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9983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武艳艳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 S AH S)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 0 2 1年7月2 0 2 2年6月医院耳鼻喉口腔科收治的9 2例O S AH S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6例,对照组行常规运动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 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段血氧饱和度(S O 2)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 5)。观察组干预后呼吸暂停指数(A

2、 I)、阻塞性指数(OA 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 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编号:伦研批第(2 0 2 1-0 7 2)。1.2 干预方法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运动干预,给予病人必要的康复指导。1)给予病人自制的健康手册,开展文本类宣教活动,为病人介绍O S AH S的特点与危害等常规知识以及所选择的术式、实施的流程和能达到的治疗效果、入组后的伤口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措施。2)实施运动、饮食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小组教育及一对一教育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3)病人出院后,嘱病人每周回门诊复

3、诊,共计1 2次。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本研究实施前,由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筛选,确定循证问题,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具体干预内容见表1。干预方案共分为5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1.2.2.1 前意向阶段 此阶段的病人完全无运动准备与迹象,在该阶段给予病人常规健康教育、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指导,通过健康指导手册、播放音像制品等方式让O S AH S病人了解疾病发展的危害、身体运动对维护健康的意义及规律性运动锻炼的益处,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通过认知的转变,促进病人行为意识的转变,从内心深处接纳和认可规律运动的好处。同时定期邀请能坚持运动的病人分享其成功经

4、验,激励其他病人,增强病人的自信心。1.2.2.2 意向阶段 即有想法想要改变的阶段,一般为未来6个月内。此时病人空有运动想法,却没有开展行动或者不知道从何下手。该阶段的干预主要是帮助病人找出影响运0793C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NUR S I N G O c t o b e r2 0 2 3V o l.2 1N o.2 8动锻炼依从性的原因,帮助病人寻找解决方法。通过与病人家属沟通,鼓励其抽出时间陪伴或帮助病人联系同样原因的病友,通过病友陪伴,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同时责任护士协助病人制订运动康复方案,指导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达到

5、意识唤醒的作用,帮助病人树立运动信心,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评价。1.2.2.3 准备阶段 即将开展行动的阶段,一般为未来3 0d。此时病人有强烈的想法,并将想法制成详细的计划。该阶段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目标和运动锻炼计划,并对病人的运动计划做出专业性分析,找到病人在运动行为改变时可能会遇到的阻碍与问题,提前制定好解决方法;并详细告知病人坚持运动的好处及不运动可能引发的问题,使病人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强化病人的运动意识,达到意识唤醒的目的。同时激励病人做出坚持规律性运动的承诺,并签署相关协议,按照计划完成运动训练,实现自我解放。1.2.2.4 行动阶段 病人坚持规律性运动,但运动时长不

6、超过6个月。该阶段干预措施主要是肯定病人做出的努力,指导病人制定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要适当奖励自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管理的目的。指导病人设置运动提醒,并做好运动记录,以供检查,实现刺激控制。1.2.2.5 维持阶段 病人坚持运动时间超过6个月就会进入维持阶段。该阶段干预主要是肯定病人坚持运动的行为,让病人深入了解运动对身体指标的影响,告知病人坚持运动不但能减轻体重,还能使脂肪率下降,让体型、体质变化,实现强化管理。鼓励病人寻找亲友一同运动或者加入运动小组中,形成帮助关系,使运动能够更好地维持下去。表1 运动处方的具体内容 时间 主题内容 具体内容在院期间运动处方制定1.制定运动处方:由研究

7、小组共同协商拟定运动处方,并确定运动处方的结构和具体大纲;2.健康教育:入院即与病人沟通,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入组后运动对身体康复的意义,提高病人对入组后康复运动的认知,了解病人在坚持运动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其找到解决办法;在出院后再次给予强化指导,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将其拉入康复运动微信群,方便远程管理入组后16周内这一阶段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建议适度做柔韧性练习、针对上下肢的力量训练以及部分有氧活动1.在入组后当日建议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有氧活动;2.有氧运动宜采取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康复方式,并依据病人身体恢复情况及对运动的适应性选择运动强度,前期需做低强度运动,当身体适

8、应后再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早期有氧运动的强度要以心率为依据,要将运动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5 0%6 0%;初期的有氧运动自觉疲劳程度为轻度即止,一般每次1 5m i 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 0%8 5%,建议每次坚持半小时左右;早期有氧运动最好每周做3d,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变为每周做5d;3.在进行上下肢力量训练前,分析自身适应的运动强度,力量训练一般控制在中等强度的5 0%6 0%;针对上下肢开展的力量训练每次控制时长在1 01 5m i n,针对上下肢不同的训练动作每组重复1 52 0次,为了避免肌肉拉伤,每组动作完成后休息12m i n;上下肢力量训练频率为每周

9、23d,间隔时间为隔天或是每隔2d进行1次,避免连续进行;4.柔韧性练习建议在运动之前进行。准备活动时一般采用动力牵拉法,采用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前压腿、弓箭步、前俯腰、后甩腰、腰旋转、背部拉伸等训练方式,对每个部位进行拉伸训练,一个牵拉动作维持1 53 0s,持续牵拉61 2次;柔韧性练习一般每次1 0m i n左右,可以每周2次或3次,也可以每天进行,具体情况根据每个人的恢复情况和个体原因而定入组6周后随 着 体 重 下 降,当BM I下降3k g/m2时,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展开全身活动,增加抗阻训练和无氧运动1.在适应期,仍旧坚持行有氧训练、柔韧性练习、上下肢力量训练,每

10、周至少进行2.5h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运动5d;柔韧性练习根据情况可以每天进行,至少1周3次,每次1 0m i n左右;上下肢力量训练每次半小时左右,隔天1次;2.在入组后8周开始进行全身性力量训练、抗阻训练,在展开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可以选择重量器械如哑铃、弹力带等设备,进行多样性的运动训练,运动时间控制在3 04 5m i n;若病人的BM I不低于4 0k g/m2,则不适合使用设备或者器材锻炼,可以选择自重训练,以免损伤肌肉或者骨骼1.3 观察指标 1)运动自我效能:应用B a n d u r a等研发的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 E E)7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1 8个条目,每个条

11、目采用01 0分评分,总分01 8 0分,评分越高 表 明 病 人 参 与 运 动 锻 炼 的 信 心 越 大,量 表C r o n b a c h s系数为0.8 2 30.8 7 7,提示量表信效度1793全科护理2 0 2 3年1 0月第2 1卷第2 8期理想。2)呼吸暂停指数(A I)8:统计睡眠期间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3)阻塞性指数(OA I)9:3 0分为重度。4)血氧饱和度:应用血气分析仪测量两组病人睡眠前3 0m i n(T 1)、快动眼睡眠(T 2)、慢动眼睡眠(T 3)、苏醒前3 0m i n(T 4)血氧饱和度(S O2)。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1

12、 0:该量表包括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总分02 1分,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7分为睡眠障碍,该量表C r o n b a c h s系数为0.8 6 2,重测信度为0.8 7 2。1.4 资料收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以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应用相关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回答如实填写相关量表。病人血氧饱和度由主治医生负责测量及记录。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病人数据采用S P S S2 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定量资料比

13、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以P 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xs)单位:分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4 67 8.5 65.8 91 3 2.8 59.8 9对照组4 67 8.9 96.5 81 0 2.1 11 0.0 2t值-0.3 3 01 4.8 0 9P 0.7 4 20.0 0 1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同时段血氧饱和度比较(xs)单位:%组别例数 干预前 T 1T 2T 3T 4 干预后 T 1T 2T 3T 4观察组4 69 3.5 25.2 3 8 9.5 24.7 7 8 8.5 26.7 7

14、9 0.9 85.0 1 9 6.8 54.7 8 9 5.8 85.2 2 9 4.7 75.0 2 9 3.5 56.2 2对照组4 69 3.6 24.8 9 8 9.2 05.0 3 8 8.1 25.6 6 9 0.7 75.7 8 9 3.8 55.0 2 9 2.7 74.6 9 9 1.0 24.5 6 9 1.8 55.2 3 注:干预前,F组内=0.2 1 2,P组内=0.7 4 5;F组间=0.3 7 8,P组间=0.7 6 6;F组内组间=0.4 1 0,P组内组间=0.7 0 8。干预后,F组内=8.9 6 3,P组内0.0 0 1;F组间=9.9 6 2,P组间0.

15、0 0 1;F组内组间=1 3.6 3 9,P组内组间0.0 0 1。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相关指标比较(xs)组别例数 A I(/h)干预前干预后 QA I(分)干预前干预后 P S Q I(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4 64 1.2 55.3 62 3.5 84.7 71 5.3 64.6 68.1 22.0 21 5.1 14.1 17.2 51.9 8对照组4 64 1.3 64.2 53 4.2 54.8 91 5.7 84.2 31 0.7 73.7 81 5.3 64.3 61 2.0 23.2 6t值-0.1 0 9-1 0.5 9 4-0.4 5 3-4.1 9 3-0.2

16、8 3-8.4 8 2P 0.9 1 30.0 0 1 0.6 5 20.0 0 1 0.7 7 80.0 0 13 讨论3.1 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提高O S AH 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 运动自我效能是个人参与运动锻炼时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病人运动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坚持运动锻炼的积极性越高1 1。本研究为了提高O S AH 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对病人实施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5),表明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提高O S AH 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这是因为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利用运动日记鼓励病人与亲属及

17、病友分享运动后躯体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病情交流提高病人对运动锻炼的认知,从而增强病人运动锻炼自我效能1 2。另外,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指导家属参与到病人运动锻炼监督中,提高病人依从性,从而改善病人运动自我效能1 3。3.2 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O S AH S病人血氧饱和度 O S AH S病人由于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并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等症状,会导致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1 4。研究指出,持续有氧运动能有效提升病人心肺功能,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1 5。本研究为了提升O S AH S病人运动康复干预效果,基于T TM理念对病人进行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T 1

18、T 4时段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 5),说明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O S AH S病人血氧饱和度。这是因为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通过正确评估病人运动决策情况,了解病人形成规律运动行为的意向及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利用认知重建、意识唤醒、强化管理等措施对病人加强运动宣教及健康指导,使病人从内心认可参与运动锻炼的益处,充分调动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通过系统化的运动康复干预,从而有效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1 6-1 7。3.3 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研究指出,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病人躯体症状,提高肌肉运动能力及协调能力,使病人压力得以释放,身心得以放

19、松,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睡眠质量1 8。本研究为了能让O S AH S病人更好地参与运动康复锻炼,对2793C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NUR S I N G O c t o b e r2 0 2 3V o l.2 1N o.2 8病人实施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A I、OA I及P S Q 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5),表明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分析可能由于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有助于病人建立规律的运动,从而提升病人运动自我效能,增强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信心,通过规律性的运动改善了病人

20、的血氧饱和度,使得病人睡眠期间阻塞及呼吸暂停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升了病人睡眠质量1 9-2 0。综上所述,基于T TM的运动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O S AH 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改善血氧饱和度,提升病人睡眠质量。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纳入的病人均来自本院,缺乏大样本随机取样,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在日后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 林碧兰.健康护理行为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应用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 0 2 2,9(7):1 3 5 9-1 3 6 0.2 李丹丹,周梅,杨小雨.正念减压结合个体化护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

21、结合护理(中英文),2 0 2 2,8(5):1 1 2-1 1 4.3 朱良静,马璐.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 0 2 2,3 7(1):1 6 6-1 6 7.4 黄慧兴,吕秀霞.“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辅助生殖不孕症患者的价值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 0 2 2,3 9(6):3 0-3 1.5 黄如瑜,余发珍,丁琳,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护理中 的应用效果J.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2 0 2 2,1 9(1 5):2 3 0 7-2 3 1 0.6 王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

22、疗临床指南(2 0 1 3)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 0 1 4,3 4(2):1 7 4-1 7 6.7 HAT E FM,S HA R I FN I A H,B OY L EC,e ta l.T h ev a l i d i t ya n dr e l i a b i l i t yo ft h e E x e r c i s e S e l f-E f f i c a c y S c a l ei n a s a m p l e o fh e m o d i a l y s i sp a t i e n t sJ.J o u r n a lo fN u r s i n gM e a

23、s u r e m e n t,2 0 1 8,2 6(3):5 6 6-5 7 8.8 梁欣宇,王海洋,刘世喜,等.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学指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关系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 0 2 1,2 7(5):4 9 8-5 0 2.9 施叶雯,刘海琴,罗花南,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 0 1 8,3 3(3):2 6 7-2 7 1.1 0 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 0 1 4,4 3(3):2 6 0-2 6 3.1 1 郭巧玲,

24、刘晓瑞.综合护理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 0 2 0,7(1 2):2 2 0 8-2 2 0 9.1 2 王娟.护理干预辅助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基 层医学论坛,2 0 2 1,2 5(1 5):2 0 8 6-2 0 8 8.1 3 刘晓芳,刘佩琪.跨理论模型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 0 2 2,3 1(1):6 6-6 9.1 4 韩海玲,崔慧娟,李翠芳,等.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mR s评

25、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 0 2 2,1 9(1):1 7-2 1.1 5 刘冰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心脏早期康复的影响J.临床研究,2 0 2 1,2 9(1 2):1 4 6-1 4 9.1 6 韩梅梅,范苗苗,李小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学,2 0 2 1,4 2(1 1):1 3 0 6-1 3 0 9.1 7 朱建英,向阳,刘朝红,等.基于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案对癫痫患者的延续性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2 0 2 1,3 4(1 1):1 5 8 4-1 5 8 8.1 8 王静.基于

26、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心脏早期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 0 2 1,3 6(1 2):1 1 3 8-1 1 4 1.1 9 潘全慧,朱建英.跨理论模型的信息化延续护理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广西医学,2 0 2 1,4 3(1 1):1 3 9 7-1 4 0 0;1 4 0 9.2 0 吕佳芮,褚存,张可.基于跨理论模型协同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 0 2 1,1 9(1 0):1 3 5 8-1 3 6 1.(收稿日期:2 0 2 3-0 2-1 0;修回日期:2 0 2 3-1 0-0 7)(本文编辑 李进鹏)不

27、同速度行走运动方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肺动脉高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侯丽丽,焦喜晓,莫梦松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行走运动方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肺动脉高压(P 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 0 1 8年9月2 0 2 0年9月1 2 3例P H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 1例与观察组6 2例,均采用呼吸功能锻炼进行基础干预,对照组采取慢步走的运动方式,观察组采取快步走的运动方式,比较两组病人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心功能、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 a O2)高于对照组(P0.0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 C O2)低于对照组(P0.0 5);观察组病人

28、干预后的心率(HR)、肺动脉收缩压(P A S P)低于对照组(P0.0 5),左室射血分数(L V E F)高于对照组(P0.0 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 V E D D)小于对照组(P0.0 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代谢当量(ME T s)高于对照组(P0.0 5),6m i n步行试验(6MWT)结果远于对照组(P0.0 5)。结论:快步走的运动方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可通过提高P H病人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和血气指标水平。关键词 呼吸功能锻炼;肺动脉高压;不同速度行走;动脉血气水平K e y w o r d s r e s p i r a t o r yf u n c t i o ne

29、x e r c i s e;p u l m o n a r yh y p e r t e n s i o n;w a l k i n ga td i f f e r e n t s p e e d s;a r t e r i a lb l o o dg a s l e v e l sd o i:1 0.1 2 1 0 4/j.i s s n.1 6 7 4-4 7 4 8.2 0 2 3.2 8.0 2 1作者简介 侯丽丽,护师,本科,单位:4 5 8 0 3 0,鹤壁市人民医院;焦喜晓、莫梦松单位:4 5 8 0 3 0,鹤壁市人民医院。引用信息 侯丽丽,焦喜晓,莫梦松.不同速度行走运动方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肺动脉高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 0 2 3,2 1(2 8):3 9 7 3-3 9 7 5;4 0 2 6.3793全科护理2 0 2 3年1 0月第2 1卷第2 8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