的要求和决心。1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现状1.1多元化的生源类型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招生数量,也造成生源类型多样化。2 0 2 2 年9 月2 7 日人民网报道,我国高职3 年扩招41 3.3 万人,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 3 0 0 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增加的招生数量,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巨大挑战,仅我校医学检验技

14、术专业的生源类型就有6 种,包括普通理科高考生、普通文科高考生、春季高考生、对口单招生、注册人学生、省外普招生,不仅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还有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企业在职职工等。生源类型的多元化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新的问题,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潜力等均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生源的差异性,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以学生为本,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组织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分类培养,强化和拓展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与多样化成才的机会,既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又满足学生继续读本科和研究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最终

15、实现人人成才。1.2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职业院校应设置更多紧缺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相连。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对口就业率不尽如人意,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为了提高就业率,满足毕业生升学、就业、创业需要,高职院校应深化产教融合,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当前,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精准化,高职院校必须适时而变。为了掌握地方行(企)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疾病预防

16、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等进行调查,随机抽取7 1 家单位为调查对象,包括1 1 家三级医疗机构检验科、1 6 家二级医疗机构检验科、2 8 家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3 家第三方独立实验室、5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3 家中心血站、5 家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近3 年以上7 1 家单位共引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8 6人,在学历方面,三级医疗机构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其招聘计划的9 5.5%,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4.5%;二级医院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少,占2 5.3%;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其招聘计划的3 0.5%;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生物技术企业对大专学

17、历人员的需求量占其招聘计划的45.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高职生将提升学历作为高职阶段学习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生物技术企业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在人才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是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人文素养,其次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因此,培养品德和技能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必要,这与其他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4-5 。此外,医疗机-21-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某些方面比较紧迫,如分子生物学检验、形态学检验、质谱仪操作等,这就为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指明了方向。2协同创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

18、人才培养路径探究2.1.构建协同创新分类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增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以使学生在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常规操作技能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和专项技能为目的,构建了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包括3 个阶段(见图1),通过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及医学检验导论的学习,结合专题讲座、岗位参观学习等,学生已充分了解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习目的、意义和各专业方向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第一学年末,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选择拓展方向,教师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分组。第2 3学年通过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实施协同创新分类培养。选择拓

19、展方向T第一学期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1 第六学期第三阶段项岗实习强化方向课职业技能鉴定专业知识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专业认知图1 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Figure 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lassification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有提高学历层次的需求,因此培养模式中的专升本课程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培养模式中的3 门专业方向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临床输血检验)作为普通课程的学时为3 6、1 8、1 8 学时,作为专业方向课的学时为5 6.3 6.3 6 学时。集中实践则分为3 6

20、 周医学检验技术常规轮转和4周医学检验技术拓展方向轮转,具体见图2。2.2建立协同创新分类培养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教师也应满足产业升级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要磨砺心智、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围绕协同创新分类育人,依托医学检

21、验校企合作理事会,健全相关-22-制度,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能工巧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聘请他们担任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施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师校企双向流动,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每门课均聘请一名行(企)业专家作为导师。形成“行业资深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学生”的混合型滚动式团队,采取“教师对接项目一师生主导项目一行业把控项目”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校内专任教师每年到行(企)业顶岗锻炼不少于两个月,并以此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需定期到行(企)业实践、调研,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企)业需求对接的良性循环1 6-7)。同时,建立科学

22、的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化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2.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聘请企业骨干、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小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在就业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作为重要指标,制作专业培养、强化方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手册。实行岗一课一赛一证培训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23、的评第二阶段价方式。针对拓展方向课有专门的评价标准,并设置检验技能比赛,学、训、赛交替,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学生经过各种考核评价合格后为其颁发结业证书。第一阶段3取得的成果3.1创新了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挥行(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培养行(企)业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在满足当前行业发展所需的基础上,关注未来行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制订“未来

24、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岗位要求密切对接,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协同创新分类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从人学之初就做好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使学习更有方向、就业更有目标。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职业技能对接,运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学情分析、过程监测、学业评价等。组织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所有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专业方向课,拓展专业方向,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成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小组,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生自

25、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体系更完善,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3.2学生学习成绩、实习成绩及竞赛成绩优异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增强了学生内驱力,提拓展方向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4 0 周)Figure 2 Course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lassification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必修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英语、信息技术、大

26、学体育、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劳动教育选修课沂蒙精神课、实用卫生法律法规、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通话等专升本课程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英语拓展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遗传学、医用数理统计、医学检验导论、临床检验仪器、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检验技能综合实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3 6 学时;5 6 学时)常规轮转:临床检验常规室、生物化学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免疫检验室、血液细胞检验室、输血科、临36周床细胞学检验室4周拓展方向轮转:

27、培养方向相关科室图2 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病理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1 8 学时;3 6 学时)临床输血检验临床输血检验(1 8 学时;3 6 学时)高了学习主动性,学生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正确率、课后作业完成率、考核成绩等与往年比较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实习期间,学生在工作态度、专业课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能力、实验室安全意识、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满意度逐年提高。在2 0 2 1、2 0 2 2、2 0 2 3 年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得国家级大赛团体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个人综合一等奖4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3 项;省级大赛团体一等奖3 项,个人综合一

28、等奖4 项。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3.3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实施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后,毕业生就业率从9 2%提升到9 6%,专升本率由7 2%提升到8 5%,学生就业满意度大大提高。对4 0 个校企合作单位和本科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单位、就业单位、对口本科院校对我校毕业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满意度均较高。总之,聚焦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企业,把高技能人才纳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

29、重要职责,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本次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岗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以专业为基点、行业为支点、岗位为重点,旨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培育岗位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的医学检验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创新分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国家培养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参考文献:1JGESSLER M.The lack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mpanies and schoolsin the German dual

30、 apprenticeship system: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e-cent dataJ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Training,2017,4(2):164-195.2JCHRIS SAKELLARIOU.Benefits of general vs 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powe

31、r,2006(27):358-376.3胡育辉.新加坡职业教育双轨制教学的特点及启迪 J.现代教育管理,2011(7):121-123.4梁大敏,涂清源,董亚云,等.遵义市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 0 2 0,3 8(1 1):1 2 5-1 2 6.5叶记林,吴爱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岗位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J.卫生职业教育,2 0 2 1,3 9(9):1 0 1-1 0 3.6赖晓桦,罗妍,唐若茹,等.创新驱动背景下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现代职业教育,2 0 2 0(2 1):2 1 2-2 1 3.7吴昀辰,李巧巧.校企协同,分类施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 9,3 2(1):3 3-3 6.作者简介:闫晓华(1 9 7 7 一),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育。*通信作者:张纪云(1 9 6 3 一),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医学检验教育。A-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