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5848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1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和_。答案: 工业化 城市化解析: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由农业为主的阶段向工业为主的阶段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推动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入,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2、潮汐的分类:小潮、大潮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_和_、_和_、_,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答案: 潮间带采集 养殖 沿海港口建设 航运 潮汐发电解析:略3、流域概述(1)水系:由河流的_和各级支流

2、以及连通的_、沼泽构成。(2)流域:由_所包围的河流或_的集水区域。答案:(1) 干流 湖泊(2) 分水岭 水系解析:略4、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采取的措施(1)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_。(2)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_。答案:(1)调度和分配(2)节水技术解析:略5、定义:当积累起来的_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或_,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答案: 地应力 错位 移动 地震波解析:略6、影响聚落的发展速度。(1)对城市聚落:重要交通运输_或_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_和_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_甚至_的变化

3、。(2)对农村聚落:为促进农村的发展,使新建乡村聚落临近_。答案:(1) 线路 方式 运输方向 集散地 网点 商业中心城市(2)区域主要公路解析:略7、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内。A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D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E黄赤交角F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G赤道平面H黄道平面答案:注:A与C,B与D的位置可以互换。解析:地球上各地自转轨迹与赤道平面(G)平行,地球公转轨道面为黄道平面(H),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相交形成黄赤交角(E),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F),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同一地点

4、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季节变化(A、C),从而产生四季交替;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B、D),从而划分了五带。小提示:8、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1)主要类型_环境安全问题_环境安全问题。(2)危害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_,需要采取_,大部分事件的影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失,环境重新回到_状态。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影响会_存在答案:(1) 突发性 累积性(2) 重大危害 应急响应措施 安全 长期解析:略9、海水盐度对人类的影响(1)海水成为_资源的重要补充。答案:淡水解析:略10、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_

5、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被称为人口机械增长。答案:人口数量解析:略11、太阳系共有八颗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它们按照距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_、地球、_、木星、土星、_和海王星。答案: 金星 火星 天王星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这一知识点。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水星、地球之间是金星,地球、木星之间是火星,土星、海王星之间是天王星。12、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_和_。答案: 推力 拉力解析: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推力和拉力两种种因素。拉力主要是相对于人口迁入地来

6、说的,即迁入地吸引人口迁入的有利因素;推力主要是相对于人口迁出地来说的,即迁出地不利于人口居住、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因素。拉力因素,比如迁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教育水平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交通、通信发达等。推力因素,则是迁出地相上述相反的因素,比如经济欠发达,收入低,教育落后,战争等。小提示:考查课本内容,识记为主,需要考生记住课本主干知识即可作答。13、我国开展生态修复的主要生态工程:如_、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修复等。答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解析:略14、“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维护全

7、球_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_发展。(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a.坚持的原则:共商、_。b.新型国际关系: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倡导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a.关键:聚焦_。b.目的:实现_、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维护文化_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_(5)促进沿线各国的_。答案:(1) 自由贸易 包容性(2)共建(3) 发展 经济融合(4) 多样性 和平(5)共同繁荣解析:略15、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_的。_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_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8、,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_进程。答案: 相互促进 城镇 基础设施 城镇化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使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过程。以深圳的发展为例,进行说明。深圳原本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被确定为特区后,吸引了大量的工业,服务业入驻,带动了人口的集聚,促进基础设施改善,带来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深圳经济水平提高,又进一步推动深圳城镇化的发展,使原来的小渔村迅速发展为国际大都市。所以,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小提示:16、

9、流域特点:流域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流域的_强、_高。答案: 整体性 关联度解析:略17、乡村景观体现_理念。答案:人地和谐解析:略18、开发还是保护?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_放在第一位。答案:保护;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雨林具有很多生态功能,但是在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从全球利益考虑,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19、特点:探测_、获取信息_、周期短、_大、受_条件限制少。答案: 范围 速度快 信息量 大地面解析:略20、下图为“一组地理事象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处代表_(风带),常年在甲控制

10、下形成的气候对应“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_(填字母),其气候特点是_。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_。(2)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C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3)模式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递变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主要受_条件影响而形成。答案:(1) (盛行)西风 D 温和湿润(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3) 整体性 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水分解析:本大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和风带与常见的气候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

11、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1)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长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对应气候类型图中的D,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为E,分布于大陆东岸3550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气候类型C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3)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区域降水情况,纬度影响区域气温情况,水热组合构成了区域气候特征,影响该区域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递

12、变体现了从赤道地区的向北热量条件递减导致的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带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变小,水分条件变差,导致自然带分异。小提示:21、粮食安全的地位:_的基本物质保障。答案:国家安全解析:略22、地震构造:图中C为_、B为_、BC为_、AB为_。弧线DE为_。答案: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等震线解析:略23、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农业_、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a.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_中出

13、现利益冲突。b.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答案:(1)灌溉(2)水质保护解析:略24、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太阳大气层的名称:A_; B_。(2)写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出现_,B层出现_,其中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3)太阳大气层中用肉眼看得到的是_层(填字母)(4)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的原因是_。(5)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_。答案: 光球层 色球层 黑子 耀斑 黑子 A 由于黑斑点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温度低,所以显得暗淡些 整体性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

14、-色球-日冕层。图中A是光球层,B是色球层。(2)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上出现的是耀斑,其中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黑子。(3)太阳大气层中用肉眼看得到的是光球层,对应字母A。(4)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的原因是由于黑斑点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温度低,所以显得暗淡些。(5)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25、国内人口迁移(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_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答案:(1)垦荒(2)城镇解析:本题国内人口迁移为背景,设置了两个小题,涉及到工业化前和工业化以后

15、人口迁移的特征,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根据所学可知,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2)根据所学可知,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小提示:26、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_的。答案: 经济 层层嵌套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即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低等级城市。2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

16、下列问题。(1)图中EF为晨昏线中的_(2)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等于90的是_(3)该日A、B、C、D四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4)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D点的日出时间是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小时.答案:(1)晨线(2) D A(3)B(4) 12时 6时 8解析:本题以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为材料,涉及晨昏线、太阳高度、地方时判定、昼长计算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由此可判定图中EF线是晨线。(2)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昼

17、半球大于0。由图可知,A、B、C、D四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D,因此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D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由图示可知A点是太阳直射点,因此太阳高度为90的是A点。(3)图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即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读图可知,C位于北半球,D位于赤道,A、B位于南半球但B点纬度更高,故白昼时间最长的是B。(4)图示A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是正午时刻,故地方时是12:00。D点是赤道上的点,赤道上任何时候昼夜平分,即6:00日出;同一纬度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所以D的日出时间是6:00。图中EF线为晨线,晨线与赤

18、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2小时,C所在经线位于地方时为6:00的经线以东,“东加西减”,故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8:00,C刚好在晨线上,即是日出时刻;由日出时刻=12-昼长/2,可以计算出C点的昼长是8小时。28、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以_为突出特征。工业革命以来,_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碳循环: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_和_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答案: 变暖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使用化石燃料 改变土地利用解析:略29、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_的变化区域生产、生活方式区域发展方向答案:强度解析:略30、海水温度与人类活动:海水温度影响_的分布;海水温度影响_;海水温度影响_。答案: 海洋生物 海洋运输 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解析:略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