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位论文-—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60281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位论文-—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学位论文-—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学位论文-—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学位论文-—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学位论文-—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 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 “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 调研项目名称: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指导教师:团队负责人:团队主要成员:2012年11月目录第一部 村庄一、 庄伙村概况1. 庄伙村由来及变迁2. 生态环境3. 人口素质4. 基础设施二、 传统农业1. 庄伙村农业生产环境2. 庄伙农业生产历史状况3. 玉米的栽种与收获4. 玉米种植的现代成本及收益5. 庄伙村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 养殖业1. 养殖业发展状况2. 现代化养殖技术及市场经济促使养殖业进一步发展3. 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养殖业发展新方向第二部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1.

2、教育2. 医疗3. 最低生活保障4. 养老第三部 生产关系及基层组织变迁1. 庄伙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 庄伙村农民土地权利的变更3. 社团组织4. 庄伙村两委班子建设第四部 农户一、 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的家庭1. 传统农业种植户贾来喜2. 传统农业种植户陈淘气二、 主要从事养殖业的家庭1. 养殖专业户苑桂东三、 主要从事商业的家庭1. 村小卖店主张福立2. 村豆腐坊主陈建路第五部 村民一、 村干部代表访谈1. 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常青云二、 其他典型人物访谈1. 庄伙村小学老师杨月梅2. 庄伙村历史见证人陈尚忠3. 庄伙村大学生张静静4. 农村先进青年梁来军5. 乐观淳朴的农民刘金宝第六部 庄伙村扶

3、贫经济发展变化1. 大草滩扶贫工作的实施2. 大草滩村扶贫思考3. 庄伙村扶贫设想4. 庄伙村目前已经完成落实的扶贫工作及成果5. 庄伙村未来扶贫设想计划及工作计划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附录二:庄伙村扶贫成果相关新闻报道附录三:问卷选后记保定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山村庄伙村调研报告第一部 村庄一、 庄伙村概况1. 庄伙村由来及变迁涞源县位于河北省西部,保定市境西北部,邻山西省。总面积2430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06年)。全县辖6个镇、11个乡:涞源镇、银坊镇、走马驿镇、水堡镇、王安镇、杨家庄镇、下北头乡、南屯乡、马庄乡、北石佛乡、金家井乡、留家庄乡、上庄乡、东团堡乡、塔

4、崖驿乡、乌龙沟乡、烟煤洞乡。下北头乡(现更名为白石山镇),面积156.6平方千米,人口1.73万。辖20个行政村:下北头、西龙虎、东龙虎、金山口、斗军湾、白石口、西庄铺、雀儿林、插箭岭、南石盘、大草滩、杨家川、菜村岗、十八土彦、香沟、灵吉、寨子、石窝、草厂、庄伙。白石山镇庄伙村建村于解放前1947年土地改革时期,原与菜村岗是一个村。庄伙村于1940年建政。孙相国任支部书记,常明庆任村长、抗联会主任,王文江任武委会主任,当时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到1945年抗战胜利,开始三年解放战争,党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一手抓土地革命,一手抓对敌斗争保卫胜利果实,支援前线。1

5、947年建村后,村党支部领导全体党员、全体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建国到抗美援朝,党支部领导全体党员群众进行了民主革命和建设,之中庄伙村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1952年,王文江任庄伙村支部书记、张喜林任农业社社长、陈尚忠任庄伙村会计。当年庄伙村在全县第一个率先成立了五二农业社,从此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合作化时期庄伙村是全县的先进单位,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后来又升级为高级社,那时的庄伙村突出的成绩有1.农业生产搞得好2.养殖业发展的好3.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1958年实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搞丰产田、大炼钢铁。当时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6、的建设社会主义”。1961年王文江任书记,周占元任大队长。开始领导村民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同时允许人民开小片地,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到1965年,这几年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得到发展,此时的庄伙村依然是菜村岗公社的先进村。1966年至1969年,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后到1970年至1973年支书周海,村主任任苑才领导全村的党员、群众大搞水利、农田基本建设。1973年庄伙村实现了通电,电动机代替了柴火机磨面,建起了磨房。1974年至1979年,周海任支书,领导群众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将本村848亩土地整完。1980年至1986年,周海任支书,张云任村主任。领导村民土地联产

7、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改革开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到1991年修桥一座,解决了庄伙村民出行难的问题。1992年秋,重新盖学校房子13间。1993年至1999年,常青云任支书领导村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2002年兴修了菜村岗至庄伙村公路路基,并硬化了菜村岗大桥路面,打户路坡1000多米。2004年硬化了村公路1320米。2005年修上庄桥1座。2006年新盖了村办公室5间,并硬化了乡村公路到学校、村西的部分街道。安上了有线电视广播。2008年,硬化了村办公室院内、文化广场。2009年新一届村委会换届完成。硬化了东沟沟到办公室东边的街道和广场西边的路。新盖校舍6间。2011年庄伙村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

8、点扶贫建设村。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党支部。2012年被县委评为农村十佳党组织。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它是由自然-经济-社会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环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白石山镇是涞源县的农业大乡,除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外,大棚菜种植发展迅速,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下北头乡也是涞源的工业强乡,境内蕴藏丰富的铁矿、褐煤、砂石等丰富的资源,带动了采矿业,加工业的迅猛发展。辖区内有白石山、十瀑峡、白石山森林公园三个旅游风景区,其中白石山景区在2006年被评为世界

9、级地质公园,这里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风景优美,景色怡人,每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游玩,避暑,直接拉动家庭旅馆,饮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该乡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为涞源经济发展再作贡献。省级道路207道经过全乡南北,长11公里,国防通讯光缆16公里。一是夏季凉爽,由于地面抬升,群山环抱,涞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盛夏月份平均气温仅21.7,比北京、天津、低10,比承德避暑山庄低2.6,比北戴河低3.8,每当平原地区酷热难耐时节,这里却是“日披衫夜拥棉,凉风吹面乐悠然”的景象,故被誉为“凉城”,二是水泉汇聚,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是拒马河的三大源头,

10、三源泉水喷涌,四季温凉,这种“群泉汇聚荡清流”的景观,被称为华北一绝。三是山峰秀美,数百里怪石奇峰应接不暇。“形势之胜,为他郡所弗及”,有“小黄山”之称的白石山海拔2089米,山腰云海浩邈,气象万千,山顶奇峰缀宝,怪石装点,花草满目;“十瀑峡”景区飞珠溅玉,瀑潭相连,既气势宏伟,又秀气非凡,“仙人峪”景区两山壁立,一线中通,谷中有谷,洞中有洞,百步一景,景景称雄,在明清时代,就有“北方峨嵋”的盛誉。四是古迹赫然。唐代的“兴文塔”,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泰山宫,杨家将众多古迹无不充满魅力,令人心驰神往。辽代阁院寺的铁钟,目前全国考史绝无仅有。绵延150公里的内长城,威武雄壮。经专家详细考察论证

11、,确认涞源县是比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旅游胜地,被列入为河北省凉城旅游度假区,通过短短几年的开发,已展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3. 人口素质人口综合素质偏低,有经济、思想观念、婚姻习俗、教育等多因素影响,人口素质都与经济条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口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人口素质差异的根本原因。第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对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庄伙村人口数据比较混乱,根据户籍统计系统的数据,在册共

12、有162户、492人,户均3人,这些数据是2010登记在册的。我们在庄伙人口情况的分析将主要依据这一数据。庄伙492位居民中按年龄结构统计(按下图)属于比较年轻的人口群,16岁到60岁的青壮年占到总人口的79.27%,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明显。我们将年龄按照每间隔5岁进行分组归类,形成数据分布图以及数据分布表。从中我们能看出,36岁以下成员只占总人口的19.10%,40岁以下的成员将近总人口的2/5,达到了40.24%,50岁以下成员超过总人口1/2,达到52.84%,也就是说调查点中50岁以上的居民达到总数的1/2。通过年龄分布图表可以看出庄伙村社会人口分布呈现中年化特点。从下图中还可以看到,

13、26-35岁这一年龄段是生育高峰期,这主要是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经过生育高峰期,新生人口明显出现了下降趋势。年龄(岁)男(人)女(人)总人数(人)百分比(单)百分比(总)15及以下127193.86%3.86%16-252017377.52%11.38%26-351424387.72%19.10%36-40554910421.14%40.24%41-4534286212.60%52.84%46-5039296813.82%66.67%51-552620469.35%76.02%56-601817357.11%83.13%61-651718357.11%90.24%66-701011214

14、.27%94.51%71及以上1215275.49%100.00%总计257235492100.00%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占52.24%而女性占47.76%,基本平衡,男性偏多,但在各年龄层上这一比例明显倾斜。25岁以下的基本是1980年末1990年初出生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相差较小。26岁到50岁这一年龄段,男女比例出现较大差距。然而51岁到70岁,男女比例分划又不明显,但71岁以上的居民女性有多于男性。从事各种职业人口分布职业种类频次养殖业小尾寒羊3户本地黑猪1户食用雁2户种植业玉米167户杂交粮94户在读学生68人村官5人外出打工82人商业3人运输4人在庄伙村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植玉米

15、,所以种植业是村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也是一个支柱产业。几个农户告诉我们,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的这几年来,每家靠种地收入的比原来多了现在差不多每家能有个2000元,原来最多的时候仅仅是把本钱赚回来。养殖业是庄伙又一支柱产业,其中主要是小尾寒羊的养殖,有规模的仅有三户,而有规模养猪仅有一户。围绕上面两个支柱产业,庄伙的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出去打工,而田地则由老人和放假在家的孩子们来照看。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打工人员基本上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一到两个月,平常时间基本都在外打工。在调查时候,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一户打工人员,他们是因为要返修房子才回来的。在他家院里还有一小片的菜地,户主告诉我们这是家里老父亲在家靠自己

16、家里的菜去换些粮食来省下钱给孙子上学用。由于庄伙收入不高,消费水平不高,村庄规模也不是很大,所以村中的商业只有一个小卖店和一个粮油综合店,还有一个村中的门诊部。连接村里村外的只有一条2004年新修建成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算是最好的一条路了。村里设有三处公交站点,每天往来于县城与庄伙,十分的繁忙。村里有4位跑运输的村民每天都会拉一些东西来村里卖,或者把村民的一些手工物品带到县城里去卖。全村在扶贫以后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5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中种植业占了绝大部分(85%左右),打工收入占了10%,养殖及商业仅占5%。此外,村里还有5位村官和68位在读学生。其中5位村官应该特别提到

17、,他们基本上属于义务工作,甚至有时还要自己贴钱。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公车私用,而在庄伙常书记的一辆金杯面包车基本上是全村在用。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一项集体事业勇于承担的精神,以及无处不体现的工作热情。从旁边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庄伙村民的文化程度结构,初中及以下文化占总人口是庄伙的主体居然达到99%。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当地的教育条件与市区肯定有差距。其次,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关。由于庄伙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既然能挣钱又有现实需要,所以过去很多村民在经商挣钱还是上学的选择中选择了前者,外出打工挣钱的诱惑使学着找工作无忧从而增加了辍学人数。现在这

18、一情况有所好转,村民们已经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文化教育。另外庄伙164共有12个姓,以吴姓、刘姓、马姓为大姓,庄伙三大姓氏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1.26%,是庄伙村民的主体。其中无论从户论还是从人口论都是以吴家为最大,其次是刘姓,再次是马姓。4. 基础设施庄伙村村域用地总面积为将近2280亩,村庄建设用地约为500亩,其中村落面积约为620亩。由于农户比较分散,所以家家户户的农田都集中在了村子的中心,农户则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把农田包围了起来。庄伙村住宅的主体结构多采用单层砖石等混合结构,基本上外墙都有部分破损,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的损坏,建筑外观陈旧。住宅建筑面积多在40-80平方米左右。村中心小学,占

19、地不过4、5亩地,仅仅有两间教室,一个老师的办公室,在教室的前面有一个小小的操场,现有老师只有两个,学生也只有30多个,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只开了1-3年纪,想要继续上学的话就要去县城里的学校去继续读书。庄伙村主要干道总计4.5公里,其中2公里为水泥路但大部分是村外的公路,村内硬化面积只有2000米。村外田间路4000米因雨水冲毁无法通车,直接影响到今年种地。全村现有非机动车不过57辆,这是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大部分人去县城基本都是靠着2辆机动车。全村人吃水基本是靠自家打得井水,村支书告诉我们,前两年村内有30户人家自发修建了自来水管道,这30户人家也是村内比较富裕的人家。村内没有形成完整的

20、排水系统,雨水依靠道路旁的明沟收集排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基本就地排放。村内供电系统是靠前几年隔壁村里进行扶贫工作时给按的50KVA变压器一台,供电线路沿村内主干道铺设。村内采用电表出户的方式,基本是3到6户一个电表箱,均悬挂在户外的电线杆上。工业用电均为企业自行安装变压器。村内电信线路引子涞源县电信局,电话、有线电视已经连接到户,覆盖率100%。村内现有移动公司基站一座。庄伙村现无集中供热设施,村民住宅冬季采暖主要以秸秆、原煤为燃料的火坑取暖方式,秸秆、原煤在庭院门口到处堆放阻碍交通,秸秆、原煤燃烧又污染环境。村内没有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街道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阻碍交通,污染环境。村内住

21、户全部采用旱厕,尚无公共厕所,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并且村里没有防火、放空等防灾措施。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劳动力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提高素质转变观难度很大。没有集体企业没有集体收入,要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如修路、饮水、改善医疗、教育条件)难度很大,资金紧缺矛盾突出。由于村民收入偏低,支出增大(生产生活资料涨价、建房、子女教育费用刚性增长)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的趋势有效控制难度很大。但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又有三点,村内街道2000多米硬化,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村外田间路3000米因雨水冲毁无法通。直接影响到今年种地。饮水卫生急需解决,现在仍是一家一口小井,靠天饮水等。

22、二、 传统农业1. 庄伙村农业生产环境(一)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减少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生态环境较差。平原地区果园侵占良田现象严重,山区林木发展较慢,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利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粗放经营现象严重。2.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定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长年降水量的81%。降水量年间变化大,丰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发生,保定市农业用水量从90年代中后期大幅度增加而有效降水量减少。目前,保定市对自己用于农业生产的雨水资源尚未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雨水资源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尚不完备,这种情况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3、农业投入

23、、支持力度不够对农民生产的投入低。尽管近几年农业投入的总量有绝对增加,如实施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持政策,但与大幅度增加的种子价格、农资价格和种粮效益偏低相比,不足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各级农业推广机构装备水平低、运行经费和试验示范经费严重短缺,仍处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境地。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投入严重不足。4、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水资源匮乏和耕地资源逐年减少造成的瓶颈效应日益突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对稳定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劳动力资源稀缺,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绝大部分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了其它行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

24、建设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5、农业关键技术还有待创新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慢,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支持,造成种植业新技术发展滞后;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质量不完全符合农艺要求,近年来小麦播种绝大部分采用旋耕作业致使耕层变浅,连年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造成小麦播种质量差,必须创新关键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6、自然灾害频发致使农业生产有诸多不确定性旱灾、冻害、风雹灾等自然灾害在一些地区多有发生,与配套技术措施不能落实、耕作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种地思想意识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农业抗御自

25、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能力建设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明显滞后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难以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二) 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快农村土地整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推广农业节水综合技术,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面积。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农业用地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保护生

26、态环境条件下、适度开发宜农末利用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园林用地,搞好山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使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紧紧围绕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中心内容,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站和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对土壤地力进行长期定位和动态监测,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动态变化规律、摸索合理施肥参数,建立土壤养分地理信息系统和合理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加强土壤养分动态监测,不断修正和完善合理施肥技术参数,总结示范推广施肥技术,指导科学施肥。按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供肥状况平衡施肥,节约肥料投资。广开有机肥肥源

27、,试验示范绿肥、沼肥、秸秆还田、秸秆堆沤等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提高农机现代化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农机化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由主要抓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转变为抓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由主要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逐步转变为抓经济作物、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由主要抓产中环节机械化、初加工机械与技术,转变为抓产前、产后机械化技术、精加工机械与技术,并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继续推进小麦生产机械化、玉米播种机械化的同时,加快玉米联合收获的推广,提高大田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抓好机械化旱作节水、

28、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机节本增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广玉米、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全方位深松技术、机械覆膜播种技术和节水灌溉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机械化技术。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普及和推广,以农业科技的创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普及专用优质育种、名优果蔬和花卉组培脱毒快繁、动物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复合高效生物肥料和农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装备条件,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切实增强农业保障能力

29、。 5、强化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防汛抗旱、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等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全面监控。2. 庄伙农业生产历史状况庄伙村过去的农业生产状况比较复杂,种植的作物种类变化也很大,曾经种植过高粱、大豆、小豆、小麦等,随着历史的变迁,种植作物的种类逐渐稳定下来,现在基本上只种植玉米。年份耕地面积(亩)旱地面积(亩)水浇地面积(亩)玉米播种面积(亩)玉米亩产(亩)1961年86086005004001963年86086005004001967年86086005004001971年86086005004001975年85085005004001988年85

30、085005004001990年85085005006001992年85085005006001994年82882806007002007年8288280600750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庄伙村的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惊人,据村支书回忆说,随着人口的增长,住宅面积的增加大量占用农田。水浇地的面积这几年有了一个小幅度增加,据村民回忆,这几年下雨不太多,有些村民会用自己家的水来少量的灌溉。玉米的播种面积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占主导地位,即基本所有耕地都用来种植玉米,产量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当然不排除个别年份产量的下降,毕竟天灾不可控制,在总体上农村经济是比较脆弱的,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玉米

31、产量的历史变化,1982年是个分界点,这年实现了包干到户。1982年以前,玉米每亩产量不超过400斤,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土地亩产七八十斤的,因为村庄土地状况差别很大,有些地方完全不适合种庄稼。1982年以后不再交公粮,而是改为农业税,每亩地大概需要50元,直到2005年农业税取消。包干到户极大的促进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玉米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玉米的产量随着土壤条件的改善,种子质量的不断提高,农具的不断机械化,每年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也分时期。有些年头风调雨顺,且播种等时机选得好,产量就很高。比如说玉米花粉没有形成之前大旱,玉米没法授粉,就很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由于全球变暖,现在种植的时机

32、比过去晚了整整一个节气。以前种植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而现在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种植的时机选择不好也可以导致产量的下降。3. 玉米的栽种与收获玉米一般是在农历5月中旬播种,当地有句俗话说“大旱不过五月当五”,也就是说在农历5月初五之前肯定会下场大雨,这些经验我们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雨下透后,土壤比较疏松,是播种的最佳时机。在播种前一种情况是先撤些底肥,底肥的原料一般是牛粪,采用现代化手段的则是底肥、种子、翻地同时完成。播种完后一般要打一次灭草剂,等到6月底,玉米就要打枝、拨苗、施肥,这种肥料和过去的不同,过去施肥要在玉米棵旁边先挖个洞,然后把化肥放进去,现在则是使用粒肥,

33、直接撒在庄稼旁边就可以了。接下来就等收获了,9月底一般是收获玉米的季节。玉米的产量在最近几年内没什么大的变化,管理好的,种子好的,收成就好。现在农业种植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庄伙村村民家里很少有以前那样的传统农具,比如叉子、犁、镰刀等,科技的进步进一步解放了人类的双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农业的特征也越来越显著。4. 玉米种植的现代成本及收益庄伙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几乎所有种植、收获的环节都要列为农业生产的成本。庄伙每亩地玉米的现在平均成本、收益为:玉米种是10元每斤,每亩地要5斤种子,一亩地的种子就需要费用50元;播种的时候每亩需要底肥50斤,大概需要80元;撒种的过程中要用一瓶除草剂

34、20元;等苗出来以后培土要50元;拔苗需要50元;苗长大授粉以前施追加肥需要80元;秋收时装车大概100元;秸秆打捆差不多需要80元;玉米脱粒80元。因此差不多每亩地玉米的成本大概是660元,一般情况下,每亩地玉米的产量约900斤,按照每斤玉米1.1元的价格计算,那么每亩地的玉米收入为990元,减去成本最后纯收入是390元。虽然庄伙村有种植杂交小麦张杂粮,但是大部分可耕地用来种植玉米,是因为玉米的秸秆上部分粉碎了后可以喂家猪。同时,村里有一家初具规模的养猪场,多余的秸秆可以卖给养猪场的老板。村里人种植庄稼一本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有了多余的才卖掉。5. 庄伙村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涞源

35、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变化差异较大。依托涞源独特的气候条件,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项目包装、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杂粮种植,规划建设优质小杂粮种植片区。该片区主要涉及金家井乡、留家庄乡、涞源镇、北石佛乡、白石山镇、南屯乡、上庄乡、东团堡乡8个乡(镇)125个行政村,2.4万户、8万余人。该片区规划重点项目是,投资1200万元,推广种植张杂谷面积达到5万亩,其他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加工龙头企业,对优质小杂粮进行精细化包装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涞源优质小杂粮品牌。该片区建成后,可形成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工销

36、售一条龙格局。预计几年后,涞源将成为面向京津石保市场的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优质小杂粮供应基地。山场面积广阔,全县共有山场305万亩,宜林荒山285万亩,年产饲草13亿公斤,理论载畜量40万个羊单位,分别占可利用山场草场的19%和25%,为开发林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九九年羊饲养量23.03万只;牛存栏2.04万头。天然隔离条件良好,适宜发展玉米制种,现有制种面积0.2万亩;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马铃薯种植,九九年全县种植5万亩,总产量达1.5亿公斤;季节差异大,无污染,适宜发展错季菜,种植面积2万亩;丘陵区、山坡次地面积大,适宜发展干果,现有核桃6万亩,大部分为初果期,年产核桃50万公斤。且广阔

37、的山场中有猕猴桃、木耳、党参、玉竹、柴胡、酸枣等600多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还有褐马鸡、狍子、山鸡、野猪等60多种奇兽珍禽,形成了较大的综合开发潜力。三、 养殖业1. 养殖业发展状况庄伙村原来是菜村岗村的一个附属,基本上这里的村民都是菜村岗的大户人家的伙计,所以庄伙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养殖业。1948年,解放区的土改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月11日毛泽东在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的党内指示中批评道:许多地方的通讯社和报纸,不是宣传依靠贫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封建制度的路线,而是孤立地宣传贫雇农路线;不是宣传无产阶级联合一切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

38、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其中包括不反对土地改革的开明绅士),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府,而是孤立地宣传“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2月15日,毛泽东又为中央起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说:“反动分子必须镇压,但必须严禁乱打乱杀,杀人愈少愈好,严格注意保护工商业。新区土地改革应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打击地主、中立富农。又要分几个步骤:首先打击大地主,然后打击其他地主。对于恶霸和非恶霸,对于大、中、小地主,在待遇上有区别。第二阶段,平分土地包括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在内,但在待遇上,对待富农应同对待地主有所区别。”就在土改的时候,村里从菜村岗分了几头猪,从那时起庄伙村算是真真

39、正正的有了养殖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在庄伙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认识到,想要彻底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1979年,村里一位在地主家照看过牲畜的村民率先在集市上买了两头小猪仔,育肥以后卖了300多元。这是庄伙村第一次有人真正的在家养起了牲畜。但是,由于村里实在是太穷了,没有几户人家真的出得起养猪的钱,所以村里随后几年基本都没有人再养牲口。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水平由此得到较快增长,但少数农村地区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相对滞

40、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基本生存需要都难以维持。为了使更多农村居民摆脱贫困,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6年全国人面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国民经济“七五”计划。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实施。到了2001年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且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年2010年)。也就是在那一年,村里现在的养殖户梁淑英在集市上买了十五头小猪仔,就是靠着这几十几头的小猪仔,一点点“滚出”现在200多头小母猪。毕竟庄伙还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的养殖户也就只有

41、几家。剩下的那几家都在放养本地特产小尾寒羊。庄伙村又在白石山的脚下,漫山遍野的都是野草,所以一家养上十几只羊,除了一开始购买羊的本钱以外饲料基本上不花一分钱。2. 现代化养殖技术及市场经济促使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生态养殖片区是依托涞源广阔的山场、充足的秸秆饲草资源设立的养殖片区。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不同的养殖习惯,片区共分三部分:一是以东团堡乡为核心的舍饲牛、羊养殖区。主要以肉牛、绒山羊和绵羊养殖为主,片区涉及4个乡镇56个村,11700户、41000人,规划到2014年肉牛养殖达到2万头,舍饲绒山羊养殖达到3万只,舍饲绵羊养殖达到2万只,预计投资1.3亿元。二是以北石佛乡为核心的肉驴养殖区,该区域

42、内“张杂谷”种植面积大,产谷秸多,为肉驴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片区涉及6个乡镇55个村,11157户、31821人。规划养殖肉驴4万头,建驴肉加工场3个,预计投资8000万元。三是以南屯乡为核心的猪、鸡养殖区,该区域以雨润养殖基地为依托,涉及3个乡28个村,7600户、27500人,规划养猪5万头,鸡100万只,预计投资7500万元。养殖项目的实施,使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为无公害杂粮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使农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该片区建成后,可使1.8万贫困户通过养殖就地脱贫,项目区人均年增收1100元。3. 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养殖业发展新方向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进

43、程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县政府围绕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布局,以大基地承载、大龙头带动的思路,以圈养羊、生态环保型猪、天鹅与鱼塘为养殖主体,加快禽畜产业基地建设,做好做实第一产业。一、养殖业发展形势新世纪养殖业的发展将发生战略性转移,由现在的数量型养殖业逐渐向质量型养殖业发展,可持续养殖业将是必然的选择,养殖业产业化是养殖业现代化的桥梁,而作为质量型养殖业、可持续养殖业和养殖业产业化的最佳结合和表现形式是设施养殖业,养殖业发展的动向、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论断, 庄伙养殖业应该以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加工链条式发展,提高自身

44、生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供给,促使农民增收增效,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庄伙养殖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一)现状庄伙的产业优势是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也因资源而生。产业转型、结构合理不仅是百强市县评价体系的标准,也是县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要求。发展以圈养羊、生态环保型养猪、天鹅养殖和鱼塘为主体的第一产业。1、规模养殖逐年增多2004年以来,各级政府价调基金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养积极性日益提高,户数逐年增多,规模化、园区化的种养模式逐渐增多,“做实做大第一产业”成为现实。2、养殖流通体系庄伙禽蓄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在国有经济时代,食品公司负责禽畜统一收购、屠宰等,市场经济以来禽畜养殖户自找销路,没

45、有统一管理,本县肉蛋供不应求,却销往外地,本县需求主要靠外调,大型超市、专卖店销售为主。这种奇怪的销售行为是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屠宰、加工场所导致的,养殖户养殖难、销售难挫伤农民养殖积极性。总之养殖规模小,大户少,品种单一,总量低,群众养殖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大。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为稳定“菜篮子”工程,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及大户带动、加大科技培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和特种养殖业,庄伙养殖产业得

46、到长足发展,总产值比重有所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庄伙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二)主要特点1、规模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庄伙农民养殖意识大大增加,从2007年以来羊肉、猪肉价格几次波动情况,认识到养殖周期性价格波动规律和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养殖才能走出养殖困境,创收增收,提高产业化程度。因此庄伙养殖户逐年增加,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方向发展。2、特种养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涞源县虽是资源型大县,但资源分布不均衡,白石山拥有肥沃的土地、清新无污染的水质和空气,是生产培育绿色无公害畜禽的理想基地。3、养殖业增长方式,养殖观念正发生转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庄伙养殖业增长方式,养殖观念等发生根本改变,已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由传统的耗粮型养殖业增长方式向现代节粮型、草食牧业转变,由散养、小规模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过渡。新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养殖业增值增效,提高了科技含量。在养殖观念上由自给自足走向市场,实施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带动,建立养殖小区,提倡无公害健康养殖。4、旅游人口逐年增加随着涞源县城镇化建设推进,白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