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5124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122012年醇醚燃料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 要醇醚燃料包括甲醇、二甲醚等,是重要的石油替代能源。煤基醇醚燃料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在原料的选用中,利用高硫劣质煤和焦炉气生产甲醇和二甲醚,既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又可减少环境污染。煤基醇醚燃料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由煤转化为甲醇燃料和开发醇醚汽车十分符合煤气化、煤转化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一、醇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醇醚燃料包括甲醇、二甲醚等,是重要的石油替代能源。煤基醇醚燃料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

2、甲醚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在原料的选用中,利用高硫劣质煤和焦炉气生产甲醇和二甲醚,既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又可减少环境污染。煤基醇醚燃料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由煤转化为甲醇燃料和开发醇醚汽车十分符合煤气化、煤转化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一)甲醇行业供需分析2011年我国甲醇总产量2105万吨,比上年增加33.7%,甲醇生产企业295家,总产能达到4823万吨,比上年增加18.7%,较2007-2011年平均增长率(29.6%)下降10.9个百分点。其中新增产能867万吨,淘汰产能53万吨;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制甲醇大型装置运行良好;二是甲醇制烯烃装置成功投产运行;三是

3、焦炉气制甲醇投产较多。装置开工率达56.5%,比上年增加10.9个百分点,但开工率仍偏低;进口甲醇占我国表观消费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2.9%下降到2011年地17.9%。2011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3195.8万吨,同比增长52.8%。2011年1-12月全国甲醇表观消费量统计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表观消费量对外依存度单位万吨万吨万吨万吨%2011年1-12月2105573.24.43195.871.517.917.9上年同期1574.3518.91.2209275.324.824.8同比33.710.5266.752.85.04-6.96.9数据来源:中国产

4、业数据网2011年,中国甲醇市场总体表现为供需齐增,供应略有过剩,过剩率为3.9%。2011年1-12月全国甲醇供需量统计总供应进口量产量出口量需求量单位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数量2678.4573.22105.24.42575.3数据来源:中国产业数据网2011年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制甲醇大型装置运行良好;二是甲醇制烯烃装置成功投产运行;三是焦炉气制甲醇投产较多。从装置开工率来看,统计的84家企业甲醇装置平均开工率在63%左右。(二)二甲醚行业供需分析二甲醚可以煤、天然气或生物质为原料制取。目前我国主要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然后将甲醇进一步转化成二甲醚。作为一种可替代液化石油气的

5、清洁能源,二甲醚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颇富戏剧性。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二甲醚建设热,国内二甲醚产能扩张之快、规划规模之大世界罕见,以至于国家发改委不得不连续下文,对高烧不退的二甲醚建设连泼冷水,甚至出台急刹车政策,遏制投资冲动。直至2011年,二甲醚仍呈现过剩现象,甚至是目前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化工子行业之一。二、醇醚行业的竞争状况(一)甲醇市场竞争状况以华东地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为目标市场,中东、中南美甲醇拥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国内只有海南地区的甲醇成本与其相当,其余甲醇成本比国外高3291071元/t,竞争力较差。除了生产成本本身较高的因素外,运输费用也是影响目标市场甲醇成本的关键因素。目

6、前国内甲醇产能大量过剩,再加上进口甲醇的冲击,甲醇生产企业处境艰难。为了减轻甲醇市场的压力,建议在甲醇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建设大型甲醇制烯烃装置,减少甲醇商品量,生产国内短缺的石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能力;建议距离大中城市较近的甲醇生产企业,增加甲烷化装置,生产合成天然气,作为城市调峰气源。如北方地区冬季可以生产天然气,其它季节生产甲醇,增加的投资不大,但可以达到提高装置开工率,减轻甲醇销售压力,缓解清洁能源供应短缺的效果。(二)二甲醚市场竞争状况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二甲醚项目,可使二甲醚生产成本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与传统柴油和进口LPG相比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此外,二甲醚替代LP

7、G存在长途运输、国家标准体系及市场开拓问题。其竞争力不能简单根据热值和燃烧效率替代比判断。实际推广过程中,对应原油价格体系下二甲醚竞争煤价将远低于测算煤价。三、醇醚行业风险目前在传统煤化工领域,焦炭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际焦炭价格上涨过快。由于焦炭生产是高污染产业,存在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粉尘污染。相对于一般的化工企业,焦炭生产的水处理成本非常高,所以许多发达国家都取消了焦炭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许多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焦炭,国内出现焦炭发展热潮。而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之后,国外需求下降,造成现在焦炭产能过剩。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家已经开始制

8、定相关文件对其进行整合,所以在未来几年,行业将面临兼并与收购的浪潮,由此带来的国内同业竞争的加剧。四、投资建议对于醇醚燃料等化工行业,国家为应对产能过剩问题而设置的准入条件,规模小、技术条件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醇醚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因此对于现有的大型煤化工企业是发展机会;同时2011年以来煤价一直在高位运行,增添了广大煤化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实力不足的煤化工企业可能面临出局的命运。因此,对于醇醚行业的投资应把握以下指导原则:侧重于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关注醇醚燃料产品与其他化工产品的收入构成及比例,同时考虑企业在区域、细分市场中的地位,另外应注意企业所处的区域的地理资源以

9、及自然条件情况,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 75 目 录第一章 醇醚燃料行业概况1第一节 行业的定义及分类1第二节 行业主要应用领域1一、甲醇燃料1二、二甲醚燃料2第三节 行业地位及重要性2第二章 我国醇醚燃料发展环境4第一节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4一、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分析4二、主要能源产需分析5三、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情况10四、2011年电力供应放缓,电力消费超出预期,供需紧张11第二节 我国煤炭资源情况13一、我国煤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13二、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14第三节 发展醇醚燃料的技术路线15一、煤气化合成甲醇、二甲醚的工艺流程15二、醇醚燃料生产技术水平及其生产

10、发展方向17第四节 醇醚燃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19一、重点政策汇总19二、2011年重点政策与重大事件分析20三、政策发展趋势22第三章 醇醚燃料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23第一节 国内醇醚燃料发展概况23一、甲醇燃料发展情况23二、甲醚燃料发展情况23第二节 甲醇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23一、行业规模23二、供给分析24三、需求分析26四、2011年甲醇价格走势分析27五、我国煤制甲醇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29第三节 二甲醚行业供需分析与预测30一、供给分析30二、需求分析31三、2011年二甲醚价格走势分析31四、二甲醚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32第四节 国外醇醚燃料发展情况及我国进出口分析32一、美国醇醚燃

11、料发展情况33二、日本醇醚燃料发展情况34三、欧洲醇醚燃料发展情况35四、我国甲醇进出口情况36第四章 醇醚燃料市场竞争情况分析38第一节 全球醇醚燃料市场竞争状况分析38第二节 国内醇醚燃料市场竞争状况分析39一、甲醇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分析39二、二甲醚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分析41第五章 区域竞争力分析43第一节 行业布局及发展趋势43第二节 重点地区行业竞争力分析44一、山西省45二、内蒙古46三、其他地区发展情况47第六章 行业产业链分析49第一节 行业产业链简介49第二节 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49一、煤炭行业49二、甲醇生产50第三节 下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51第七章 醇醚燃料

12、典型企业分析53第一节 重点企业运营情况53第二节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53一、公司简介53二、经营状况分析54三、主导产品55四、竞争力分析55第三节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6一、公司简介56二、经营状况分析57三、主导产品57四、竞争力分析58第四节 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9一、公司简介59二、经营状况分析60三、主导产品61四、竞争力分析62第五节 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62一、公司简介62二、经营状况分析63三、主导产品64四、竞争力分析65第六节 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一、公司简介66二、经营状况分析67三、主导产品68四、企业竞争力分析68第八章 醇醚燃料行业

13、风险分析70第一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70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缓,有效需求增长放缓70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将企稳,外贸形势不容乐观70第二节 政策风险71第三节 行业竞争风险71一、行业总体竞争风险71二、来自国外同业竞争风险71第四节 技术创新风险72第五节 金融风险72第九章 投资建议73第一节 行业发展趋势73一、传统醇醚:抑制产能过剩73二、现代醇醚:加强技术研发73第二节 行业总体投资原则74第三节 细分投资政策建议74表 录表12001-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4表22001-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4表32011年1-12月我国能源及其加工品生产总量7表42006-2

14、011原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9表52006-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0表6我国煤炭储量在各省的分布13表72011年各省GDP排名及煤炭资源产量14表8醇醚行业重点政策汇总19表92011年我国各地区甲醇供应情况24表102011年我国各省精甲醇1-12月累计产量25表112011年甲醇下游行业分地区对甲醇的消费量26表12我国甲醇进出口及价格情况36表132011年中国甲醇进口主要来源地区比例情况37表14世界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厂家39表152011年我国各地甲醇供需情况43表162011年我国各省精甲醇1-12月累计产量44表17重点醇醚燃料生产企业2011年主要指标情况53表18兰花科创

15、按产品收入分布55表19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56表20鲁西化工主营收入按产品分布情况57表21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59表22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60表23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按产品收入分布61表24远兴能源SWOT分析表62表252011年度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情况63表262011-2010年度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情况64表27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65表282011-2010年度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情况68表29天茂集团SWOT分析69图 录图12001-2011能源消费总量趋势图5图22000-

16、2011中国原油进口来源比例变化8图32006-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及消费量情况9图42006-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图5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工艺流程16图6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甲醇工艺流程16图7煤和天然气联合制取甲醇工艺流程16图82010-2011年甲醇市场价格走势27图92011年中国甲醇供需比与甲醇市场价格关系28图10国内外甲醇能耗对比40图11目标市场甲醇成本对比(单位:元/t)41第一章 醇醚燃料行业概况第一节 行业的定义及分类醇醚燃料就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等)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醇醚燃料主要包

17、括甲醇燃料、二甲醚燃料。甲醇作为燃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其特点首先是完全的可替代性。甲醇燃料是理化性能接近汽柴油的液体燃料,使用方便,辛烷值高,蒸气潜热大。二甲醚又称甲醚,分子式是CH3OCH3,简称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室温下的蒸气压力约为0.5MPa,与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很相似。二甲醚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几乎无毒,在空气中长期曝露不会形成过氧化物的特质。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低于液化气,储存运输比液化石油气更安全,并且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量低,属于超清洁能源。二甲醚的燃油性能和机械能更好,爆发力

18、大。二者均能满足并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率。煤基醇醚燃料的另一个优点是清洁环保。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氮气化合物远远低于汽柴油,尾气中常规排放的一氧化碳、碳化氢均比汽柴油低30以上,是典型的“清洁替代燃料”。二甲醚燃料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碳化氢比汽油分别低55和86,是国际公认的“超清洁替代燃料”。第二节 行业主要应用领域一、甲醇燃料从应用领域看,目前甲醇作为石油重要替代燃料,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是甲醇汽油。甲醇汽油是车用燃料替代,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用燃料是原油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全球原油总消耗量的70%以上。甲醇汽油是一种“以煤代油”路径,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从而实现对

19、原油的部分替代。 甲醇汽车的燃料应用方式:一、甲醇掺烧是指把甲醇添加在汽油里,用甲醇燃料助溶剂复配的M系列混合燃料。此类燃料的技术关键核心是添加剂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二、纯烧,即单烧甲醇,可用M100%表示,目前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三、变性燃料甲醇,指甲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而生成的甲醇,四、灵活燃料,指燃料既可用汽油,又可以使用甲醇或甲醇与汽油比例混合的燃料,还可以用甲醇制氢气,汽油、甲、乙醇、天然气、氢气等燃料随时自由切换,这就是多燃料发动机控制技术。五、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提供能源方面的应用。二、二甲醚燃料二甲醚可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用于民用燃料,还可以掺入城市煤气或天然气管道系统中作

20、为民用燃料混烧,或者用作工业燃料。目前二甲醚在掺烧领域的应用已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90%以上。由于二甲醚成本远于低液化石油气,在二甲醚进入市场之初,液化石油气的价格又正处于高位时期,二甲醚以其经济效益上的优越性受到市场的追捧。再加上掺混流程简单、易操作,这也成为二甲醚行业一种通用的营销方式。在我国,广东省是液化气掺混二甲醚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湖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二甲醚企业销售的重点市场。但另一方面,二甲醚在液化石油气掺烧领域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液化石油气高于二甲醚10002000元/吨的市场差价给不少经销商们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甚至让他们不惜铤而走险,在国家明令严禁混掺使用的情况下依然以身

21、试法。广西质监部门今年初调查的结果显示,涉嫌掺混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的企业就占被检企业的45%。第三节 行业地位及重要性醇醚燃料包括甲醇、二甲醚等,是重要的石油替代能源。煤基醇醚燃料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在原料的选用中,利用高硫劣质煤和焦炉气生产甲醇和二甲醚,既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又可减少环境污染。煤基醇醚燃料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由煤转化为甲醇燃料和开发醇醚汽车十分符合煤气化、煤转化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以甲醇汽油为代表的甲醇燃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甲醇燃料作为汽车替代燃料具有以下优势:动力性好甲醇辛烷值

22、高,允许提高汽车压缩比。甲醇相对分子质量小,蒸发潜热大,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低含量甲醇汽油(M15-M30)与国标汽油的能耗比为(1.02-1.05):1,高含量甲醇汽油(M85)和全甲醇燃料与国标汽油的能耗比为(1.51.7):1。尾气排放指标好发动机排放与同标号国标汽油比较,M15甲醇汽油的常规CO、HC、NOx排放量,分别降低23.12%、28.5%和10%;M85甲醇汽油分别降低50%-70%、30%-50%和10%-29%。非常规排放除甲醛含量之外,均好于汽、柴油。安全性好甲醇蒸气压较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小,并容易用水扑灭。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的保守溶合期为90d。适应性好使用M1

23、5-M30的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不需要改变发动机部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常规汽油、乙醇汽油按任意比例混合后使用,或互换使用。经济性好燃料甲醇可以使用多种原料。甲醇消耗2t劣质煤或2200m3的焦炉气,有的资料认为目前甲醇生产成本为1400-2000元t,售价按3000元t计算,比直接利用煤的效益有所提高。煤基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型清洁替代能源,正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在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环境下,煤基二甲醚成为优先发展的替代能源,在改善我国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上被寄予厚望。但是目前国内有关二甲醚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制定,二甲醚发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配套措施也不完善。在未来几年内甲醇生产

24、有可能饱和的情况下,应适度积极地扶持二甲醚产业。国家发改委鼓励适当开发煤基二甲醚,已成为未来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以减轻对石油依赖的一个重要方略,同时也是规避甲醇市场饱和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二甲醚具有替代石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另一方面,二甲醚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的家庭燃料,而且价格便宜。第二章 我国醇醚燃料发展环境第一节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一、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分析表1 2001-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煤炭原油天然气水电2001年13744571.8%17.0%2.9%8.2%2002年14381072.3%16.6%3.0%8.1%2003年

25、16384275.1%14.8%2.8%7.3%2004年18734176.0%13.4%2.9%7.7%2005年20587676.5%12.6%3.2%7.7%2006年22105676.7%11.9%3.5%7.8%2007年23700076.6%11.3%3.9%8.2%2008年26000076.7%10.4%3.9%9.0%2009年27461877.3%9.9%4.1%8.7%2010年29600077.4%2011年31708276.6%9.8%4.2%9.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9.7%;原油

26、消费量同比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2.0%;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11.7%。表2是2001年到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情况。表2 2001-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年份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比重(%)(万吨标准煤)煤 炭石 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200115040668.321.82.47.520021594316822.32.47.3200318379269.821.22.56.5200421345669.521.32.56.7200523599770.819.82.66.8200625867671.119.32.96.7200728050871.118.83.36.8200

27、829144870.318.33.77.7200930664770.417.93.97.8201032500068.618.13.47.6201134800070.317.33.67.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早在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已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年来,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的同时,能源供应紧跟需求出现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 图1 2001-2011能源消费总量趋势图从上面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2011年达到历史新高。在消费的构成上面,2005

28、-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以上,但比重逐年下降,2010年下降到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但2011年又回到了70%以上,可见目前中国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还是处于高位。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占比达到历史新高,可见2011年新能源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主要归因于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而中国未来将坚持致力于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将会逐渐扩大。二、主要能源产需分析(一)2011年煤炭供求情况1、煤炭产量平稳增长一是大型企业煤炭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战略性重组,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

29、型煤炭企业集团迅速组建,2011年山东能源集团组建成立,成为又一家年产量过亿吨的企业集团。也使得煤炭年产量超亿吨的企业数量达到6家。二是主要产煤省区煤炭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据悉,山西省全年完成原煤产量8.72亿吨,内蒙古完成产量9.79亿吨,陕西省完成产量4.05亿吨,三省区合计产量约22.5亿吨。2、煤炭运量增加据铁道部数据,2011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2.69亿吨,比2010年增长13.4%。煤炭运量占货运总量的57.9%,比2010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主要煤运通道中,大秦线全年完成运量4.4亿吨,同比增长8.7%;候月线完成1.84亿吨,同比增长3%。据交通部数据,全年全国主要港口转运煤

30、炭6.53亿吨,同比增长17.5%。其中,秦皇岛港转运煤炭2.51亿吨,同比增长14.3%;唐山港(包括京唐港和曹妃甸港)转运煤炭1.2亿吨,同比增长28%。3、煤炭净进口增加2011年初,受澳大利亚洪水、国际煤价高涨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进口量在2月份出现骤降,随后自3月份起不断回升,据海关统计数据,煤炭进口量在11月份突破2000万吨,达到2214万吨(不含褐煤),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累计进口煤炭1.82亿吨(不含褐煤3980万吨),同比增长10.8%,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进口大国;煤炭出口持续处于低位,全年共出口煤炭1466万吨,同比下降23%;全年净进口煤炭1.67亿吨(不含褐煤),同比

31、增长15.1%。4、煤炭消费继续增长2011年主要耗煤行业煤炭消费量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初步测算,全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约19.6亿吨,同比增长11.4%;钢铁行业消费约5.8亿吨,增长7.1%;建材行业消费约5.1亿吨,增长8.4%;化工行业消费约1.6亿吨,增长12.5%。5、煤炭库存增加2011年末,全国社会煤炭库存约2.53亿吨,比年初增加3609万吨,增长16.6%。从煤炭流通各环节看,煤炭企业库存5240万吨,比年初增加140万吨,增长2.8%;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65万吨,比年初增加2558万吨,增长45.6%,按当时煤炭消耗测算存煤可用19天;主要港口存煤3008

32、万吨,比年初增加635万吨,增长26.8%。存煤总体处于较高水平。6、市场煤价呈现波动态势以秦皇岛港市场煤价为例,一季度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较为稳定、略有回落;进入二季度,受大秦线检修、水电出力减少、进口煤下降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三季度市场基本平稳,煤炭价格出现小幅回落,季末由于主要用户提前采购冬季用煤,加上大秦线秋季检修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再次出现上涨;进入11月份以后价格持续较快回落,尤其是12月份之后下滑速度加快。从主要流通环节价格水平看,年末,煤炭主产地山西北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上站”价格650-670元/吨,比年初上涨20元/吨;主要中转集散地秦皇岛

33、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格800-810元/吨,比11月末下降40元/吨,比年初上涨15元/吨;重点消费地区广州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提货价格880-900元/吨,比11月末下降50元/吨与年初价格基本持平。(二)2011原油产量生产与消费情况分析1、国内原油产量增长几近停滞,原油加工量增速放缓、原油产量增长几乎停滞。受石油需求走势、中海油漏油事件以及2010年基数变化等因素影响,2011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长几乎停滞,月度原油产量和同比增速波动下降。全年国内原油产量20364.6万吨,同比仅增长0.3%,增速比上年大幅下降6.6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原油产量最高,达1781.6万吨,为历

34、史最高值;同比增长5.6%,为全年最高。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受国内成品油需求走势、炼厂事故和检修以及原油加工利润和炼能变化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国内月度原油加工量和同比增速波动下降。四季度加工量有所回升,其中12月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3900万吨,达3923.3万吨。由于上年四季度基数高,同比增速仍波动下降。全年原油加工量44773.5万吨,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受需求和盈利情况不同等因素影响,各油品产量增速各异。全年燃料油、石油沥青、石脑油、LPG产量下降,而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产量相对较快增长,增速快于原油加工量增速。其中,煤油产量增速超过原油加工量增速的两倍,达1

35、0.1%,这主要是因为煤油出厂价格机制改革,煤油生产利润相对较好。从月度走势看,汽、煤油产量波动上升,同比增速相对稳定;柴油前三季度产量和同比增速波动下降,四季度产量有所回升,但因上年基数高,同比增速仍波动下降;12月份汽、柴油等油品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国内主要油品产量见表3。表3 2011年1-12月我国能源及其加工品生产总量名称今年1-12月累积产量去年累积产量同比(%)天然原油20364.620300.40.3天然气1025.3959.36.9原油加工量44773.542680.84.9成品油2669725208.85.9汽油8141.176766.1煤油1879.81707.

36、910.1柴油16676.115824.95.4润滑油826.5772.27燃料油1868.81908.8-2.1石脑油2450.22459.8-0.4溶剂油230.5116.897.3润滑脂25.32310.9液化石油气2181.12051.76.3石油焦1756.41531.814.7石油沥青2440.22478.8-1.6焦炭42778.938276.811.8机械焦炉生产的焦炭35927.332540.110.4资料来源:中国化工网2、进口增长、出口续降,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5.1%。(1)石油和原油进口量继续增长。增速大幅下降。受国际油价上涨、国内原油加工量增速下降以及新建成原油库容

37、比上年有所减少等因素影响,全年原油净进口量2.5亿吨,增长5.8%,增速比上年大幅下降13.7个百分点;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5%,达55.1%,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因原油净进口量和成品油需求量增速放慢,石油净进口量增速大幅下降。全年石油净进口量2.73亿吨,增长6.9%,增速比上年下降9.7个百分点;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7.3%,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石油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3.06亿吨。石油净进口量增速大于原油净进口量增速,这是近几年少有的。受原油加工量走势影响,月度原油和石油净进口量增速呈现前三季度波动下跌,四季度有所回升态势。全年11月原油和石油净进口量最高。石油产品净进

38、口量2273.4万吨,比上年增加374.8万吨,增长19.7%。(注:对外依存度=进口量表观消费量100%)。(2)中东原油进口比例重新超过50%。非洲原油进口比例下降由于利比亚等国家动荡,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比例有较大变化。中东比例重新上升到50%以上,达51.2%;非洲比例较大幅度下降到24.4%;中亚、欧洲和西半球上升到21%。中东、非洲和前苏联三个地区总计占比略升至87.8%。2000-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比例变化见图2。图2 2000-2011中国原油进口来源比例变化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走势影响,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逐季走低,加上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等因素,前三季度原

39、油需求走低,同比增速波动下滑。因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后市场购买需求转旺,四季度原油需求同比增速有所回升,2011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突破4.5亿吨,达4.54亿吨,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年下降9.8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少有的。1月份原油表观消费量最高,达3933.5万吨,为历史第二高点,同比增速达16.2%,为全年最高增速;6、8、9月负增长。 表4 2006-2011原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净进口量表观消费量200618476.6145176341388332359.6200718631.8163173891592834559.8200819001.2417888416174723

40、6473.24200918948.96203795071987238820.96201020301.4239313032362843929.4201120364.625255.2252.22500345367.3资料来源:中国宏观数据库下图为2006-2011年原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柱状图,从下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国原油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巨大,我国原油需求存在严重的缺口,从国外进口的原油所占比例是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是逐年增加。图3 2006-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及消费量情况3、资源增速回落2011年1-11月份,中国原油市场总资源量(包括国内生产+进口)达到4.2亿吨,比2010年同期增

41、长3.6%,比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增速分别回落5.9、2.3和0.4个百分点;原油市场总需求量(包括国内需求+出口)达到4.08亿t,同比增长3.5%,比一季度及上半年增速分别回落6.4、3.7和1.7个百分点。4、国际油价高位震荡,进口成本居高不下2011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呈现持续攀升走势。2011年l11月份,我国原油平均进口价格上升到771.7美元/t,与2010年同期相比,每吨提高213.8美元,上升38.3%;与2010年全年平均水平相比,每吨提高206.9美元,上升36.6%。三、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情况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占的比重只有3.5%,而发达国

42、家天然气使用量在整个能源当中占的比重超过30%。中国使用天然气也仅仅是刚刚起步,现在在一些大城市已经用上天然气,但二三线城市由于管道延伸长度没有达到而没有用上。我国天然气生产集中在资源丰富的西北和西南地区。2011年天然气产量为1025.3亿m3,同比增长6.9%,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盆地仍是主产区,生产商依然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主导,三家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2011年我国进口天然气2258.1万吨。其中进口液化天然气(LNG)1221.5万吨,通过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上海、江苏、辽宁五地的LNG接收站进入国内,气源地主要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和马来西亚;进口气态天然

43、气1036.6万吨,全部来自中亚天然气管道上的土库曼斯坦。出口天然气231万吨,主要供给香港和澳门等地。从消费来看,2011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307.1亿m3,同比增长20.5%,主要用于工业燃料、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等行业。表5 2006-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单位:亿立方米产量表观消费量2006585.53561.412007692.4695.232008789.327782009829.928902010944.64107320111025.31307.1资料来源:中国行业信息网图4 2006-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自2009年始,我国就结束了我国天

44、然气产量略大于表观消费量的格局,之后的年份天然气消费量均超过产量,且差距是越来越大,可以看出伴随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上升,天然气消费量超过产量这一趋势还将加剧,预计未来天然气进口将持续增加。从供求平衡看,2011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21.6%,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未来几年,随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以及中缅、中俄天然气管道和东部沿海地区LNG接收站的陆续建成,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量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m3,产量达到1400亿m3,净进口量达到900亿m3,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39.1%,资源形势比较严峻。四、2011年电力供应放缓,电力消费超出预期,供需紧张2011年我国电力供需紧张,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电荒蔓延。2011年由于用电需求超预期,且华中与西南地区水电出力不足,导致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电荒,同时煤价高企与来水不足拖累火电和水电业绩下滑,更加重了国内的电荒。电荒除反映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外,再次凸显了电力体制性痼疾的危害。电力供应情况,水力发电厂出现负增长,火电增速放缓。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19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