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填空题经典知识题库1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区域的类型(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按_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按_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_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2)政府为了_目标而划定的区域答案:(1) 自然特征 人文特征 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2)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解析:略2、洋流按照性质可分为_和_。答案: 寒流 暖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流按照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是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是暖流。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_高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
2、_低压。答案: 亚洲 亚洲解析:略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刚刚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绕日运行,绕太阳一周需要5.3年。图1是“北京奥运星”的示意图。材料二:21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随着对太阳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目前基本上可以预测太阳活动的周期。图2是太阳黑子周期图。(1)图1中包括_级天体系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_(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和分别是_和_(3)行星是太阳
3、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_,这种特殊性存在的基本条件是_(4)太阳风位于太阳大气层的_,图2所示的事物位于太阳大气层的_答案:(1) 2 (2) 火星 木星(3) 存在生命 各行星各行其是、互不干扰、轨道安全;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合适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有生存必须的液态水(4) 日冕层 光球层解析:本题以北京奥运星为背景,综合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小行星带位置、行星特殊性的表现与原因、太阳大气层与太阳活动等。属于基础知识类内容,要熟练记忆和应用。(1)图中中心天体为太阳,位于太阳系,为行星,构成行星系,故共2级天体系统;分别为地球、火星、木星,木星属于巨
4、型星,是三颗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公转轨道之间,故和分别是火星、木星。(3)是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这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有关。外部条件是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轨道安全,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及成因包括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水汽,再加上地表温度适宜,形成有生存必须的液态水。(4)太阳风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即日冕层;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小提示:5、地球内部圈层包括_、地幔和_;答案: 地壳 地核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
5、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6、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_生存和繁衍的行星。(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_和大气_。适宜的太阳光照和_范围等。答案:(1)生命(2) 厚度 成分 温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中的地球特殊性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识记为主,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填写即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1)地球上因为有生命的存在,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所以地球是一个特殊的行星。(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主要是自身条件所影响,因为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适中,形成大
6、气层包围地球,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合生物呼吸。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运动周期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同时原始海洋的形成,使得地球上有充足的液态水存在。小提示:7、人口机械增长:_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的变化。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区。答案: 人口迁移 净迁入区 净迁出区解析:略8、政治文化因素(1)_:国家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2)政治、宗教:政治变革、_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宗教迫害也常引起人口迁移。(3)战争:战争破坏人类
7、正常的_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答案:(1)政策(2)政治中心(3)生活环境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对人口迁移来说,政治因素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或是鼓励人口迁移。由政策因素:国家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2)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安史之乱”导致我国人口重心的南移;宗教迫害也常引起人口迁移。如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
8、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3)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2011年2017年,饱受内战摧残的叙利亚,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约占该国总人口1/5。小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工程建设、城市规模及发展、交通、教育、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国际移民、国家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变革等)。经济因素往往起最重要的因
9、素: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为主要目的。9、区域差异(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_,城镇化水平_。(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_,城镇化水平_。答案:(1) 早 高(2) 晚 低解析:略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材料二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是_山脉,可能是_山脉,可能是_山脉,可能是_山脉。(填字母)(2)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高山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4)基带有区别,
10、主要影响因素是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分异规律。(5)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答案:(1)BDAC(2)B(3)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4)水分干湿度地带(经度地带性)(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解析:(1)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结合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图中BDAC分别是阴山(对应基带为温带草原)、秦岭(对应基带为森林)、天山(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太行山(对应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据此四地分别对应、。(2)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故选B。(3)森林的分布与水分条件关系密切,山地中南坡的森
11、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主要是因为是阴山,其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4)基带分别为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该变化显然是因为水分条件的不同造成的,该种基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即干湿度地带(经度地带性)规律。(5)山地是秦岭,秦岭南北坡所处位置分别为暖温带、亚热带,由于热量条件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导致基带存在差异。小提示: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特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
12、拔高度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11、影响因素:_、_、_(压力)。答案: 温度 盐度 深度解析:略12、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_,但有_可循,具有明显的_特征。答案: 不均匀的 规律 地带性解析:略1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答案: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解析:本题涉及知识点为城市化的标志,体现了对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的考查。城市化三大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最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
13、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1)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材料二乙图中A为_波,B为_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此界面为_,西昌地震发生时,最先到达地表的是_(A或B)波。(2)甲图所示区域主要位于_板块,沿A、B、C、D方向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_,推断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答案: 横(S) 纵(P) 古登堡界面 B 亚欧 厚度逐渐减小 地壳解析
14、:此题通过地壳等厚度线和地震波速度变化图,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情况,要求对基础知识有熟练的掌握。(1)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因此乙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在地下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消失,纵波变慢,是古登堡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地震发生时先到达地表的是纵波,即B波。(2)结合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甲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欧板块。地壳等厚度线是地壳厚度的等值线,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大致由西向东数值减小,因此沿A、B、C、D方向地壳厚度逐渐减小。西昌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9千米,而陆壳平均厚度33千米,因此此次震源位于地壳。小提示:15、地质构造:在地球的内、
15、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_或_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常见的地质构造是_和_。答案: 变形 变位 褶皱 断层解析:略16、城市主要功能区有_,_,工业区。答案: 住宅区 商业区;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城市主要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小提示:17、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答案:快速解析:略18、下图为某半球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_半球气压带,填出气压带的名称:_,_,_,_。(2)填出图中风带的风向:_风,_风,_风。(3)此时地球处于_附近(填近日点或远日点),盐城昼_(填长于或短于)夜。答案:(1) 北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
16、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2) 东北 西南 东北(3) 远日点 长于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季节移动,结合图示作答,难度较小。(1)由图可知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所以为北半球,根据纬线可知为赤道低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2)北半球0-30为东北风,30-60为西南风,60-90为东北风。(3)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盐城昼长夜短。小提示:19、下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近日点相应位置绘制“”。 (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代表夏至日的是
17、_,代表秋分日的是_。(3)当地球在甲附近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4)当地球在丙附近时,南亚盛行_ 风(风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5)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华诞,这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从_ (填“甲”、“乙”、“丙”或“丁”)到_(填“甲”、“乙”、“丙”或“丁”)之间,北半球同一纬线上任一点昼长_夜长(填“”、“”或“=”)答案:(1)下图(2)丙、丁(3)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4)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丁;甲;解析:解题前需要解读二分二至日图。在判读中容易产生定势思维,按照教科书的位置代入,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讲太
18、阳中心与地心连接,判断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即可是二分还是二至日。甲、丙较为明显,甲为冬至日,丙为夏至日,地球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因此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1)近日点为1月初,在冬至日(12月22日)之后几天。如下图。(2)夏至日为丙,秋分日为丁。(3)移动到甲时为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4)丙处附近时说明北半球处于夏季,南亚盛行西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5)10月1日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即是位于丁到甲之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小提示:在不同的季节陆地上形成高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
19、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很多同学容易搞混。首先要记住夏季是形成低压中心,印度低压,纬度较低,切断的是纬度较低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纬度较高,切断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20、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_。答案:太阳辐射解析:略21、中国“民工潮”的形成背景是什么?答案:地区间经济差距大解析:略22、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_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新大陆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_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亚非拉北美、欧洲及西亚和北
20、非石油输出国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答案: 大规模 发达解析: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二战前(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以集团性、大批量(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短期流动为主,外籍劳工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23、读下图中四幅地貌景观,回答下列问题。(1)“千沟万壑”描述的是_图,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该地貌区特色民居为_。(2)丙地貌位于我国_。(自然区)答案:(1) 乙 流水侵蚀 窑洞(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解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本题以我国代表性地貌为
21、材料,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1)黄土高原地表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夏季暴雨集中,流水侵蚀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的黄土具有厚度大、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因此当地民众利用黄土的特征,因地制宜的开挖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窑洞。(2)我国三大自然区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雅丹地貌因风力侵蚀而成,我国风力作用为主的地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24、海浪的形成:主要由_作用产生,此外,_、火山爆发或_、坍塌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答案: 风力 地震 水下滑坡解析:略25、村落内部空间结构: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出现满足社
22、会需求的公共设施,提供祭祀、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村落内部的土地利用出现分化,形成以_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答案:公共服务设施解析:略26、概述: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洋空间将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答案:第二空间解析:略27、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_,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_和_。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_、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_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_、水污染、垃圾污染和_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人口
23、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_和管理,城市的_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_、住房紧张等现象。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各国的城镇化过程中都是难以避免的,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加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城镇化_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_,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城镇的发展,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_问题,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答案: 生活方式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 最强烈 污染物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城市规划 基础设施 交通拥堵
24、快速发展 不相适应 环境污染解析:本题涉及知识点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标志为: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较大比重。因而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因为城市人口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因而成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得城镇化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25、等。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滞后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28、人口
26、自然增长率是由_和_共同决定的。答案: 出生率 死亡率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小提示:本试题考察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比较简单,理解记忆即可。29、读图表填空。断层位移方向形成的地貌水平位移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_垂直位移组合形式地垒地堑岩层运动方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_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_地表形态常形成_常形成狭长的_典例华山、庐山、泰山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答案: 温度
27、错断 压力相对上升 成分相对下降 结构块状山或高地 地壳深处谷地或低地解析:略30、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_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_区域要素差异自然要素地理位置位于_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_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_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_耕地条件_土为主,多为_且较为分散人均耕地_,_于全国平均水平_广布,多为_,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_,_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条件矿产资源_有较丰富的_等矿产人文要素农业农业条件水热条件_水热条件相对_熟制一年
28、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耕作方式_耕作业_耕作业主要农作物_、_、棉花等作物,玉米、_、_等作物其他河湖水面较广,_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_工业_(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_基础好,发展_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_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_工业基地丰富的_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_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国_工业基地。其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而积不断扩大答案: 平原 雨热同期 30 43N48 亚热带季风 长 温带季风 短 水稻 水田 少 低 黑土 旱地 多 高 贫乏 石油 良好 较差 水田 旱地 水稻 油菜 春小麦 大豆 水产业 畜牧业 地理位置越 农业 轻 重 综合性 石油 煤铁 重化解析: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