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04001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可研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根据省、市农发办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要求,晋中市结合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情况和粮食重点生产县确定情况,并考虑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情况,决定有榆次区实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

2、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粮食“八连增”和农民收入“八连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依据国家“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的要求,以及山西省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基本思路,结合榆次区农业发展规划和核心产粮区域的基本情况,榆次区委、区政府积极安排部署,在全面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榆次区修文镇项目区申报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榆次区位于晋中市的中心地区,具有区

3、位、交通、资源、文化和社会经济基础等多种优势,不仅工业发达,农村经济发展也较快,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系统的经济开发,使区域综合实力得到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全省二十强县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这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为了提高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达地区同样也需要促进农民继续增收。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建设,不断提高

4、农业的比较效益。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高质量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就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节水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但目前存在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种植投入不足、大部分中低产田急待改造等问题,影响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快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榆次区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以此带动全区乃至全市相同类型地区的土地治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1 范围为使项目开发

5、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根据榆次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产业特点和产品优势,按照“有基础、有规模、有重点、有效益、有特色”的原则,将建设范围选定在修文镇修文、陈侃、褚村、东长寿4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5万亩,规划治理耕地面积1.0万亩;农村人口5424人,共计1730户。 1.2.2 规模项目总规模1万亩,其中修文1800亩,东长寿1600亩,褚村3735亩,陈侃2865亩。 1.2.3 内容1)水利措施(1)更新机电井16眼,其中:机泵下卧16处,井房16间,机井智能控制系统16套,管理机4台,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16台;(2)修复配套机电井39眼,其中:机泵下卧39处,井房39间,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6、39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39台;(3) 110PP塑料输水管道80km;(4) 1KV3*35mm2低压地埋电缆18km;(5)变压器防盗器主机4台,分机16台。2)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7400亩,其中:增施农家肥2000亩,机械深耕3101亩,秸秆还田2299亩;(2)砂石机耕路25km。3)林业措施农田防护林220亩,共栽植树木2.2万株,主要栽植的树种为新疆杨。4)科技措施(1)科技培训0.5万人次;(2)示范推广300亩;(3)仪器设备8台件。1.2.4 工期各项建设工程从2012年6月开始,到2013年6月底完成,一年内完成。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

7、资规模1280万元(含工程监理费10万元)。按建设内容分:水利措施607.16万元,农业措施444.67万元,林业措施126.17万元,科技推广66万元,项目管理费25万元,项目管护费11万元。 1.3.2资金筹措项目规划总投资1280万元,包括财政资金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93.7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省级配套资金320万元(含工程监理费10万元),占总投资的25%,市级配套资金24万元,占总投资的1.88%,区配套资金56万元,占总投资的4.38%,自筹资金8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1.4效益 1.4.1生产条件改善方面 改善灌溉面积10000亩

8、,增加农田林网220亩;改良土壤面积7400亩;铺设110PP塑料输水管道80km,使渠系水的利用率由0.66提高到0.855。 1.4.2农产品增产方面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年新增优质粮食200万kg,优质蔬菜240万kg。受益农户年可新增收入976万元,效益分摊系数采用0.34,新增农民年纯收入总额为331.84万元,可新增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611元,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3经济效益方面1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5,远高于国家规定的8基准收益率。2财务净现值为809.31万元,大于零,有较高的盈利能力。3投资回收期:动态回收期为5.9年。符合国家规定的6年的基准

9、回收期。各项指标均符合财务评价规范要求,说明本工程在财务效益上是合理可行的。1.5组织领导和管理1.5.1建立竞争机制,加强项目管理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并实施高效管理,榆次区已经组建了“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其成员由水利、财政、土地、农经、林业、农机、科技和农业等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领导组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协调,区农发办负责农业综合开项目的具体工程实施。项目乡镇成立项目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自筹资金的筹措和投物投劳的落实,协调项目工程的实施。项目村成立相应的建设和管护机构。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到人

10、,各司其责,考核奖惩,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1.5.2建立竞争机制,加强项目管理1.5.2.1搞好项目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中,一是前期公示。在项目申报前,向农民群众公示项目的建设地点、规划方案、筹资投劳方案等内容。二是立项公示,在项目确定立项后,将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单项工程及数量、财政资金及筹资投劳的使用计划、效益目标等向广大农民群众公示。三是竣工公示,在单项工程实施地点,将项目的名称、投资完成情况、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效益、运行管护,向农民群众公示。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阳光作业,接受农民群众及社会的监督。1.5.2.2推行工程招标,提高

11、资金效益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施中,将把项目区机耕路建设、新打井工程等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在工程物资选择上,将推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度,保证工程、物资质量,提高资金利用率。1.5.2.3创新开发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为保质、保量完成好项目建设任务,实行财政、农发、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前期准备环节中,实行“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运行机制;工程项目实施环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并严格执行财务报账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竣工验收中,对照上级批复的项目计划、对工程设计、施工方

12、案、工程预决算等手续,进行严格审查、核实;运行管护中,重点抓好工程项目管护制度、管护人员、管护经费的落实,搞好日常管理和维修,保证项目工程正常运行。1.5.3加快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聘请山西农大专家教授和区农业,水利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区担任科技顾问,引进先进和实用的科学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到项目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培训会、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科技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榆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地处晋中市西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430一113720,北纬37288一

13、373230,西、西北与太原市为邻,东、东北与该市的和顺、寿阳两县接壤,南面是本市的太谷、榆社两县,地处石太、同蒲、太焦三条铁路线交汇处。东西宽度17.3公里,南北长35.7公里,总土地面积1327平方公里。项目区位于榆次区西南10公里处的108国道西侧修文镇。区内地势较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共涉及修文镇的修文、陈侃、褚村、东长寿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5万亩,项目区规划治理耕地面积1万亩。 2.1.2 水文气象榆次区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9.8,7月最暖,1月最冷,年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2,0的积温3990,10的

14、积温4270,年平均日照时数2700小时,无霜期154天,年平均风速2.9ms,以东南风为多,频率19;多年平均降水量430.2mm,最大降水量624.9mm,最小降水量230.6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夏季的79月份为汛期,温度高,雨量大,湿度大,水源充沛,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秋季常有连阴雨出现,春季空气流动频繁,经常造成多风少雨蒸发量大的春旱。多年平均蒸发量2068.5mm,为降水量的34.9倍。多年平均湿度为56,以8月最大,可达74,4月和2月最小,分别为44和45。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榆次全区国土面积1327km2,其中平原322.21 km2,占24.28%,丘陵5

15、38.87 km2,占总面积的40.61%,山地465.95 km2,占总面积的35.38%。全区整个地势东南、东北高,西部为潇河汾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修文镇项目区属于黄土平川区,海拔770m左右。土壤类型属草甸土和褐土两类,主要是中肥稳效型的耕作轻壤中壤及少量重壤浅色草甸土,熟化度较高,耕作层厚度在25cm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约11.6g/kg,全氮含量约0.8g/kg, 有效磷含量约16.3mg/kg, 速效钾含量约175mg/kg,土壤容重1.28g/cm3。耕层下多有托水、托肥的犁底层,全剖面呈弱碱性,PH值88.5,质地适中,土壤结构以团块为主,孔隙大于55%。2.1.4 水资源

16、榆次区位于晋中盆地东北缘,整体是东、北、南高,西低,呈簸箕状向西展开,地表水、地下水呈现由东向西运动的趋势。而地貌上由石山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倾斜平原区向冲积平原区过渡,从地形地貌上分析,榆次区西部平原是主要农业种植区,水资源的补给、径流到排泄储藏具有有利的条件。 榆次区域内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境内河流均以雨洪补给为主,部分有条件的区域,可引洪灌溉。潇河为汾河的主要支流,是榆次的过境河,每年可向境内供水2585万m3。榆次西南部平原区作为种植农业的主要区域,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山丘区侧渗双重补给,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可占全区地下水开采量的80%以上。 根据晋中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可

17、知,榆次区水资源总量为8900万m3,其中河川径流量2900万m3,地下水资源7698万m3,重复计算量1706万m3。全区人均拥有290m3,耕地亩均占有l85 m3,远低于全国水资源的人均和亩均占有量。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地域分布不均。本项目区处于潇河冲积平原,由于潇河上游潇河大坝和正新建的松塔水库大坝,河内平时无清水流量,汛期有洪水下泄,可补充地下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得到保证,故地表水不计。因此,项目区灌溉主要来自于开采地下水为主。区内地下水的主要给水来源为侧向地下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井灌回归补给,此外地下水径流方向为从东向西运动。地下中层承压水资源相对丰富,富水性受沉积物岩性结

18、构及补给条件的影响,其承压含水岩层特行主要为第四系上、中、下更新统砂砾石和粗砂及粉细沙层,由于流水作用强度在时空上的分异性,使盆地含水系统在边部具有单一结构,逐步过渡到中部为多层结构。地下水也逐渐从潜水变为浅层承压水和中层承压水。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古河道和洪积区的潇河洪积区富水段,地下水埋深在70m左右,根据榆次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研究报告,项目区土地面积10km2,水资源可采模数18.23万m3/km2.年,其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182.3万m3/年。项目区现有55眼机井,完好井单井出水量为25 m3/h。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榆次区土壤种类繁多,主要以褐土类型为主,还有草甸土。分褐

19、土性土(占总土地面积的29.65%,占总耕地面积的71%)、淡褐土(占总土地面积的8.9%,占耕地的21.3%)、山地褐土(占总土地面积的5.4%)、淋溶褐土(占总土地面积的3.27%)、浅色草甸土(占总土地面积的10.49%)、盐化浅色草甸土(占总土地面积的1.02%)、草甸盐土(占总土地面积的0.87%)等7个亚类。其中,褐土性土、淡褐土分布面积最为广泛,约65万亩,是本区的主要农业土壤,土壤呈微碱性,PH为8.08.5。项目区耕地属于中肥稳,具有开发潜力。2.1.6自然灾害 榆次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早、干热风、暴雨、冰雹和大风。干旱是该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发生在开春至初夏的春旱,约

20、占干旱年份的65,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78月份的伏旱也发生较多,常导致发生水、热失调,对生长旺盛的秋作物形成“卡脖子旱”,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干旱年收成减少l2成,严重时可达2成以上。每年68月常有暴雨发生,伴之而来的是洪水,部分地带由于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冰雹也是该区多发性自然灾害,多发生在4月下旬到8月上旬,以6月最多,常对作物造成打击性危害,从而导致减产。2.2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动力榆次区辖1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总人口5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万人。项目区有农村人口5424人,劳动力2970人,共计1730户。 占到全镇总人口的29.5%。项目

21、区人口与劳动力情况表项目区总人口其中:农户农业人口劳动力修文12504251250600陈侃12904101290750褚村14004101400760东长寿14844851484860合计54241730542429702.2.2土地利用现状榆次区现有耕地76万亩,仍有中低产田56.6万亩。水浇地4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8%。项目区规划治理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种植玉米8000亩,蔬菜2000亩。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亩)总耕地面积(亩)耕地面积(亩) 林地面积(亩)其它用地(亩)旱地水地修文27531800180060陈侃31282865286510褚村43223

22、735373510东长寿47971600160040合计150001000010000160注:其他用地包括居民用地、道路、水域等。2.2.3农业生产水平榆次区全区有耕地7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46万亩,主要作物玉米、小麦优种率达90%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蔬菜商品率达85%以上。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1.16亿kg,蔬菜总产量13.28亿kg。项目区规划治理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种植玉米8000亩,蔬菜2000亩,目前虽然大部分耕地为可浇水地,但是大部分水利设施为八、九十年代修建,年久失修,现在已满足不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目前玉米平均亩产量为450kg,蔬菜平均亩产量

23、仅有1800 kg。通过实施项目后,玉米亩产量可提高到700 kg,蔬菜亩产量可提高到3000kg。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项目区玉米(亩、公斤/亩、万公斤)蔬菜(亩、公斤/亩、万公斤)面积亩产总产面积亩产总产修文144045064.8360180064.80陈侃2292450103.15731800103.14褚村2988450134.97471800134.46东长寿128045057.6320180057.60合计8000450360.420001800360.18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由于社会经济有长足发展,榆次区的综合实力较强。2010年区财政总收入达16.09亿元,农村经济总

24、收入为150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0元,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修文镇地处榆次、清徐两县区交汇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业集约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又建成了较完善的商贸体系和乡村工业体系,第二、三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实力逐年增强,系榆次区的南部重镇。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榆次区有完善的区、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各级科技服务机构共330个:区一级农、林、水、机各局拥有专业院校毕业生210名,具有各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有370名;10个乡镇都有农林牧水机技术服务站:各乡镇都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70的村民委员会设有水利科技副主任,全区共培育了3000多科技示范户,有

25、农民技术员1.6万人,其中1.2万人取得了技术职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是该区的科技协作单位,由此显示出该区具有较为雄厚的科技实力。修文镇设有农林牧水机技术服务站,共有技术人员15名,其中有初中级技术职称的9名;全镇21个行政村都配备了科技副村长,有31个科技服务网点;有科技示范户110户,农民技术员40名,他们大部分取得了技术资格证;建有26个行业协会和技术研究会;有各种小型仪器设备ll台件。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设施全区有小型水库5座,总水利库容达606万m3。有机电井2334眼,机电灌站152处,安装提水设备2753台(套),总装机容量达40408kw。有灌

26、溉主渠道2896km,建成防渗渠道2781km,已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047km,修筑渠系建筑物38座,塘坝9处。修文镇是井灌区,水井是主要水利骨干工程,现有各类水井335眼,平均单井出水量为25m3/h,机电井全部配套,但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有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处于报废状态。项目区四个行政村现有农业灌溉水井55眼,井深在70-160米,完好井有39眼,平均单井出水量为25m3/h,出砂严重的有6眼、井管破裂无法修复的有2眼、出水量小于5m3/h的有8眼,基本处于报废状态,现有可用的输水管道8km。2.3.2田间工程现状目前,全区累计打井2454眼,配套的机电井2415眼,装机容量为31890k

27、w,有效灌溉面积39.85万亩。铺设地下管道计1128km,完成节水管灌面积15.84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3%。完成滴灌工程15处,滴灌面积0.99万亩,实施喷灌工程133处,喷灌面积4.73万亩。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面积为48万亩。平川农田已基本实现田、林、路、机、电、井、渠“七配套”。项目区境内现有田间道路38km,农田防护林网120亩,主要树种是杨树、柳树。林木覆盖率为14.7%。但项目区田间道路、林网未进行过统一规划,部分地方存在着树种杂乱、品种老化现象,需要进行更新。项目区内多数土地进行了平田整地,土壤改良,种植品种逐步更新,土壤肥力正在提高。项目区内现有土路38km,宽度在3-4

28、m,坑洼不平,布局基本合理、可利用的机耕路25km就可满足项目区田间交通要求,但多为土路,很不便于农事,急需要改造为砂石路。 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全镇现有农机管理站1个,大中型拖拉机110台,农用载重汽车189辆,农用排灌机械398台(部),农机总动力48524kw;此外,还有秸秆还田机、铺膜播种机、镟耕机等配套农机具以及多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项目区有大中型小型拖拉机112台,农用载重汽车79辆,各种配套农机具123台(件),农产产品加工机械120台(件),此外还有各种小型农机具:各村都有农机专业户可提供农机服务。2.3.4 交通与电力 1交通 境内项目区有太长高速、108国

29、道、榆清公路,地势平坦,交通发达。2电力 榆次区用电来自国家华北大电网,现有变电站9座,其中110KVA变电站5座,35KVA变电站4座,总容量227.5万KVA;修文镇有10千伏线路92km,变压器157台,总容量18600KVA,2004年完成了第二期农网改造。项目区有10千伏高压线路15km,低压线路6.5km;变压器16台,容量1670KVA。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项目区是井灌区,现有农业灌溉水井55眼,16眼机井修建于八九十年代,机井深度多为70-120m,由于维护管理跟不上,有29%的机井处于报废状态,其

30、中:有2眼机井管壁破坏而无法修复;有8眼机井出水量小于5m3/h严重不满足灌溉要求;有6眼机井出砂严重无法抽水灌溉而处于报废状态;另外39眼修建于新世纪初, 期,机井深度多为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25m3/h。基本处于报废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现有可用的输水管道8km,与机井极不配套,不能满足节水灌溉要求;灌溉电力线路老化破损,线路损耗过大;现有农田机耕路38km,宽度在3-4m之间,且全部是土路,“雨天泥泞路滑,晴天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外运和农民生产机械的正常出行;现有农田防护林120亩,但是布局不合理,满足不了农田的防护需求。 3.1.2耕地土壤肥力不足 项目

31、区种植玉米、蔬菜,种植比例为80:20,玉米8000亩,蔬菜2000亩,多年来,项目区种植结构没有大的调整,造成土壤中主要氮磷钾营养元素迅速减少,致使耕地的主要营养元素严重失衡,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理化结构,从而使得农业生产力提高缓慢,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1.3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项目区内的主要自然灾害有灾旱、霜冻、冰雹和农作物病虫害等,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这些灾害的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因此,通过营造防护林网、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机耕路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意义十分重

32、大。3.1.4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长期以来,项目区由于农户对种植业不够重视,主要农作物品种还没有实现高产、优质、专用;农作物施肥、栽培技术还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灌溉、施肥、打药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还不适应发展需求。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成本和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建设粮食重点产区的发展需求榆次区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要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稳定增长,就必须立足农村发展农业。只有让农民富起来,才能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2010年省政府把榆次区列入全省新增粮食辐射

33、区之一,因此,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综合治理,实施水利设施配套、机耕路修建、农田防护林建设、土壤改良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保证粮食的高产、稳产,真正将榆次区建设成为山西省产粮大县、产粮强县。3.2.2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由于现有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作物产量波动较大,现有的产量水平与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相比差异较大。目前,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10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增产增收,急需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3.2.3通过

34、示范将提高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展现代化农业建设是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内容。项目区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中,将大力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使现有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必然为周边乡村和榆次全区作出示范,从而使得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具有实施经验在修文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显著的政策优势,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的立项条件。 榆次区是山西省的重要农业区,作为山西省新增1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2020年)中划定的辐射区,具有区位、交通、资源、文化和社会经济基础等多种优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具有农业综合

35、开发的潜在优势,自然条件较好,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耕地在不断减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热、降水和地下水等农业资源,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当地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在工作方法和建设策略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可以避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3.3.2具有自然资源优势项目区地处晋中盆地,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步;地下资源也相对丰富,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好,这些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资源保证。3.3.3有强有力的技术保证榆次区有完善的区、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而且技术力量

36、雄厚:每个乡镇都有农、林、牧、水、机技术服务站:各乡镇都配备有科技副乡(镇)长,大部分村民委员会设有科技副主任,还培育了三千多农业科技示范户及一万多名农民技术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是该区的科技协作单位,由此显示出该区具有较为雄厚的科技实力。修文镇有较为完善的农林牧水机技术服务站,能够为农民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与山西农大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3.3.4具有良好的投入机制项目区各村在认真落实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这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立了市场经济机制。这一机制同样适用于农机、

37、道路、农田林网等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3.3.5群众积极性高通过长期的实践,项目区的广大群众和干部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实施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收入,尽快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对水利设施改造要求十分迫切,积极性很高,这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可靠群众基础。3.3.6资金支持有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榆次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显著增加,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增收,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园区工业,绿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支持下,榆次区的财

38、政收入迅速增长,修文镇村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长,从而能够使项目区自筹资金得到保证。3.3.7领导决心大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在项目区已经形成共识,并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一项目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还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大量的调研工作,还多次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以及完成了踏勘、匡算、粗线条规划等前期工作;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专门成立了榆次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所有这些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

39、组织保证。3.3.8示范带动作用强项目区所在的修文镇,地处榆次城南,与清徐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辐射作用大。项目完成后,对推动周边县的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调产和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会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榆次区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修文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区处于潇河冲积平原,由于潇河上游潇河大坝和正新建的松塔水库大坝,河内平时无清水流量,汛期有洪水下泄,可补充地下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得到保证,故地表水不计。因此,项目区灌溉主要来自于开采地下水为主。区内地下水的主要给水来源

40、为侧向地下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井灌回归补给,此外地下水径流方向为从东向西运动。地下中层承压水资源相对丰富,富水性受沉积物岩性结构及补给条件的影响,其承压含水岩层特行主要为第四系上、中、下更新统砂砾石和粗砂及粉细沙层,由于流水作用强度在时空上的分异性,使盆地含水系统在边部具有单一结构,逐步过渡到中部为多层结构。地下水也逐渐从潜水变为浅层承压水和中层承压水。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古河道和洪积区的潇河洪积区富水段,地下水埋深在70m左右,根据榆次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研究报告,项目区土地面积10km2,水资源可采模数18.23万m3/km2.年,其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182.3万m3/年。区内现有55

41、眼农田机井,16眼机井修建于八九十年代,机井深度多为70-120m,由于维护管理跟不上,有29%的机井处于报废状态,其中:有2眼机井管壁破坏而无法修复;有8眼机井出水量小于5m3/h严重不满足灌溉要求;有6眼机井出砂严重无法抽水灌溉而处于报废状态;另外39眼修建于新世纪初期,机井深度多为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25m3/h。4.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需水量和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2011年现状供需进行分析。1)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区内现有39眼修建于新世纪初期,机井深度为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25m3/h,每天开机按16h计,

42、年开机按1250h计。完好机井现可供水量119.91万m3/年。2)现状需水量(1)农业灌溉需水量从2010年榆次区水资办统计年报可知,项目区,由于机井供水量不足,现有耕地通常浇水不足,有约30%的耕地基本为名义水浇地,经估算农业灌溉需水量为168.42万m3。人畜饮水及二三产业用水可忽略不计。以上共计农业灌溉需水168.42万m3/年。3)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82.3万m3/年,近年来项目区完好机井可供水量119.91万m3/年,现有完好机井的供水量不满足需水量。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人民生活水平将有新

43、的提高,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即使农业灌溉用水维持现状也会使水资源的需求量显著增长,这就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需水量计算A、灌溉需水量计算根据近年来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拟定灌区作物种植比例: 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作物名称玉米蔬菜备注种植比例()8020结合自然条件与灌溉习惯,确定项目区不同保证率下适时灌溉的各种作物的灌水次数及灌水量,综合水利用系数取0.855。依据作物种植面积乘以综合灌溉定额为综合灌溉用水量。项目区各种作物的综合灌溉毛定额168.42m3/亩,规划面积1万亩,灌溉需用水量为168.42万m3/年。经济灌溉制度制定作物名称种植比例灌溉定额灌水次数灌水净定额备注玉米80140435灌溉

44、系数取0.855蔬菜20150530综合定额168.42m3/亩由于项目区人畜饮水及二三产业用水很小,故可忽略不计。以上共计需水168.42万m3。2)可供水量计算项目区控制耕地面积1万亩,区内现有55眼农田机井,16眼机井修建于八九十年代,机井深度多为70-120m,由于维护管理跟不上,有29%的机井处于报废状态,其中:有2眼机井管壁破坏而无法修复;有8眼机井出水量小于5m3/h严重不满足灌溉要求;有6眼机井出砂严重无法抽水灌溉而处于报废状态;另外39眼修建于新世纪初期,机井深度多为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25m3/h,按年开机按1250h计,完好机井现可供水量119.91万m3/

45、年。供水量小于需水量,不满足需水要求。根据需水要求和现状机井布局,需在项目区采取如下工程措施,保证项目区的取水要求。在项目区原有旧井附近布置更新16眼机井,井深在160m左右,根据测算,单井出水量25m3/h,年开机按1250h计,经计算,年可新增机井供水量50万m3。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量平衡分析项目区55眼井全部正常工作,机井供水量可达169.91万m3,大于项目区需水量168.42万m3,小于水资源可采量182.3万m3/年,供水量可以满足需要。4.4结论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区内主要以种植玉米、蔬菜为主,根据当地的灌溉习惯和经济灌溉要求进行灌溉制度设计,项目区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根据项

46、目区现有的水利设施等实际情况,本项目区采用管道灌溉技术进行节水灌溉。项目区将基本达到管灌灌溉的节水面积。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依据国家“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的要求,按照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有关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从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前提,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农田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