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与优化_韩梦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702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与优化_韩梦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与优化_韩梦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与优化_韩梦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与优化_韩梦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校体育学2023年(第13卷)第2期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与优化韩梦姣 胡帅(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摘 要:目的:对互联网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问题展开研究,反思“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现状,从而为二者的耦合发展提供优化路径。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互联网与高校体育教学展开研究。结果与结论:互联网对体育教学实现时代性跨越具有重要价值,但当前的体育网络化教学中存在投入成本较高,教学过程缺乏监管,学习效果难以量化等诸多局限与痛点。因此,应多行为主体共同发力

2、,抓住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机遇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与混合式教学同步推进,学习平台搭建要以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为基础,这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大趋势。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 反思与优化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02-0091-04Ref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P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EducationHAN Mengjiao HU Shuai(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ichuan Un

3、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Sichuan Province,635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reflec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PE teaching by study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college PE,so as to provide an optimal path for the coupling deve

4、lopment of the two.Methods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net and college PE teaching.Results and conclusions:The Internet is of great value in realizing the epochal leap forward in PE teaching.However,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 and pa

5、in points in the current online PE teaching,such as high investment costs,lack of supervis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difficulty in quantifying the learning effect;It is believed that multi actors should make joint efforts to seize the window opportun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the

6、 new era,P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promot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hybrid teaching,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 should be based on improving teachers network teaching ability,which is the major trend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he two.Key Words:I

7、nternet+;Education;P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flection and optimization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也逐渐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印发 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高等教育优质课程网络课堂数字教育,指导高校积极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网络数字开放高等教育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并针对横向翻转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混合式网络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1。2019DOI:10.16655/ki.209

8、5-2813.2209-1579-4825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资助项目(2021KCC012)。作者简介:韩梦姣(199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体育理论研究。91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23年(第13卷)第2期学校体育学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大规模暴发期间,教育部更是提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实现“教而不停课,学而不停课”的政策方针2。自此,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正所谓“物极必反”,“互联网+体育教育”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也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根本性与结构性问题,

9、这些隐藏的问题在疫情期间被集中暴露,促使人们从对互联网+体育教学的一片叫好声中脱离,以重新审视与反思互联网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1 “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本质探析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信息化得到了飞速发展。MOOC、微课、翻转混合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成为当前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更驱动着一种全新的、综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放眼未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化手段对学生运动负荷的动态监测,以及体育智慧课堂的运用将是高校体育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耦合的终极形态。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将是未来体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的前提条件3。“互联网+体育教学”打破

10、了传统体育教学在时空上的壁垒与限制,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它是互联网作用于体育教育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向各个行业加速渗透的结果。“互联网+”本质其实就是破碎与重建,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后,以网络为中心构建起的新的系统与框架4。就“互联网+体育教学”来说,它不仅仅是当代一次教育信息技术的重大改革,更是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生态、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重大冲击5。2 “互联网+体育教学”的优势与前景 2.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学习资源的整合,打破了教学的时空界限对零散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整合与利用是传统互联网的核心优势。对整个教育行业而言,互联网正好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将

11、稀缺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借助相应的教育网络平台向更广泛的受教育群体进行分发6,以缓解当前教育教学资源的紧缺。在体育教育领域,像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保健学等众多体育课程资源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智慧树、爱课程等网络平台上出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正在逐步推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受众对“互联网+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为传统体育课堂转向体育网络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当前,以翻转课堂、慕课等为主要载体的混合式课程教学在体育术科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教师先将课上要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学习平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

12、课前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线上预习,之后在线下教学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讲解技术动作的细节与要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强化与巩固。体育学科课程也应该多借鉴体育术科课程的教学形式,借助互联网打破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2.2 运动软件与设备的开发为体育教学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机遇因材施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先天性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仅仅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运动负荷的设计,导致个别学生存在“吃得撑”和“吃不饱”的现象,因而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7。而智能可佩戴设备的开发与介入正好解决了当前体育教

13、学过程中的这一难题。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各种运动数据,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动态化、个性化。部分高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体育“产、学、研”基地,将高校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开发适应现代化体育教学的软硬件设备,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在新冠疫情期间,以Keep、乐动力、小米运动等为代表的运动健身类APP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一方面,平台优秀的体育资源不仅能够用于线上教学,还能指导师生进行居家锻炼;另一方面,平台在提供免费课程的同时,也获得了潜在的用户群体,有助于平台的推广和用户黏性的提高。互联网发挥了体育产业与

14、学校体育教学之间的桥梁作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3 “互联网+体育教学”发展的痛点与局限 3.1 “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投入成本较高“互联网+体育教学”的耦合发展需要一定的软件、设备和场地设施作支撑,因此,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投资成本较高。在将互联网引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师生在使用与学习过程中也会增加一定的92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学校体育学2023年(第13卷)第2期时间与学习成本,成本投入的多少往往因人而异。“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对信息化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体育教学”不仅仅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15、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机遇,也对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课时负担较重或者年龄偏大的体育教师来说,学习、掌握以及运用网络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自然产生的投入成本也就相对较高。3.2 教学过程缺乏监管,学习效果难以量化“非接触式”的网络教学在极大程度上打破时空界限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中增加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线上学习的自主性与随意性。在当前网络化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隔空”教育无法有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1,单向填鸭式的网络教学也使得教学活动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网络教学对教学过程缺乏监管的现实不仅容易使教学逐渐趋于形式主义,还容易导致师生极易产生投机取巧

16、的懒惰懈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在网络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学生学习效果难以量化衡量就是当前“互联网+体育教学”耦合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学习效果是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对于大部分的体育线上课程而言,虽然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都会附带相应的评价内容及考核指标,但其中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并且仅凭学生的作业完成度或者考试成绩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有着严格、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适应当前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因此,部分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评价还无法被当下的高校认可。4 对“互联网+体育教学”发展现状的反思 4.1 “互联网+

17、体育教学”的交融互联网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形态是依托物联网和5G实现的万物互联。“互联网+体育教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是通过网络技术自身功能的开发与挖掘,为体育教学在实现转型与升级中不断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充当技术服务者的角色。尽管互联网的优势与局限在当前体育教育领域的运用中已经有所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是时代前进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体育教学追赶时代,适应多元需求的内在要求。因此,各高校如何妥善、高效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实现互联网与体育教学的取长补短,是人们应当思考的问题。4.2 “互联网+

18、体育教学”的边界互联网对当今世界各方面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有学者提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人工智能将替代所有的人类劳动,教育也无一例外。显然,这一观点是片面且荒谬的。互联网确实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升级,但这并不能代表将教育和教育工具本末倒置。作为教育工具的互联网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真正教育,也无法解决教育的本质问题。人类文明在长期的演化与进步中,不仅仅学会了直立行走和产生劳动,还创造了语言,学会了合作和竞争。人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和游戏本能决定了封闭式、个体化的纯网络式教学是不现实的。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性,更不可能被单纯的网络教学所取代

19、。5 对“互联网+体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未来优化 5.1 多行为主体共同发力,抓住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智能可佩戴设备能够对学生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大数据分析运动场馆的智能分配,以及借助网络平台在线学习,这些都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不断融合发展的时代产物。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早已实现了传统网络向移动互联的转换升级。当下,抓住和利用好5G网络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缔造的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窗口期”,将是促进与提升“互联网+体育教学”耦合发展的关键8。基于此,应该积极寻求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多个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以信息技术作支撑的体育教学软硬件成本进行合

20、理分摊,促使各行为主体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以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新窗口期,让各行为主体共享“互联网+体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红利。5.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与混合式教学同步推进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混合式教学的重视,已然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与混合式教学同步推进。目前,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在学生自主选课的基础上,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加以补充,这样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兼顾了学生个性93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23年(第13卷)第2期学校体育学化的体育需求。虽然改革成效显

21、著,但在高校体育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偏低,逃课、旷课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在传统体育教学和网络教学互相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紧缺的弊端,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课堂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又发挥了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9,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的“以人为本”要求。5.3 学习平台搭建要以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为基础当前,各高校搭建的学习平台依托网络通信设备实现了教师端与学生端的完美衔接,构建了线上、线下有机互动的教学新模

22、式,不仅提供了教学资源生成与技能传递的渠道,有效推进了知识习得的垂直细化,还为教师的备课、教研提供了更加开放、宽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工作压力。学习平台的搭建可以说是“互联网+教学”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是联系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桥梁。而在“互联网+体育教学”环境下,从日常教学PPT制作到线上教学视频资料的上传与录制,再到翻转课堂的灵活实施,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10。从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滞后于其他学科教师11。因此,深化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学习平台的搭建必不可少,但必须以提升体育教师的网

23、络教学能力为基础。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借助互联网开展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6 结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教学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将互联网真正融入体育教学既不是伪命题,也不应当片面夸大互联网的作用。二者在耦合发展中存在投入成本较高、教学过程缺乏监管、学习效果难以量化等诸多局限与痛点。多行为主体应当共同发力,抓住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与混合式教学同步推进,学习平台搭建要以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为基础,这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大趋势。参考文献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

24、公厅关于印发 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的通知EB/OL.(2016-02-04)2022-04-25.http:/ 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5)2022-04-25.http:/ 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5)2022-04-25.http:/ 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5):1.5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6 刘占鲁.慕课融入运动教育模式

25、课堂教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4):110-112.7 李轩轩,谢云.“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学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22,7(4):3.8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9 肖尔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369):123-129.10 周凰,古雅辉,刘昕.“互联网+教育”进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6):125-131.11 赵鹏,毕鑫.“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师混合教改能力优化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6):7.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