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3493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1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B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D千呼万唤始出来始:开始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项,“千呼万唤始出来”意为“呼喊了好多次她才缓缓地走出来”,“始”在这里是“才”的意思。故选D。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

2、,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并评价其情感的能力。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整洁清幽”分析错误,“尘杂”实际上是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指静室;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繁杂琐事,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故选

3、D。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衿:衣领B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越陌度阡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C鼓瑟吹笙鼓:弹奏山不厌高厌:满足D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沉吟至今沉吟:沉思吟味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句子翻译为: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故选B。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在,保存C契阔谈,心念旧恩:同“宴”,宴饮D去日苦多去:过去的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存:存

4、在,保存”错误。本句意为“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存”,问候,思念。故选B。5、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错误,此句并非表达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而是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现在虽然年老,但依然心系

5、抗金前线,只要朝廷召唤,自己将奋勇争先。另外廉颇虽老,但赵王尚且派人去慰问,而自己却无人问津,表现的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落寞之情。故选C。6、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C下片中年

6、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D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错误。“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故选B。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谈笑有鸿儒,

7、往来无白丁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答案: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对偶。B项,互文,说的是谈笑往来都是鸿儒,无白丁。C项,夸张。故选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C.“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句子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选C。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8、)A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项,语意为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潦倒,在这里意思是衰颓,失意;B项,语意为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老大,在这里意思是年纪大了;C项,语意为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解释正确。D项,语意为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掩泣,在这里意思掩面哭泣。故选C。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韦庄,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因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B孟浩然的诗语

9、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答案:D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D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体诗。故选D。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慨当以慷当以:应当可以。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礼遇。D绕树三匝匝:遍。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10、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项,“慨当以慷”是说“歌声慷慨激昂”。当以:没有实义;B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C项,“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是说“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存:问候,探望;D项,“绕树三匝”是说“绕树飞了三周”。匝:周,圈。故选B。小提示: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

11、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暧”“墟”“烟”。故选D。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瀛洲(yng)天姥(m)剡溪(shn)渌水(l)B荡漾(yng)栖隐(q)倚石(q)已暝(mng)C澹澹(dn)天台(ti)觉时(ju)訇然(hng)D岩扉(fi)魂悸(j)青冥(mng)长嗟(ji)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

12、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B项,“倚”应读y,靠着的意思。故选B。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墙橹舞榭佛狸巷陌B纶巾寄奴烽火廉颇C凄冷苍皇风情门槛D憔萃凋谢次第寻觅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墙樯;C项,苍仓;D项,萃悴。故选

13、B。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14、,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

15、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答案:B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解说错误,

16、“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

17、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

18、。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

19、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1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鼓:弹奏。D山不厌高厌:厌恶。答案:D本题考查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D项,厌,意思应为“满足”,而非“厌恶”。诗句意思是:山不满足于自己的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故选D。17、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B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

20、抒之情缠绵悱恻,含蓄蕴藉。C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意蕴丰厚。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缠绵悱恻,含蓄蕴藉”错,所抒之情沉郁顿挫,深沉而凝重,动人心弦。故选B。18、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B对此欲倒东南倾

21、C春风又绿江南岸D云青青兮欲雨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例句中,“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意思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虎鼓瑟兮鸾回车”意思是: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对此欲倒东南倾”意思是: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22、。C项,“绿”,使动用法,使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温柔的春风使大江南岸一片绿色。D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云青青兮欲雨”意思是: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故选C。课内阅读19、根据对古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填出下面横线上的内容。登高(杜甫)(首联)起高天秋风江水渚洲写景(颔联)_无边落木不尽江水(颈联)_悲秋作客多病登台_(尾联)_苦恨霜鬓新停酒杯答案:承转合抒情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道结构梳理题是针对杜甫的登高而设计的,大体形式是图片框架。律诗共首颔颈尾四联,第一列表示这四联之间的关系,首联已经注明为“起”,而颔联“无边”两句是承接;颈联由写景转到写人“作客”“多病

23、”;尾联自然地“合”,抒发“艰难苦恨”潦倒不堪的处境。图表的第四空,根据最后一列来看,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显然是抒发客居异乡、潦倒不堪、壮志难酬的情怀,故填“抒情”。20、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诗词学习笔记,请你帮他把表格的空白处填写完整。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意象梧桐、细雨、黄昏画面特征凄清、冷寂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赤壁景色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答案:乱石、天空、惊涛、江岸壮观、雄浑抒发了作者对亡夫深深的怀念,表现了自己孤单凄凉的愁苦。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乱石穿空,

24、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句选择了乱石、天空、惊涛、江岸四个意象,描绘出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的景象,营造了怪石嶙峋、江水腾涌的壮观雄浑的意境,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赤壁景色的赞美,也显示了被贬之后博大豁达的胸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该句选择了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营造出天色昏暗、细雨透骨、雨落梧桐敲击人心的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写出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