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46501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课程总课时:54 周学时:3 学分:3 开课学期:4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测验理论,了解测验误差的来源,以及能够根据测量误差的来源较好地减少测量误差。了解影响信度、效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项目分析的理论,理解测验误差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各种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信度和效度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解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常模、离差智商等概念。

2、要求学生掌握项目难度和区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对测验进行项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信度和效度的概念,能够运用信度和效度对测验进行比较和评价。此外,通过常用的测验的介绍和各种心理测验的使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验的使用技能,了解心理测验主试应该具有的资格,测验的选择、施测、评分和解释等一系列测验使用的知识,了解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和如何建立心理档案等。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教材:心理教育测量 戴海崎 张锋 陈雪枫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中文参考书目: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

3、(第四版) 美 吉尔伯特萨克斯 著 王昌海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4. 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的一般程序、项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理论、分数的解释和合成以及心理与教育测验量表的使用,试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能够对心理与教育测验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正确地选择测验和使用测验。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心理测验的理论,主要是有关信度和效度的内容。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通过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把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

4、基本理论,从理论上通晓心理和教育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等。(2)通过开展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调查、心理测验实验、SPSS数据处理的应用,初步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的适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对外语参考资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方面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资料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使学生与时俱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明

5、辨是非,提高对客观现象的洞察力。6. 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总评成绩由几个部分成绩决定,期末考试占70,平时分数占30。7. 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利用网络资源(心理测验网站)和已经购买的心理测验工具箱、心理测验量表安排学生实验课,全学期24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和特点,巩固所学的心理测验的理论知识。8.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二 教学内容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掌握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及其理论基础;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和测验;了解心理与教育测

6、量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道德准则。第一节 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三、测量量表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一、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二、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三、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四、 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一、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二、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

7、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 能力测量二、教育测量三、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第二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第三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二、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后的发展第三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什么是心理测量的误差及其种类;了解真分数的含义;了解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一、 心理特质的含义

8、二、 心理特质的可测性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一、 测量误差的含义二、测量误差的种类三、测量误差的来源第三节 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一、 真分数的含义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第四章 测验信度(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信度的概念;理解信度的作用;了解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信度的方法;掌握信度的几种估计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科研中的应用。第一节 信度概述一、什么是信度二、信度的作用第二节 测验信度的估计方法一、 重测信度二、复本信度三、分半信度四、同质性信度五、评分者信度第三节 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一、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二、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第五章 测量效度(4学时)教学目的

9、与要求掌握效度的概念及其与信度的关系;了解效度的种类,掌握各种效度的估计方法;了解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第一节 效度概述一、 什么是效度二、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二节 效度的估计一、内容效度二、结构效度三、实证效度第三节 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一、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二、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第六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验项目难度的意义,难度指标的计算及项目难度对测验的影响;掌握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意义,区分度的求法、区分度对测验质量的影响;了解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了解猜测率的计算方法;掌握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方法;了解测验猜测问题的纷争;掌握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方法。第一节 测验的

10、难度一、难度的意义二、难度的计算三、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四、难度的等距变换五、难度对测验的影响第二节 测验的区分度一、区分度的意义二、区分度的计算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四、区分度的相对性第三节 猜测问题与猜测率一、客观测验题中的猜测问题与猜测率二、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第四节 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一、多重选择题的作用和优点二、用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可以解决的问题三、对选择项的反应模式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七章 测验常模(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摸的编制方法和常模的使用方法。理解各种导出分数及其相互关系,并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各种测验分数合成的方法。第一节 分数转换一、原始分数与导出分

11、数二、百分等级分数三、标准分数四、标准分数的变式五、标准九分数六、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分数合成一、分数合成的意义二、分数合成的方法第三节 常模编制一、常模团体与常模二、制定常模的过程三、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四、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第八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心理测验的编制的程序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并把握测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心理评估的方法与过程。第一节 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的二、制定编题计划三、编辑测验项目四、预测与项目分析五、合成测验六、测验标准化七、鉴定测验八、编写测验说明书第二节 测验的实施一、 测验的实施过程二、

12、测验分数的解释第九章目标参照测验(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特殊意义,掌握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合格分数分界点的确定的过程和方法。第一节 概述一、 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 二、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第二节 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一、内容范围的确定二、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三、 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第三节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一、信度及其估计二、效度及其估计第四节 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分界点的确定一、专家评定法二、效标组预测法第十章 学绩测验(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绩测验的性质、作用和分类,掌握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编制步骤和注意事项,熟悉标准化学绩测验的

13、性能、编制方法以及题库的建设方法。第一节 学绩测验概述一、 学绩测验的性质二、 学绩测验的作用三、学绩测验的分类第二节 标准化学绩测验一、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二、 标准化学绩测验的编制三、 国外常用标准化学绩测验简介四、标准化学绩测验的题库建设五、我国高考的标准化试验第三节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一、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二、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步骤与方法三、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一章 能力测验(上)(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传统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智力理论及存在的若干问题,熟悉书上所列举的几种个体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第一节 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一、关于智力实质

14、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智力评估的实践探索 三、传统智力测验的若干问题第二节个体智力测验一、比内量表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三节团体智力测验一、陆军测验 二、瑞文推理测验 三、认知能力测验 第十二章 能力测验(下)(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和编制;了解典型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了解特殊年来测验和典型能力测验;了解创造力测验理论和典型创造力测验;第一节 能力倾向测验一、 能力倾向测验的产生二、 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三、 具体能力倾向测验介绍第二节 特殊能力测验一、 音乐能力测验二、 美术能力测验三、 机械能力测验第三节 创造力测验一、 发散思维研究与创造力测验二、 吉尔福特发散思维

15、测验三、 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第十三章 人格测量(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格测验的性质、分类,熟悉人格自陈量表、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的使用方法。第一节 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一、人格与人格测量二、人格测量的真实性问题第二节 人格自陈量表一、自陈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的使用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使用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的使用 四、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的使用 第三节 人格投射测验一、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二、罗夏墨迹测验 三、主题统觉测验 第十四章 其他心理测验(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焦虑及其测验方法;了解兴趣及职业兴趣测验;了解态度和品德的常用测量方法。第一节 焦虑测验一、焦虑概述二、焦虑测验第二节 兴趣测验一、兴趣测验概述二、常见的职业兴趣测验第三节 态度和品德测量一、 态度测量二、 品德测量第十四章 测量的综合应用(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量在心理咨询、人事测评和教育评价中的作用第一节 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一、心理咨询概述二、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二节 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一、人事测评概述二、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第三节 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一、教育评价概述二、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