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陈:基破知识夯实敕材知识籁合生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 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 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 制小盘和祛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改变小车质 量M,讨论加速度a与M的关系.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 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 源、导线、天平、刻度尺、祛码.四、实验步骤(一)测质量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M,小盘和 祛码的总质量m,
2、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二)仪器安装及平衡摩擦力 22.按下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 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 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 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 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 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三)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 一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盘,先接 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 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 纸带号码.5.保持小车和祛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 量的祛码,把小盘和祛码的总
3、质量记录下来,重复 步骤4.6.步骤5中用6个不同的门的值,分别得到六 条纸带.7.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 明计数点,测量各个计数点到。计数点间的距离,算 出与每条纸带对应的小车加速度的值.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决,作用力的大小F等于小盘和祛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 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 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四)保持小盘和祛码的质量不变9.保持小盘和祛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祛码,重复上面的实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 示小车和祛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 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
4、一条过原点的直 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五、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 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的摩擦 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 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施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 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 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祛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祛 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条件: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 加祛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祛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 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祛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 受到的拉力.3.操作顺序: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 时小车应尽量靠近
5、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 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六、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 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 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祛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 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祛码的总 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祛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 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祛码的总质量 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 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
6、距 离相等.核心酒舆被 晒和MH角度的士实验原理与操作例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 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图中装有祛码的小车放在 长木板上,左端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固定在 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祛码盘相连.在祛码盘的牵引下,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是该同学做 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该 同学测得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XI、X2、X3、X4、X5、X6,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周期为工小车及车中祛 码的总质量为M,祛码盘和盘中祛码的总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甲乙(1)该同学先探究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
7、衡摩擦力时,要把装有祛码的祛码盘用细 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缓 慢抬起,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为止B.由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自身重力有关,所 以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用天平测出M和m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直接用公式a=需求出D.在改变小车质量M时,会发现M的值越大,实验的误差就越小(2)该同学接下来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 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将小车 中的祛码取出一个放在祛码盘中,用天平测得祛码盘 及盘中祛码的总质量ml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 带求出加速度.得到多组数据后,绘出如图乙a-F 图象,发现图象是一条过坐
8、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象 中直线的斜率表示(用本实验中可测 量的量表示).(3)该同学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物理学思想 方法为.A.理想化模型法&控制变量法C.极限法D.比值法解析(1)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细绳的拉力就军 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细绳的另 一端不能悬挂装袪码的祛码盘,故/错误;由于平衡 摩擦力之后有Mgs加0=jiMgcos 6,故tan 0=g.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 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质量时 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5错误;小车运动的加速 度通过纸带求出,不能通过a=求出,故C错误;验中,只有满足祛码盘和磋码的总质量
9、远小于小 量M时,才近似认为细绳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所以在改变小车质量M时,会发现M的值越 实验的误差就越小,故与正确.实质力,本车外大设绳子拉力为F对祛码盘和祛码:mrg-F=mra 对小车及车中祛码:F=(M+m-mr)a 联立得:mrg=(M+m)a认为小车及车中祛码所受合力F=mrg,所以 F=(M+m)a即a=nT%F,a-F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Evrm+M(3)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A,C、)错误5正确.答案。1m而(3*归纳总结提升上-一-aF图线只有在F是小车实际合外力的情况下才是过原点的直线,本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受到的 合外力是绳子的拉力,对小车
10、和硅码盘(含硅码)分别列 牛顿定律方程:Fr=Ma,mg-Fr=ma,可解得:a=mg M 土 a lM+m现=立111mg.只有在 Mm 时 Fl mg,a-F图线才接近直线,一旦不满足Mm,描出的点的横坐 标就会向右偏离较多,造成图线向右弯曲.【变式1 如图甲所示为两位同学探究“物体 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爨置乙(1)实验中,两位同学安装好实验装置后,首荆平 衡摩擦力,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些后,在不 挂祛码盘的情况下,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后,先接 通电源,后用手轻拨小车,小车便拖动纸带在木板上 自由运动.若打点计时器第一次在纸带上打出的计时 点越来越稀疏(从打出的
11、点的先后顺序看),则第二次 打点前应将长木板底下的小木块垫的比原先更加(选填“高”或“低”)些;重复以上操作步 骤,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 的计时点,便说明平衡摩擦力合适.(2)平衡摩擦力后,在 的条件下,两位同学可以认为祛码盘(连同祛码)的总重力近似等于 小车的所受的合外力.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祛码盘(连同祛码)的总质量为m(3)接下来,这两位同学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的 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的关系;图乙为某次操作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他们在纸带上标 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 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阳.实验中使用的是频 率f=50Hz的交变电
12、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 车的加速度a=阳/卜(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 字)(4)然后,两位同学在保持小车受到的拉力不变的 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关系.他 们通过给小车中增加祛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至U 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吉图线 后,发现:当上 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两位 同学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 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两位同学的修正方案 可能是()A.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B.改画a与言的关系图线C.改画a与T加的关系图线m 十 JV1D.改画a与二的关系图线m 十 JV1(5)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外力
13、的 关系”实验完成后,两位同学又打算测出小车与长木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于是两位同学先取掉了长木板右 端垫的小木块,使得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把K 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在祛码盘中放入适当的祛码后,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打点 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并在保证小车/的质量M、祛码(连同祛码盘)的质量m不变的情,多次进行实验打出了多条纸带,分别利用打出的多条 纸带计算出了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并求出平均加速 度亘,则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Ji=.(用m、M、五、g表示)解析(1)打点计时器第一次在纸带上打出的计 时点越来挺稀疏,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平衡摩擦力 过度,第
14、二次需要将角度调低,直到物体匀速运动,即打出的点间隔相等;(2)设小车的质量为M,祛码盘总质量为m,者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有mg=M+m)a,对小车有 T=Ma,联立可得T=Ma=爵舞=上,只有当 1+MMm 时,T mg;(3)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故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5X:=0.1 s,根据逐差 法可得 X34-X12=2a T?,x23-x oi=2a T2,两式相加可 得a=一I?产一初1,代入数据可 得a=0.343 mis2;(4)当4较大即M较小时,不再满足Mm,故尔 车所受合外力不再近似等于mg,此时需对整体列方程 有mg=(M+m)a,故应作出a-高,
15、一图线,C正确;M+m(5)对小车和祛码(连同祛码盘)整体进行受力分 析,祛码(连同祛码盘)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 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9=必氏/警,解得:M+mmg-(m+M a口=Mg-答案(1)低 点间隔均匀(或点间隔相等、点间距 相等均 正确)(2)Mm(3)0.343(4)Cmg-m+M)a MgI角度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例2某次“探究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养 和质量m的关系”时,实验如下:乙(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平4.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 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角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 擦力时,将装有祛码的祛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16、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 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祛码改变质量时,不需重 新调节木板倾角(2)图甲为实验装置图.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 段纸带,计数点A、B、C、D、E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加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 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 原因是.(4)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中祛码质 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小车加速度a、质量m及其 对应的2的数据如表中所示:实验次数12345678车加速度 a/(/w s 2)1.9
17、01.721.491.251.000.75 0.500.30车和祛码质量m/kg0.250.290.330.40 0.500.711.001.6 7L/kgT m&4.003.453.032.502.001.411.000.6 0在图示的坐标纸中画出物体的a2图线;根据作出的a 5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解析(1)实验时,需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舔,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故力正确;平衡摩 时,不能将装有祛码的祛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故与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木块,故。错误;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祛码改变质量时,不需重新 平衡摩擦力,故)正确.(2)根据/x=a T?,运用逐差法得:a=
18、。六。=(650-2.4。-2.40)义10?4X0.01mis2=0.425 mis1-0.43m/s2.(3)图线没有过原点,与F轴有交点即有力时没有 加速度,说明实验前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或平衡摩 擦力不足;(4)根据表格数据描点,如图(5)由a-5图象可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 明在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答案(1)40(2)0.43 m/s2(3)实验前未平衡摩 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4)见图象见解析 图 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在合外力一定时,加速 度跟质量成反比【变式2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基、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 加速度a与
19、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祛码的质量对应关系 图.钩码的质量为m小车和祛码的质量为m2,重 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B.电源C.D.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祛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本实验m2应远小于mi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W图象(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曩力 这一步骤,测得F=mig,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 出图2中(选填“甲”“乙”或“丙”)图 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 要原因是.4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源
20、!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3一a象,如图3.设图中ni2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H=,钩码的质量mi=砧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4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 S,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解析(1)根据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物债受 到的摩擦力这一原理来平衡摩擦力,即满足,与质量 无关,所以增减祛码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A错 误;由于实验过程非常短暂,为了得到更多的数据,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刀错误;实验中需要钩码 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错误;直线更能直 观的反应两者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 度a与成正比,所以应绘制
21、a;图象,)正确.m2(2)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在钩码有一定质量后,小 车才具有加速度,故丙正确;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 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满足m2m1 造成的,也就是钩码的总质量太大,故选C(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x g-gm2g=结合;-a图象,可得:;=即+七a,设图中直线 1112 1112 mi m】g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因此钩码的质量mi=?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gK gK(4)根据逐差法可得s4-Si=3a T2,解得 a=0.46 m/s1.答案(1)0(2)丙 C(3送.(4)0.46角度A实验的改进、创新例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
22、探究物 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利用铁架 台固定一轻质滑轮,通过跨过滑轮的轻质细绳悬吊相 同的两个物块A、B,质量均为M,物块A侧面粘贴 小遮光片,其宽度为d、质量忽略不计.在物块A、B 下各挂5个相同的小钩码,质量均为m=0.010 kg.光 电门C、D通过连杆固定于铁架台上,并处于同一竖 直线上,且光电门C、D之间的距离为h.两光电门与 数字计时器相连(图中未画出)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 门的时间.整个装置现处于静止状态,取当地的重力 加速度g=9.8川/十.实验步骤如下:由2C-s-将n(依次取n=L 2,3,4,5)个钩码从砌块 B的下端摘下并挂在物块A下端的钩码下面.释放
23、物 块,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C、D的时间旅 t 2.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可得到物块AT落过程的加速度 a=(用“h、d 力、t2v 表示).(2)该小组同学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他们将表格中 的数据转变为坐标点画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并作出a n图象.从图象可以得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 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或“反比”).N12345a/(m s 2)0.200.410.590.791.00(3)该小组同学利用a-n图象,进一步求得物块A(或B)的质量M为_柩.(保留2位有效岐料(4)若实验过程中摩擦阻力的影响明显(可看成定 值),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物块质量M的测量值(填“大于”“小
24、于”或“等于”)物块质量 的直实值.解析(1)物块A通过光电门C、D时的速度:vc=p vD=p 从C到D过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d _ Vc=2a h,加速度:a=2 _ 回22h(2)以A、B两物体和10个小钩码组成的系统为研 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nmg=(10m+2M)a,由图示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成正比.(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n,-11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k=就黑而=写=0.2,解得:M=0.44 kg,(4)若有阻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nmg-f=(10m+2M)a,加速度:a=痂十、11-10m+2M,图象的斜率不受阻力f的影响
25、,所以物块质量M的测 量值不变.02 _(dh答案2h力 Q)正比(3)0.44(4)等于【变式31 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甲所示墨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 为M,祛码及祛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用的打点计时 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反,实验步骤如下:甲祛玛和硅科盘力.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蜃及 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 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C.挂上祛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 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D.改变祛码盘中祛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 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
26、问题:.(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力.小车的加速度与祛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实验过程中祛码盘处于超重状态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祛码和祛码盘总重力 的一半E.祛码和祛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由该I带 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M储.(结果保留2位 有效数字)(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解析(1)由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是祛码盘w加,速度大小的2倍,故力错误;实验过程中,祛码朝下 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故与错误;与小车相连的 轻绳与长木板
27、一定要平行,保证拉力沿着木板方向,故C正确;实验过程中,祛码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失 重状态,故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小于祛码和祛码盘总重 力的一半,故。错误;由于不需要把袪码的重力作为 小车的拉力,故不需要祛码和祛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 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故E错误.(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或分别为Xi、X2、X3,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5X0.02 s=0.1 s,由/x=a T2结合作差法得:a=二产=0.038 4-0.035 2 2X0.012mH=0.16 ml/(3)由题意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的关系应该是成正比,即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 直线,故力与本实验符合
28、.答案C(2)0.16(3M考点集训(十四)第4节实验:验 证牛顿第二定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万面 上的运动.(1)用细绳将砂和砂桶通过滑轮与小车连接,调节 斜面的倾角仇 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2)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取下砂和砂桶,接通电 源,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重新释放小车.(3)下图是该同学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 分,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 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由纸带中可以判断小车沿斜面向下做 运动.若测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为310 g,则小车的质量为_柩(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加
29、/).(4)在上述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盼是.(填正确答案标号)/.小车的质量应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B.连接小车、砂和砂桶的细绳与斜面应保持平 行C.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选取220 V交流电D.实验过程需用秒表计时解析(3)由纸带的数据可得:X2-Xi=X3-x j必-x3=L98 cm,即可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调 节斜面的倾角。,使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Mgs加0-f=mg;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取下 砂和砂桶,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小车所受合力尸合=、/xMgsin 6-f=mg,其加速度大小为:a=下=1.98X10 2?)一,公、人而1 m/s2=1.98 m/s,由牛顿第二定
30、律可得:mg=Ma,解得:M=a310X10 3x 9.8 L98kg-1.53 kg.J 1.1(4)依据实验原理,本实验不需要小车的质量基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故z错误.依据实验原理,实验 时连接小车、砂和砂桶的细绳与斜面应保持平行,故 正确.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应选取的交流电,故C 正确.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能记录时间,不需要秒 表计时,故D错误.答案(3)匀加速直线1.53(4)BC2.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同 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 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就%.(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或保证的条胃是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
31、桶的质量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 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 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相 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 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 车的加速度为 阳/(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7(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 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 夹角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A.Itan 0 B.一二ta
32、n uC.k D.v 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更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 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这个条件,故、E 错误;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从而表示小车所受的合 外力,故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 擦力,故与正确;打点计时器运用时,小车靠近打点 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该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要同时记录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故C正确;改变砂和砂桶质量,即改 变拉力的大小,打出几条纸带,研究加速度随F变化 关系,故Z)正确.间隔T=0.06 s,由逐差法/x=a(3T)2可得加速度a=(3.8+33+2.8-2.3-L9-L4)*1。9 X 0.062=
33、1.3 mis.(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合,由牛顿第二定律2F 2/F 22F=ma,小车的质量m=:一=丁,故D正确.a Xi sl k答案BCD(2)1.3(3)D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 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 并挂上祛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 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 停止.控制装置甲(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Y使_;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祛码盘和祛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 车的质量.(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
34、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 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3)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i、n的 质量约为200 g.实验次数小车拉力FIN位移s/cm1I0.1II0.246.512I0.229.04II0.343.6 33I0.341.16II0.444.804I0.436.43II0.545.56在第1次实验中小车I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 如图乙所示,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通过分 析,可知表中第 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A B乙解析(1)拉小车的水平细线要与轨道平行;又有 在祛码盘和祛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才能认 为硬码盘和祛码的总重力等于细线拉小车的力.(2)对初速
35、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相同 时,根据运动学公式:x=1a t2,得(3)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要估读到毫米的 下一位,读数为 23.86 cm 0.50 cm=23.36 cm.因 t 相 同,故位移应与F成正比.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表 中第3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答案(1)细线与轨道平行(或水平)远小于(2)两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小车的运 动时间相等(3)23.36(23.3423.38均对)34.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 知重力加速度为g.光电门B 光电门4遮光片西(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第A 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
36、,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 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水 平放置).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 的读数 玛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其表达式为(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光滑 轻质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了与 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 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 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 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上的遮光片从光电门 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 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
37、坐标系中作出 F4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 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 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 知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解析(1)当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隹数 跟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大小相等,B对木板A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mg,由Ff=口琮得,口(2)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x=;a t 2.可得:a=t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于物块,F-jimg=ma则:2mxF=r+gmg则图线的斜率为:k=2mx,纵轴的截距为:b=gmg;k与摩擦力是否存在无关,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
38、:g=答案A与BFi mg(2)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2x b5.同学们分别利用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里用 不同方案进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 关系”的的实验,其中小车A质量约为350 g,并与 纸带相连,B为打点计时器,托盘C内装有祛码,托 盘自身的质量为5g;D为无线测力传感器.两种方案 的不同在于:方案一采用托盘和祛码的重力值作为小 车受到的拉力,方案二则用传感器D直接测量绳子对 小车的拉力.甲乙关于器材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案一必须选取单个质量尽量小的祛码,如5 克/个B.方案一可以选取单个质量较大的祛码,如50 克/个C.方案二必须选取单个质量尽量小的祛码,如5
39、克/个D.方案二可以选取单个质量较大的祛码,如50 克/个(2)两种方案都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需要将导轨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C.为了减小误差,每次小车应从同一位置释放D.需要记录托盘中祛码的质量(3)某组同学利用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将所获得的 6组数据对应地绘制在图丙所示的aF图中,请你根 据图中点迹,绘制一条可以反映加速度和拉力关系的 图线.丙(4)根据第(3)问中你所绘制的图线,可反映出腰组 同学在实验操作中的不妥之处是(5)若某组同学利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室,忘记了将 轨道右端垫高平衡摩擦力,一直是轨道处于水平状 态.请根据牛顿运动定律,通过推导说
40、明由这种操作 和正确操作分别获取的数据所绘制的a-F图线的斜 率和纵轴截距.解析(1)乙装置由于有力传感器,则不需要测量 并记录托盘及托盘中祛码的总质量,也不要求托盘及 盘中祛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而甲装置是需 要的.故选4D.(2)两种方案都需要将导轨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 擦力,这样才能保证拉力等于合外力,A正确;根据 打点计时器使用规范,两种方案都需要应先接通打点 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刀正确;测量过程中与小 车是否在同一位置释放无关,故C错误;乙装置由于 有力传感器,则不需要测量并记录托盘及托盘中祛码 的总质量,故刀错误.关系图线如图所示:(4)由图可知当F=0时加速度a不为零,所
41、那不 妥之处在于右端垫得过高,平衡摩擦过度.(5)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未平衡摩擦时有:F f=Ma,得:a=平衡摩擦时有:F=Ma,得:a=F.两次对比可知,忘记右端垫高平衡摩擦对图象 斜率无影响,但在纵轴上会产生的负截距.答案(1)40(2)AB(3)见解析图(4)平衡摩 擦过度(5)见解析I I*6.某课外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合外力十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测量并记录小桶的质量m,滑块(包括加装 在滑块两侧的钢片和固定在滑块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的 质量M;接通气泵,将滑块(不挂小桶)置于气垫导轨上,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观察滑块的运动.当加速度 传感器的示
42、数 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挂上小桶,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气垫导轨上方 的细绳水平;在气垫导轨上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加速度 传感器的示数a;利用在滑块上增加钢片的方法改变滑块的质量 M,重复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如下:实验次数123456小桶质量m(单位:kg)0.105小桶重力mg(单位:N)1.028滑块质量M(单位:kg)0.3970.496 0.5960.6 960.7960.896数据记录及处理如下:吉(单位:AgT)2.5192.0161.6 781.4371.2561.116M+m(单位:kg1)1.9921.6 6 41.4271.2481.1100.999滑块加速度的测量 值
43、a(单位:m/s2)2.0141.7021.46 01.26 81.1101.004滑块加速度的理论 值a。(单位:m/s2)2.0481.7111.46 71.2831.141请回答下列问题:一(1)实验步骤中的横线上应填写;(2)上表中,滑块加速度的理论值是在忽略阻力的 情况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得出的,其表达式是(用表中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最后一行 的空格内的数值是;(3)观察上表中最后两行,滑块加速度的理论值均 大于其测量值,原因可能是 _(写一个原因即可);(4)根据上表正确描点,绘制了下列四个图象,节根 据图象(填字母)可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范 围内,当小桶的重力mg 一定时,D解
44、析(1)当小车在气垫导轨上匀速运动,说岬气 垫导轨已经水平,故加速传感器的示数趋于零,(2)桶和桶内祛码的重力提供小车和祛码整体做 加速运动的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m)a,解得:2=高牛,代入数据得:a=1.027 M+mm/s2;(3)通过分析可知,加速度实际值要小于理论值,可能原因是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4)作图时,最好作出直线图象,这样更能反映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表正确描点,绘制的四个图 象中,根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加速度与滑块、小 桶组成的系统的质量成反比.I趋于零/等于零品 由()二。中会受到阻力作用,及。加*蠹峨蕊的系统的质量但7.如图甲所示,上
45、表面光滑的楔形木块A固定 在水平放置的压力传感器上.某同学将质量不同的小 钢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每次只有一个小球),记 录小钢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F m图线,如图乙.重力加速度大小 取9.8 mH,完成下列填空.2.50甲压力传感器2302.202402.00F/N,廉 9一|MHH 15K.,L90I_0 20 40 60 80100120乙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品恂,(填“相同”或“不相同”);(2)由图象知,木块A的质量M=A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斜面倾角为0,由图象可知,cos2e=(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46、小球下滑的加速度 为:a=mgs:0=gsin 9,则不同质量的小钢珠在 斜面上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运动的时间也相同.(2)当m=0时,传感器的示数即为木块A的重力,则有:Mg=1.97 N,1 97解得:M=kg-0.20 kgV.o(3)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A对小 球的支持力N=mgcos 0,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A的压力为mgcos 0,对A受力分析可知,传感器对A的支持力F=Mg+mgcos 0 cos 9,则传 感器的示数为F=Mg+mgcos 2 0则F-m图象的斜率k=geos 2 0,则有:geos 2 0=万=3.3解得:cos 2 0=0.34.答案相同(2)0.20(3)0.34(0.32-0.36 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