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风文化陵园新建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10981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风文化陵园新建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风文化陵园新建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新风文化陵园新建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新风文化陵园新建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新风文化陵园新建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单位:*民政局编制单位:*工程咨询院编制日期:二一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目标11.3编制依据11.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2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7社会及生态效益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103.1项目区现状的主要特征103.2项目地情况概述12第四章 市场分析134.1我国殡葬市场分析134.2项目区现有陵园现状144.3*市人口及经济收入情况15第五章 项目定位与产品策划175.1战略定位及分析175.2产品体系开

2、发17第六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划196.1规划指导思想196.2总体规划设计206.3功能分区和墓区划分22第七章 总体设计及公用工程257.1道路及铺装场地规划设计257.2植物种植设计257.3园林景观小品设计267.4公用工程27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30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308.2环境影响分析308.3建议32第九章 安全卫生及节能349.1安全卫生349.2节能34第十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3510.1项目管理3510.2项目实施安排3510.3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36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811.1投资估算3812.2资金筹措39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与风险分析4112.1财务评价

3、的依据和原则4112.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4112.3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4212.4 财务效益分析4412.5 盈亏平衡分析4413.7财务效益分析结论45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4613.1结论4613.2问题及建议4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3项目主管单位 *民政局1.1.4项目建设地点*。1.2项目建设目标公墓建设本着“绿化荒山荒地、开发荒山荒地、造福人民”的理念,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执行标准多种类、分档次,力求突出个性的原则设计和建造,以满足

4、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以破迷信,树新风为切入点,宣传新型的祭悼方式,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3、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4、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民事发199224号);5、*殡葬管理办法;6、*公墓建设规划;7、*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长政199949号);8、民政部发布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9、*统计年鉴2008;10、*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1.4.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以园林式、生态化形式建造经营性公墓,利用*的荒山瘠地和部分

5、疏林地建设,规划点*小林厂总体规划面积200亩。1.4.2项目建设内容1、修建通往墓地的公路。 2、墓区内绿化工程。 3、祭扫通道硬化工程。 4、墓园大门、灵堂及工作生活用房、墓区景观休憩亭等建设工程。 5、建停车场、围墙等工程。 6、水电等配套工程。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项目建设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499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00万元,流动资金为195.0万元。1.5.2资金筹措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外招商引资。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按*市平均死亡人数3万人的占10%计算,为3000人。营业总收入:年平均1650万元。总成本费用:年平均845.61万元。

6、利润总额:年平均804.39万元。财务净现值: 税前2413.43万元(基准收益率10%),税后1035.34万元(基准收益率10%)。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前:动态6.3年(含建设期),税后:动态7.7年(含建设期)。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17.97%,税后13.51%。详见附表: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1.7社会及生态效益1、*生态公墓建成后,将有利于保护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目前农村无序的丧葬习俗,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生态公墓建成后,将有利于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进程。 3、*生态公墓建成后,将有利于规范丧事行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辐射、示范和引导作用,面向农村

7、、服务农村、净化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9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殡葬改革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既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更体现精神文明的程度,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推进殡葬改革的目的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建设起了

8、较高标准的殡仪馆,殡葬设施有所改善。但是,当前我县仍然存在群众绿色殡葬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墓、殡葬执法难度大和殡葬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妨碍该县殡葬改革的进行。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倡导丧葬新风,保护生态立县、开发旅游兴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公墓建设是配合我国殡葬业的不断改革、促进社会文明及提升殡葬文化的具体行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公墓建设作为当地人文景观看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建设一座风景优美、设施完善、合法健康的公墓项目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通过公墓建设,规定埋坟范围,逐步迁移坟地,可以促使*的殡葬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

9、。传统的土葬或骨灰土葬的形式,对市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的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国家、省、市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及节约用地的法规,对死亡人口作出了一律火化的规定。据统计,*市年平均死亡人数在3万人左右,仅市区每年死亡人数就在1.5万人上下,死亡率千分之六左右。*的火化率已经达到死亡率的98%。据初步调查,*现有*殡仪馆、*烈士陵园、*大蜀山文化陵园、*小蜀山公墓以及大兴塔陵园等五座公墓。*殡仪馆因处市中心,已在外迁的规划之中。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殡葬服务业这个行业始终滞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

10、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有利于保护和节约农村耕地,规范殡葬行为。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发展现代殡葬文化的需要。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倡导火葬,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国务院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要推行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因此,保护、节约耕地是农村殡葬改革中的重点。然而,如果农村没有个规范化的公墓设施做基础,丧葬中任凭丧户与公墓边缘的土地承包人私下交易丧葬用地,有的不经交易还导致纠纷发生,这怎么可能利于土地的保护与控制呢!又怎么可能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呢!现在用比较少的面积来建好基地,是为了将来保护更多的土地。围绕保护、节

11、约耕地这个重点,遵循便民利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建设好农村规范化公墓这一基础的设施,来规范农民群众在丧葬中的行为,控制骨灰处理丧葬用地,并逐步形成制度化,不断调查研究,倡导占地少、容量大、多样化、文明健康的骨灰处理方式,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沿着现代殡葬文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的关键所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时,我们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提到殡葬改革,一味的单纯的理解为就是实行“火化”。然而,火化后的骨灰处理、丧葬活动的内容等行为却随人们顺其自然,等到人们不规范的自行骨灰处理和迷信活动泛滥,造成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时,再掀起一次

12、平坟运动来简单强制解决,运动过后便又无人过问,一切仍然顺其自然。这样只能恶化党群、干群关系,削弱党的向心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更不可能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2.2.2有利于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农村凡是无人管理的公墓,都是杂草丛生,远看似荒地,近看是坟墓,难免一些人们走进这类公墓便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感。然而,当我们走进上海的“福寿园”、南京的“中山陵”、无锡的“青龙山公墓”和“湖景公墓”时,感觉到的不仅是走进了一座美丽的陵园、林园,而且好像是走进一座美丽的公园,一种美不胜美、感叹观止和艺术享受的感觉油然而生。尤其是上海的“福寿园”利

13、用因地随形,傍山依水优势,造就了上海这座国际化的殡葬伦理新境地,成了人们节假日休闲和观光的好去处。可见公墓建设不仅给人以一种清爽、庄重、美观的感觉,而且也给人有一种别致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正如有些外商所说:“从一个地方殡葬改革的公墓建设看,就不难想象到一个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程度如何。”由此表明:建好农村规范化公墓,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体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成果需要,是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树立地方形象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文明、美好的农村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精神文明的象征,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们井然有序的生产、生活。2.2.3有利于减

14、轻农民负担,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是满足人们纪念亲人情感和追求永恒纪念价值观念的需要。如果农村建好了一个规范化的公墓,那么,丧户就自然会服从规范化公墓的管理和安排,并能按照规范的要求处理死者的骨灰。必然也就不会出现因丧葬而出现农户之间私下交易土地的现象,更不会出现丧户花费上千元买墓套用于丧葬,几年后再遇政府掀起平坟运动时,导致砸墓现象而给农民造成本不该发生经济损失。同样农村如果建好了一个规范化公墓,那么,丧户也就永远不可能因丧葬用地而与公墓边缘的田主发生矛盾和纠纷。建好农村规范化公墓,可谓也是一种减轻农民负的举措之一,是得民心、合民意的殡葬改革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只有建设好农村规范化公

15、墓,才能从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办丧事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满足人们纪念亲人情感和追求永恒纪念价值观念的需要。2.2.4有利于勉励后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是便于搞好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需要。在建设农村规范化公墓中,注重将当地的革命烈士进行建墓立碑和创建现代的“劳模丰碑”以及“农家致富能人碑”等,并将他们的事迹给予永久性展览,这将永远有利于勉励后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也便于我们利用之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如上海“福寿园”以开辟名人墓区而弥补了上海传统殡葬文化上的缺憾。他们注重社会效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后建造了“文星阁”、“文星堂”,

16、现在又开发了一个“劳模丰碑园”,将劳模的先进事迹进行永久性展览。再如设计优美、建造精细的南京“中山陵”,陵墓中的石雕、浮雕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一身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的丰功伟绩。都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孔子曰:“生死亦大矣”。其意是说人生的生死都是很重大的事情。人们欢心雀跃地庆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会慎重严肃地对待生死之事。由此而形成的殡葬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传统,就必然有继承和扬弃的方面。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信,有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一系殡葬改革政策的引导,殡葬改革一定能沿着文明健康的轨道,将传统的殡葬文化扬长避短,通过改革的手段实现人生

17、的真正价值,进而真正起到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繁荣的作用。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3.1项目区现状的主要特征3.1.1项目区概况1、*概况*位于*中部,江淮分水岭横贯境内,南与省会*紧接,北与华东能源城淮南相依,东邻华东交通枢纽蚌埠,属典型的城间县。县域南部280平方公里,是*滨湖大城市“141”组团(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北部组团,目前正按照“制造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商贸之城、休闲之城”的理念打造*北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2、*概况*位于*中南部,西与吴山、杨庙接壤,南连国家综合改革示范镇双墩镇8公里,距省会城市*30公里,距省级双凤经济技术开发区12公里,*市重点工程蒙城北

18、路延伸段穿越我乡东南部四村,里程6.5公里,庄墓至双墩县级公路穿乡而过,合淮路、合淮阜高速,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全乡已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公路网形成,总里程达62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可耕地80000余亩。全乡辖12个行政村,236个村民组,人口26411人。3.1.2自然条件1、气象*属于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主要气候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 15.0极端最高气温 40.0(1959年8月23日)年平均气压 1012.5hPa年平均降雨量 957.5mm年最大降雨量 1541.9mm年

19、平均蒸发量 1514mm无霜期 228天最大冰冻深度 45cm2、水文*县城内有瓦埠湖、高塘湖、窑河、蔡城塘水库、永丰水库及四千多口水塘。3、地质地貌*地质属东西走向的江淮分水岭构造体系。水湖镇及周围地质由冲积的粘性土和第四纪地层构成,其下层基岩约为白垩纪或老第三纪紫红砂岩,前者为泥质胶状,后者为砂质胶状,无地下水,地表粘土厚24米左右,含高岭土氧化铁及铁锰核砾石等土壤,允许承载力可达200千帕。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该地区为7度区,工程抗震设计为7度设防。3.1.3社会经济状况2007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前3位。财政收入总量在全

20、省居15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64.5%,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主导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2%,增幅在全省前3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4%,总量居全省第3位。省会优势是*发展的最大优势。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现价增长20.3%;实现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增长45.6%;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长39.1%,跨入百亿投资大县行列;实现财政收入7.73亿元,增长40.1,年增收超2亿元,国税、地税收入双超3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8万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4680元,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亿元,增长25.5

21、%。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3.2项目地情况概述项目所在地*,占地200亩。项目区地处*中南部、江淮分水岭脊背位置,分水岭东西向横穿*南端约9公里。全乡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高高程89米,最低高程41米,高差近50米,属淮河流域,瓦埠河水系。乡域面积96平方公里,可耕地86000亩,水田占57.6,旱地47.4,12个行政村、236个村民组、26641人,农业大乡,大棕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棉花、山芋、大豆、花生等;特色产业有无公害蔬菜、经果林、 奶牛养殖、雪山草鸡养殖,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养业和外出务工。项目集塔、亭、楼、壁、墓

22、、树、花、草坪及室内葬为一体,将人文景观、休闲旅游、佛学文化紧密结合一起,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第四章 市场分析4.1我国殡葬市场分析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样,对于我国的殡葬市场,一个刚刚起步的朝阳行业,其中孕育着无限的发展潜力。4.1.1民情分析第一,我国的往生率造就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每年约有900万的往生人口,按人均殡葬消费5000元计算,每年就有450亿的消费市场;第二,我国已渐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已接近1.44亿,使行业市场具有永续增长性。4

23、.1.2国情分析第一,我国土地资源紧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建,道路修筑,工业建设,沙漠侵蚀等原因,耕地越来越少。省下一寸土,留于子孙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二,引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纠正丧葬中的大操大办,披麻戴孝,迷信愚昧的社会不良风气。改造昔日荒凉的乱坟岗,规划建造生态、人文、科学的现代化陵园。4.1.3政情分析第一,我国虽未制定殡葬法,但政策方向很明确。1997年,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对市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并提出“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殡葬管理方针。第二,政府保护下的十年发展。至今没有专业的企业,专业的队伍,束

24、缚了行业的发展。殡葬市场需要依靠市场调节,全面开放,走向市场化是殡葬改革的必然趋势。4.2项目区现有陵园现状4.1.1*殡仪馆*市现殡仪馆始建于1958年,位于合作化北路西侧。作为*市唯一一家从事殡葬服务的部门已建成使用近50年,但随着*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该馆现已处于主城区重要路段。此外,该馆因建筑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殡葬服务要求,与*市城市形象极不相符,而且往来穿梭的丧葬车辆又易造成交通拥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市民关于搬迁殡仪馆的呼声越来越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也提出相关建议,但阻碍重重,效果甚微。2006年以来,市民政局又会同规划等部门数十次赴三

25、县实地踏勘,先后拟出北郊垃圾填埋场,*吴山镇、小土山、五十头,肥东县桥头集镇、牌坊乡、林庙等十余种选址意向,经过反复论证,目前市殡仪馆新址已经敲定下来。4.1.2*蜀山烈士陵园*蜀山烈士陵园位于玉兰大道中段。自1995年建立,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蜀山烈士陵园也是*市的旅游景点之一,一直是*市唯一的宣传纪念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4.1.3*大蜀山文化陵园*大蜀山文化陵园由上海福寿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座落在古城*风景秀丽的大蜀山风景区旁。陵园占地约87000平方米,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整座陵园以艺术墓、名人墓、高档墓为主,有墓葬、植树葬、草坪葬

26、、壁葬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目前入葬的墓主有抗日爱国将领、革命英烈、高干以及各界名人等。文化陵园将秉承福寿园“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理念,建立起一座名副其实的人文公园。4.1.4*小蜀山公墓1986年小蜀山被确定为*市骨灰公墓,其从一个荒芜的山脊发展为墓型齐全、规划整齐、道路宽阔、附建有大型停车场的*最大公墓之一。小蜀山墓园在实现华丽变身的同时,为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1.5大兴塔陵园大兴塔陵园是省民政厅2001030号文件批准的大型永久公墓,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已成为集专业化、园林化、景观化、永久性为一体的现代人文纪念公园。占地约百亩,建

27、有伏龙塔、聚龙塔、办公楼、生活用房、147路公交底站站房等。塔内可安葬骨灰三万余座,能节约土地近千亩。大兴塔陵园位于包公墓遗址瑶海区大兴镇(集),陵园前面小河缓缓流过,似玉带缠腰,风藏水聚,实乃风水宝地。园内传统墓、古典墓、艺术墓、塔位墓等品种齐全, “一里三公”文化纪念堂、“一里三公”雕像、烈士墓等景点,免费参观。4.3*市人口及经济收入情况据2008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486.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83万人,增长1.6%。其中,市区人口203.49万人,增长2.6%;非农业人口210万人,增长3.1%。户籍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3.7,自然增长

28、率6.9,比上年下降2.3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501万人,增长2%,城镇化率达到62.4%。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1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5368元,增长19.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2.99:1缩小为2008年的2.9: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752元,增长18.3%,恩格尔系数为39.6%,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705元,增长17.3%。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603元,增长18.3%。 第五章 项目定位与产品策划5.1战略定位及分析生态公墓的设计和建设可概括为“大道至简”,即注重把握乡土化、保护与节约自然源、让自然做功、显

29、露自然等四个设计原理。墓区建设本着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执行标准多种类、分档次,力求突出个性的原则设计和建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生态葬的实质就是把殡葬活动纳入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更人道、更科学、更合理地让人的遗体进入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的良性循环,让土地得到立体使用和循环使用,让绿化面积迅速发展,教育公民提高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社会公德。生态葬的内容:环保棺木不用木,富丽大方秸杆造,消毒入殓保卫生,高科分解不燃油;生态殡葬不占地,绿化墓园胜园林;一步到位归自然,经济实惠最科学。生态葬的文化:入土为安顺民意,建设生态合国情,慎终追远民德厚,利国利民是根本。生态葬的理念:天人合一,时空和

30、谐;美化自然,社会优化。生态葬的形象定位:以绿色植物的生机与活力,以园林建设的诗情画意,以树木草坪的层次与序列,创造景观的季节变化与时序美,使绿色生态墓园真正成为新的文化景观和艺术博物馆。5.2产品体系开发本项目将吸收国内优秀生态公墓及景观文化陵园建设形式,使之成为集塔、亭、楼、壁、墓、树、草坪葬于一体的生态、环保的“人生后花园”。5.2.1主要墓葬开发形式青草坪葬: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的葬式。与芳草为伴,让生命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与天地合二为一。艺术型卧碑葬式:绿色殡葬,远看成绿,近看是碑。壁葬:前有水景,后有清风,风竹翠满廊,壁中有乾坤。花坛葬:骨灰深埋与花坛之中,四季鲜花种植

31、。常青树葬:把生命种成绿色,让灵魂随着枝头发芽、用每一片叶子呼吸大地的精华。生命以不同的形式郁郁葱葱,以不同的状态永垂不朽。成品墓葬:式样简洁、款式新颖,为客户提供多种价位、多种规格、多种材料、多种造型的数十种选择。塔葬:塔楼将以人文纪念馆的形式推出塔葬,馆内一年365天鲜花簇拥,一天24小时保安守护,尊而不贵,祭之有礼,为顾客提供个性追思厅、举办个人生平展、制作人生回忆录等。艺术墓葬:根据客户的爱好、个性与特长,度身定做独一无二的个性墓葬。5.2.2综合服务综合服务分为:鲜花销售、鲜花装饰、礼仪安葬、墓石改建、供品服务及便民服务等。第六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划6.1规划指导思想6.1.1突出崇

32、尚自然,营造绿色生态空间陵园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尽量不破坏现有的地势和植被。殡葬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与殡葬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提高殡葬园区的价值,同时要突出园林生态自然情趣。使往者、生者都处于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之中。6.1.2体现陵园与园林的统一陵园应具有自身的特征。表达庄重、肃穆、简洁、素雅的纪念性气氛。同时陵同义具有园林之美,通过大面积的草坪、树木、花卉、院落、亭台、小径、流水等造囝要素和手法,来表达亲切、宁静,为祭奠亲人的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6.1.3满足不同阶层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要求陵园应考虑人们的各种要求。提供多种选择、多种规格和标准。同时要考虑不问宗教信仰者的比

33、例。力求设计出自然化、艺术化的旧林环境。创造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活动内容、服务设施完备的殡葬园林。6.1.4突出表现科技文化内涵陵园在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重视科技应用、文化建设并与绿色生态建设有机融合,使陵园处处洋溢着现代科技特征和丰富的文化气息。准确把握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符合当代殡葬改革的最新精神,使现代高科技文化体现在殡葬园区的空间文化形态上。6.1.5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分期建设留有发展余地针对陵园本身的情况,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区划就显得极其重要。同时陵园的开发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投资也是分期分批进行,留有发展余地。总之,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殡葬和

34、旅游双重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地形资源优势,彻底革新传统的“墓、碑、灵”三位一体的结构,努力把陵园建设成为祭祀纪念、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6.2总体规划设计6.2.1设计原则1、陵园公园化的原则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融合中国殡葬文化、陵园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并结合中国风水”的和谐关系,以生态学、景观感知、景观文化及可持续理论为依托,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2、阴事阳做的原则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

35、相协调的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消除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3、坚持现代式风格的原则规划设计中全部采用现代的亭、廊、桥,且大量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如:亲水平台、溪坑石跌水、布膜等,包括主体建筑(业务房)都采用了钢结构、大玻璃钢结构的现代式风格,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4、风水学的设计原则园区内的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园区小径,墓间人行小道)。主干道可行机动车,在清明、冬至人流拥挤时,又可起到疏散人流的运用。次干道可行电瓶车,除了三个入口采用直线形的道路外,原则上按风水学“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也有利于景观设计。5、以人为本的设计原

36、则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形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6.2.2总平面设计陵园规划沿用中国传统皇陵的中轴线布局设计,采用地喻人形、拥抱山川、天人合一方案,有神圣崇高,气度恢弘,庄严古朴而生机盎然的中式皇陵特色,园区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园区内绿映鲜花、生生不息,生命

37、之河、源远流长,风水宝塔、坐镇江山、庇护逝者、福佑后人,是逝者安息的首选之处。项目整个规划布局以古玄学乾坤定位,在道路的布局上采用一轴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展开。“一轴”:即宽9米的陵园神道纵贯南北。划分为园区与陵区,由石拱桥作为分界,桥之前为园区,之后为陵区。园区和陵区无论在建筑上还是造景的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分。园区的水景及园林小品以恬淡、清新、自然为基调。而陵区的建筑体量较大,却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中显得从容而不张扬;在植物造景上,运用规则的队列式排列,给观者以肃穆、庄重的感觉。实现了“园林与人的对话,建筑与人的对话”。园区入口左侧是可供停放各种车辆的停车场,入口右侧则是陵园接待厅、陵园管理办公区

38、等建筑群落。经过园区大门,入园眼前即可出现一副山清水秀,明快流畅的山水瀑布景观,循环流动的瀑布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清新隽永。经过石拱桥即为陵区的中轴神道,宽9米的神道总长约千米,纵贯南北,给人一种安静、肃穆、敬畏的感觉,也显示出神道的高深和陵园的幽邃,神道在陵园文化是的内涵是:传承通往“神州”祭祖朝圣之意,神道为连通天人必经之路,可显其庄严、神圣。“神道”中心为一座七层寿塔。道路两侧分布香草园、牡丹园、海棠园、丁香园、紫竹园、云杉园、百合园、银杏园、香樟园等各类植物园区,园区周边为壁葬长廊。6.3功能分区和墓区划分根据目前陵园地形处理现状及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可考虑

39、将陵园设置成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办公接待区、祭祀(烧纸)区、墓群区、苗木繁育区等。本项目将陵园分为五大区即:入口接待区、休闲区、祭祀活动区、塔楼平台区和墓区。6.3.1入口接待区位于入口服务区,主要包括接待厅、园区管理、停车场、景区大门。(1)办公服务区陵园办公区位于大门右侧,主要包括办公区为各业务室、会议室、接待大厅。(2)停车场停车场位于大门左侧,主要为祭拜者来往车辆及园区接待车停放。(3)景区大门项目区设入口二处,主入口位于西侧,次入口位于园区东北角。园区主入口建设古色古香的门楼一座,高大而又精致,门楼对面设九龙壁。6.3.2休闲区 该区采用广场与绿地相结合的方式,既能集散人流,又满足家属

40、休闲时交流、休憩之需。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设置一组小型的假山喷泉,既丰富了该区的景观元素又以喷泉独特的动态景观特性激活整个陵园的静态景观,赋予该区以灵性和动感。在喷泉外围利用坐凳、灯饰、休息亭等景观元素,布置不规则的绿地,打破大面积铺装广场的生硬质感,既增加了绿地面积,又提高了生态效益。6.3.3祭祀活动区 该区设置在东南角,是 一个小型的广场。作为陵园最基本的功能 ,在该 区设有香炉、神殿,供家属烧香祭祀之用,周边用树池种植庭荫树,放置景观石。6.3.4塔楼平台区该区在一个椭圆形的平台上主要为信仰佛教者之用,由一座七层的塔为中心,在四周设计带状的绿地,种植乔木,下面放置园椅。此区作为整个陵园的中

41、心,空间在此聚合。6.3.5墓区墓区规划以自然式布局为主,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将墓区按安葬形式不同划分成 4个大区11个小区。整个墓区预计可安排15000对墓穴。为活跃陵园的气氛,使环境生动活泼,在各个墓区内均设有小型雕塑、指示牌、园椅、休息亭等各种园林小品以供游人休息和观景。墓区按照安葬形式的不同划分为:传统墓区、草坪葬区、树葬区、花卉葬区、壁葬区、艺术葬区、高档特色葬区等。1、传统墓区由于人们对传统墓葬的观念下子很难改变,在墓区的西侧规划一块传统墓区。沿袭中国传统的墓碑式样,墓碑造型采用长方型体,它有稳重、庄严的特点。以柏树为依托,墓区内配有古色古香的灯具、音响,整个墓区充溢着温馨的中国传

42、统文化气息。2、草坪葬区、树葬区、花卉葬区此区面积最大,位于整个墓区地势较低处。力求土地效益最大化和土地消耗最小化的设计理念。该区最大特点是绿树成荫,墓碑小,在树前或草坪上留一块书本大小的卧碑,碑上刻几句人生格言以做纪念。整个区内小草、绿叶、鲜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3、壁葬区位于整个墓区的周边,前有水景,后有清风,风竹翠满廊,壁中有乾坤。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型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主要形式有回廊式、亭子式、多层式的等等。4、艺术墓区这里是一座座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用园林手法表现丰

43、富多彩的艺术景观,给后以舒心的视觉享受。在墓碑设计和制作上体现出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将死者生前的特点和爱好浓缩在墓碑上,溶化在墓穴间。墓碑线条流畅、高雅而肃穆。设置墓位比较随意、活泼,自然展现为一座特殊的公园。5、高档墓区此区位于全园的地势较高处,登高望远,视线开阔,视觉效果最佳。整个墓区采用私家庭院的布局,绿化形式丰富多样,每个墓的周边划有一块休闲绿地,根据各自的喜好,结合园椅、山石、花木,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绿地景观,使整个墓区呈现出一种高贵、豪华、祥和的气息。第七章 总体设计及公用工程7.1道路及铺装场地规划设计道路规划是充分利用动态空间景物的展示规律,使各墓区点前后呼应,使家属在游览过程中能

44、把独立景点连贯成完整空间序列,形成一个统一变化的空间体系,以获得良好的动态景观。园路既是连接园内各墓区、墓点的纽带,又是引导游人观赏风景的导游线,同时自身也成景。因此,园路系统设计要根据陵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分类分级、台阶蹬道和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主要园路具有引导游览作用,宜于识别方向。家属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在充分考虑陵园游人容量、活动项目的基础上,依照地形地貌及习惯形成的小道,合理进行布局。根据园路所在的墓区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路面的材料、质感、形式、尺度、研究路面的寓意、趣味,使路面很好的成为园景的组成部分。根据陵园总

45、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园内各铺装场地的形状和面积,铺装场地根据集散、祭祀、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做出不同的设计7.2植物种植设计7.2.1设计原则种植设计应以陵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采取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手法;以墓区绿化、墓点绿化相结合为原则,各墓点及墓区绿化要力争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使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协调;同时在确保环境效益和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应考虑结合生产,大力营造经济与观赏相结合的经济风景林,为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服务。7.2.2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以

46、常绿作为基调,使殡葬功能区主题突出。墓区边缘道路两侧选择雪松、冬青、白玉兰、红叶李、广玉兰等乔木,打破了陵园中多用松柏树种的传统;墓间选择黄杨、海桐、女贞,点缀万寿菊、葱兰、红花酢浆草,使气氛活泼。通过乔灌草的高低错落,落叶树与常绿树的配合和各种群落的组合,使四季景观变化丰富,体现优良生态环境中植物多样性的特征。7.2.3植物色彩的丰富性传统公墓中的植物搭配大都以松柏为主,给人一种寂寞凄凉和伤感的情调,为打破传统印象,营造墓区植物色彩的多样性。春季是观花的季节,洁白的白玉兰,樱花、海棠、红叶李以及杜鹃等,带来了盎然的春意:夏季主景有幽静的翠竹,亮丽的萱草、石蒜及各色草花等;秋季以红枫、鸡爪槭等形成色叶景观群:冬季则以苍翠的松柏,营造出圣洁、清雅的冬景。这些秋色叶树种、彩色植物和开花植物的应用,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体现出大自然的四季转换和生命的轮回,给扫墓者及游客提供一个阴凉舒适的环境。7.3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为了增加陵园的整体视觉效果,可在园内设置一些景观小品。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 园林展示小品是陵园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文化宣教设施,具有造型美观及实用功能并重的特点,包括陵园导游图、简介牌 、标志牌以及指路牌等各种形式。园林展示小品从布局上到造型上均应与陵园景观环境 凋、统一,使其富有陵园个性 特 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