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447044 上传时间:2024-1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填空题重点知识归纳1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答案: 西气东输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注意三大自然区,不要写为:西北地区。甲线为南北走向,且经过南昌,据此推测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为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小提示: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之间地层的形成时间_(早或

2、晚)于之间地层。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岩,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代。该地质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_。(2)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之间为_层,曲线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3)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之间为_,曲线代表的界面是_。在该界面横波的传播特点是_。答案:(1) 早 沉积岩 中生 恐龙(2) 日冕 太阳黑子(3) 地壳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解析: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不同的知识点,考查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太阳大气的分层及太阳活动和地球

3、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且向上拱起,应为背斜,水平方向上,之间地层在内,之间地层在外,则之间地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之间地层。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点,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故为沉积岩;裸子植物化石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因此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恐龙。(2)太阳大气从外向里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曲线之间位于最外层,故为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曲线之间是光球层,故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3)依据地震波

4、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从外向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同心圈层。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故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之间为地壳,曲线代表的界面是地幔和地和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在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3、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到问题。(1)大气垂直分层A为_,B为_,C为_;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_(填字母)。(2)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原因是:_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臭氧层被称着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在上图中位于_(填字母),它能大量吸收太阳_。(4)电离层能反射_,在上图中位于_(填字母)。答案:(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

5、大气 A(2) 降低 地面(3) B 紫外线(4) 无线电波 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点,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熟悉及应用能力。(1)根据已学知识点,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雪天气发生在该云层,所以A为对流层;平流层的高度在1255km的高度,所以B为平流层;高层大气在80500km的高空,所以C为高层大气。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明显。主要原因是平流层的热量来自地面,所以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越来越低。(3)根据已学知识点,平流层大气主要是臭氧吸收大

6、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臭氧层在上图中位于B(平流层),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防止地球生命不被晒伤,被称着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根据已学知识点,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所以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在图中位于C(高层大气)中。小提示:4、基础知识填空。(1)八大行星公转的特点:_、_、_。(2)太阳常数:_焦/(厘米分)。(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_。答案:(1)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2)8.24(3)0.40.76微米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公转方向同为自西向东,即同向性;运动轨道在

7、同一个平面上,即共面性;运动轨道都接近于圆形,即近圆性。(2)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常数值为8.24焦/(厘米分)。(3)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可见光:波长0.40.76微米;紫外光:波长0.76微米。5、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与等压线_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_与等压线之间_答案: 地转偏向力 平行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斜交解析:略6、土地退化(1)

8、概念:土地出现_、生产力降低的过程。(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_化、土壤侵蚀,土壤_、土壤_等。答案:(1)质量下降(2) 石漠 盐碱化 肥力下降解析:略7、常见功能区:居住区、_、工业区等。答案:商业区解析:略8、读某地近地面大气的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_。(2)若无,则与等压线平行的是箭头_(填序号)。(3)近地面的大气中,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半球。(4)图中、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答案: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斜交 北 N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风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风向的相关知

9、识。(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判断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45,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2)若无摩擦力,则与等压线平行的是箭头风向。(3)近地面的大气中,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斜交。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北半球(北半球右偏45)。(4)图中、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N地,原因是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小提示:9、依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d为莫霍界面,飞机平稳飞行时应该与_曲线最为接近。ab之间为_层,该层_问题严重,ba层气温变化特征是_。(2)若ba层_产生,对(1)题中a线以上的大气层有强烈的影响(极光)

10、,那么cd层是_,对应的太阳活动是_,周期是_。(3)若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的土壤层,需要土壤层具有减少水分渗漏覆一层黏土,也需要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覆一层沙土,生长植物需要有机土层,那么黏土层应该为图中_之间(填字母,下同),沙土层应该为图中_之间。答案:(1) b 平流层 臭氧空洞 高度升高,气温递增(2) 太阳风 光球层 太阳黑子 11年(3) cd ab解析:本题一图多用,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太阳大气分层及太阳活动、土壤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难度虽然不大,但头绪众多,解答时应认真、仔细。(1)据图可知,若d为莫霍界面,则cd之间

11、为地壳,cb之间为对流层,ab之间为平流层,飞机在平流层的底部飞行,故飞机平稳飞行时应该与b曲线最为接近。位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对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而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地表会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因而臭氧层被誉为“生命的保护伞”,但近年来,平流层臭氧含量不断减少,因此ab(平流层)严重的问题是臭氧空洞。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为高度越高,气温越高。(2)据上题分析可知,(1)题中a以上为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当高层大气剧烈扰动,则出现了极光,则应该是太阳风产生。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故ab层为日冕层、bc层对应色球层、cd层应该是光球层。光

12、球层的太阳活动的标志为太阳黑子,周期为11年。(3)沙土透水,主要在地表,黏土防止水分渗漏,应该在底层。故黏土层应该为图中cd之间,沙土层应该为图中ab之间。10、读“太阳系模式图”分析回答:(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上:_,_(2)图中和之间的小黑点表示_的位置。(3)据图简要回答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是什么?外部条件:安全的_,稳定的_内部条件:_适中,_适中,_适中。答案: 地球 火星 小行星带 宇宙环境 光照 日地距离 质量体积 自转公转周期解析:(1)由所学知识,在太阳系,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

13、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地球,是火星。(2)由第1题分析可知,图中和之间的小黑点表示小行星带。(3)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在太阳系中,大小星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变化、季节变化变小,有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题目很简单。11、自转速度(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_。(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

14、大、两极最小。答案:15/时解析:略12、受热过程具体过程结果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_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答案: 太阳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解析:略13、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_地带最为集中。答案:20-60解析: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的以内的沿海地区。(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14、读世界陆地、海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15、A、B的分界线是_。一个国家占据一个大陆的是_(填字母)。(2)H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_海峡;I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_海峡;沟通两大洋的海峡J是_海峡;K是_海峡,是世界上通过油轮最多的海峡。(3)沟通和大洋的是_海峡;_运河切断了EF两个大洲,沟通了两大洋。答案:(1)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D(2) 马六甲 直布罗陀 德雷克 霍尔木兹(3) 白令 巴拿马解析:本题以世界陆地、海洋分布图为材料,综合考查海陆分布、分界线等。(1)A为亚洲,B为欧洲,二者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为分界线;D为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独自占据一个大陆。(2)马六甲海峡连接了

16、太平洋与印度洋,以西是印度洋,以东是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了地中海与大西洋;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沟通了西部的太平洋与东部的大西洋;K是出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霍尔木兹海峡,因波斯湾地区有世界储量最为丰富的石油,故成为油轮最多的海峡。(3)是太平洋,是北冰洋,二者通过白令海峡沟通;巴拿马运河位于南北美洲连接处,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小提示:1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_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答案: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解析:我国农、牧分界大体以年降水量400毫米的等值线为界,以东、以南为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

17、西、以北为畜牧业为主的牧区。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两个区域之间存在一条沿东北西南向展布、空间上农牧并存、时间上农牧交替的农牧交错带。我国农牧交错带为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处于东亚季风区边缘,生态环境脆弱,干湿波动明显,界限波动频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家猪的饲养,当气候变干冷时,主要利用天然草料以放牧为主进行家畜牛羊马的饲养。1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_、_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_、_运动和_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_。(3)人们大量使用的_、_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18、。答案: 光 热 水循环 大气 生物活动 能量 煤 石油解析:略17、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本地区生态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_,作物产量逐渐_。(2)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的后果是_,是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3)不合理的_、道路建设。答案:(1) 下降 降低(2)草场退化(3)开矿、樵采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1)本地区生态脆弱,过度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导致作物产量逐渐降低。(2)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出现退化,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3)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都会导致土地退化。小提示:18、读“3月21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

19、图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_。(2)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3)图中所示的晨昏线为_(晨线或昏线);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_时。答案: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等长) 晨线 6:00解析:(1)图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春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题干读“3月21日太阳光照示意”图,故是春分日。(2)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赤道;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全球都昼夜平分。(3)图中所示的晨昏线为晨线(根据地球的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是晨线);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6:00时(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小提示:本题组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断的有关知识。19、

20、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_。(2)A、B、C、三点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点,线速度最大的是_点。(3)L线是_(晨、昏)线,A点地方时为_时。(4)如果C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那么B点经度是_。答案: 23时56分4秒 A=B=C A 晨 6 30E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是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2)由所学知识可知,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地,A、B、C均不在极点,所以A=B=C,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A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3)由所学知识可知,L线是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

21、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即A点地方时为6时。(4)由所学知识可知,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是30,如果C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那么B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右增加,经度是30E。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题目简单。20、特点:具有发生的_性和_性、成因与形成的_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答案: 随机 瞬时 多样解析:21、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a图中甲为_(昼、夜)半球,乙为_(昼、夜)半球,线AOB为_(晨、昏)线。b形成原因c交替周期周期:1个太阳日_小时。(2)时差a地方时b规律c国际日界线:原则上以_经线为分界线。(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

22、动方向的偏转a产生b规律:在北半球向_偏;在南半球向_偏;在赤道上不偏转。c下图中表示物体偏转后的方向是虚线还是实线?_。答案:(1) 夜 昼 晨 24(2)180(3) 右 左 实线解析:略22、总体状况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_,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答案:很不均匀解析:略23、滑坡和泥石流概念形成条件图示滑坡山地斜坡上的_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岩体破碎,_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_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地形陡峻,有丰富_,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答案: 岩体 重力 地势起 暴雨或冰雪

23、消融 松散物质解析:略2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FD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米,D点温度为31,C点气温为_。(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千米。陡崖的相对高度为_米。(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_。(4)该地的地形属于_(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_。(5)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_点爬到山顶A,原因是_。答案:(1) 200-300 29.2(2) 3 200-400(3)自西北流向东南(4) 山地 水土流失(5) C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解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

2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相对高度和比例尺计算、方向判定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图示F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D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相对高度是两点的海拔差,所以FD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米。图示C点的海拔高度是400米,D点比C点低300米,由于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C点气温比D点低1.8,所以C点的气温是31-1.8=29.2。(2)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000,即图示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地距离是3千米。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 (n+1

25、)d(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图中等高距为100,陡崖处重叠有3条等高线重叠,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400米。(3)由于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流向东南。(4)图示等高线数值在500米以上,等高线稠密坡度陡,所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坡陡谷深,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下降,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5)图示AC连线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所以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C。25、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_之间的平衡,保

26、障资源安全。答案: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解析:略26、我国把_与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制定了_。答案: 可持续发展 科教兴国 中国21世纪议程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属于基础题目。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制定了中国

27、21世纪议程。小提示:27、世界城镇化进程(1)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_的人口流动现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_。(2)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代号阶段城镇化特点水平发展速度分布_阶段较_较_发展中国家_阶段较_推进_阶段_甚至_发达国家(3)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人口从大城市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这是城市衰败的表现吗?答案:(1) 相反 快(2) 初期 低 慢 中期 高 很快 后期 高 趋缓 停滞(3)不是解析:略28、水循环的分类(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意义海陆间循环_,_,_,_径流,_,_径流

28、,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_,蒸发,_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循环水量最大答案: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 下渗 地下 蒸腾 降水解析:略29、下图为采用东一区区时的某城市6月22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度。该城市的经度约为_。(2)该市当日昼长约_小时。答案:(1) 60 2.5E(2)16解析:(1)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是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读图,该城市的最大太阳高度为60。经度每差1度,时间差4分钟,地方时相差 50分钟,经度相差12.5,东加西减,则城市位于东1区中央经线15E以西,该市的经度:15-12.5=2.5E(2)读图根据横坐标12时与12:50相差50分钟的时间刻度间距可估出该城市日出、日落东一区区时, 日出东一区区时约4:50,日落东一区区时约20:50;即可计算出昼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6小时。小提示: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30、缩短不同区域间的_距离,影响区域经济活动对其他区域的辐射作用。答案:时空解析:略2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