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7233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语文备课(上)第二单元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二单元单元名称:观察与发现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为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到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塑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

2、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2个生字,正确书写28个生字及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3.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养成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22个生字,正确读写28个生字及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难点:练习观察,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关键: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单元教学方

3、法与措施: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培养学生探索的大自然的兴趣。单元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相关资料.学生:按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单元预习提纲:导语: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美丽的大自然,在本单 进步元我们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略读课文 及“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课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是 因为 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单元实践活动:搜集有关

4、自然景观的资料。单元教学课时划分:古诗两首 2课时 爬山虎的脚 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语文园地一 6课时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就结合训练点:全文教学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图片。预习提纲:导语: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文就像一颗 进步璀璨的明珠一样在古文化这座巨大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永放光

5、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来感受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用“ ”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侧成峰(c ch) 腊酒浑(hn jn)足鸡豚 (tn tn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重 5。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注释中词语的解释,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6质疑。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二、 预习成果展示:1. 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2.

6、读两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三、 精读感悟:(一)学习题西林壁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

7、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案,体会处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事物不同)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

8、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二)学习游山西村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试讲诗意1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

9、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三)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四、 布置作业: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3默写全诗板书

10、设计: 庐山 游山西村 不识庐山真面目, 山重水复疑无路, 只缘身在此山中。 柳暗花明又一村。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步 _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重复(chng zhng)重量(chng zhng)三、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 _ 四、默写题西林壁。 五、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我让学生在诗境中去读,通过介绍作者的背景和诗歌的具体产生背景,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中去理解诗歌;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游字,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去玩味诗歌的味道。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较,不人为提升,抽象分析。让学生在诗

11、的韵味中去阅读,去想象,去发现。6 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3至5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你曾经观察过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导语:同学们,你们你见过爬山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习叶圣 进 步陶爷爷写的

12、爬山虎的脚。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均匀 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嫩茎蛟龙枯萎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空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均匀 拂过 漾起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7。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叶圣陶生平简介和爬山虎的资料。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这节课老师

13、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二、预习成果展示:1。出示生字词,学生展示读。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三、精读感悟:1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2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3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4. 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

14、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5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6。 齐读第4自然段。7。 质疑: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8. 练习背诵3至5自然段.9. 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板书设计:茎上长叶柄的反面脚枝状嫩红爬山虎的脚触着墙触巴拉贴(牢固)爬没触着墙( 萎了)限时作业: 一、 听写 进 步_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拂过: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爬山虎的脚长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 ),每根细丝像

15、( )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这就是( )。爬山虎的脚( )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 )往上爬的.五、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_ _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它们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在上了这节课之后,感觉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在意料之外,以后要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7 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

16、、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2至5段读说结合训练点: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蟋蟀.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预习提纲:导语:蟋蟀,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 进 步 蟋蟀的巢穴

17、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写出了蟋蟀的住宅。为学好本文,我们自己先带着问题读课文.1初读课文12遍。(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住宅 隐蔽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慎重 选择 挖掘 搜索 堤岸 隧道 骤雨 耙扫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3)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其他不懂得词语也标出并解决.)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堤岸 隧道3悟读课文1遍。合上课本,你觉着蟋蟀是一种怎样的昆虫?(写在课文后边。) 4。 收

18、集关于蟋蟀的资料(宁阳蟋蟀)课上交流。5。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3齐读课题。二、预习成果展示:1. 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2. 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三、精读感悟:1生自由试读课文.2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反馈交流讨论)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a、

19、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4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时,老师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5.学习挖掘部分,体

20、会蟪蚌的工作艰苦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6.生字指导:“蔽、搜”指导笔顺写正确,“倾、抛”提醒学生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 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 步 _ 二、给加点字写出正确的读音堤岸( ) 选择( ) 隧道( ) 弃去( )三、解释词语:随遇

21、而安:_ _四、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它用前足( )土,还用钳子( )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 )到后面,倾斜地( )开。六、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一句话赞美蟋蟀。(注:句中要用上“真是)_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本课,我让学生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

22、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2至5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说说读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教学准备:世界地图预习提纲: 进 步导语: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带着问题读课文.1初读课文12遍。(1)读读记

23、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静谧 坐卧不安 凹进 不可思议 吻合 端详 海湾 崭新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漂移 轻易 假说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3)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其他不理解的词语也用同样的办法解决。) 静谧 不可思议 端详 叩开 海湾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漂移 轻易 假说(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找到世界地图,找出七大洲,巴西和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位置。仔细观察“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是否像书上说的“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2细读课文23遍。要求:(1)魏格纳在地图上发现了什

24、么?(在课文中用-标出句子)把最能表现他仔细观察的词语圈出来。(2)面对这一发现,魏格纳在脑海里形成了什么“奇想”?(在相关的句子下加自己喜欢的符号)(3)“奇想要变成“真理”必须要有证据,魏格纳又是怎样为之努力的?他找到证据了吗?怎样找到的?(在课文中用标出句子)3悟读课文1遍。(合上课本思考)魏格纳提出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引起地质界的震动,你觉着魏格纳依靠什么获得了重大的发现?(这些品质也是我们将来探寻未知世界必备的,写在课文后边。) 4.查资料,了解“大陆漂移学说。5。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题目设疑导入新课: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

25、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检查预习:自读课文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三、精读感悟: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26、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2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要求学生最后能用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板书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产生奇想 引起震动限时作业: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进 步静谧( )凹进( )吻合( )枉费心机( )叩开( )召开( )二、解释词语:枉费心机:_ _假说:_ _三、补充词语(每空填一个字) ( )( )不安

27、 不可( )( ) 浩如( )( ) ( )( )重洋四、简单介绍“大陆漂移假说”._五、 读完本文,你觉着魏格纳的哪些优秀品质是我们探索发现未来世界必需的?_教学反思:本课是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当学生的回答不按我的思路走时,我竟然会语塞.课堂机智还是不够。这主要还是课前没吃透教材的缘故。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

28、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教学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准备“爬山虎”图片.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4读“小林”“小东”的话。二、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读句正音。3仔细读读,你

29、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三、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四、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

30、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交流时注意他人说的话,找出优点和不足,注意取长补短)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6评议“独具慧眼奖

31、得主人选。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五、习作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b有什么新的发现?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

32、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六、习作眷写1。提出本次习作要求用钢笔规范书写,要美观,大方。2。自己调整所写的内容。3.学生抄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七、作文讲评1。回顾本次作文要求: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尝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下平时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的事。2评议:教师在批

33、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3.优秀习作欣赏(1)指几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2)集体评价。哪些地方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你有何收获,感受.4.修改作文(1)小组内互读,提出修改建议.(2)自己进一步修改。限时作业:一、听写. 进 步_ _二、请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正月梅花_,二月兰花 三月桃花 _ 五月石榴_六月 满池塘, 九月菊花 十月芙蓉_,十二月腊梅 三、“语文园地二”中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 ,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 )画竹子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_ 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共4篇

34、课文,以细致观察为主线。教学本单元,我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更好地走进文体所描述地情景中,还注重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通过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细致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抓住景物的特点,按观察顺序,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切实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