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目录摘 要4第1章 绪论51.1研究背景51.2观光农业园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51.2.1国外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状况51.2.2国内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状况81.2.3观光农业国中山地型与平原型发展的异同点101.3研究目的意义111.4研究范围111.5研究方法111.5.1文献综述法111.5.2调查分析法111.5.3实例研究法121.6研究内容121.7研究技术路线12第2章 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相关理论研究142.1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相关概念解析142.1.1山地142.1.2观光农业142.1.3观光农业的分类152.2山地型观光农业园影响因子152.2.1地形地貌1
2、53.1.2河流湖泊183.1.3丰富的自然植被183.1.4山地自然景观的景观特性183.2山地人文景观203.2.1产业景观特色203.2.2农田景观203.2.3乡村聚落景观213.2.4宗教文化景观213.3山地景观特性分析223.3.1景观类型多样,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223.3.2景观异质性程度高223.3.3景观稳定性强22第4章 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理论依据和原则244.1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理论依据244.1.1农业科学理论244.1.2景观规划理论254.1.3旅游心理学理论264.1.4循环经济理论274.2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原则274.2.1生态优先原则274.2.2可
3、持续发展原则274.2.3景观设计原则284.2.4经济性原则29第5章 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内容研究315.1做好前期基址调查315.1.1地质315.1.2地形315.1.3气候315.1.4水文315.1.5植被325.2明确园区定位325.2.1资源分析325.2.2区域地位325.2.3发展模式325.2.4发展目标335.3多产业发展规划335.3.1注重核心产业发展335.3.2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335.3.3林业335.3.4旅游观光业335.4合理布局和分区345.4.1布局原则345.4.2分区的一般形式345.5景观规划355.5.1景观点355.5.2景观线365.5.
4、3景观面375.6道路交通规划385.6.1出入口规划385.6.2道路规划385.7水系统规划395.7.1给水规划405.7.2排水规划40第6章 实例研究华蓥市圣源生态示范园规划416.1基址现状条件分析416.1.1区位分析416.1.2自然条件分析416.1.3用地现状评价426.1.4园区用地现状436.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436.2.1指导思想436.2.2规划原则446.3园区定位与特色456.3.1园区定位456.3.2园区特色456.4园区总体规划布局及项目策规划466.4.1多产业发展的山地立体规划466.4.2物种间的立体循环496.4.3道路交通规划516.4.3水系
5、统规划516.4.4植物规划526.4.5旅游项目规划53结语55参考文献:56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形式。加之我国地大物博,地形也是复杂多样,其中山地占据了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本身的形态特征以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改革,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美化农村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
6、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观光农业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使园区有序地发展,从而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使农业提升到国家规划的目标。本文以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为研究对象,查阅大量与山地及观光农业相关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做了以下研究:(1)对山地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分析了山地地形特征以及山地环境的影响因子。(2)实地调查了川东地区观光农业园,对园区的布局、产业、景观、路网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山地观光农业园与平原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的差异性。(3)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归纳总结得出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中应遵循的理论依据及规划原则,包括农业科学理论、景观规划理论、旅游心理学
7、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设计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规划一般程序:基址调查、资源分析、发展定位、具体规划;规划方法:产业规划、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水系统规划。(4)最后通过华蓥市圣源生态示范园规划这一实际案例对研究得出的规划内容进行验证。关键词:山地 观光农业 规划第1章 绪论1.1研究背景(1)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是,由于东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性以及历史存在的发展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扩大,这已成为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在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
8、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全面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对我国西部山地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了保护和改善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山地观光农业园正好顺应这一发展趋势。(3)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西部山区农业生产水平本身就很落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耕地荒芜,农村与城镇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矛盾加剧。为了妥善处理这些伴随
9、着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新型农业将成为势在必行的解决途经。观光农业园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尝试,高效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同时,通过清新自然的田园景观将乡村与城市相融合,加强了两者之间的沟通,促进郊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11.2观光农业园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1.2.1国外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状况(1)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观光农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30 年代的意大利,而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新兴产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而后在日本、以色列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充分发展。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观光农业、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严格
10、的界定。欧美国家习惯用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的概念,而亚洲的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则用观光农业 ( agri- tourism) 这一概念。因此,在搜集和整理国外研究资料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观光农业、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不同的概念,在此均作为观光农业。2 一般认为, 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这时候还没有明确的休闲农业概念,也没有专门的休闲农业区,它只是作为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主要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 接待地没有特殊的服务设施、建筑以及辅助娱乐设施。游客在农民家中食宿, 或在农民的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这一阶段也没有专门的管
11、理行为, 农民只收取客人少量的食宿费。二是观光阶段。休闲农业的真正发展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观光不再是对大田景色的观看,而是出现了具有以观光为职能的观光农园,观光内容日益丰富,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草、林、木、果、家禽、家畜等皆可入园。农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并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经营。这时休闲农业项目主要以观光农牧场和人造公园为主。例如,日本岩水县小岩井农场,开辟了40hm2 观光农园,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又如美国费城白兰地山谷中的 “长木花园”、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瓜果塑造人物形象等。三是度假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观光
12、农园也相应地改变了其单纯观光的性质,观光农园中建有大量可供娱乐、度假的设施,扩展了观光功能,加强了游客的参与性。如日本新瀉县大和盯的旅游者每天和当地农民一起下田劳动,享受“插秧割稻”旅游之乐,青森县牧场组织旅游者去草场放牧、牛棚挤奶、果园摘果等。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有 1 800万美国人前往观光农场度假,各个农场除提供游客自采新鲜瓜果蔬菜的项目外,还推出不少特色项目周。在韩国,观光农园一般是几户农民联合搞的一种比较简朴的,集住宿、劳动和文体于一体的休闲设施。城里人来到这里,小住一两日乃至几日,既可以轻松地观赏乡村的山水野景,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也可参加农民的一些生产活动, 如收获瓜
13、果和蔬菜等,从中体会劳动和收获的喜悦。这种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欢迎,城里人下乡,给经济条件还有待改善的农民带来了十分可观的财富。四是租赁阶段。租赁是一个刚出现不久的新型经营方式。租赁即是农场主将一个大农园划分为若干个小块,分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团体,平时由农场主负责雇人照顾农园,假日则交给承租者享用。这种经营方式,既满足了旅游者亲身体验农趣的需求,也增加了经营者的盈利。在法国,这种形式比较流行。法国是一个旅游大国,为了继续开发旅游资源,法国积极发展绿色旅游。绿色旅游也就是指游客到农村或者森林等绿意盎然的地方去度假,到农庄去品尝新鲜的农产品。法国居民素有以种植蔬菜为业余活动的习惯,许多城市
14、居民把种菜当作一种嗜好,农民们也投其所好,开始根据城里人的不同兴趣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有的农园建立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有的建起了供人们观赏和供青少年学习的植物园,有的专门向拿退休金的老人出租土地和农具,使他们有机会在安闲的田园生活中修身养性。3 (2)国外观光农业研究状况一、观光农业概念的研究。国外学者相当重视观光农业概念的研究,因为概念的确定关系到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观光农业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欧洲联盟( EU) 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将观光农业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而Lane 则认为观光农业的概念远不仅是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有些城市和景区旅游并
15、不仅限于城市地区,有的扩展到乡村,而有些乡村的旅游并不在乡村。二、观光农业与乡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在观光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学者们普遍高估了其作用,认为观光农业旅游可以拯救欧洲的乡村。而随着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观光农业旅游不是解决失业问题和低收入问题的灵丹妙药。普遍认为,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三、观光农业与乡村文化关系研究。观光农业文化资源是观光农业资源中的“质”,并且在观光农业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携带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当地居民所携带的文化是“弱势文化”,这样“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难免产生冲突
16、。Hohnhlz在对马来西亚和德国观光农业研究中指出:乡村的环境、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迄今为止仍保持其原貌,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问题的关键是在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事业的同时如何保护乡村原始的环境、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结构。普遍认为,发展观光农业与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其发展策略应予以重视。四、农业与旅游业关系的研究。观光农业就是农业与旅游业“合而为一”的产业,国外也注重了农业与旅游业关系的研究。Kreha在对德国阿尔卑斯山Hindeklang地区的农业和旅游业共生系统的研究中,重点研究了旅游业和农业的现状、旅游业和农业的共存问题、旅游业和农业共存条件状况的问题。并试图创
17、造Hindeklang OKO 模型,该模型主要目标是以能充分利用扩展型农业用地的必要性为主要特色,使该地区的风景区可以通过深化农业发展,从而得以最充分的持续性发展,同时也能满足来阿尔卑斯山旅游的游客中喜欢天然的、人文的景区的需求。五、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因主要归结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需求角度来看是城市居民逃避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渴望回归乡野的心理需求;从供给角度来看,观光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六、观光农业发展策略和管理研究。在欧洲,政府十分重视观光农业的发展,政府对观光农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开发政策、提供人力和
18、财政支持、进行专门的机构管理、组织市场开拓等。国外在对观光农业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社区参与” (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的管理模式,但同时也承认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观光农业的管理模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关于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学者们普遍强调,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策略,发展策略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不同地区和背景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1.2.2国内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状况(1)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于农
19、闲或假日期间,陆续将果园农场向大众开放和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从开展形式和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旅游农业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基本同步。深圳 深圳是我国大陆开展休闲农业最早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园采果的观光农园,主要吸引城市人前往观光、采果、娱乐、休闲,并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商贸洽谈,招商引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又开创了多种类型的观光农园,对大陆城市郊区观光旅游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我国于2004年开始启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工作,首批203个中广东省占了14个,深圳有西部海上田园和光
20、明农场两家名列其中。4北京 北京休闲观光农业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萌芽,休闲观光农业经历了1994年之前的自发萌芽期、19952002年的政府引导成长期、2003年以后的逐步规范、提升发展期等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多种休闲观光模式共生的发展格局。较为出名的观光农业项目有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5 上海 上海的农业旅游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九十年代出现了有组织的农业旅游。在此期间,以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圆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科普游、崇明前为村以农业生态教育为“形象工程”的农业旅游发展起来,随后的南汇开发了以赏桃、品桃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形成了年年开展的挑花节。也联带出蚕
21、豆节、长兴岛的橘乡等旅游产品。成都 成都市依托川西平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现已建成较出名的成都崇州市泉镇以市为中心科贸游相结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都江堰市新经济时代的现代农业伊顿模式、锦江区三圣乡国家 4A级风景区“五朵金花”农家乐示范点、成都龙泉驿区“农家乐”、四川都市农业主题公园 “花舞人间”及温江区“国色天乡”乐园等观光农业旅游点。重庆 重重庆市农村地域广大,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观多样。在成为直辖市以及西部大开发的促进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现已建成了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永川黄瓜百里果香、北 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璧山古老城生态农业园,皇田现代农业观光园、潼南东升
22、茶山农业观光园、永川秀芽茶叶观光基地、重庆黔江蒲花河农业观光园、重庆九龙坡区天醉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2)国内观光农业研究状况我国的观光农业园建设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广泛兴起,各个领域学者对这一新兴事物日益关注起来,主要从观光农业理论基础,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途径以及乡村旅游等方面对我国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成果,也发现了许多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我们进行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张灵(2009)中以景观规划及设计的角度,从城乡空间系统的大视野出发,对现代观光农业园的选址及其整体规划的
23、探讨,并且对观光农业园区景观各要素的设计解析及其景观个性分别进行了设计研究。12陈明明(2009)中对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及景观特点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是在原有景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其规划应因地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逐渐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居民回归白然、亲近乡村的需求。13 董桥锋(2010)中从文化导入的角度,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分别介绍了与观光农业园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以及导入的一般方法,并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总结了体现观光农业园“素朴之美”的规划原则以及内容。14 生态规划的研究史莹
24、(2008)中从生态的角度论述东西方农业景观发展的历史沿革,引入景观生态学、旅游市场学、农业景观学等学科理论,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理论依据、理念、原则、技术方法和内容、景观规划、旅游开发思路及策略等方面,比较科学而详细地探讨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及建设思路。16 马立辉,李阳菊,李承承,王海洋等分析了山地农业的景观特性,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的理论方法,包括(1)景观的格局-过程理论;(2)景观生态流的空间扩散与集中理论;(3)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项目中。18 发展对策的研究肖静(2006)从观光农业的基本概念界定、类型、特点和功能等基础理论探讨入手,在借鉴
25、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在发展观光农业的理论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府角度、可持续发展角度和市场营销学角度提出我国观光农业的一系列对策。 园区选址研究文燕冬(2006)借鉴区位论、旅游资源论和乡村景观理论等相关理论,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立地条件入手,建立观光农业规划选址模型,作为分析基址条件是否适合建立观光农业园区的科学依据。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观光农业的规划选址提出补充模型,为观光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规划规程研究张晓鸿(2007)阐述了农业观光的起源、产生因素、以及发展概况,分析了农业观光的
26、类型、特征、相关学科理论等,清晰地说明农业观光的相关问题;对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特点、规划内容以及现有规划规程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研究,并起草了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规程,期望通过合理规范的规划设计,推动观光农业园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2.3观光农业园中山地型与平原型发展的异同点我国观光农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农业。可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平原地区的观光农业归纳为平原型观光农业,而重庆、四川东北部等山区的观光农业归纳为山地型观光农业。由于其资源环境条件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两种类型的观光农业的发展存在着异同点。(1)相同点二者在发展形式上存在一定相同
27、点,比如都有观光果园、采摘园、农家乐等发展形式;二者对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当地农村环境、促进农业产业转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2)不同点资源环境条件不同,平原型观光农业园地形平坦,景观结构较单一,而山地型观光农业园地形复杂多变,景观类型丰富,具有多样性。二者农业文化不相同,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平原型观光农业较山地型观光农业具有科技、人才、资金等优势,基础条件好、交通方便、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大。平原型观光农业的市场化更加完善,资源更加集中,更加注重产品宣传和品牌效应。1.3研究目的意义西部地区山地占了75%以上,发展山地观光农业园,保护山体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交通条件,不仅
28、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旅游空间,丰富地域旅游项目,对于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观光农业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可使园区建设有目标、有秩序的发展,从而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园区的经济效益。1.4研究范围川东北地区浅丘地形及川东平行岭谷,海拔高度在200米至10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米至150米的观光农业园。1.5研究方法1.5.1文献综述法随着观光农业园的快速发展,对于观光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已经有了较多文献参考。从农业、旅游、经济、生态、规划、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对观光农业园建设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其中也有对于
29、山地景观设计及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涉及到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外对于农业旅游开发研究较早,主要涉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及等当面的研究,对于本文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5.2调查分析法在大量阅读了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观光农业园规划的角度出发,总结出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最后通过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主要调查了南充凤垭山农业示范园。1.5.3实例研究法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有幸参加了南充金台现代生态葡萄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重庆北碚静观台农园规划以及华蓥市圣源生态示范园规划。本文以华蓥圣源生态示范园为例,理论联系实际
30、,并指导其在实践中的运用。1.6研究内容(1)对山地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分析了山地地形特征以及山地环境的影响因子。(2)实地调查了川东北地区丘陵地形的观光农业园,对园区的布局、产业、景观、路网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山地观光农业园与平原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的差异性。(3)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归纳总结得出适于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内容,主要有规划中应遵循的理论依据及规划原则,包括农业科学理论、景观规划理论、旅游心理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设计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规划一般程序:基址调查、资源分析、发展定位、具体规划;规划方法:产业规划、景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水系统规
31、划。(4)最后通过华蓥市圣源生态示范园规划这一实际案例对研究得出的规划内容进行验证。1.7研究技术路线图1-1技术路线图Fig1-1 Technology roadmap农业科学理论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内容实例研究结论景观规划理论旅游心理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设计原则经济性原则规划程序规划方法文献综述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相关性研究概念解析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理论及原则规划理论规划原则分类与功能影响因子实地调查第2章 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相关性研究2.1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相关概念解析2.1.1山地山地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辞典中认为:“山,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
32、它以明显的山顶和山坡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习惯上一般把山和丘陵通称为山。”而对“山地”的解释是:“山地是许多山的总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切割深,切割密度大,通常多位于构造运动和外力剥蚀作用活跃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如我国西部一些山地。”地貌学家认为,山地应该具有较高的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3000米以下,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坡度,如相对高度超过500米就属于山地,低于500米属于丘陵。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山地是具有一定特殊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址,相较于平原地带,山地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及其可利用性是独特的。本文论述的山地范围为川
33、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海拔高度在200米到1000米左右,相对高差在50米到150米之间。2.1.2观光农业国内外对于这种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方式有很多名称,如观光农业,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对同一事物和现象的描述,虽然在概念的外延上略有出入,但在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这些概念的界定有着时代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改变,对观光农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按照内容和范围不同,观光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观光农业或称旅游农业,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把农园观光、农艺展示、农产品提供与农村空间的出让等生产、经营赋子旅游的内涵。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旅
34、游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游览、调剂性劳动、学习及享用新鲜食品的一种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地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扩大在农村的观光旅游功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要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目包括农村观光游览及与之有关的旅游经营、旅游服务等内容,为游人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等方而的服务和供应,满足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的向往。(王浩2003)2.2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分类及其功能2.2.1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分类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由于其地形的多变,不同类型的山地其产业可能不一
35、样,观光形式也不相同,可以做如下分类:(1)按照资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观光种植园、观光林业园、观光牧业园、观光渔业园、观光副业园、观光生态园。(2)按农业在园中功能为标准,分为观赏型农业园、品尝型农业园、购物型农业园、务农型农业园、娱乐型农业园、疗养型农业园和度假型农业园。(3)按以农业产业在观光农业园中的功能分为生产型观光农业园、休闲型观光农业园、科技型观光农业园、观光型观光农业园。2.2.2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功能(1)经济功能 山地地区的传统农业相对平原地区比较落后,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的农耕水平,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都比较低下,与现在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相背驰。山地观光农业园的出现可以转变传统的
36、农业生产,使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通过观光农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可以扩大农村的经营范围,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2)生态功能 山地型观光农业园可以有效解决山地农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保护原有的生态林地,提高环境质量,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形成具有抗灾减灾作用的绿色屏障,适于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3)文化教育功能 山地农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传统的农耕文化、乡土民俗风情等农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被人们忽视、遗忘,山地观光农业园的出现可以将这些文化保护、传承和发扬。如一些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及许多民间技艺,不少是因为
37、观光的开发得以延续发展,有的甚至创造了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4)社会功能 山地观光农业园可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前来旅游消费,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观光农业园区的出现可以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山地观光农业园的园区位置一般处于城乡结合部,对于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2.3山地型观光农业园的影响因子山地观光农业园较平原地区结构复杂多变,存在诸多的影响因子。2.3.1地形地形地貌对于山地农业观光园区的布局和分区以及景观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园区的建设必须依赖地形地貌,因此
38、,在园区规划中要充分了解山地的空间形态,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园区建设。表2-1山地地形的类型地形的形式多样,通常从自然形态、坡度变化、地质构造等方面来进行合理的分类。对于山地空间环境来说,地形形态是关系到土地的功能特性视觉和视觉感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将地形依形状分成五类:平地、凸地、山脊、凹地、山谷。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往往要考虑上述五种山地类型的叠加情况,本文称它为复杂地形。(1)平地平地是大地的基础平面在视觉上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的状态。山地中局部地区会出现一块较平坦的土地,人们通常会在此修筑建筑物,或者作为一块耕地,开发程度较高,人工痕迹较明显,具有一定的活力。(2)凸地凸地形
39、的实体特性是向上凸起,围合了空间的范围,进而他的外向型坡面限定了空间的边界,是山体自然的肌肤保护层口引。凸地形的外在表现形式有山峦、丘陵、小山峰、土丘等。凸地形的坡面有时候缺乏稳定性,存在不安定的因素,不利于空间的拓展,如何协调利用是对景观设计师的严峻考验。凸地形外向型视野开阔,视线通透,根据这种空间的特点,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会选择它作为景观的控制点,布置观景平台或者竖向上的观景点,人们站在凸地形的顶端,向四周望去自然地会体会到外向型的张力,使人感到心情放松、身心愉悦。凸地形的运用对于空间秩序的确立、景观的识别的区分度、景观视线的引导上有着积极地作用。(3)山脊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
40、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山脊也是向上突起的实体性空间,所以在外部形态上山脊与凸地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又有着实际的不同,山脊偏重的是线性景观,而凸地形是以点的形态分布于山地之中。山脊能提供景观的制高点和双向的视觉景观,能起到引导视线和组织景观序列的作片。在纵向上山脊犹如一堵天然的屏障,决定了山体的走势走向,并且景观视野相当开阔,对两侧空间起分隔作用,是景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随同照的高低变化改变空间内景观的效果。(4)凹地 “凹地形是山地中的低洼部分,与凸地形相对,可以看做是两个凸地形的过渡空间。”凹地在空间上通常具有
41、内向性、视觉的聚焦点,方向较为单一,不可能将他的视线超越它的边缘到景观中的其他区域中去。足一个相对孤立、私密性极好的空间,使人产生一种安全、宁静的感觉。凹地形与其他空间的联系较少,可以减少外部的干扰,空间内的小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更适合户外活动的开展,所以在设计中经常顺应山势将凹地形改造成人们休闲的活动场地。但是此处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低洼处的积水问题,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湖泊和水池。所以在凹地形景观的设计中要全方位考虑到场地的排水、降雨以及潮湿情况。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利用山地的高差形成季节性的自然永景,可以使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增加景观的视觉丰富度。(5)谷地谷底是凹地形与山脊地形的综合体
42、,具有较强的方向性与流动性,可以形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常用来设计山地空间的运动场所或水体景观。山地景观设计在处理线状凹地形所形成的空问时,应该防止闭塞感,同时又要突出场地的层次性,方向性。在方向线上有条理地安排空间,把握好节奏性韵律感从而形成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与此同时,也要配合凹地形的特点,强调自然空间内向的收缩作用,形成内向、安静的空间,但要避免形成过于封闭的空问。此外,在与线性走向垂直的方向,设计时可通过架桥及布局桥型建筑的方式,以活跃场地的空间特性,并给人提供体验空间变化。谷底常分布于山体的边缘地带或者底部空间,由于自身自然环境的脆弱性,通常会爆发洪灾,以及水土流失。所以我们在进行开发时,
43、尽量避免这些区域,维持生态平衡。(6)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一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地形相互组合而形成,如山脊和谷地形组合形成的复杂地形,凹地形和凸地形组合形成的的复杂地形。在自然山地景观中,地貌形态以简单地形形式存在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通常在自然界见到的往往是多种地形聚积的复合性,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不能将复杂地形简单的理解成为几种地形的简单叠加,加以简单处理,而是根据每种地形的特点,考虑地形之间的景观联系,利用他们的景观优势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景观丰富度较强的景观环境。2.3.2坡向山地观光农业园中山地的坡向对山地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日照、风向以及降雨量的影响。图2-1南坡接
44、受光照最多Fig.2-1(1) 日照川东北地区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冬季,朝南的坡向比其它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得到的日照很少;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南坡向受辐射最强,主要是因为它直接暴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受日照的影响,南坡的温度比北坡要高一些。(2)风向在冬季,西北向坡完全暴露在寒风中,东南向坡在冬季几乎不受风的吹袭;在夏季,则受到西南向印度洋季风和东南向太平洋季风的影响。(3)降雨量山地观光农业园中坡向也影响了园区降雨量的分布,冬季主要受西北部寒风,寒冷、干燥、降雨量稀少;夏季主要受来自西南向的印度洋暖流和东南向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降雨量大
45、,南坡较北坡的降雨量要多一些。2.3.3坡度坡度对山地观光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种植和地表径流两方面。农业产业的种植有一定的坡度限制,坡度过大的地区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形成台地式的种植;坡度影响降雨后地表径流的强度,坡度越大,地表径流强度越大,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第3章 南充市凤垭山农业示范园调查3.1调查概况3.1.1地理位罝凤垭山生态农业旅游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南充市嘉陵江区西部。嘉陵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靠顺庆区、西充县,南邻武胜县,西接蓬溪县,东连高坪区,紧邻南充城市发展控制区,是一个受城市辐射强、影响大的城郊综合旅游区。幅
46、员面积约 100km2。凤垭山景区位于嘉陵区内,国道 212 线、318 线在区内交汇,成南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距南充市中心仅 3 公里,距南充机场仅 10 公里,距成都市 200 公里,重庆市 198 公里,同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3.1.2地质条件旅游区平均海拔 340 米,属遂宁组母质的平坝浅丘地貌。其土壤主要是灰棕紫色沙页岩,土壤质地好,垦殖率和有机质含量高。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北低,自北而南依次为低山,丘陵,深丘带坝地貌,其中丘陵占 49%,低山占 40%,平坝占 11%,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壳较稳定。3.1.3气候特征该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7.8, 一月
47、平均气温 6.5,七月平均气温 27.5,极端最低温-2.8,10年积温 5004.9以上,年均降雨量 1040.3mm,无霜期近 300 天。3.2调查内容3.2.1产业布局凤垭山农业园内耕地面积 5698.984 公顷,有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 6160.44 公顷,经果林占 2290 公顷。现种植风景绿化树 200 余万株,带动全区绿化荒山 15 万亩。发展梨、桃、枇杷、葡萄、柑桔等五种水果面积 2 万亩,其中枇杷 8000 亩,优质桃 5000 亩,优质梨 4300 亩;成南高带公路沿线万亩桔柑,累计栽植绿化风景树 200 余万株。发展花卉、苗圃达 3000 亩。重点发展养兔、养鸡、养猪三大养殖业,年产值达 7000万元。现有农家乐 400 多户,改造川北民居 8000 多户。2011年,园区内建起了温泉度假酒店,更加丰富了园区的旅游形式。(图3-1)图3-1凤垭山农业示范园产业布局Fig.3-13.2.2景观类型(1)道路景观图3-3车行道两侧的行道树Fig.3-3图3-2一级车行道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