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第一章 概 述1.1 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目的因为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定的位置位于集体乡行政区范围内,但该地区还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确保该项目的选址过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特编制此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名称: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 1.2.2项目建设单位: 长岭县集体乡中学1.2.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xxx1.2.4项目建设负责人:xxx1.2.5项目建设地址: X052县道路南、集体乡东侧203米处1.2.6
2、项目主管部门:长岭县教育局1.2.7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2.8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工期为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1.2.9编 制 单 位: 长岭县规划设计勘测有限责任公司城乡规划资质:丙级证书编号:【吉】城规编第(113001)1.3建设单位概况:现状长岭县集体乡中学位于集体乡北侧,离镇区较远,距居民区最近点300米,校园四周均为耕地,交通较不便利,只有一条南北向道路通往镇区,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隶属长岭县教育局。为初级中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人,教职工31人,学校占地406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学校现有砖瓦结构教室6栋2400平方米、
3、学生宿舍、食堂300平方米。该校在县政府的特别关爱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生源。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教学水平逐年提高, 同时良好的教育质量受到了各界好评。 1.4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为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新规划校址总占地面积24195平方米,按远期在校生600人规模进行规划。在校内新建教学楼、食堂、锅炉房、门卫室等附属设施,其中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4814.74平方米、食堂442.39平方米、锅炉房184.00平方米、门卫室4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90.93平方米。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1357万
4、元,全部申请上级资金。1.6长岭县经济社会概况1、长岭县主要经济发展目标: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比上年增长27.3%。2.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措施:加快城镇化步伐,把长岭县建设为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按照县委、乡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县、牧业富县、开放兴县”的战略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开放步伐,为跨越式
5、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1.6.1 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松辽平原双城堡至伏龙泉隆起地带西侧,东与农安县接壤,南与公主岭市、双辽市交界, 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左翼中旗毗连,北与乾安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通榆县为邻。地处北纬4359至4442、东经12303至12445之间。二、气候气象长岭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少雨干旱区,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全年气候变化剧烈,有风沙,年平均最低温度4.6,年平均相对湿度50%,常年主导风向,西南西北风,年平均降雨量420.60 mm,年日照时数287
6、1.50小时。三、地形地貌及地震长岭县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30160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00米左右。长岭县城区内构成基底的地层以白垩系地层为主,顶板在地表以下50米左右,厚度达数千米,为一套巨厚层湖相沉积物。长岭县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GB18306-2001)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划分规定、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和吉林 省地震参数区划工作图,本项目所处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系数小于或等于0.05g,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本镇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岩,表层为0.5米左
7、右的耕土层,表层下为黄土状亚砂土、厚度5米左右,黄土状亚砂土下为粉砂层,厚度为40米左右。地耐力18吨/平方米左右。地下水为第四纪白土山组砂、砾、石承压含水层,距地表8085米。含水层厚度68米,最大为17米,由抽水试验成果可知,在水位降5米时,单井涌水量为60100 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东南侧地下径流补给。水量丰富、水位稳定,埋藏浅,易开发。地下水流向由东南向西北流动。1、拟建的集体乡中学工程,项目周围地势平坦、地下无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在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本次建筑的需要。2.根据相邻建筑物地勘报告,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可
8、以满足项目要求。1.6.2项目区基础设施概况一、给、排水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备深水井,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需求。本项目附近有排水管网,雨水可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污水引入市政排污管道。二、供配电长岭县电力富足,项目所在位置属农村电网供电区域,根据目前电力的输送情况,完全可保证用电需要。三、通讯条件长岭县已实现传输数字化通讯,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便捷,目前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网络已覆盖至全县。本项目通信条件良好。四、交通条件拟建设的集体乡中学工程位于集体乡东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项目临城镇道路,规划校园内道路与城镇道路形成环向
9、交通,交通运输条件好。五、市政设施集体乡中学工程拟建设位置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及自然环境较好,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线都已延伸到项目区。六、建筑材料来源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材料为砖、水泥、钢筋、河砂、石子、石灰等价格便宜,运输距离短且方便,可以大大减少运费。项目各项施工条件都比较好,木材、钢材均由当地建材市场充足供应,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1.6.3征地、拆迁本项目建设用地为政府划拨,不涉及征地相关费用,该用地属于空闲地。1.6.4场地综合评价1.场址的选择符合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场址的周边环境、位置、地质情况等能满足项目的建设。2.选址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市政基础、供电
10、、给排水设施等条件比较完善,可满足项目建设及今后运行的要求。综上所述,该场地适宜建设本项目。第二章 编制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1.1项目背景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知识传承、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源泉。教育成就未来,强省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对于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1.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在增强综合国力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教育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基础建设,根
11、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材20017号文件精神,长岭县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多次深入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核查,经过检查对照,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规划学区生源多数距家较远,从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了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解决学校的长远安全问题和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着眼,长岭县“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及教育规划建设寄宿制学校势在必行。2.本项目建于长岭县集体乡政府南侧、县道X052南侧,集体乡中学新选址校园内,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满足项目要求。项目管理所需的招投标、监理等项目监督管理机构有多家,可以对项
12、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本地区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多家,施工力量雄厚,完全有能力承接该项目的施工。本地区人、材、物等资源供应条件较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我县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够均衡,教育投入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农村校舍破旧,存在安全隐患,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3、。长岭县集体乡中学教学楼建设意义深远、十分必要、迫在眉睫。第一、长岭县加大力度集中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环境问题,使中小学生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安心学习和生活,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把“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具体体现。第二、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基础设施条件简陋,没有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宿舍和食堂,给师生生活、安全造成很大隐患。集中改造和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学校环境、维护学生安全、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三、集中解决学校教学、生活环境问题,为当地区农民子女入学创造一个良好的
14、就学条件,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发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全面进步。2.3建设规模与目标拟建设的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建设项目包括教学楼、食堂、锅炉房、门卫室等附属设施项目,其中教学楼4814.74平方米,食堂442.39平方米,锅炉房184平方米,门卫室4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490.93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为长岭县集体乡中学寄宿学生提供住宿条件,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为长岭县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三章 项目选址依据和原则3.1.项目选址依据3.1.1项目编制依据1、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委托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15、20年)吉教联字201214号;4、吉林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5、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6、长岭县集体乡建设规划;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9、长岭县集体乡教学楼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3、长岭县“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及教育规划;1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规1991583号;15、吉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16、
16、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3.2 指导思想3.2.1 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项目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县域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风向、位置、物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满足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的要求,使项目营运环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3.2.2 项目用地应与国家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政策相统一项目用地应充分体现国家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政策,合理规划,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控制用地指标,节约用地。项目选址尽量减少拆迁工作,满足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用地选址应尽可能避开耕地,如确实不能避开,应采取有效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耕地占用,并进行占补平衡,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3.2.3 项目用地选址应最
17、大程度的保证生产运行安全和保护环境项目用地选址应重视前期勘察和专题论证,对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确保项目建设、生产与国家对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要求相一致。项目用地经地质灾害性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认具备作为建设用地的条件。3.3 选址的基本原则针对本项目的特点,依照国家和吉林省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定,分析工程排放的污染物能否达到排放的标准,设计中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否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并提出合理、可靠、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教学楼选址选择时还应该重点考虑下列原则:1、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应根据燃料资源、运输条件、地区自然条件和建设计划等因素全面考虑。在选址工作
18、中,应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选址与教学和周边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关系;2、应注意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林地,还应注意少拆迁房屋,减少人口搬移;尽量减少土石方量;3、避免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造成基础工程复杂化;4、项目用地范围应根据建设和施工的需要,按规划容量确定;5、项目选址不应设在滑坡、塌陷、泥石流、地震断裂带以及9度以上地震区;6、应对周围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勘探,对拟建教学楼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7、项目供水、排水、电力必须落实可靠,并应考虑远期规划对项目的影响;8、项目选址应避让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第四章 项目区位条件分析4.1 现状条件分析4.1.1场地基本概况拟
19、建长岭县集体乡中学项目,位于集体乡东部,紧临县道X052路南、路北是集体乡政府。本项目东侧、西侧、南侧临耕地。规划地块南北最远距离120.86米,东西最远距离228.55米。整体地势较平坦,西侧略高、东侧略低、绝对高程190.36190.60米之间。校园规划用地面积为24195平方米。拟建校园北侧X052公路,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线。4.1.2规划建筑拟建教学楼等单项工程,规划建设在新选址的校园内,本次对新校址进行了全面规划。新选校址划分三个功能分区,北侧为教学区,西侧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位于教学区南侧。规划校园建设一幢教学楼、一幢学生食堂、一座锅炉房、一座门卫室和一
20、座公厕等附属设施(详见长岭县集体乡中学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集体乡教育远期发展规划,按在校学生 600人,12个教学班,教职工45人。远期规划用地24195平方米。4.2 区位条件分析4.2.1项目选址的自然条件1、地理条件:长岭县自然气候属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春迟秋早,夏短冬长,气候多变,温差悬殊,干旱少雨,常年以西南、西北风为多,年平均风速3.5m/s,年极端气温最高36.5,最低-33.9,年平均气温4.6,年平均降水量420.60mm,多集中在7至9月份,年均7级以上大风19.5d次,日照2871.5h,无霜期142.7d,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年产一季农作物的生长需要。2、气象条件序
21、号自然气象要素单 位单位数值备 注1年平均最低温度4.62年平均相对湿度%503常年主导风向西南、西北4基本风压kN/0.305年平均降雨量mm420.606基本雪压kN/0.157最大冻土深度cm17008年日照时数小时2871.509基本地震烈度度64.3项目选址的工程技术条件4.3.1总平面布置长岭县集体乡中学新校址内,地势平坦,海拔标高190.36-190.60米之间,地表为第四系粘土和亚粘土,略加平整即可满足建设要求。场地东西方向长约228.55m,南北方向宽约120m。总平面图布置将集体乡中学校区按照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拟建教学楼布置在教学区。2、
22、小区竖向设计,住宅楼0.00高程;道路节点高程等详见集体乡中学规划总平面图。4.3.2场地条件拟建教学楼综合建设条件较好。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场地平坦开阔,土石方工程量小;不占用基本农田,无地下文物,拆迁较少;有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4.3.3地质条件根据本次地块勘察表明,场地和地基稳定,地质条件好,没有滑坡、塌陷、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4.4市政设施条件:项目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及自然环境较好,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等管线都已延伸到小区周边道路。4.5 交通运输条件:拟建集体乡中学项目位于集体乡东侧,集体乡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西侧,项目北侧临X052县道,城
23、市基础设施完善,校园内规划道路与城市道路形成环向交通,交通运输条件好。4.6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根据长岭县集体乡建设规划,拟建设项目位置位于长岭县集体乡东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该区域交通便捷,校园北侧是城镇道路X052线,西侧、东侧、北侧是耕地。校园在北侧设一个出口,学生出入极为便利。长岭县集体乡中学所选区域对周边居民环境、交通环境影响不大。长岭县集体乡中学位于集体乡东部,该区域交通便捷。校园北侧是城镇道路X052线,西侧、东侧、南侧是耕地。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将该地块确定为教育科研用地,区域及自然环境非常突出,根据行政学区划分,适合在该地块选址建设教学楼等单项工程。4
24、.7 场地地层条件根据地块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下部岩土大体可分3层,自地面向下各层分别为 杂填土层、粉土层、粉土层;现分述如下:杂填土层:杂色,以粉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茎及少量建筑垃圾,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1.5米左右。粉土层:深黄色、黄色至浅黄色,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6.00米。粉土层:浅黄色、浅灰色,全场地分布,平均厚度为3.37左右米左右。 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表 表21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杂填土粉土180-200粉土200-230 4.7.1选址建议根据长岭县区域地质资料,校园选址地块地基稳定,没有滑坡、塌陷、泥石流、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现象,
25、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4.8建设条件评述4.8.1内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1)新选址校园场区主要为粉土组成,拟建场地内和周边不存在全新活动断裂,也不存在空洞、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不良地质作用;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无液化土,场地总体属稳定性较好场地,适于本工程建设。2)根据本次勘探结果,拟选校址覆盖层厚度小于3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烈度为6度。3)场区地层的地质条件较好,层粉土类土分布相对稳定,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4)场址地段地下水埋藏较深,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问题及对基础施工
26、的影响。5)勘探深度内未发现空洞。6)场区范围内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地质灾害发生。2.地形地貌条件长岭县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40274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80米左右。长岭县城区内构成基底的地层以白垩系地层为主,顶板在地表以下50米左右,厚度达数千米,为一套巨厚层湖相沉积物。3.水文条件本镇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岩,表层为0.5米左右的耕土层,表层下为黄土状亚砂土、厚度5米左右,黄土状亚砂土下为粉砂层,厚度为40米左右。地耐力18吨/平方米左右。地下水为第四纪白土山组砂、砾、石承压含水层,距地表8085米。含水层厚度68米,最大为
27、17米,由抽水试验成果可知,在水位降5米时,单井涌水量为60100 立方米/小时。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东南侧地下径流补给。水量丰富、水位稳定,埋藏浅,易开发。地下水流向由东南向西北流动。4.不良地质作用1、经调查,场区范围内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地质灾害发生,拟建项目周围地势平坦、地下无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在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本次建筑的需要。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当地气象部门资料,场区内标准冻深为1.70m。5.矿产资源在新选址校园场址范围内无涉及采矿权设置,不压覆已查明重要矿产资源。6.生态及人文资源新建校园场址距集体乡东200米以外,
28、不影响已查明文物。场址及周边区域无军事设施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对环境影响微小,大气环保也没有特殊要求。 4.8.2外部条件一、长岭县教育设施规划(一)教育设施规划原则1、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2、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深入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积极兴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原则。(二)教育设施规划重点规划期内要继续调整中小学布局,合理撤并农村中小学网点, 撤消生源少的农村小学,保留镇(乡)区及中心村小学,改造学校校舍,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师资力量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增设城市初中校点。(三)教育设施布局规划1、中心城区(1)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在各居住小区内增设幼儿园、
29、托儿所。(2)小学规划至2015年达6所,2020年8所。(3)初中规划至2015年3所,2020年4所。(4)高中规划保留现有高中,规划期末达到5所。(5)职业学校规划保留现有的职业学校。深入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社会紧需的技术人才。2、乡镇(1)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在各乡镇增设幼儿园、托儿所。(2)小学规划至2015年达33所,2020年27所。规划保留各乡镇政府驻地小学。(3)初中规划在太平川镇增设初中3所。(4)高中规划在太平川镇增设高中1所。 3、中心村规划在各中心村增设幼儿园、托儿所。(四)规划用地指标县域教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城镇乡名称占城区规划用地比例(%)人均规划用地指标(平方米
30、/人)城市长岭城区2.9-3.62.9-3.8太平川城区2.4-3.02.5-3.2中心镇太平山镇、新安镇、北正镇、集体乡3.1-12.0一般镇巨宝镇、前七号镇、三青山镇、大兴镇、永久镇、利发盛镇2.3-9.0流水镇、三团乡、东岭乡3.2-10.0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腰坨子乡、八十八乡、三十号乡3.4-11.0中心村2.6-6.04.8.3原料运输条件集体乡中学建成运营后所需要的原料极少,只是在施工期间需要一些设备和建筑材料运输。为减少其他运输方式中途吊卸作业的麻烦和不必要的物损,本工程的设备可通过X052县道运输至新选校园场址。项目主要建筑物材料来源充足,水泥和钢材可到县城购买
31、;其它建筑材料,砂石骨料等可就近购买。4.8.4水资源条件生活给水系统:在校园内打深水井,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可以保障项目运营后正常供水,施工用水可与生活用水结合考虑。4.8.5建设征地条件拟建校址为长岭县集体乡规划建设用地,长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申请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获得土地使用权属。4.8.6法律支持条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会引起法律纠纷。符合长岭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项目已上报在县政府、发改局等部门同意立项。4.8.7公共设施条件1、通讯条件:项目区处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各大通讯运营网络的有效覆盖区,国内、国际通讯便利。2、供电条件:项目区已通
32、10KV供电线路,可就近配套接入学校箱式变电站,用电具有良好保证。第五章 项目选址论证拟建设的长岭县集体乡中学新校址确定,是根据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关于乡镇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及集体乡建设规划,校址位于集体乡政府所在地东侧、长岭县天然气工业利用园区西侧、县道X052公路南侧,路北侧为集体乡政府。校址总占地面积24195平方米,计划总建筑面积约5490.93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学生食堂、锅炉房、门卫室等工程。选定校址位于长岭县集体乡政府所在地、是集体乡行政地域中心,地势较为平坦,场地交通状况较好,施工安装条件较好,适宜该项目建设。工程建设期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总计1
33、2 个月。5.1选址方案教育发展需要分析5.1.1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战略环境 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推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5-70%;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2030年第三产业比重将上升到53%左右;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住房面积、家用汽车普及率、居民用电用能等水平稳步提高;四是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5.1.2 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1、长岭县城镇化发展动力根据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长岭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双重动力:一方面是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向县域的产业转移,进而拉动长岭县域城镇化发展;
34、另一方面是长岭县通过自身的发展进行城镇建设和产业扩张,吸纳区域内部的农民向城镇转移,从而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结合城镇化动力机制条件,长岭县城镇化发展应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人口、要素的吸引能力,通过完善园区建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提高长岭县的城镇化水平。探索一条 “承接扩散、强化集聚”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2、城镇化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副中心城市和县域中心城镇:引导县域人口与产业向太平川镇和县域中心城镇集体乡、太平山镇、新安镇、北正镇等区域的集聚,通过产业群的培育与居住质量的升级,扩大城镇规模,增强集聚功能,形成有优势的发展区域,扩大城镇规模,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重点城镇转移。3、强化开发
35、区的带动作用不断促进长岭环城工业集中区、太平川工业集中区、集体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业园区、三青山工业园区、巨宝山镇左克化工园区、双龙工业园区、三青山马铃薯加工园区、新安镇特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永久、巨宝山农副产品产业加工区、前七号木业园区、东岭木业园区、风能利用园区的发展,强化开发区的集聚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促进其对中心城市、中心镇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同时,通过开发区综合建设,承担部分城镇功能,扩大就业容量,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内转移,强化区域综合服务空间功能。4、统筹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空间与远景设想规划以长岭县城(长岭镇)为中心,包括新安镇、前七号镇、流水镇、环城工业集中区、双龙工业集中区、长岭
36、县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围绕“三横、四纵、四环”道路网络和“双轴、四区、五中心”的城市构架,拉大城市框架、扩展空间;优化生态、彰显人文;时尚开放、疏朗通透;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宜创业的中等城市。依据大庆至广州、大蒲柴河至科左中旗高速公路,长春长岭西巴彦花铁路和距长春100公里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及长春市主要能源通道上的节点重要地理位置,把长岭县打造为长春市的后花园城市。远景2050年这一区域的规划面积112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0万人,规划人口达到50万人。5、综上所述:根据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设想,集体乡充分利用当地的石油、
37、天然气资源,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资源综合加工利用产业体系。随着集体乡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的快速发展,集体乡必然形成以农、牧、副产品生产和天然气开发利用为主的工业型乡镇,人口快速集聚的小城镇。根据长岭县城市总体规划,关于长岭县分乡镇人口规模预测,集体乡到2020年总人口11000人,其中非农人口3000人(不包括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机械增长人口)。由此可见,在当前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集体乡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的因素。长岭县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异地选址建设集体乡中学新校园,大力度集中解决中小学教学环境问题,使中小学生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安心学习和生活,是贯彻
3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把“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具体体现。该项目符合吉林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长岭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指导精神。5.2选址方案行政许可性分析现已取得了长岭县发展和改革局、长岭县国土资源局、长岭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长岭县环境保护局等政府部门相关批复文件。各部门一致同意本项目建设,并建议尽快办理其它部门相关批复文件。5.3选址方案与城乡规划相容性分析5.3.1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1.战略目标短期实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争
39、取基本实现现代化。 2城镇化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建设长岭县中心城,促进产业发展,完善中心城的各项功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繁荣而有特色的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小城市;积极促进与县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合作与发展,带动县域的共同发展,培育重点城镇,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建立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心城、中心镇、建制镇相结合,规模不等、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3. 空间布局:(1)、在新一轮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构建了“四轴、一区、一带”的空间体系格局,长岭县位于吉林省重要发展轴线和重点地区的边缘。(2)、吉林省中部城镇群中的三级发展轴线上的地方性中心城市,在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
40、中,长岭县被定位为长松三级发展轴线和能源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轴带上的地方性中心城市。(3)、松原市二级发展轴线上的中心城市(4)、与县城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长岭县集体乡中学项目选址在集体乡东侧、集体乡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西侧。校址所在地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轴线上,与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并不冲突。5.3.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根据工程建设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并尽量避开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依法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集体乡中学占用的土地均按照有关规定,在获相关土地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对原有的土地使用者予以相应的经济赔偿,因此影响不大。分析结论论 证项 目协调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备注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
41、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总体规划,与城乡居民点的建设是否协调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分析项目建设用地是否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是否占用耕地 5.4 选址方案对资源环境影响分析5.4.1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1.水土保持 通过对新建集体乡中学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主要来自扬尘和施工噪音,运行期则对环境影响甚微。(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新建集体乡中学工程场区内现状为耕地。土建施工期均比较短,因场地施工、道路、市政设施建设破坏的植被均可在建设完成后得到恢复和重建。因此,施工期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较小。(2)防治措施本工程在土建基础开挖、电缆沟开挖、道路平整和建设过
42、程中,如遇大雨天气将会导致水土流失。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减少因施工造成的局部区域水土流失。施工中防止局部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如下:(a)在各项基础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施工,减少基础的开挖量,使施工中的弃土量减少。并将挖出的土石方集中堆放,以减少对附近植被的覆盖,保护局部植被的生长。(b)拓宽场内运输道路时,应因地制宜(挖高填低)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并将沿路各类施工弃土充分利用,以减少施工结束时场地平整的土方量,避免修路大量挖土,若施工较多剩余土方未利用,需就地平整,以减少因施工对局部植被的破坏。(c)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各类车辆须在规定运输道路上行驶,避免随意行驶破坏该
43、区域内植被,避免形成局部风蚀现象并造成水土流失。(d)施工期时间安排上应尽量避开雨季,最大程度地减轻水土流失。该工程的建设不会使该区域发生较大的局部水土流失,而且随着工程的建设,小区域生态环境将有所改善,对保护水土流失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教学、生活区的建设应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绿化率大于25%。4.噪声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源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主要产生噪声的施工机械有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装载机、振捣棒和振捣器等,这些噪声源的噪声级分别在80-200dB(A)之间。施工边界噪声达标衰减距离最大为100m,由于各施工点最近的村庄远在100m 之外。因此,施工期
44、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不会对附近各村庄居民产生影响。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在施工和材料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现象。在施工前应作好施工规划,尽量减小施工面,施工中对集中起尘区采取洒水抑尘,可有效减小扬尘对环境的影响。6.生活污水影响分析A、污染源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学生食堂、厕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上述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B、 治理措施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化粪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生产垃圾定期清运至城市垃圾站;噪声可采取增加与噪音源的距离,密闭门窗,贴吸音材料等措施,达到降噪的目的。结论性分析论 证 项 目协调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备注协调基本
45、协调矛盾与区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的协调项目产生的污染是否符合区域环境容量5.5 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的协调分析根据拟选集体乡中学所处地形地貌及地层条件,综合考虑本场址属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长岭县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GB18306-2001)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划分规定、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和吉林 省地震参数区划工作图,本项目所处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系数小于或等于0.05g,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新建集体乡中学项目不存在爆炸、有毒气体等危险性隐患,因此,对城乡公共安全的影响甚微。即便如此,在教学楼投入运营前,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劳
46、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必须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通过验收,而且应在防火、防振动、防电气伤害、防高空坠物、防噪声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格按照规程采取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结论性分析论 证 项 目协调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备注符合基 本符 合不符合与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要求的协调分析项目的安全措施和建筑安全等级要求是否符合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要求5.6与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的协调新建集体乡中学距离集体乡所在地远在200m以外,项目区没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5.7选址方案社会效益评价5.7.1其他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为当地带来税收收入,在建设期还可以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如建材、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制造、农副产品等的大力发展,对扩大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也会起到明显的促进推动作用,从而拉动地方的经济发展。综上所述:集体乡中学的建设对促进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结论性分析论证项目协调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备 注协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