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阳旅游市场发展调研汇报北京创景天下机构贵阳市是贵州省最大旅游服务中心和全国优异旅游城市,更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域关键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因在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又得名“避暑之全部”、森林之城,森林覆盖率为41.12%。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总人口360多万。独特夜郎文化孕育了它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旖旎无限艺术魅力,作为高原腹部中心城市,以一个全新,独美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上成长足迹。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上,贵阳连续五年荣登榜首,成为中国最著名避暑旅游休闲型城市。一、贵阳旅游资源特色:(一)、 贵阳旅游资源开发四张“优势牌”1、气候牌贵
2、阳纬度处于北纬26度,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常年气温是15.3度,夏季最热时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均相对湿度在78%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整年93.6%。能够说,贵阳气候在中国外含有经典性、代表性和领先性。是名副其实天然大空调,环境很适合人居。2、生态牌: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优越,在贵阳市周围,两条全长374公里,宽1到13公里环城林带,形成了全国省会城市独有森林景观。森林覆盖度高达47.78,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域植被最好中心城市之一。3、文化牌:贵阳是一个历史悠久、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城市,拥有甲秀楼、文昌阁、王阳明祠、弘福寺、青岩古镇等历史文化旅游区,阳明文化、屯堡
3、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贵阳多元文化特征。4、红色牌:列入国家关键红色旅游线路息烽集中营,代表着贵阳红色旅游文化,共产党人英雄事迹是耸立在中国西南红色丰碑。(二)、贵阳旅游资源开发规模指标:1、贵阳旅游市场规模:现在贵阳市已拥有星级宾馆、经济型酒店170多家,其中5星级2家,4星级9家,床位17125个。高级次旅游车辆达800多辆,各类旅行社已发展到97家(其中国际社14家)占全省41%;有40多家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客运企业19家,共有旅游客运车辆860辆占全省82%;注册导游3819人占全省81%。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达3.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出14万。以龙洞堡机场为主、全省唯一4D级现
4、代化国际航空港,形成了航空、铁路、高级公路为主综合运输网,同时,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四条铁路交汇于贵阳,贵阳火车站是全省铁路客运中心。现在贵阳市每十二个月接待中国外游客上千万人次,成为西南地域交通枢纽,是全省最大游客集散地。贵阳市已建成了全省最大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基础实现了远程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形成了辐射全省能力。使得贵阳成为全省最关键旅游服务中心、交通中心和信息中心。2、旅游市场发展概况:全市共接待中国外旅游者2625.85万人次,同比增加12.89%;旅游总收入187.29亿元,同比上升50.97%,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高速增加。贵阳市接待中国外旅游者3288.47万人次,同比
5、增加25.23%,旅游总收入294.85亿元,同比增加57.43%。连续三年实现旅游两大经济指标以年均超出50%速度迅猛增加。上六个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8.05万人次,同比增加33.6%,旅游总收入203.96亿元,同比增加43.2%。估计实现年接待游客4096.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5.22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逐年增加。3、贵阳旅游景区发展规模:现在,贵阳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4A 级旅游区6个,国家3A级旅游区8个;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包含:花溪“四点一线”、南江大峡谷、清龙十里画廊和马头水东土司古寨
6、“两线一点”及修文“两线十点”等旅游精品。其中南江大峡谷还于进入国家4A级景区行列,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好绿色生态景区”称号。二、贵阳旅游结构特色:贵阳旅游围绕“气候牌、生态牌、文化牌、红色牌”,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包含避暑度假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城市形象宣传旅游。1、避暑度假旅游。依靠贵阳独特气候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地产+酒店+娱乐休闲”为基础概念旅游地产项目,打造含有贵阳地方特色集度假、会议、休闲产品形态为一体综合避暑度假区。2、生态文化旅游。以“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责任”为专题,在抓好青岩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和开阳十里画廊喀斯特生态乡村旅游度假
7、区建设基础上,对修文阳明文化休闲度假区和乌当温泉休闲度假区实施“板块式”集约开发。3、乡村旅游。借助贵阳市新农村建设,将乡村旅游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政府+企业(旅游企业)+集体(旅游协会)+个人(农户)”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新模式。截止,全市乡村旅游共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456人,间接就业人员49857人;整年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810万余人次;直接乡村旅游收入为11.64亿元;综合乡村旅游收入为23.7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8.04%,培育了开阳十里画廊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共有乡村旅游接待点1530多家,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乡村旅游类型包含:一是景区带动型。在南江
8、大峡谷景区周围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就是将景区部分服务功效分离出来,让利于周围农民,吸引周围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如杉木冲,凤凰寨、平寨等。二是原生态文化展示型。把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布依族、苗族和水东土司古寨文化)转化成开阳乡村旅游“灵魂”。采取保护为主,因势利导方法,以向游客展示纯朴、自然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为旅游关键内容。如水头寨、王车、马头古寨、高寨光中等。三是农业观光型。开发建设观光茶园、富硒枇杷园、富硒樱桃园等。每十二个月推出多姿多彩茶园文化节、富硒枇杷文化节等旅游节事活动。4、城市旅游。抓住贵阳新城区建设提速和旧城区改造良机,调整旅游要素布局,在有条件地方集聚休闲、文化、娱乐、餐饮
9、、健身等相关产业,形成一站式休闲体验区域。“中国贵阳避暑季”迎来了避暑旅游热潮。从5月份至今,贵阳市接待游客7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0%。贵阳周围乡村游、城市夜间游成为省外游客青睐项目。贵阳市针对本身发展实际,开启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和专题旅游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将单一观光型产品转变为观光、休闲、专题旅游产品相结合复合型多元产品体系,将贵阳打造成“以清凉避暑、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喀斯特风光为特色,中国外著名文化游乐、时尚休闲、会展度假旅游目标地”发展目标。“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形象得到更广泛认同。同时也让贵阳市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
10、市。三、贵阳旅游发展目标:贵阳市旅游业发展目标方向是:1、以避暑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和民俗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为关键支撑“中国最好绿色(生态)旅游目标地”;2、贵州省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信息)服务中心城市;3、贵州省旅游总体布局枢纽和关键,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提供“示范、窗口、辐射、支持”作用;4、贵阳市国民经济新增加点,促进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关键支柱产业;5、实现劳动力转移,促进更多就业;提升贵阳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经过3至5年努力,打造2-3个旅游地关键吸引物、新增山林度假休闲庄园1-3个、乡村度假休闲精品3-4个、温泉休闲旅游区1-2个、城
11、市旅游精品1-2个、城市特色文化休闲旅游街区1-2条,构建中国著名避暑度假休闲旅游目标地。四、贵阳旅游市场面临问题:一是旅游目标地缺乏全方面支撑。贵阳市旅游高速发展态势和旅游吸引物构建发生越来越显著背离,即吸引物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速度。造成旅游景区正在被边缘化,景区效益低、规模小;游客对在贵阳旅游满意度有所下降。二是城市旅游功效亟待整体提升。贵阳作为优异旅游城市,不过在旅游功效上表现并不充足。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旅游功效方面很重视,提出建设 “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城市。不过,整个城市“宜游”功效还有很多短板。三是旅游景区经济总量较小,市场配置资源功效有待深入发掘。贵阳市旅游景区总体上说,
12、资源独特征不强、体量小、盈利水平低。四是旅游产业快速扩张和旅游人才紧缺之间矛盾。伴随贵阳加速向全国关键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和含有国际影响力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标地目标前进,尤其是旅游产业规模急速扩张,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旅游就业服务不到位,旅游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奇缺、增量不足,旅游从业人员薪酬不高、流失较多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本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瓶颈。五是旅游产业领域不停拓展和相对微弱政府调控能力矛盾。传统意义上旅游景区、旅行社、饭店宾馆组成旅游业三驾马车已成为历史。伴随“吸引力就是旅游资源、吸引力就是旅游产品观念”诞生,旅游产业领域快速拓展。面对不停拓展又快速发展避
13、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必需转变旅游行政管理方法,着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调控能力。五、贵阳旅游发展着眼点:1、着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贵阳旅游业可连续性跨越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实际上涵盖了旅游业发展方法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层面。从转型上看,实质上是发展方法转变问题,即经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从升级上看,实质上是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问题,即经过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化和规模化,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发展。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贵阳旅游业实现可连续性跨越式发展必由之路,生态旅游应该成为贵阳
14、旅游特色,乃至关键竞争力、关键吸引力。生态旅游提倡用生态见解发展旅游业,是旅游发展较高阶段。生态旅游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标,努力争取达成三者结合综合效益最大化。贵阳自然景观丰富,天河潭、南江大峡谷、森林野生动物园全部凸显了贵阳“绿色”特征。同时,贵阳人文资源富集,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镇山村布依族文化、花溪青岩古镇屯堡文化等全部是独居特色。保持自然和文化原生态属性,降低文化过早地庸俗化、商业化,是旅游可连续发展要求。3、构建绿色旅游产业体系:把旅游业建成遵照可连续发展标准绿色产业。以资源节省理念贯穿旅游计划开发建设、管理服务和旅游企业经营全过程,以实现对资源永
15、续利用和旅游业连续健康发展。要不停增强旅游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切实提升旅游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争创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旅游企业。要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紧旅游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深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水平。大力提倡绿色饭店、绿色景区乃至绿色旅游交通。4、提倡节省型消费方法:引导游客关注环境保护。 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主动引导游客关注环境保护,在旅游过程中参与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消费,树立节省文明良好旅游消费风尚,使旅游者在贵阳旅游,不不过休闲之旅、满意之旅,而且是环境保护之旅,受教育之旅。5、发展深化避暑经济:避暑经济是贵阳旅游关键竞争力。避暑是贵阳区分于中国大多数城市关键功效。也是抓住贵阳城市最大差异性。避暑经济发展,能够向度假产品逐步延伸,也能够不停提供有避暑特征功效,并逐步创建部分功效性子品牌,如夏季会全部、夏季会展中心城市、避寒温泉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