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9253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 章传染病流行病学琳疝岫(ftf疝I Dfe嬲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过程第三节流行过程第四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 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 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 与措施的一门学科。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工流行概况A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A国内传染病流行概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A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 人口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o新发传染病不断

2、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 种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新 的传染病被发现。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A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毒感染模式正在 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的变化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虽有下降 但仍不乐观,控制的难度仍然较大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在全球出现 的40种新发传染病中,在我国出现近20种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 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过程

3、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 能过被僦就球内至结束的整个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工传染过程的结局A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或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以隐形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三节流行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 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 感染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 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病流

4、行过程传染病流行图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 感染的动物。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病人重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量大,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 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病程的分期/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判

5、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 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 排出和传播,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convalescence)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开始产生免疫力,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机体内的病原体被 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病原携带者(carrier)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

6、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的统称。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 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携带者的职 业、生活行为、活动范围、环境卫生状况、生活条 件及卫生防疫措施等。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 动物、家禽及野禽等。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病 原体引起疾病。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 或多种途径传播。第十七页,编辑

7、于星期四:八点八分。争空气传播卷经水传播食物传播合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围产期传播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淋病、疥疮疟疾、西尼罗热 炭疽、破伤风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经飞沫传播(droplet infection)-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经尘埃传播(dust infection)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O冬春季节高发

8、。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O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金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O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 行即可平息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红,父个1专猫日专木济日T勿uf丁特伸力: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

9、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卷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infection)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 触O间

10、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 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O 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 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O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O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 发生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 经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携带和 生物性(吸血)传播两

11、种方式。机械携带: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0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 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性0季节性0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O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 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土壤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埋葬

12、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条件病原体存活力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机会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4Li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过程卷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 播,或称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生育子女时;可通过血 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在怀孕、分娩和哺乳忖将艾滋 病房毒传梁给胎儿或婴儿.-:.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A人群易感性(herd sus

13、ceptibility)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工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疫源地疫源地形成的条件以及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的存点和病原体能够持续传播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因病种而异,主要取决于传染 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以及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症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被消灭;所有的易感接 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 证

14、明未受感染。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工第四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对传染源的影响对传播途径的影响对易感人群的影响A社会因素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第五节预防策略与措施人策略A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强化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A传染病监测A全球化控制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二、防制措施工经常性的预防措施A改善卫生条件A健康教育A预防接种A国境卫生检疫A传染病报告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A人工自动免疫制剂A人工被动自动免疫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

15、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 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 的目的。A计划内容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四苗防六病”,即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预防结核、白喉、破伤风和麻疹。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 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使 基础免疫的内容改变为“五苗防七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2007年12月29日将甲肝、流脑等15种疫苗有效预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内容包括:/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 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 疫苗、麻

16、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 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 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免疫程序(immunization schedules)指儿童应该接种疫苗的先后次序、起始月(年)龄、剂量、间隔时间和要求,以达到合理使用疫苗的 目的。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备注乙肝依苗0、1、6月3上0三角股SI内注射解现苔5u0.XI岛建X小内,1.卡介苗出生时1上三务机中部下处皮内注射0.11。灰痕苗2、3、4月*.4网罗

17、4 1枚1,*,次,文百白破疫苗3、4.5月*,18-24月 04上扑倒三窗机BI内注射0.5m1,次九S旧次A”美白破痕苗6周步1上11三余机肌内注射0.5(n1麻风陵苗(麻修痕苗)8月“1上外例三余肌下绛用处皮下注射0.51麻黑风疫苗18-24月1上0外同三翕肌下鼻闸处皮下注射0.51乙毒活疫菌8月”,2间岁2上外倒三余肌下附处皮下注射0.5mlA解潦4疫餐618 月“2上扑三角肌用处皮下注射3ug/0.5ml(.2次贝3个月3岁,6冏岁2上曾外同三翕肌用处皮下注射lOOug/O.51角,隼,次/MISJM9甲肝减活便药18月“1上外儡三余队附处皮下注射1ml出血焦瘦前(双价)110周岁3

18、上0分1三mM机内注射1ai1BMraa衰疫苗emmin mniwaoAiBflMAV1上。外三窗肌M处度上划娱0.05n12清”*不”物体盛苔aaxv2上胃外儡三窗矶M处皮下注射例隙输裁淞K.“mi 味乙独灭活疫苗A ClRtt UI9.BA4上曾外舞三窗机下用处皮下注*0 51TN 次A1O 天甲肝灭话骏苗_18月24-30月,2上。三机防处_机内注射0.51_次词,个国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A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有常规接种率报告;,根据出生率推算接种率,并与报告接种率比较;,近年来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病例发生情况及分布;,必要时开展抽样调查。评价的主要指标:建

19、卡率、累计接种率。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免疫学效果评价评价指标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流行病学效果评价疫苗保护率(100%)=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xlOO%疫苗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r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原携带者对重要疾病的病原携带者要做好登记、管理和 随访)直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为止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动物传染源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A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去除和杀 灭病原体的措施。对大部

20、分的传染病的传播 途径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消毒、杀虫以及灭 蚊、绳、蚤等。消毒(disinfection)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 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 施。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O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当痛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工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 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A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A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A控制或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A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八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