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直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迁移能力(三)学科渗透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材分析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
2、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3疑点:是否有继续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三、活动设计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练习四、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点A在函数图象上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
3、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直线的方程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坐标平面内,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直线都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直线不一定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如直线x=a连函数都不是一次函数y=kx+b,x=a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和它所表示的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
4、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上面的定义可简言之:(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上)就有一个点;(直线上)有一个点(方程)就有一个解,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显然,直线的方程是比一次函数包含对象更广泛的一个概念(三)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通过研究一次函数,我们对直线的方程已有了一些了解,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y=kx+b中k的几何含意、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怎样求直线的方程、怎样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四)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1-21中的特别地,当直
5、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直线倾斜角角的定义有下面三个要点:(1)以x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按照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直线与倾角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五)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对应不是映射,因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没有斜率(六)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
6、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P2分别向x轴作垂线P1M1、P2M2,再作P1QP2M,垂足分别是M1、M2、Q那么:=QP1P2(图1-22甲)或=-P2P1Q(图1-22乙)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经过点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七)例题例1 如图1-23,直线l1的倾斜角1=30,直线l2l1,求l1、l2的
7、斜率l2的倾斜角2=90+30=120,本例题是用来复习巩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可由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演板例2 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tg=-10180,=135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讲此例题时,要进一步强调k与P1P2的顺序无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通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得(八)课后小结(1)直线的方程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3)直线的斜率公式五、布置作业1(1.3练习第1题)在坐标平面上,画出下列方程的直线:(1)y=x(2)2x+3y=6(3)2x+3y+6=0(4)2x-3y+6=0作
8、图要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找出方程的两个特解,以这两个特解为坐标描点连线即可2(1.4练习第2题)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1)C(10,8),D(4,-4);解:(1)k=2 =arctg2(3)k=1,=453(1.4练习第3题)已知:a、b、c是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倾斜角:(1)A(a,c),(b,c);(2)C(a,b),D(a,c);(3)P(b,b+c),Q(a,c+a)解:(1)=0;(2)=90;(3)=454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kAB=kAC六、
9、板书设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
10、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
1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二)斜截式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
12、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y-b=k(x-0)也就是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三)两点式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
13、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四)截距式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就是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
14、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五)例题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即 3x+8y+15=0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由斜截式得:即 5x+3y-6=0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即 2x+5y+
15、10=0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五、布置作业1(1.5练习第1题)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A(2,5),斜率是4;(4)经过点D(0,3),倾斜角是0;(5)经过点E(4,-2),倾斜角是120解:2(1.5练习第2题)已知下列直线的点斜方程,试根据方程确定各直线经过的已知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1)(1,2),k=1,=45;(3)(1,-3),k=-1,=135;3(1.5练习第3题)写
16、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倾斜角是135,y轴上的截距是34(1.5练习第4题)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成截距式方程,并根据截距式方程作图(1)P1(2,1)、P2(0,-3);(2)A(0,5)、B(5,0);(3)C(-4,-3)、D(-2,-1)解:(图略)六、板书设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
17、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已知直
18、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
19、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二)斜截式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y-b=k(x-0)也就是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三)
20、两点式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四)截距式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
21、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就是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五)例题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本例题
22、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即 3x+8y+15=0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由斜截式得:即 5x+3y-6=0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即 2x+5y+10=0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五、布置作业1(1.5练习第1题)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图形:(1)经过点A(2,5),斜率是4;(
23、4)经过点D(0,3),倾斜角是0;(5)经过点E(4,-2),倾斜角是120解:2(1.5练习第2题)已知下列直线的点斜方程,试根据方程确定各直线经过的已知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1)(1,2),k=1,=45;(3)(1,-3),k=-1,=135;3(1.5练习第3题)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倾斜角是135,y轴上的截距是34(1.5练习第4题)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成截距式方程,并根据截距式方程作图(1)P1(2,1)、P2(0,-3);(2)A(0,5)、B(5,0);(3)C(-4,-3)、D(-2,-1)解:(图略)六、板书设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
24、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2难点:与重点相同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
25、发、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它们都是二元一次方程我们问: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二)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当90时,直线有斜率,方程可写成下面的形式:y=kx+b当=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0的形式由于是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上面两种情形得到的方程均可以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对于每一条直
26、线都可以求得它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说,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反过来,对于x、y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 (1)其中A、B不同时为零(1)当B0时,方程(1)可化为这里,我们借用了前一课y=kx+b表示直线的结论,不弄清这一点,会感到上面的论证不知所云(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1)可化为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这样,我们又有: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Ax+By+C=0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同一条
27、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例题解:直线的点斜式是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把常数次移到等号右边,再把方程两边都除以12,就得到截距式讲解这个例题时,要顺便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方程由于给出的点可以是直线上的任意点,因此是不唯一的,一般不作为最后结果保留,须进一步化简;(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也是不唯一的,因为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得到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一般方程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但须化为各系数既无公约数也不是分数;(3)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截距式如果存在的话是唯一的,如无特别要求,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例2 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
28、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解:将原方程移项,得2y=x+6,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x=-6根据直线过点A(-6,0)、B(0,3),在平面内作出这两点连直线就是所要作的图形(图1-28)本例题由学生完成,老师讲清下面的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一条直线可由其方向和它上面的一点确定,也可由直线上的两点确定,利用前一点作图比较麻烦,通常我们是找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然后在两轴上找出相应的点连线例3 证明:三点A(1,3)、B(5,7)、C(10,12)在同一条直线上证法一 直线AB的方程是:化简得 y=x+2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等式成立A、B、C三点共线A、B、
29、C三点共线|AB|+|BC|=|AC|,A、C、C三点共线讲解本例题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4 直线x+2y-10=0与过A(1,3)、 B(5,2)的直线相交于C,此题按常规解题思路可先用两点式求出AB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点C分AB所成的定比,计算量大了一些如果先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点C的坐标(即满足点C在直线AB上),然后代入已知的直线方程求,则计算量要小得多代入x+2y-10=0有:解之得 =-3(四)课后小结(1)归纳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2)例4一般化:求过两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由线)的交点分以这两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所成定比时,可
30、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交点的坐标,代入已知直线(或曲线)求得五、布置作业1(16练习第1题)由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成一般式:(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5)经过两点P1(3,-2)、P2(5,-4);(6)x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解:(1)x+2y-4=0; (2)y-2=0; (3)2x+1=0;(4)2x-y-3=0; (5)x+y-1=0; (6)x-y+7=03(习题二第8题)一条直线和y轴相交于点P(0,2),它的倾斜角4(习题二第十三题)求过点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5(习题二第16题)设点P(x0,y0)在直线As+By+C=0上,
31、求证: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0)+B(y-y0)=0证明:将点P(x0,y0)的坐标代入有C=-Ax0-By0,将C代入Ax+By+C=0即有A(x-x0)+B(y-y0)=06过A(x1,y1)、B(x2,y2)的直线交直线l:Ax+By+C=0于C,六、板书设计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能运用条件确定两平行或垂直直线的方程系数(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
32、,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2难点:启发学生把研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转化为考查两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3疑点:对于两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课本上没有考虑,上课时要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讨论、解答 四、教学过程 (一)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平行与垂直这一节课,我们研究怎样通过两直线的方程来判断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
33、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二)斜率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设直线l1和l2的斜率为k1和k2,它们的方程分别是l1: y=k1x+b1; l2: y=k2x+b2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由两直线的方向来决定的,两直线的方向又是由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决定的,所以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平行与垂直的直线它们的斜率有什么特征我们首先研究两条直线平行(不重合)的情形如果l1l2(图1-29),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1=2tg1=tg2即 k1=k2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k1=k2,那么tg1=tg2由于01180, 0180,1=2两直线不重合,l1l2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
34、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eq x( )要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存立现在研究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如果l1l2,这时12,否则两直线平行设21(图1-30),甲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1=90+2因为l1、l2的斜率是k1、k2,即190,所以20可以推出 1=90+2l1l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直,
35、即eq x( )(三)例题例1 已知两条直线l1: 2x-4y+7=0, L2: x-2y+5=0求证:l1l2证明两直线平行,需说明两个要点:(1)两直线斜率相等;(2)两直线不重合证明:把l1、l2的方程写成斜截式:两直线不相交两直线不重合,l1l2例2求过点 A(1,-4),且与直线2x+3y+5=0平等的直线方程即 2x+3y+10= 0解法2 因所求直线与2x+3y+5=0平行,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3y+m=0,将A(1,-4)代入有m=1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3y+10=0例3 已知两条直线l1: 2x-4y+7=0, l2: 2x+y-5=0求证:l1l2l1l2例4 求
36、过点A(2,1),且与直线2x+y-10=0垂直的直线方程解法1 已知直线的斜率k1=-2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根据点斜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是就是 x-2y=0解法2 因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所以可设所求直线方程是x-2y+m=0,将点A(2,1)代入方程得m=0,所求直线的方程是x-2y=0(四)课后小结(1)斜率存在的不重合的两直线平行的等价条件;(2)两斜率存在的直线垂直的等价条件;(3)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的设法;(4)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的设法五、布置作业1(17练习第1题)判断下列各对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1)y=3x+4和2x-6y+1=0;(2)y=x与3x十3y-10=0;
37、(3)3x+4y=5与6x-8y=7;解:(1)平行;(2)垂直;(3)不平行也不垂直;(4)垂直2(17练习第2题)求过点A(2,3),且分别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平行于直线2x+5-5=0;(2)垂直于直线x-y-2=0;解:(1)2x+y-7=0;(2)x+y-5=03(17练习第3题)已知两条直线l1、l2,其中一条没有斜率,这两条直线什么时候:(1)平行;(2)垂直分别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成立解:(1)另一条也没有斜率逆命题:两条直线,其中一条没有斜率,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没有斜率;逆命题成立(2)另一条斜率为零逆命题:两条直线,其中一条没有斜率,如果另
38、一条直线和这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零;逆命题成立4(习题三第3题)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是A(4,0)、B(6,7)、C(0,3),求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也就是 2x+7y-21=0同理可得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方程为3x+2y-12=0A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4x-3y-3=0六、板书设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其公式,两直线的夹角公式,能熟练运用公式解题(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课题的引入,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定性、定量逐层深入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训
39、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定性、定量逐步深入地研究问题的习惯二、教材分析1重点:前面研究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本课时是对两直线相交的情况作定量的研究两直线所成的角公式可由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公式直接得到,教学时要讲请l1、l2的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这一公式的应用2,难点:公式的记忆与应用3疑点:推导l1、l2的角公式时的构图的分类依据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研究了直角坐标平面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情况,对于两条相交直线,怎样根据它们的直线方程求它们所成的角是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二)l1到l2的角正切两条直线l1和l2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为了区别这
40、些角,我们把直线l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图1-27中,直线l1到l2的角是1,l2到l1的角是2(1+2=180)l1到l2的角有三个要点:始边、终边和旋转方向现在我们来求斜率分别为k1、k2的两条直线l1到l2的角,设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l1y=k1x+b1 l2y=k2x+b2如果1+k1k2=0,那么=90,下面研究1+k1k20的情形由于直线的方向是由直线的倾角决定的,所以我们从研究与l1和l2的倾角的关系入手考虑问题设l1、l2的倾斜角分别是1和2(图1-32),甲图的特征是l1到l2的角是l1、l2和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内角;乙图的特征是l1到l
41、2的角是l1、l2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外角tg1=k1, tg2=k2=2-1(图1-32),或=-(1-2)=+(2-1),tg=tg(2-1)或tg=tg(2-1)=tg(2-1)可得即eq x( )上面的关系记忆时,可抓住分子是终边斜率减始边斜率的特征进行记忆(三)夹角公式从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可能不大于直角,也可能大于直角,但我们常常只需要考虑不大于直角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简称夹角)就可以了,这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四)例题解:k1=-2,k2=1=arctg37134本例题用来熟悉夹角公式例2 已知直线l1: A1x+B1y+C1=0和l2: A2x+B2y+C2=0(B
42、10、B20、A1A2+B1B20),l1到l2的角是,求证:证明:设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这个例题用来熟悉直线l1到l2的角例3等腰三角形一腰所在的直线l1的方程是x-2y-2=0,底边所在的直线l2的方程是x+y-1=0,点(-2,0)在另一腰上,求这腰所在直线l3的方程解:先作图演示一腰到底的角与底到另一腰的角相等,并且与两腰到底的角与底到另一腰的角相等,并且与两腰的顺序无关设l1、l2、l3的斜率分别是k1、k2、k3,l1到l2的角是1,l2到l3的角是2,则因为l1、l2、l3所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1=2tg2=tg1=-3解得 k3=2因为l3经过
43、点(-2,0),斜率为2,写出点斜式为y=2x-(-2),即 2x-y+4=0这就是直线l3的方程讲此例题时,一定要说明:无须作图,任一腰到底的角与底到另一腰的角都相等,要为锐角都为锐角,要为钝角都为钝角(五)课后小结(1)l1到l2的角的概念及l1与l2夹角的概念;(2)l1到l2的角的正切公式;(3)l1与l2的夹角的正切公式;(4)等腰三角形中,一腰所在直线到底面所在直线的角,等于底边所在直线到另一腰所在直线的角五、布置作业1(教材第32页,18练习第1题)求下列直线l1到l2的角与l2到l1的角:1=45l2到l1的角2=-1=arctg32(教材第32页,18练习第2题)求下列直线的夹角:k1k2=-1,l1与l2的夹角是90(2)k1=1, k2=0两直线的夹角为45l1与l2的夹角是903(习题三第10题)已知直线l经过点P(2,1),且和直线5x+2y+3=0的夹角为45o,求直线l的方程即3x+7y-13=0或7x-3y-11=04等腰三角形一腰所在的直线l1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