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签 署 页
项目名称: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
项目文件类别: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项目行业类别:输变电
委托单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调查单位:北京国寰天地环境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周能福
调查机构代表:王亚男
项目负责人:牛文华
编 制 人 员 名 单
姓名
从事专业
登记证或岗位证书编号
编写内容
签名
牛文华
环境科学
A10020360900
总则、工程概况、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声环境影响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固体废物影响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调查结论与建议
张益智
环境工程
A10020300400
技术审核
王亚男
环境科学
A10020030600
审定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目 录
1 总则 1
1.1 前言 1
1.2 编制依据 2
1.3 调查目的、原则和调查方法 4
1.4 调查范围、因子和验收标准 6
1.5 验收标准 7
1.6 调查重点 8
1.7 环境敏感目标 8
2 工程概况 12
2.1 线路路径走向 12
2.2 工程规模及验收内容 12
2.3 工程建设过程 14
2.4 主要工程变更情况 16
2.5 工况负荷 16
2.6 工程投资 16
3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要求回顾 17
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7
3.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7
3.3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22
3.4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意见 24
4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26
4.1 环境管理实施情况 26
4.2 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 28
4.3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相关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 30
4.4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论 31
5 电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32
5.1 电磁环境敏感点调查 32
5.2 电磁环境验收监测 32
5.3 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 36
6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37
6.1 声环境敏感点调查 37
6.2 声环境质量环境监测 37
6.3 声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37
7 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39
7.1 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分析 39
7.2 植被破坏 39
7.3 水土流失调查 39
7.4 生态影响调查结论 39
8 其他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40
8.1 水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40
8.2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调查 40
9 公众意见调查 41
9.1 工程信息公示 41
9.2 工程环保投诉情况调查 41
9.3 公众意见调查对象 41
9.4 公众意见调查内容 41
9.5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 44
9.6 调查结果分析 45
10 调查结论与建议 46
10.1 工程基本情况 46
10.2 工程变更情况 46
10.3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47
10.4 设计、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47
10.5 电磁环境影响调查 47
10.6 声环境影响调查 47
10.7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47
10.8 环境管理 48
10.9 公众意见调查 48
10.10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总体结论 48
44
北京国寰天地环境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1 总则
1.1 前言
220kV科城输变电线路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市,220kV科城输变电线路工程包括:220kV送电线路工程和110kV送电线路工程两部分。项目总投资4529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91万元。
本次验收的工程内容包括:(1)220kV科城出线至500kV增城变电站2回。线路全长15.44km,其中,利用原220kV广新线单回线路改建为同塔双回线路12.81km,新建同塔双回线路1.43km;在增城站外与220kV增城至宁西听他四回架设1.2km。(2)110kV出线至110kV石桥变电站2回。采用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线路全长6.49km,其中,新建电缆线路0.28 km、利用原220kV黄北线改建4.6kV,新建同塔双回线路0.95km。架空线路2×6.21 km双T接华圃至石桥线路。
2008年6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了《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8年10月28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以《关于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穗环管影[2008]305号)对该项目做出批复。
220kV科城出线至500kV增城变电站2回线路工程,2013年04月10日开工, 2015年7月4日竣工投产。配套110kV科城站出线至110kV石桥变电站2回,2013年6月15日开工,2015年7月4日竣工投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国寰天地环境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接受委托后,我中心开展了工程资料收集和现场初步踏勘等工作,对工程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踏勘,对线路附近的环境敏感点、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生态恢复状况、水土保持情况、工程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公众意见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开展了生态、电磁环境、声环境、水污染源的调查,并进行了电磁环境、声环境、水污染源的调查和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现报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起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1.2.2 国家法规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2)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11.26;
1.2.3 环保部法规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局令发布,2001.12.27);
(2)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2.22);
(3)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第18号令);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07〕881号)。
1.2.4 地方法规
(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2005.1.1;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7.12.1;
(3)《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1999.1.1;
(4)《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9.1;
(5)《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7.9.1;
(6)《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4号),2001.10.1;
(7)《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2005.1.1;
(8)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粤环[2007]9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
1.2.5 导则与规范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国家环境保护局,HJ/T394-2007)。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部,HT 2.1-2011,HJ2.2-2008,HJ/T 2.3-1993,HT 2.4-2009,HT19-2011);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
(4)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 681-2013)。
(5)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1.2.6 工程资料及批复文件
(1)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电力设计院,2008.4;
(2) 《关于广州110千伏科城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广电规[2008] 289号),广东电网公司,2008.7.30;
(3) 《220千伏科城输变电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广州电力设计院,2009.8;
(4) 《关于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广东省建设厅,粤建设函[2009]193号,2009.5.15;
(5)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6)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2008.6;
(7) 《关于批准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函》(穗环管影[2008]305号),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08.10.28;
(8)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国寰天地环境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委托书,2011.8。
1.3 调查目的、原则和调查方法
1.3.1 调查目的
(1)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实、执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保护设计文件情况、工程环保措施情况,以及对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
(2)通过工程所在区域的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调查、监测,分析各项措施的有效性;调查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结果的评价,分析各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措施,对已实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3)通过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乡级政府和运行单位的走访,了解科城输变电工程周围居民的环保投诉情况,分析投诉原因和合理性,通过必要的监测,制定解决方案和对策。
(4)通过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对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在工程建设期和试运行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工程建设运行对周围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情况,针对公众提出的合理要求提出解决建议。
(5)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地从技术上论证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条件。
1.3.2 调查原则
本次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原则是: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 实用的原则。
(4)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实地踏勘、现场调研、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对输变电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
1.3.3 调查方法和程序
(1)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 681-2013)中的要求执行;
(2)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工程及环境保护设施、电磁环境、噪声治理及污水治理措施等内容;
(3)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本次环境调查的工作程序见图1-3-1。
图 1-3-1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程序图
1.4 调查范围、因子和验收标准
1.4.1 调查范围
本次验收调查范围与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相同,具体见表1-4-1。
表 1-4-1 调查范围
调查因子
环评评价范围
验收调查范围
工频电场强度
输变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与环评一致
工频磁感应强度
输变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与环评一致
噪声
输变电线路走廊30m
与环评一致
生态环境
输变电线路走廊两侧300m
与环评一致
1.4.2 调查因子
电磁环境:输变电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水平;按照新颁布的HJ705-2014要求,取消无线电干扰调查因子;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
生态环境:调查工程施工中植被破坏和恢复情况,工程占地类型、占地面积,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弃土渣场的恢复与防护情况等;
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和处理去向等情况。
1.5 验收标准
本次验收采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和环评批复文件中所采用的标准,对已修订或新颁布的标准则采用新标准作为校核标准。
1.5.1 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具体标准限值见1-5-1。
表 1-5-1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标准值
污染物名称
验收标准
标准来源
工频电场
居民区4kV/m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工频磁场强度
居民点0.1mT
1.5.2 声环境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其中城市交通干道执行4类声功能区标准,其他厂界执行2类声功能区标准,具体限值见表1-5-2。
表 1-5-2 声环境标准限值
项目
验收调查标准值
标准来源
校核标准
昼(A)
夜(A)
输变电噪声
60
5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2类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
70
5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4类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类
环境敏感目标
60
5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
70
5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a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a类
1.6 调查重点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工程试运营期造成的电磁环境、声环境影响,以及工程施工期对临时占地造成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恢复情况。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
1.6.1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影响调查将重点调查:工程的塔基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简易道路、牵张场地、弃土(渣)处置点等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并对已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
1.6.2 电磁环境影响
重点调查输电线路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受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的影响程度,分析对比工程建设前后的电磁环境变化,调查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电磁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超标的敏感目标提出降低影响的补救措施。
1.6.3 噪声影响
重点调查输电线路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受线路电晕噪声和输变电噪声的影响程度,分析对比工程建设前后的噪声变化,调查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超标的敏感点提出防治噪声影响的补救措施。
1.7 环境敏感目标
经现场踏勘,确定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7-1。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图1-7-1。从表中可以看出,验收调查期间的环境敏感目标与环评阶段有变化,敏感目标为保利香雪山(环评阶段广东油墨联合有限公司所在位置)和保利小区,其他敏感目标由于对应的线路取消而取消。
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表1-7-1 环境敏感目标情况
序号
敏感点名称
环评情况
实际情况
照片
位置
备注
环境特征
位置关系
环境特征描述
位置关系
1
保利香雪山
工厂,2层厂房
NE:25m
居民,12层住房
NE:15m
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
保利香雪山
220kV增科线解口G35入科城站科城侧线路2回220kV线路
2
保利林语
/
/
居民,高层住宅
W:28m
保利林语
3
老围村竹园街
居民,1~2层住房
19m
线路取消
/
竹园街
220kV增科线解口G10入庙岭站曾城侧线路
4
石油供销社北面2分散户
拆迁
线路,跨过
线路取消
/
拆迁户
5
中国石油供销社
/
/
线路取消
/
加油站
6
旺旺集团
工厂,2~6层厂房
NW:16m
线路取消
/
/
线路取消
保利林语
项目所在地
图1-7-1 科城地理位置、线路路径及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2 工程概况
2.1 线路路径走向
220kV科城输变电项目包括科城输电线路220kV出线2回,110kV出线2回,本期验收内容包括科城输电线路220kV出线2回及110kV出线2回。具体线路见“图1-7-1”。
220kV出线2回:
第一段为从500kV增城站科城出线构架至220kV增科线G10塔段线路(线路单线长1.43km);具体是从500kV增城站扩建科城间隔出线,于两间隔中间新建终端塔,然后220kV增科乙线接入220kV增宁甲乙线#2塔四回路塔,220kV增科甲线接入增宁甲乙线#3塔(220kV增宁甲乙线#3-#7塔共塔架设四回线路,上两回预留为220kV增科线)。220kV增科甲乙线与220kV增宁甲乙线同塔四回路架设至G7塔与220kV增宁甲乙线分开,双回路架设至220kV增科甲乙线G10塔;
第二段220kV增科甲乙线G35塔至220kV科城站进线构架段线路(线路单线长12.81km);改造原220kV广新线,将其改造为双回路共塔线路。于原220kV广新线#337塔西北侧新建转角塔G35,接上220kV庙岭线路,然后沿220kV广新线线行架设至220kV科城站;
220kV增科线G10-G35塔段为接入新建220kV庙岭站线路(庙岭项目)。
科城出线110kV至石桥站2回:
采用电缆~架空混合线路,先采用两回电缆出线,然后采用同塔双回架空线路进石桥站。新建电缆线路2×0.28 km、架空线路2×6.21 km(其中4.6 km线路由改造黄北线并加挂导线形成,0.95km线路利用原220kV增棠甲乙线线路走廊改造为共塔四回线路,0.66km为新建双回线路),双T接华圃至石桥线路后形成科城站至石桥双回线路(T接华圃至石桥线路0.9km列入110kV华圃至石桥线路工程,不属于本次验收范围内。
2.2 工程规模及验收内容
本工程规模及验收内容见表2-1-1。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表 2-1-1 建设规模及验收工程内容
项目组成
建设规模及内容
环评建设内容
变更内容
本次验收内容
与环评内容是否一致
220kV出线2回
至500kV增城变电站2回
第一段为从500kV增城站科城出线构架至220kV增科线G10塔段线路(线路单线长1.43km);
第二段220kV增科甲乙线G35塔至220kV科城站进线构架段线路(线路单线长12.81km);改造原220kV广新线,将其改造为双回路共塔线路。
220kV增科线G10-G35塔段为接入新建220kV庙岭站线路(庙岭项目)。
新建增城至本站220kV双回线路2×23.5km。其中2×1.2 km线路与增城至宁西线路同塔四回架设,本期仅加挂2回导线;2×9.6km线路已在科学城迁线工程中完成,本期更换线路横担及加挂导线。
G10~G35段线路不再建设,G35接入科庙线,G10接入曾庙线。线路长度由23.5km减少为14.24km。
详见线路路径图1-7-1。
属于
基本一致;G10~Gg35之间线路取消,环境敏感点较少
110kV出线2回
至110kV石桥变电站2回
采用电缆~架空混合线路,新建电缆线路2×0.28 km、架空线路2×6.21 km(其中4.6 km线路由改造黄北线并加挂导线形成,0.95km线路利用原220kV增棠甲乙线线路走廊改造为共塔四回线路,0.66km为新建双回线路),双T接华圃至石桥线路后形成科城站至石桥双回线路。
(T接华圃至石桥线路,不属于本次验收范围内)
采用电缆~架空混合线路。新建电缆线路2×0.2 km、架空线路2×7.9 km(其中2×6.1千米线路由改造黄北线并加挂导线形成),双T接华圃至石桥线路后形成本站至石桥双回线路。
(T接华圃至石桥110kV线路,不属于本次验收范围内)
科城站至科丰路之间(利用黄北线改建的双回110kV线路)基本不变;
而科丰路、开泰大道、开达路之间的路线不再建设。线路长度由8.1km减少为6.49km。
走线直行跨越科丰路,与现有220kV增棠甲乙线同塔架设(双回线改造为四回路)至开达路,与华圃至石桥双回线路T接。
详见线路路径图1-7-1。
属于
基本一致;
变更线路较短,不涉及环境敏感点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2.3 工程建设过程
2008年6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了《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8年10月28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以《关于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穗环管影[2008]305号)对该项目做出批复。
220kV科城出线至500kV增城变电站2回线路工程,2013年04月10日开工, 2015年7月4日竣工投产。配套110kV科城站出线至110kV石桥变电站2回,2013年6月15日开工,2015年7月4日竣工投产。
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见表2-3-1、图2-3-1。
表2-3-1 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
项目
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
资产单位
中国南方电网
所属调度
中国南方电网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运行单位
广州供电局变电一所
设计单位
广州市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州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州南方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从以上工程建设过程看,工程在开工建设前遵守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科城电缆出线
科城线路
终端场
保利香雪山
科城G35解口
保利小区
科城线路
科城线路
图2-3-1 科城输变电实景照片
2.4 主要工程变更情况
通过查阅工程设计、施工资料和相关协议、文件,220kV科城输变电工程的总体建设规模和设计方案发生变更。科城至增城线路分成2段,科城站至科庙解口G35段基本不变;G10~G35段线路不再建设,G35接入科庙线,G10接入曾庙线;G10至增城站线路基本不变。线路长度减少9.26km。
配套110kV科城站出线至110kV石桥变电站2回工程的总体建设规模和设计方案发生变更。科城站至石桥站线路分成2段,科城站至科丰路之间(利用黄北线改建的双回110kV线路)基本不变;而科丰路、开泰大道、开达路之间的路线不再建设;走线直行跨越科丰路,与现有220kV增棠甲乙线同塔架设(双回线改造为四回路)至开达路,与华圃至石桥双回线路T接。线路长度减少1.61km。
详见线路路径“图1-7-1”、表2-3-1。
2.5 工况负荷
本次验收调查监测要求机组在调查期间运行正常,符合验收条件。
2.6 工程投资
工程实际总投资为4529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91万元。而在环评阶段,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527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315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1.25%。
表2-6-1 工程环保投资统计
序号
项目
环评投资(万元)
实际投资(万元)
一
工程费用
1
绿化
——
58
2
降尘洒水
——
2
3
护坡、挡土墙
——
10
5
拆旧桩基
21
二
青苗补偿
400
三
合计
315
491
四
工程总投资
25270
45298.1
五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25%
1.08%
3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要求回顾
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3.1.1 声环境质量现状
属于2类区测点噪声现状值昼间为38.8~45.6dB(A),夜间为38.7~45.4dB(A),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的要求;属于4类区测点噪声现状值昼间为63.1~63.9dB(A),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4类标准的要求;夜间为62.7~63.8dB(A),超出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4类标准,这是其临近交通主干道开创大道、新元路,交通噪声较大所致。
3.1.2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工频电场:工频电场总量为0.5V/m~139.7V/m。其中在永和石油供销处北面分散户测得的工频电场最大,其原因是西南侧40m为500kV北增乙线。各监测点工频电场均满足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
工频磁场:线路沿线各测点的工频磁场总量为0.01μT-0.13μT,满足0.1mT标准限值要求。
3.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2.1 建设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声环境影响
主要噪声源有混凝土搅拌机、汽车、牵张机、绞磨机等机械噪声。
施工噪声源声级值一般为70dB(A)。仅考虑距离衰减的情况下,70dB(A)的单一源强在20m以外即可衰减到45 dB(A)以下。
本工程属线性工程,塔基占地分散、单塔面积小、开挖量小,施工时间短,单位塔基施工周期一般在1个月以内、施工作业时间一般在1周以内,且夜间一般不进行施工作业,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一般在50m以内)、短暂的(一般在7天以内),并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声环境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因此,本工程施工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能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不会构成噪声扰民污染,并且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即可消失。
(2)环境空气影响
施工初期,土石方的开挖和车辆运输都会产生扬尘。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明显增加。
送电线路是点位间隔占地的线性工程,各塔基开挖工程量小,点分散,且单塔施工周期一般在1个月以内、施工作业时间一般在1周以内,施工时间短。故塔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一般在7天以内)、小范围的(一般在50m以内),不会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构成扬尘污染影响,并且在施工完成后能够很快恢复。
(3)废污水环境影响
线路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为高温干燥天气下对塔基混凝土的养护洒水。
送电线路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少,施工时间短,且施工人员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生活污水采用当地已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并作为农用有机肥进行综合利用,不会对地表水水质构成污染。
在干燥、气温高的天气状况下需对塔基混凝土养护洒水(约5m3/塔基)。混凝土养护水采用罐车运送自来水,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水被吸收或蒸发的情况,适时补充,以节约用水。在养护过程中,绝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水体。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旧塔基、杆塔、导地线、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在做好上述环保措施的基础上,施工固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挖和施工临时占地影响、植被破坏影响、野生动物的影响。
1)土地占用
送电线路的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本工程永久占地为线路塔基占地,线路工程的牵引场、张力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属于临时占地。
本工程线路距离短,塔基主要利用现有的线路走廊,土地减少的相对量较小。此外,新增占地类型多为绿化用地和经济林地,避免了占用优质田地及林木茂密区域,尽量将影响减至最低程度。
2)植被破坏
线路走廊下植被类型主要为水稻、水田、香蕉树及道路中心及两侧的绿化及观赏植物,无国家级或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
工程永久占地破坏的植被仅限塔基范围之内,占地面积小,因此对植被的破坏也较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主要为施工人员对绿地及耕地的践踏,但由于为点状作业,且单塔施工时间短,故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短暂的,并随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步恢复。
3)野生动物
本工程处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区,受人为开发影响,线路附近无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因此,本工程施工单位合理堆放土、石料,并在施工后认真清理和恢复的基础上,不会发生土地恶化、土壤结构破坏。
本线路工程所挖土具有土方量较小、分散等特点,在建设期开挖回填后多余的土就地平整在铁塔四角之间的区域,然后撒上草种,使得土地得以恢复。
(6)水土流失环境影响
建设期土地、植被的损坏,造成水土流失。
在采取环保措施以后,线路工程在塔基建设过程中不仅确保了土石方挖填尽可能少,而且对各边坡进行了妥善的处置,保证了工程本身的安全,也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7)环境影响小结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上述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并加强监管,使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得到减缓。
3.2.2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在本环评选取的典型杆塔及预测参数条件下,各环境影响因子预测结果分析如下:
1)工频电场
11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在线路中心处最大,为3.47 kV/m,之后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工频电场均小于4kV/m。
22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5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最大值在边相导线附近,为7.69 kV/m,在边相导线外5.3m处满足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在地面4.5m高度处边导线5.4m外工频电场最大值为5.91kV/m,在边相导线外5.4m处满足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
220kV同塔四回线路:在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5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最大值在边相导线附近,为5.16 kV/m,在边相导线外3m处满足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
2)工频磁场
11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产生的工频磁场最大值出现在线路中心,为19.26μT,均小于0.1mT(100μT)的评价标准。
22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5m时,在地面1.5m、4.5m高度处产生的工频磁场均小于0.1mT的评价标准。
220kV同塔四回线路:在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5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产生的工频磁场最大值出线在线路中心,为17.68μT,均小于0.1mT的评价标准。
4)220kV同塔双回线路不同高度的工频电场预测
当导线弧垂对地距离7.5m时,在距地面0~30m高度范围内,仅在距地面14m以下、边导线外6m(距线路中心11m)之内的区域超标;而在边导线外6m处各高度工频电场强度均满足4kV/m的居民区标准要求,且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故针对本工程220kV科城~增城同塔双回线路,在边导线16m外的旺旺集团2~6层楼房各层的工频电场分别为1.01kV/m、0.81 kV/m、0.71 kV/m、0.56 kV/m、0.49 kV/m,均能满足4kV/m的居民区标准要求。
5)由以上预测结果可知:
11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居民区导线对地距离7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能够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220kV同塔双回线路在导线对地距离7.5m时,在地面1.5m、4.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分别在边相导线外5.3m、5.4m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能够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220kV同塔四回线路在居民区导线对地距离7.5m时,在地面1.5m高度处在边导线3m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能够满足相应评价标准。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110kV、220kV分别为10m、15m。根据本环评的预测计算结果,各高度达标距离均小于《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
(2)声环境影响结论
噪声类比监测结果可知:运行状态下110kV和220kV同塔双回送电线路弧垂中心下方离地面1.2m高度处的噪声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3)固体废物影响
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输变电检修人员产生的极少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运行后,输变电内可绿化土地均进行绿化,其他区域均进行了硬覆盖,地表基本无裸露,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补偿了部分因工程建设而减少的生物量。电缆线路沿城市道路敷设,电缆沟上方采用盖板硬覆盖,地表无裸露。
(5)环境敏感目标影响
根据模式预测和类比监测结果分析, 本工程对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如表所示。
表3-2-1 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结论
序号
环境
保护目标
房型
距线路位置
本工程对其影响
影响因子
评价结论
1
广东联合油墨有限公司
2层
NE:25m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
满足标准,拆迁范围之外
2
旺旺集团
2~6层
NW:16m
满足标准,拆迁范围之外
3
永和镇老围村竹园街
1~2层
S:10m
满足标准,拆迁范围之外
3.2.3 总体结论
220kV科城送电线路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路径选择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高压电网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在严格执行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规定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后,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是可行的。
3.3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3.3.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空气
文明施工,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
在线路塔基施工时,集中配置搅拌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塔基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塔基施工处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对土石方运输车辆要密闭并加盖蓬布,减少扬尘污染;此外,对于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区域应及时喷洒水,将施工扬尘的影响减至最低。
(2)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