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策划书.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01132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前言11 概述11.1 项目概述11.2 编制依据21.2.1 国家及某市有关城市节水的法律、法规、标准21.2.2 编制依据21.2.3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31.3 编制范围、目的及内容31.3.1 编制目的31.3.2 编制范围31.3.3 编制内容31.4 某地规划概况41.5 体育综合馆建设情况51.6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供水方案51.7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2007 年9 月)相关结论52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62.1 概述62.2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7(1)德国7(2)日本8(3)英国9(4)美国9(5)新加

2、坡和丹麦92.3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102.3.1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102.3.2 国内雨水利用相关政策及法规133 某村分质供水的必要性143.1 分质供水的必要性143.2 分质供水的水质标准164 某村雨水利用的必要性164.1 雨水利用的意义164.2 雨水利用技术174.2.1 雨水的初期弃流174.2.2 雨水利用技术204.3 雨水利用设计原则224.4 雨水利用主要技术措施225 某村雨水利用工程方案245.1 工程规模论证245.2 某市降雨特征与雨水利用效率分析255.2.1 某降雨特征分析255.2.2 存储池容积与雨水利用效率255.3 工程技术方案295.3.1 可利用

3、雨水水质及水量305.3.2 雨水收集及处理工艺流程方案325.3.3 初雨弃流措施335.3.4 废水和污泥的处置335.3.5 雨水利用工程设备一览表346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346.1 环境保护标准346.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346.3 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原则356.4 噪声防护357 节能与节水357.1 资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357.2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357.3 节能措施367.4 节水368 技术经济分析368.1 工程造价368.1.1 编制依据368.1.2 资金筹措378.1.3 投资估算金额378.2 财务分析及评价398.2.1 投

4、资与运行成本398.2.2 财务分析的水价标准408.2.3 回收成本及经济评价409 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419.1 前期工作组及招标代理组429.2 工程设计协调组439.3 工程施工管理组439.4 工程造价及财务管理组4310 项目招投标4410.1 项目招标的依据4410.2 招标的范围4410.3 招标的组织形式4410.4 招标方式4411 结论与建议4512 附件:资金来源及项目批复资料4513 附图:4550前言某市是一个降雨充沛的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682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81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87 亿m3,水资源总量为79.79 亿m3。全市过

5、境水量很大,是当地产水量的二十多倍,达1886.15 亿m3,是某市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水量主要来自西江、北江、东江、增江以及国泰水、芦苞涌。根据2006 年某市水资源公报某市地表水资源量92.57 亿m3,地下水资源量17.01 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93.5 亿m3。2006 年全市总供水量80.20 亿m3,其中地表水占99.56%,地下水占0.44%。某属水质性缺水城市,目前正在开展西江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某市是我国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雨水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某某村实施雨水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雨水利用可以作为某地杂用水的补充水源。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

6、要(穗市长会纪【2007】56 号)“第三条某地屋面雨水收集后作为杂用水的补充水源”。我院受某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GAG 委托【2008】43 号),承担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通过现场查勘、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并与某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了多次讨论与协调,我们在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2007 年9 月)的基础上,编制了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1 概述1.1 项目概述项目名称:2010 年某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模:收集体育综合馆区3.3 万m2 屋面雨水,设雨水调蓄池3 处,容积合计1800 m3,年收

7、集和处理雨水约4.15 万m3。项目建设地点:2010 年某会某地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法人单位:某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本次方案收集和处理某地体育综合馆区屋面雨水,初雨弃流进入雨水管网,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供市政绿化和冲洗路面,过量雨水溢流排入河涌。本次方案设雨水调蓄池3 处,每处容积600m3,合计1800 m3,年收集和处理雨水约4.15 万m3。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及某市有关城市节水的法律、法规、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 国务院国发200036 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 号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4) 建设部

8、、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建城1996593 号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的通知5) 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的通知6) 建设部建城200090 号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7) 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 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2002 年6 月)9)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联合颁布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10) 某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199551 号

9、颁发某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的通知11) 某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1992134 号颁发某市城市计划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12) 某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1996129 号颁发某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13)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CJ1642002)14)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1.2.2 编制依据1) 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2007 年9 月)2) 第16 届某某会某村规划建设某要求3) “2010 某某会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4) 某某村工程地质普查报告及地质勘察资料5) 委托某地分质供水及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委托书(GAG 委托【2008

10、】43 号)6) 关于某地建设规划的复函(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穗发改城【2008】85 号)1.2.3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4)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5)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GJ/T 952000)6)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标准(GB/T50102-2003)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8)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1、(GB50013-2006)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1.3 编制范围、目的及内容1.3.1 编制目的雨水收集和处理方式研究:分析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和新技术,并结合某地的具体情况分析某地采用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技术路线及工程方案研究:确定在某地的体育综合馆区收集屋面雨水,初雨弃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后供市政绿化和冲洗路面,过量雨水溢流排入河涌,并相应提出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确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工程投资估算及成

12、本指标,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1.3.2 编制范围本工程范围为体育综合馆区体育综合馆区可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3.3万m2(总屋面面积约3.6 万m2)。体育综合馆总用地面积约10.1 公顷,总建筑面积65340m2,其中某体育馆(体操)建筑面积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15630 m2,某某历史展览馆建筑面积3800 m2,架空平台建筑面积12990 m2。1.3.3 编制内容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在分析国内外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方式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新技术的技术流程、系统构成、技术优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实施本工程的必要性:某地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既可减少

13、城市自来水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又可作为某市雨水利用的试点工程,为以后雨水综合利用积累经验,某地采用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建设方案内容提出:以某地赛规划和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为依据,结合本次工程实施时的情况,确定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采用分设三套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的技术、设备及工程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基于工程实施内容,进行本工程投资估算及系统运行成本测算;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采用科学、先进、适用、成熟的施工方法和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工程建设、投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的相关规定。1.

14、4 某地规划概况第16 届某某会某地用地位于某新城的东北部,某地在城市建设分区中属于密度四区。用地范围包括京珠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四号线)以东,清河路以南,莲花山水道、砺江涌和小浮莲山以西,规划中的长南路(轨道交通三号线,赛时未开通)以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3 平方公里。规划净用地面积1986086 平方米。规划中的平南高速路、主干道二、主干道一自东向西分别南北向贯穿规划用地。用地的西南边京珠高速公路和南面40 米规划路交汇处是轨道交通四号线的海傍站,赛时开通。用地临近莲花山水道,河涌密布,用地内有三纵一横共四条现状河涌流经某地规划区。三条南北向河涌自北向南汇集到南面的东西向河涌,再通往东面

15、的莲花水道。南北向河涌自西到东分别为官涌、南派涌和丰裕涌,南面的东西向河涌为三围涌。某地作为未来某新城建设的启动区,定位为配套完善的中高档居住社区及区域服务中心,2010 年作为第16 届某会某地使用,会后部分区域作为亚残村供第一届亚残会使用。结合某地的使用功能,分为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某公园六大部分。某地规划根据赛时和赛后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建设规模分为赛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赛后修建性详细规划,赛时总建设量约为190 万平方米,赛后总建设量约为274 万平方米。某地赛时建设规模需容纳14000 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运动员村)、10000 名媒体人员(媒体村)、280

16、0 名技术官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18000 名(配套中小学内安排)进驻。同时,赛后需满足亚残会4000 名参赛人员的使用需要。赛后居住用地总建设量为174 万平方米,按每100 平米住宅建筑面积为一标准户及每标准户3.2 人估算,规划总人口大约为56000 人。图 1.1-1 某地示意图1.5 体育综合馆建设情况体育综合馆区总用地面积约10.1 公顷,总建筑面积65340m2,其中某体育馆(体操)建筑面积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15630 m2,某某历史展览馆建筑面积3800 m2,架空平台建筑面积12990 m2。总屋面面积约3.6 万m2,其中可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3.3 万m

17、2。1.6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供水方案根据2010 年某会(某)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政工程篇某地供水拟采用分质供水,高质水由沙湾水厂、南洲水厂联合供水;雨水调蓄利用作为杂用水水源之一,市政中水或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补充水源。1.7某某村杂用水专项研究(2007 年9 月)相关结论2007 年9 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某某村杂用水专题研究提出了两个方案,其中方案一结论如下:(1)某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2)某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3)雨水收集采用分

18、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利用雨水。(4)除市政道路、重型车道外,地面均做渗透地面,实现雨水的间接利用。(5)景观水系设循环处理系统,循环周期7 天,辅设人工湿地等自然生态处理设施。(6)高低水位差保证1.2 米,用于调节雨水水量。(7)景观水系与某村外的水系彻底分开,保证完整的独立性。(8)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20941 万元。其中方案二结论如下:(1)某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2)某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3)景观水系与某村外的水系不能分开,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性。(4)

19、仅收集屋面雨水(赛时34.5 万平方米,赛后68 万平方米)的雨水,分散设置14 座雨水调蓄池,容积5 万立方米。(5)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约3927 万元。由于外江堤岸及河涌整治由番禺区水利分局完成,某村内河涌无法保证其独立性,故专家讨论结果推荐方案二。2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2.1 概述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需水量逐年增加。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水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维系自然生态的环境资源。水资源危机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现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

20、威胁人类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仅是环境和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有以下几种方式。(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将屋顶作为集雨面,收集较清洁的雨水用于家庭、公共设施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绿地、冲厕、洗衣等杂用水以及循环冷却水系统。(2)屋顶绿化雨水利用:通过屋顶绿化消纳雨水径流,同时可削减面源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3)绿地雨水集蓄利用:利用低势绿地增加入渗补充地下水,削减洪峰流量与城市面源污染。(4)各种下垫面雨水的综合收集利用,包括通过雨水渗漏设施增加地下水补给。某市雨水资源丰富。开展城市雨水利用具有多方面的潜在效益:节约水资源,控制城市

21、水涝及城市面源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2.2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利用。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雨水的利用价值,采用各种技术、设备和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控制和管理。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丹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和应用。(1)德国德国是国际上雨水利用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集成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特之一就是设备的集成化,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调蓄、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雨水利用

22、主要用于市政用水和工业用水。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即可达到杂用水标准,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厕所冲洗和绿地灌溉。二是路面雨水渗透系统,收集的径流通过渗透设施补充地下水。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小区设有渗透性排水管道和浅沟,雨水径流通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进入存储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表2.2-1 德国雨水利用方式及相关技术标准由于已具有完善的雨水利用技术,德国通过各种市场管理手段以及法律手段鼓励用户推广采用雨水利用技术。例如,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从法规方面而言,德国

23、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求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开发后的径流量不得高于开发前的径流量,迫使开发商必须采用雨水利用措施。柏林坡斯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坡斯坦广场是东西德统一后开发兴建的欧洲最大的商业区。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因此要求商业区建成后既不能增长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能增加雨水排放量。为此,开发商对雨水利用采用了如下方案:对适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全部建成绿色屋顶,利用绿地的滞蓄作用滞蓄雨水,一方面延缓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经除去前期径流和过滤后引入

24、地面蓄水池,构造水景观。水景观与位于楼寓地下室的泵站相连,形成循环流动水流。泵站前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若水流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先进入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再循环系统;若水流水质满足要求,则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水景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涌泉状的水循环系统出口,埋设于水生植物之中;二是两个面积为1.3 万平方米的地面蓄水池;三是阶梯状瀑布,其上游与蓄水池相连,下游与泵站相连,形成循环系统。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也是近年来德国投资较大的又一建筑工程。由于展览中心是人员流动频繁之地,因此,这里雨水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先用于构造水景观,多余雨水用于回灌地下水。设计将展览大厅屋顶的雨水收集至总库容为2500 立方米

25、的地下蓄水池,经泵站输送至水面近2.5 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内。湖内设高大喷泉,湖周围种植水生植物。蓄水池的设计标准为5 年一遇。标准内降水可满足景观用水要求,超标准降水将溢流至地面入渗系统,入渗回灌地下水。(2)日本日本水资源相对缺乏,日本政府除了采取开源措施和提高水的利用率、鼓励社会利用循环水外,还十分重视对雨水的利用。日本是亚洲重视城市雨水利用的典范。日本不仅积极倡导农业方面的雨水利用,在一些大城市,利用屋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供冲洗厕所、城市环保或绿化之用,节约水资源。在全日本有数千项雨水利用实例,包括区域性雨水利用设施、学校、公园、事务所大楼、大规模运动场馆等公共设施、住宅区、单体住宅及其

26、他类型的各种雨水利用系统。日本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调蓄渗透;调蓄净化后利用;利用人工和天然水体(塘)调蓄雨水,提供环境用水和改善城市、住区和公园等场所的水生态环境。如在城市屋顶修建利用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建筑中设置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集水面在1.63.5 万m2,蓄水池容积10002800m3,经过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 万m3 以上,等等。江户东京博物馆的雨水利用系统,是用一个2500m3 的地下雨水池调蓄从约10000m2 屋面收集雨水,其中1500m3 为有效调蓄容积,1000m3 作为调节容积,即一次可存100mm 的降雨量。由于收集的雨

27、水水质很好,经过砂滤后供博物馆的冲厕、消防、空调、冲洗地面和冬季融化雪的用水。不足部分购买工业用水补充,其水价为29 日元/m3,超量用水价格则为158 日元/m3 (不含消费税),而雨水的单价为1727 日元/m3。19982001 年用水统计结果,博物馆全部用水量中雨水利用比率占66.873.4,可见节水及经济效果显著。日本目前对城市雨水利用虽无硬性规定,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和鼓励雨水项目,并有相关的资助制度和政策,各县(相当我国的省)市的政策不统一,一般是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补助率可达到总投资的l/31/2。(3)英国伦敦世纪圆顶拥有一个完备的屋面雨水收集

28、利用系统。该建筑物每天回收500m3 水用以冲洗该建筑物内的厕所,其中100m3 为屋面雨水。这使世纪圆顶成为欧洲最大的建筑物内的水循环设施。从面积约10 万m2 的圆顶屋面上收集下来的雨水,经过24 个专门设置的汇水斗进入地面收集管道,含有较高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和超过储存容积的清洁雨水被排入泰晤士河。从圆顶上收集的比较清洁的雨水先芦苇床处理,处理过程包括两个芦苇床(每个的表面积为250m2)和一个塘(其容积为300m3),再经超滤、消毒,出水用于室内生活杂用。(4)美国美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限制雨水的直接排放与流失,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收

29、取雨水排放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改善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尽管在大城市很少看到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但不少城市早就建立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当维修城市供水设施时,就启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保证市民的用水不会中断。在城市和郊区,人们收集储存雨水可应付停电断水等紧急情况,在边远地区可应对干旱季节井枯缺水的困境。多年来,美国房地产业在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住宅时,始终没有忽视雨水收集利用这一环节。美国有大型的市政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也有私人家庭雨水收集利用设备。雨水收集利用不但降低了人类用水对地下储水层的压力,减缓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也减少了雨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5)新加

30、坡和丹麦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为211m3,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40%的水主要通过集雨来解决,几乎每栋楼顶都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经过专门的管道输送到全国18 个水库储存,供城市利用。丹麦从屋顶收集的降雨量为2290 万m3,相当于目前饮用水生产总量的24%。国外雨水利用工程情况列举如下:表2.2-2 国外雨水利用工程实例项目名称面积(万m2)利用雨水量用途备注德国雨洪资源利用家庭用水,占家庭用水的50%运营中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雨水利用系统1冲厕、消防、空调运营中日本福冈棒球馆350m3(日)冲厕、绿化运营中伦敦世纪圆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工程10500m3(日)冲厕及景观运营中

31、丹麦全国屋面雨水利用645万m3(年)冲厕、洗衣,相当于市政用水的24%运营中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地下回灌系统1.34亿m3(10年)回灌地下水,占年用水量的20%运营中新加坡全国雨水利用相当于全国供水的40%运营中发达国家城市屋面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1)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德国,规定对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落实雨水利用措施才能立项;(2)通过经济手段,征收雨水排放费用,采用雨水利用措施则可减免雨水排放费;(3)优化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不仅考虑了资源利用方面的因素,还将资源利用与景观生态融为一体,使雨水利用技术更具生命力;(4)屋面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构造城市水景观、灌溉

32、绿地、补给地下水、冲洗厕所和洗衣及改善生态环境等, 既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又减少了雨洪灾害。2.3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2.3.1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雨水利用在我国已有远久的历史。自20 世纪80 年代末,甘肃省实施了“121 雨水集流工程”、内蒙古实施了“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宁夏实施了“小水窖工程”、陕西实施了“甘露工程”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

33、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其中北京是国内雨水利用开展较早,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3.1.1 北京的雨水利用(1)北京雨(洪)水利用现状北京的降雨集中在69 月份,降雨量达到全年的70%以上。据统计测算,北京市城区每年可利用雨水量约为2.3 亿m3,高于北京市城区全年总用水量10 亿m3 的1/5,从水资源需求的总量上来讲是非常可观的。同时由于降雨量极不均衡,使得总体干旱少雨的北京时常出现汛期暴雨成灾,造成瞬间积水严重,甚至引发交通中断或严重堵塞。北京市关于城市雨洪利用研究始于上世纪80 年代末,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雨洪利用研究

34、”。2000 年中德合作“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启动,结合示范区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初步建立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框架, 为北京市进一步推广雨洪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随后开展了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利用城市雨洪灌溉绿地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的研究。2005年4 月,北京市水务局组织编写了北京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导则,被作为奥运场馆建设推荐性标准,使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得到逐步深化和系统化。2004 年,“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完成了5 种模式、总面积达60 公顷的6 个不同雨洪利用示范小区的建设,通过采用铺设透水路面,收集建筑物、庭院和道路雨水用于家庭冲厕、小区绿化和地下水回灌。在2004 年

35、的“710”暴雨中,示范区两小时平均降雨58.8 毫米,降雨总量约3500m3,示范区共收集雨水3300 m3,占降雨总量的94,其中回灌地下水2300m3,蓄水池贮蓄待用雨水1000 m3。6 个示范区基本无径流排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示范区总计可利用雨水10 万m3。示范区的运行结果显示了利用雨洪对缓解市区排水压力,增加可用水资源的明显效果,发挥了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奥运村主要场馆和设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采用雨水利用,雨水平均利用率可达85%。其中“鸟巢”雨洪利用工程的面积相当于六个足球场,年回收利用总量约6.7 万m3,设计日净产水量为2,000 m3。经净化处理后的“雨水

36、”可用于场馆绿化、赛场用水、空调冷却、道路和汽车清洗,以及洗手间冲洗等。至2007 年,北京市共建雨水利用工程431 处,年收集雨水量1000 万m3。(2)北京市雨洪利用存在的问题a. 部分工程设计不合理,只建不管现象严重。现有的雨洪利用工程,由于未考虑地区差异,其中有一部分工程不太符合当地情况,主要表现为:集雨池一味建大,导致部分设施闲置,效率低下,造成了浪费。有些地区则监管不力,只在雨洪利用设施建设时进行监管,在建设完成后,没有相关部门对该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因此,部分用户为避免麻烦将设施闲置。有的近年建设的雨洪利用工程使用的技术规范资料陈旧,与北京市目前水

37、资源的实际状况不符合,导致很多工程设计不合理。b. 城市道路雨水未得到利用,雨水面源污染未得到控制。北京城区内机动车道的面积约15 平方公里,每年产生大量高污染的雨水径流。这些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湖,从而污染河湖、破坏景观。每年冬季融雪剂的使用更增加了道路雨水利用和清洁排放的难度。c. 城市绿地的滞蓄和引渗功能未充分发挥目前北京规划市区内已建绿地达到170 平方公里,其中很大一部分绿地不能全部消纳自身的雨水径流,需要向外部排放。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绿地调蓄和下渗周边区域的雨水,则不仅减少雨水流失,还能营造绿地水景观、增加地下水补给量、涵养水源。d.缺少公众的参与雨洪利用工程,与全体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

38、相关,对社区家园的绿化、美化及环境建设有直接的影响,是一项利民惠民的社会工程。目前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即使有所认识并持欢迎态度的用户和市民,也因缺少具体指导,不好参与或不知如何参与。e.缺乏激励政策,企业积极性不高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公共性强,投资回报期较长,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其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和投资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有参与建设的愿望,但因缺乏激励机制,在未看到收益前景时,参与雨洪利用建设的动力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持观望等待态度。f.雨洪利用推广工作缺乏长期计划,进展缓慢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北京雨洪利用工作通过试点在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讲,一方面缺乏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实际应

39、用面积有限,工程进展及推广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雨洪收集利用的需求。2.3.1.2 上海的雨水利用上海降雨丰沛,多年均降雨量1124 毫米,据此计算,全市每年降雨总量应为70 多亿吨。水务部门估计,扣除蒸发、渗透等因素,全市每年白白流失的雨水总量约在24 亿吨左右。以全市平均每天用水量500 万吨计算,仅雨水量就能满足。目前上海在雨水利用方面才刚刚起步,利用率不足10。世博园浦东场馆区市政用水系统将采用“双水源”,即屋面雨水和黄浦江水源。该雨水收集系统建成后,仅屋面雨水利用量预计一年就可达10.97 万立方米。表2.3-1 国内雨水利用工程实例项目名称集雨面积(万m2)年利用雨水量(

40、万m3)用途备注“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6010家庭冲厕、小区绿化和地下水回灌运营中,防洪效益显著北京奥运场馆“鸟巢”雨洪利用工程436.7场馆绿化、赛场用水、空调冷却、道路和汽车清洗运营中上海世博园浦东场馆10.97市政用水在建2.3.2 国内雨水利用相关政策及法规目前,只有北京、深圳几个城市,将加装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列入法律规定范围,但是大部分城市还缺乏对雨水利用推广的立法考虑和政策保护。其中以北京的法律法规最为设善,建设部也发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列举如下:表2.2-3 国内雨水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及法规时间颁布部门名称内容2005 年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城市雨洪利用技术导则雨水收

41、集和传输技术、雨水滞蓄和调控技术、雨水处理技术、雨水回用和回灌地下水技术、透水砖及其铺装工艺和雨洪利用监控技术等技术标准2007 年4月1日建设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国标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与维护2000 年北京市政府66 号令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2003 年3月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水务局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结合。景观水池应设计为雨水调蓄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2005 年至200

42、7 年北京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建设雨水利用设施。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快速发展对雨水利用技术的科学性、系统性也提出了更迫切的高要求。随着该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深入发展,城市雨水利用将走与城市防涝减灾、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雨水利用可持续发展道路,近期的重点应该是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技术设备的集成和规范标准化。把城市雨水利用纳入规范化的轨道,避免或减少雨水利用工程实施中因缺

43、乏系统的技术资料和规范标准带来的失误,促进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稳步健康的发展,尽快地建立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体系。3 某村分质供水的必要性3.1 分质供水的必要性我国的水资源量虽然不算匮乏,但人均拥有量相当有限,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9 万m3,而我国仅为2300m3,仅列世界第121 位,而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原本水资源充沛的地区也开始闹“水荒”,不是水量不够,而是水质恶化得不能正常使用。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不少城市发展的瓶颈。图3-1 南方主要省份及全国平均水资源量比较某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在全国的优势并不明

44、显。同时某省人均用水量较高,其中某又为全国之最,每日人均用水量达240 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中规定上限北京140 升;上海180 升;某220 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用水紧张问题渐渐凸现出来。某市正在新建长距离、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如正在筹划中的350 万m3/d 的西江引水工程。同时加大节水力度和开展雨水综合利用。某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草案)规定,非居民用户用水实行用水计划与用水定额相结合、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分级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厉行节约,某力争三年建成节水型城市。分质供水是一种能体现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供水方式。分质供水,就是针对不同的

45、用水需要供应不同水质的水,从而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市政管网大多只提供一种水质的水即由水厂所提供的自来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源水质的恶化,水中发现了越来越多被证明对人体有害的天然或人工物质,目前的传统工艺是难以去除这些有害物质的;随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的推行,城市自来水厂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延长净水工艺流程、二是跨流域经过长距离引水工程获取优质水水源,两者都会引起制水成本的大幅提高,自来水水价只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许多用水水质低于城市自来水质要求的场合,如绿化、浇洒、洗车,如冲厕、园艺、娱乐,还有

46、一些工业用水等,却在大量消耗自来水。不仅大量浪费了城市自来水,还浪费了大量的处理、运输、人工等成本,造成了经济和资源上无形的损失。针对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因素这一情况,修订的水法中增加了国家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为此国务院于2001 年11 月发文要求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1)首先要认识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要统一规划,优化配置。要把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纳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3)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4)健全机制,加快水价改革步伐。(5)完善法规,提高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