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颜怀强
课次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1
4
12
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5.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6.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地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运算.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
教学重点:
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2.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3.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
1.在弄清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基础上正确应用.
2.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探究.
教学重点: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地运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
课次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第8章
幂的运算
第9章
整式乘法与
因式分解
4
5
6
8
8
13
算器上表示).
2.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能从一类具体问题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规律,概括出幂的运算法则,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与推理能力.
1.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限于一次式之间及一次式与二次式之间相乘).
2.能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 (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用这些性质进行运算.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2.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述、“以理驭算”的训练,为后续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教学难点:
1.在理解有关幂的有关运算性质基础上灵活运用及逆向运用.
2.整体思想、化归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
运用整式乘法的法则和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整式乘法法则和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课次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10章
二元一次
方 程 组
10
9
12
10
3.能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提公因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2)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4.经历借助图形直观发现整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能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4.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灵活地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次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第11章
一元一次
不等式
第12章
证明
12
14
15
17
12
8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2.结合具体事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
教学重点: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难点:
1.能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2.能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等概念,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掌握有关平行线、三角形的一些定理的证明,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
课次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第12章
证明
15
17
8
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6.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掌握 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综合法的基本格式,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经历对证明基本方法的了解和证明过程的体验,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感悟演绎推理的逻辑要求,树立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课次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18
19
8
- 6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