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汇总大全1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_。例如,受河流的影响,广西大圩古镇商业街呈长条形集中分布,公共服务设施也分布在古镇的中心区域。(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_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_、环境污染等问题目渐突出。为了_、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_,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_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集中(2) 服务业 交通拥挤 降低成本 向外搬迁 商业用地解析:(1)由教材内容可知,在
2、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例如,受河流的影响,广西大圩古镇商业街呈长条形集中分布,公共服务设施也分布在古镇的中心区域。(2)由教材内容可知,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目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小提示: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_、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区域发展及适应国防需求等。答案:适度超前解析:略3、各个要素的演化是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
3、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_,水土流失_;土壤_,植被_;同时,大气也_。答案: 统一 减少 减弱 逐渐变厚 更为发育 增加解析:略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19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1)请你说出该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其产生原因。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40N,116E)的日晷景
4、观图及示意图”(上图)。它是赤道式日晷,晷盘上有时间刻度,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2)描述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并说出影响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答案:(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原因: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此时为冬季,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2)规律:由长变短。自然因素:昼夜、天气阴晴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该日为11月29日,此时为冬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乌鲁木齐与
5、福州相比,纬度更高,因此昼更短,日出时间更晚,日落时间更早。(2)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物影与太阳高度角呈负相关,因此日晷晷针由长变短;影响日晷计时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天气晴朗,物影越清晰,计时越准确;昼越长计时效果越好。小提示:5、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面问题。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答案:乙、丙、丁、甲解析:6月22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当地为2326N;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
6、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接近南回归线,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说明丁地比甲地更接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乙丙丁甲。自北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四地线速度由大至小为乙丙丁甲。所以答案是:乙、丙、丁、甲。6、观察土壤的内容:(1)土壤颜色:_: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低山丘陵地区。黄土: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紫色土: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黑土: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2)土壤质地:土壤类型特点_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
7、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_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答案:(1)红壤(2) 砂土 壤土(3)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解析:略7、我国长江三峡工程的主要效益有_和_。答案: 防洪 发电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库的综合效益的有关知识。我国长江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效益是:防洪和发电。减
8、少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为长江三角洲提供丰富、清洁的水电。小提示:8、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_。答案:人口机械增长解析: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小提示:9、城市体系(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_、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_。答案:(1)分工明确(2) 越大 越高解析:略10、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目前我国已建有五
9、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第六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将选址南极罗斯海,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已在该区域进行建站选址优化工作,其分布如图甲、图乙所示。(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泰山站(7351S)和黄河站(7855N)五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_。相距最近的两个科考站是_。(2)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试算出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数)_。(3)请说出图中五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位于昆仑站的_方向(4)从长城站到中山站最短航线的方向是_。答案
10、:(1) 昆仑站 中山站和泰山站(2)约为1221千米(3) 长城站 西北(4)先东南再东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等基础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1)根据我国五个科考站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距离极点最近的应是昆仑站(8025S)。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距最近的两个科考站是中山站和泰山站。(2)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两地的直线距离为纬线之间的经线长=纬度差乘以111km,即8025-6922=11度,11乘以111km=1221km。(3)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160。E-20。W,读图可知是长城站。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4)从长城站到中山站最短的航线是沿着
11、劣弧飞行,因此方向为先东南再东北。小提示:11、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了一种荒漠化现象_。答案:次生盐渍化解析: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出现的一种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12、资源型城市(1)含义:因_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的城市。(2)生命周期兴起期资源开发促进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繁荣期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_产业规模和_逐渐稳定衰退期资源枯竭或市场_,_缩减,城市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则可实现持续发展答案:(1) 大规
12、模开采 主导产业(2) 开采和加工 城市规模 转移 产业规模解析:略1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_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_::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_: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_: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自然土壤:森林土壤剖面构造:_层、_层、_层、_层、_层、母岩层。耕作土壤剖面构造:_层、_层、_层。答案: 矿物质 砂土 壤土 黏土 有机 腐殖质 淋溶 淀积 母质 耕作 犁底 自然解析:略14、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
13、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_走向,山脉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甲乙两图中山脉分别是长江与_,_的分水岭。(2)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_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_。(3)图甲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A湖泊是_,它是我国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水源。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答案:(1) 东西 黄河 珠江(2) 5 流量大、510月为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3) 丹江口水库 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恶化等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和南水北调工程等问题,主要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
14、中的山脉分别是秦岭和南岭,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两座山脉均为东西走向;秦岭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2)图乙是华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南地区在5月份迎来雨季,河流随之进入汛期;该流域由于降水多,因此河流的径流量大、5-10月为汛期、纬度低,气温高,河流无结冰期、流域内植被茂密,含沙量小。(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图中虚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线路,A为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质恶化问题。小提示:15、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_,其景观所体现的_理念更为鲜明。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_或高地
15、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_。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答案: 直接 人地和谐 山麓的台地 平坦区域解析:据课本相关内容可知: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小提示:16、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布局交通线标准较_、场站规模_;反之,布局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
16、。答案: 低 小解析:略17、产业转移概况(1)目的:降低_、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2)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3)方向:通常由相对_的区域向_区域转移。(4)类型:_产业转移、_产业转移。答案:(1)生产成本(2)原生产地(3) 发达 欠发达(4) 国内 国际解析:略18、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_和_,使其他要素发生_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答案: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连锁解析:略19、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_和_划定的空间单元。答案: 目的 标准解析:区域
17、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小提示:20、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答案:核聚变反应解析:由已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小提示:21、优化资源配置: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_,实现空间上的_。答案: 合理流动 优化配置解析:略22、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A表示_波,B表示_波。(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表示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3)C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一般在陆地上的_地
18、区。答案:(1) 横 纵(2) 莫霍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3)高山、高原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来判断。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阐述地理规律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波的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穿过固体,因此为横波,B波的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2)b图中M表示的是莫霍面,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时速度都加快。(3)C为地壳,陆地地壳厚度不一,一般地表海拔高度越高,地壳厚度越厚,因此高山高原处地壳最厚。小提示:2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分布略图。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东至上海,工程建设带动了新
19、疆、甘肃等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问题: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是_;铁路建设和运行需克服大风、_等恶劣天气。答案: 城镇分布 沙尘解析: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出行的需求,城镇中人口较多,城镇分布是影响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该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风力较大,因此该地区铁路建设和运行需克服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24、灾后自我保护: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_、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答案:危墙解析:
20、略25、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将以下选项分布填入表中,以完成关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无代表现象则不填)哺乳动物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无脊椎动物联合古陆解体两栖动物蕨类植物爬行动物被子植物联合古陆形成裸子植物代纪距今年代(百万年)生物发展阶段海陆变化代表性动物代表性植物新生代第四纪2.6新近纪23古近纪66中生代白垩纪145侏罗纪201三叠纪252古生代二叠纪299石炭纪359泥盆纪419志留纪444奥陶纪485寒武纪541前寒武纪原始藻类答案:代纪距今年代(百万年)生物发展阶段海陆变化代表性动物代表性植物新生代第四纪2.6新近纪23古近纪66中生代白垩纪145侏罗纪201三叠纪25
21、2古生代二叠纪299石炭纪359泥盆纪419志留纪444奥陶纪485寒武纪541前寒武纪原始藻类解析:本题以地球的演化历程为背景,考查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熟记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
22、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中生代白垩纪以来(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地球海陆的演变历史:(1)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2)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此时期联合古陆形成。 (4)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此时期联合古陆解体。(5)新生代,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
23、成许多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形成。此时期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据此填表如下:新生代:代表性动物为哺乳动物;代表性植物为被子植物;海陆变化为喜马拉雅等山脉形成。中生代:代表性动物为爬行动物;代表性植物为祼子植物;海陆变化为联合古陆解体。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代表性动物为两栖动物;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海陆变化为联合古陆形成。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代表性动物为无脊椎动物。小提示: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
24、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26、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_。 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治沙工程是_。答案: 退耕还林还草或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 “三北”防护林体工程体系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沙尘暴的有关知识。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退耕还林还草或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减
25、少风沙来源。 “三北”防护林体工程体系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治沙工程。小提示:27、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净迁移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人口机械增长率_100%。答案:(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解析:根据人口机械增长率定义可知,人口机械增长率应等于该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占该年总人口的百分比,故应表达为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小提示:28、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2)
26、方向:通常由相对_的区域向_区域转移。(3)类型:_产业转移、_产业转移。(4)目的:降低_、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答案:(1)原生产地(2) 发达 欠发达(3) 国内 国际(4)生产成本解析:略29、读印度盛行风向图,完成下列各题:(1)印度的旱季是图_,雨季是图_,雨季盛行的风是_(风向),是从_吹向_(填陆地海洋)。(2)图1中季风的成因是_;图2中季风的成因是南半球的_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其成因是_。答案:(1) 1 2 西南风 海洋 陆地(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本题以“印度盛行风向图”为材料,涉及热带季风的成因、特
27、点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较容易。(1)印度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分旱、雨两季。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6-9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为旱季。图1中印度受来自陆地的东北风影响,为旱季。图2中印度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影响,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给印度带来大量水汽,从而形成丰沛降水,为雨季。(2)图1中季风为东北风,印度受东北风影响时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陆地砂石比热容小于海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较同纬度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亚欧大陆的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被称为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印
28、度位于亚洲高压的南部,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北风,故图1中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2中季风为西南风,印度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致。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故图2中季风是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成。30、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乙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_,_。(2)_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_层(填字母)。(3)图甲中的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_现象。
29、(4)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_,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_。(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依据图乙中的信息得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和_。答案: 木星 金星 黑子 B C 极光 太阳辐射/太阳 纬度 稳定的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任答2点)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和太阳活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图可知是木星是金星。(2)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大气分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3)日冕层里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高纬度地区的大气发生摩擦发光即产生极光现象。(4)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多。(5)据图可知,图示体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同时图示也体现 地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小提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