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96339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梳理纠错预测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年级:姓名:- 19 -地表形态的变化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

2、点。考向1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列问题。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 B C D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 B C D【答案】1D 2B 【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

3、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介于和之间。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C古

4、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4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3D4C【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3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4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

5、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考向2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

6、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6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 BC D7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5D6C7C【解析】5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

7、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6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正确。故选C。7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

8、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9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10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

9、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答案】8A9A10D【解析】8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9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10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解题模版

10、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名师点睛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1、;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名师点睛1掌握外力因素的分布规律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

12、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

13、海浪的侵蚀作用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

14、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3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典型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

15、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河流的发育与地形地貌、气候变迁、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联系。其中,河流入海口是海洋和河流交互作用非常强烈的地区,地貌形态演变迅速。经研究,长江三角洲几千年前是河口湾(喇叭口状),但随着历史演变,后来河道中沙岛与分汉众多,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三角洲地貌。下图为长江河口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经研究发现,6000年前长江入海口在扬州段,并在此发现了众多海蚀遗迹。其形成原因是该时段长江流域A气候较冷,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流水侵蚀强C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D气候较暖,潮流上溯强2自东晋以来,先民为发展农业在长江中下游修筑沿江堤防,此举产生的影响是A入海口流量加大,加速三角洲冲蚀B

16、利于两岸冲积平原发育,农业发达C加大输沙量,利于河口三角洲发育D利于河道裁弯取直,河床侵蚀加剧【答案】1D2C【解析】1现代地质学和水文学已经证实,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冰后期,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海侵达到了最大限度,长江在扬州、镇江一带入海,当地的地貌形态和沉积物特征至今仍有海侵的痕迹。故选D。2长江流域的开发(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农业开垦),一方面加剧了长江干支流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已开垦的农田,先民们开始沿江修筑堤防,长江中下游的主要自然功能营造两岸泛滥平原逐渐丧失,向下游的输沙量加大。科学家对扬州附近古长江沉积物进行分析,估算出距今2000年前长江口年输沙量约为2.4亿吨。而

17、经过两千年的农业开发后,长江口的泥沙量在1950-1960年达到了峰值,最高位6.47亿吨(1964年)。人类活动改变了长江向下游的输沙量,扭转了长江口泥沙淤积与海潮侵蚀的对比关系,河口拦门沙不断扩张,河口位置向海推进。故选C。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研学时观察到如图所示景观,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图中虚线以内部分),呈上尖下圆的锥状,系山体碎石长期掉落后堆积而成。组内同学对这种独特的地貌十分感兴趣,带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地貌叫做“倒石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出于安全考虑,同学们未能到达倒石锥锥体观察其细节,有同学推测倒石锥的表面堆积物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应为上细下粗的

18、构造。其推测依据的差异指标最有可能是A碎石的质量B碎石的磨圆度C碎石的岩性D碎石掉落前的海拔4导致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搬运5该地理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据图推测该兴趣小组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攀登雪莲之乡B寻迹京杭大运河C探秘绿岛椰林D发现曾经的北大荒【答案】3A4B5A【解析】3倒立锥由山体上破碎的岩石坠落堆积而成。颗粒粗的岩石由于质量较重,惯性大,滚落的位置较远,故堆积在倒立锥边缘。颗粒细的岩石质量轻,惯性小,滚落的位置较近。因此推测的主要因素是碎石的质量,故选A。BCD关系不大。4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

19、缩,从而崩解剥离山体,是物理风化作用。故选B。5倒立锥分布广泛,一要植被覆盖少,坡面缺少植被的保护,二要昼夜温差大,这样才容易风化产生更多掉落的岩石。且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山体陡峭,缺少植被覆盖,该地应深居内陆。只有攀登雪莲之乡满足该条件。故选A。布伦口湖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上,原为季节性湖泊,环湖周围常年大风肆虐。岸边绵延着多座相对高度百米以上的山丘,因终年被白色细沙覆盖,故名白沙山。为蓄水发电,2012年湖泊被改造为水库。图3示意湖泊及其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水库修建前,布伦口湖湖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7推断形成白沙山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偏

20、东风B偏西风C偏北风D偏南风8相较于湖面,水库建成后白沙山的相对高度比建成前A快速降低B整体不变C年内季节变化减小D年内季节变化增大【答案】6B7A8C【解析】6由布伦口湖位置可知,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7月为我国气温最高的月份,冰川消融量最大,补给水源多,因此布伦口湖湖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68月。故选B。7读图可知,沙山位于湖泊的西侧。冬春季节,湖泊面积缩小,湖床裸露,泥沙被偏东风侵蚀搬运到西侧,受地形阻挡而堆积。故选A。8水库建成前,布伦口湖为季节性湖,冬春季节裸露的湖床成为白沙山的沙源;水库建成后,缺少裸露的湖床,沙源减少,堆积减弱。因此水库建成后白沙山的相对高度比建成前年内季节变

21、化减小。故选C。下为新西兰南岛略图。完成下面小题。9新西兰地震多发是因为地处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C印度洋大洋中脊,属板块生长边界D太平洋大洋中脊,属板块消亡边界10新西兰南岛东侧比西侧城市数量多、规模大,因为东侧A降水均匀丰富B地壳稳定安全C河流航运发达D地势平坦开阔【答案】9A10D【解析】9结合板块构造相关知识判断,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发生频繁。故选A。10读图,根据水系分布可判断,新西兰南岛地势大致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平坦开阔,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D正确;西侧位于西风

22、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A错误;新西兰南岛位于板块交界处,西侧和东侧地壳运动都比较活跃,B错误;河流短急,不便于发展航运,C错误。故选D。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若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1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答案】11C12A【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说明甲处岩

23、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如果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故选C。12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度小,因此可推测其岩层最可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硬度高、耐磨损,不易风化;石灰岩、沙岩和黏土均受外力作用较大,极易受到侵蚀。故选A。某地质考察队对重庆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其东

24、西向且相邻不远的甲乙丙三地的气温和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所测地区的地形是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14图示地区白天风向和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甲乙流水侵蚀B乙甲流水沉积C甲乙流水沉积D乙甲流水侵蚀15考察当日北京时间为12:00时,两地等高铁塔的塔影朝向及长短比较,合理的是A正北长于B正北长于C西北长于D西北长于【答案】13C14D15D【解析】13甲丙温度低,乙温度高,地形是谷地。乙地岩层埋藏深度200米,甲乙温差2,大约相差333米,甲地岩层埋藏深度比乙深600(333+200),同理丙地岩层埋藏深度比乙深500(250+200)。岩层中间高两侧低,是背斜

25、。图中地区地形是背斜谷,C对。故选C。14背斜顶部遭受流水侵蚀成谷地,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由山谷吹向山顶,乙吹向甲,D对。故选D。15重庆在120E,北京时间12:00时重庆地方时不到12点,太阳在东南方向,塔影位于西北。图示地区是山谷,的塔影位于上坡段,影长变短,的塔影位于下坡段,影长变长,D对。故选D。如图示意我国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的阶地剖面图,该河谷分布着不同时期形成的三个河流阶地T1、T2、T3。图中后形成的阶地因河流切穿早期阶地,新堆积物覆盖基岩而形成,阶地的砂砾石多呈次棱角状。方位角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至目标方向线间的水平夹角,常用于判定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

26、题。16据材料推测该河段目前的流向大致为A自东北流向西南B自西北流向东南C自西南流向东北D自东南流向西北17图中河流阶地A形成时期水流速度T1T2T3B形成最早的阶地是T1C下部砾石的磨圆程度较高D其类型属于堆积阶地【答案】16B17D【解析】16方位角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至目标方向线间的水平夹角,45的方位角即为东北方向,由此推断该剖面为东北西南向,河流流向垂直于剖面,北半球平直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因而该河流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B正确。故选B。17从阶地上部物质颗粒大小来看,其流速应该是T3最大,T1与T2大小接近,不便于判定,A错误;由材料可知,T2、T3阶地因河流切穿

27、早期阶地,后期堆积物覆盖基岩之上形成,故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T3、T2、T1,B错误;材料中提及阶地下部为河床相的次棱角状砂砾石层,下部砾砂磨圆度不高,C错;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阶地属于堆积阶地,D正确。故选D。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B来沙量少C盐度高D水位低19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涧游D不利泄沙排洪【答案】18A19D【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以及

28、拦门沙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18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水搬运能力强,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大。甲时期河口处为粗泥沙,而乙时期为细泥沙,且相对于乙时期来说,沙坎往外海方向移动,说明甲时期河水的搬运作用更强,即甲时期河口径流量大,A正确;甲时期径流量大,其携带的泥沙也比较多,来沙量大,B错误;径流量大,会稀释河口附近的海水,使得河口区盐度变低,C错误;大量的河水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水位会升高,D错误。19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D正确。海水的自净与海水的流动性和入海河水水量有关,拦门沙对其并没有影响,因此不影

29、响海水的自净能力,A错误;拦门沙使得河水深度下降,吃水较深的船舶容易搁浅,不利于航行安全,B错误;拦门沙位于河床底部,对鱼类洄游影响不大,C错误。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该河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A大气降水补给B冰川融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21有关该河流地貌发育的说法,可信的是A因堆积作用强,南岸阶地地势高B枯水期流量稳定,对河岸冲刷强C洪水期过后,河漫滩因淤积增高D河水向东流,造成北岸侵蚀后退【答案】20A21C【解析】20考查陆地水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河流位于江南地区,降水丰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A正确。江南地区多以丘陵为主,山地分布少且海拔不高,B错误。江南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摄氏度,冬季不会降雪,C错误。地下水的补给是最稳定的,几乎常年都存在,但是补给的水量较少,D错误。故选A。21河流洪水期时能淹没河漫滩平原,因此当洪水过后,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河漫滩地区进行堆积,导致河漫滩的泥沙增厚,高度增高。C正确。南岸阶地地势高,主要是因为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下蚀作用增强,导致地势起伏增大,A错误。枯水期,河流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以堆积为主,侵蚀作用减弱,B错误。图中河谷深、河道窄,可以判断该河段位于河流山区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作用较弱,D错误。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