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46658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化学试卷、选择题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B.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C. 人体血糖含量指的是血液中含葡萄糖的多少D.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用来制取肥皂【答案】B【解析】A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糖类,故A正确;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故B错误;C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故C正确;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可以用来制取肥皂,故D正确;答案为B。2.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水和溴

2、苯 B. 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C. 碘和四氯化碳 D. 硝基苯和水【答案】C【解析】A水和溴苯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A正确;B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B正确;C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D硝基苯和水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正确;答案为C。3.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A. FeFe3+ B. FeFe3O4 C. Al(OH)3A12O3 D. AlAl(OH)3【答案】D【解析】AFe溶解于过量的稀硝酸,可直接生成Fe3+,故A正确;BFe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Fe3O4,

3、故B正确;CAl(OH)3加热分解生成A12O3 ,故C正确;DAl无法通过化学反应一步生成Al(OH)3,故D错误;答案为D。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 石灰石烧制石灰是吸热反应C. 反应的活化能越大,该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就越大D. 将AgN03溶液滴加到KC1溶液中,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零【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键的断裂与形成,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故A正确;B石灰石烧烧过程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以进行,但不表示该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就越大,故C错误;D将AgN03溶液滴加到KC1溶液中,反应瞬间能够进行,说

4、明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零,故D正确;答案为C。5.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一定条件下乙醇和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B. 乙烯通入溴水中C. 乙烯合成聚乙烯 D. 光照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答案】D【解析】A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分子中H原子数目减少,属于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不符合;C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合成聚乙烯,属于加成反应,故C不符合;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D符合;故选D。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海洋经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Mg、B等金属B

5、. 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产品的长途运输C. 从海带中提取礤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答案】A【解析】A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不会获得Co、Au等,且硼不是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B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提供海产品能生存的环境,提高海产品的存活率,便于长途运输,故B正确;A海水中含碘含的是碘离子(I-),要从海水中提取碘单质(I2)必然会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C赤潮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的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水中N、P元素增高造成水域的水富营养化而造成的

6、,故C正确;故选A。7.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B. VIA族兀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 第二周期JV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D. I 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答案】B【解析】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最外层有5个电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故A错误;BA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侧,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B正确;C第二周期A族元素为C,质子数=核电荷数=6,但中子数不确定,中子数可能为6、7、8,故C错误;D同周期第A族元素金属性比第A族元素

7、强,但不同周期比较,如Na(A)、Ca(A),前者金属性较弱,故D错误;故选B。8. 甲烷的分子组成相当于1个碳原子和2个氢分子,1 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释放的热量与1 mol碳和2 mol氢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放热总量的关系是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_C. 两者相等 D. 没有相关燃烧热数据,无法对比【答案】B【解析】根据盖斯定律,1 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看成是1 mol甲烷先分解为1 mol碳和2 mol氢气,再完全燃烧,其中甲烷分解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则1 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释放的热量与1 mol碳和2 mol氢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放热总量的关系是 前

8、者小于后者,故B正确,答案为B。9. 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 Fe2O3固体中混有A1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B. SO2气体中混有HC1: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C. 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D. 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答案】A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为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在除杂时,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同时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操作简单、常见)。10. 科学家研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

9、线电波的照射下可以燃烧,其原理是无线电频率可以削弱盐水中所含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和氧原子,一旦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这种频率下持续燃烧。上述中“结合力”的实质是A. 离子键 B. 离子键与共价键 C. 极性共价键 D. 非极性共价键【答案】C【解析】水分子是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的,H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释放出氢原子”必须破坏水分子内的氢氧键,这是一种极性共价键,故选C。11.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Na2CO3制水泥SiO2太阳能电池AgI人工降雨MgCl2制 MgA1203焊接钢轨NaClO消毒剂H2SO4制炸药Na制 TiA. 5 个 B. 6 个 C.

10、7 个 D. 8个【答案】A【解析】Na2CO3可以用于制玻璃,不可用于制水泥,错误;SiO2应用于光导纤维,高纯硅用于太阳能电池,错误;AgI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电解熔融MgCl2可制Mg,正确;Al可以用于焊接钢轨,不是氧化铝,错误;NaClO可以用于消毒剂,正确;硫酸可以用于制造炸药,故正确;Na是活泼金属,可与熔融TiCl4反应制 Ti,正确;故选A。1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

11、子半径:WXYWC. a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D. 图中转化过程d物质在作为反应物时均即为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由转化关系图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CO,故A错误;B由NaH+H2O=NaOH+H2,可知H-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YW,故B错误;Ca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可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故C错误;D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点睛: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短周期元素W、X、Y

12、、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d为Na2O2,结合图中转化可知,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m为O2,则Y为O,a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b、c分别为CO2、H2O,e、f分别为NaOH、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以此来解答。13.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g)+B(g)2C(g),可以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体系压强不变 B. A的浓度不变C. 单位时间消耗mol A,同时生成2 nmol C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答案】B【解析】A该反应是

13、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BA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单位时间消耗nmolA,同时生成2nmolC只能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D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题关键,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可从浓度、温度、颜色、压强、百分含量等角度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注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不能用压强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14. 下列

14、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B. 反应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C. 反应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D. 反应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 双键【答案】B【解析】A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与水混合沉在下层,故A错误;B苯能与在空气中能燃烧,发生氧化反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故B正确;C苯能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中除了含有C、H,还含有N和O,不属于烃,故C错误;D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故D错误;故选B。15. 能正

15、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 + HC03- +20H- =CO32- +NH3 H20+H20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Ba2+ +OH- +H+ +SO42- =BaS04+ H2OC. 向硅酸钠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D. 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2H+ +C1- + ClO-【答案】A【解析】A.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NH4+ + HC03- +20H- =CO32- +NH3 H20+H20,故A正确;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时发生的

16、离子反应为Ba2+ +2OH- +2H+ +SO42- =BaS04+ 2H2O,故B错误;C. 向硅酸钠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iO32-+2H+=H2SiO3,故C错误;D. 氯气与水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H2O =H+ +C1- + HClO,故D错误;答案为D。点睛:明确发生的反应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17、“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16.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78 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B. 标准状况下,1.12 L HF中所含的分子总数为0.05 NAC. 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 NAD. 0.1 mol L-1 Fe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0.3 NA【答案】C【解析】A. Na2O2的电子式为,则78 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故A错误;B. 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 每个CO2和O2均含有2个氧原子,则由CO

18、2和O2组成的混合物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 NA,故C正确;D.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为C。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17. 向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

19、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甲 450 ,8 mol SO2 和 5 mol O2 乙 500,用 V2O5 作催化剂,10 mol SO2 和 5 mol O2 丙 500 ,8 mol SO2 和 5 mol O2 丁 500 , 10 mol SO2 和 5 mol O2 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C. 乙、丁、丙、甲 D. 丁、丙、乙、甲【答案】C【解析】已知温度越高、浓度越大、使用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由温度可知,甲中反应速率最慢;温度相同时,乙中使用催化剂,则反应速率最快;丙与丁比较,丁中浓度大,反应速率快,

20、则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乙、丁、丙、甲,故选C。点睛:比较反应速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增加物质浓度不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固体、纯液体和不参与反应的物质不行);增大压强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注意两种情况: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加入惰性气体);催化剂有正负之分;当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要分情况讨论。18. 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y轴表示A. 铜棒的质量 B. c(H+) C. c(SO42-) D. c(Zn2+)【答案】B【解析】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

21、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2H+2e-=H2;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B正确;C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C错误;D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故D错误;故选B。1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1Mg、Al稀盐酸偏转2Al、Cu稀盐酸偏转3A1、C(石墨)稀盐酸偏转4Mg、Al氢氧化钠溶液偏转5Al、Zn浓硝酸偏

22、转下列回答错误的是A. 实验1、2中铝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不相同B. 实验2、3中,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Al3e- =Al3+C. 实验4中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4OH- =A1O2- +2H2OD. 实验5中铝作原电池的负极【答案】D【解析】A. 金属的活泼性为MgAlCu,则实验1中铝为正极,而2中铝为负,故A正确;B. 实验2、3中,铝均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均为Al3e- =Al3+,故B正确;C. 实验4中,电解质溶液为NaOH,而Mg与碱不反应,此时铝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 +4OH- =A1O2- +2H2O,故C正确;D. 常温下铝遇浓硝

23、酸钝化,此时原电池的负极为Zn,故D错误;答案为D。点睛:把握发生的原电池反应及正负极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20. 某K2CO3固体样品中含有Na2CO

24、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 g样品加入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判断完全正确的是A. 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B. 肯定有Na2C03,肯定没有KNO3C. 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 肯定没有Na2C03和Ba(NO3)2【答案】Ax=10g假设13.8g纯碳酸钠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13.8g y=y13g若含有碳酸钠则得到沉淀的质量应该大于10g小于13g,而实际只得到9g,故一定含有硝酸钾,可

25、能含有碳酸钠,观察选项,故选A。二、非选择题21. 古代药性论中有关铅丹(Pb3O4)的描述是治惊悸狂走,呕逆,消渴”,铅丹(Pb3O4)也可作为防锈用涂料,呈红褐色,又名红丹。(1)将PbO高温焙烧可制得铅丹,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下面关于铅丹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由于其中含铅,易造成铅中毒,故应慎用B.用它配成的漆,附着力很强,在大气中有相当的稳定性C.红丹抗腐蚀性强,耐高温,耐酸、碱D.红丹不溶于水(3)请举例说明铁制品防锈的其他两种方法_。(4)铅丹具有氧化性,能与浓盐酸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简要回答检验上述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的实验方法_ 。【答案】

26、(1). 12PbO2O2=4Pb3O4 (2). ABD (3). 刷油漆、涂油等 (4). Pb3O48HCl3PbCl2Cl24H2O (5).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反应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解析】(1)将PbO高温焙烧可制得Pb3O4,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PbO2O2=4Pb3O4;(2)A.铅属重金属,其阳离子有素,应慎用铅丹,故A正确;B.铅丹(Pb3O4)附着力很强,在大气中有相当的稳定性,可作为防锈用涂料,故B正确;C.红丹抗腐蚀性强,耐高温,但能溶解于酸,故C错误;D.Pb3O4不溶于水,故D正确;答案为ABD;(3)铁在空气中

27、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油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4)Pb3O4中Pb有一个+4价、有两个+2价,且+4价的Pb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12,本身被还原成+2价Pb,生成PbC12,根据元素守恒得反应物与生成物:Pb3O4+HCl(浓)PbCl2+Cl2+H2O,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Pb3O4中一个+4价的Pb降低到+2价,降低2价;HCl(浓)中-1价的Cl上升到0价生成Cl2,上升1价2,所以Pb3O4和Cl2前面的计量数都为1,

28、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它物质前计量数,得各物质前计量数为1、8、3、1、4,故方程式为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Cl2+2I-=I2+2Cl-,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22. 煤是一种重要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变为清洁能源。由水蒸气和炽热的无烟煤作用可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混合气体,主要由两种无色无味气体组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在工业生产水煤气时,燃料层的温度会下降,这说明_。(2)提出猜想:水煤气的成分可能是 _和氢气,_和氯气;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填元

29、素符号)。设计实验: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一种,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3)你选择装置是(填字母代号)_。(4)实验结论:如果_,那么猜想_(填序号)是合理。【答案】 (1). 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 一氧化碳 (3). 二氧化碳 (4).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B (6).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7). (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1)因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随着反应的进行燃料层的温度会下降;(2)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由此可以推测水煤气的成分可能是CO和氢气或CO2和氢气;(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

30、石灰水检验;(4)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那么猜想是合理的;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猜想是合理的。点睛: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23. 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主族,B和 D同主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

31、填元素符号)。(2)写出与D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髙的物质电子式_。(3)单质E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具有强氧化性物质的结构式_。(4)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5)C与氧气燃烧的产物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6)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1). Na (2). (3). HOCl (4). 离子键和共价键 (5). 2Na2O22H2O=4Na4OHO2 (6). 2PH34O2=P2O53H2O【解析】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

32、次增大A和B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该化合物为NH3,则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A和C同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故C为Na元素;B和D同族,则D为磷元素;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则E为Cl元素,(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N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2)与P同主族的N元素的氢化物NH3,因分子间有氢键,沸点最髙,该物质电子式为;(3)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O的结构式为HOCl;(4)A和E形成的化合物HCl,A和B形成的化合物NH3,二者反应生成NH4Cl,NH4Cl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33、5)Na与氧气燃烧生成的Na2O2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6)非金属性越弱,氢化物越不稳定,N、P、Cl中P元素非金属性最弱,PH3最不稳定,其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H34O2=P2O53H2O。点睛:灵活运用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准确判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该化合物为NH3,则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A和C同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故C为Na元素;B和D同族,则D为磷元素;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则E为Cl元素,再逐一验证分析解答。24

34、. 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热量如图所示。 (1)等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_ (填“金刚石”或“石墨”)放出热量更多,石墨的燃烧热H= _。(2)12 g石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 生成气体36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3)已知:断开1 mol N2和1 mol 02分子中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946 kJ 和 497 kJ;N2(g) + O2(g)=2NO(g) H 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_。(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CO除去NO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金刚石 (2). 39

35、3.5kJmol1 (3). 252.0kJ (4). 631.5kJ (5). 2NO(g)2CO(g)=N2(g)2CO2(g) H=746.0kJmol1【解析】(1)图象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结合盖斯定律可知,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更多;图象分析1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110.5+283.0)kJ=393.5kJ,则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2)12g石墨物质的量为1mol,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依据元素守恒,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g,若生成一氧化碳质量为28g,生成气体36g,28g36g44g,判断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

36、,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1-x)mol,28x+44(1-x)=36g,x=0.5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依据图象分析,C(石墨,s)+O2(g)CO2(g)H=-393.5 kJmol-1 ;C(石墨,s)+ O2(g)CO(g)H=-110.5kJmol-1 ;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放出热量=393.5kJmol-1 0.5mol+110.5 kJmol-1 0.5mol=252kJ;12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252.0kJ;(3)根据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1、497kJmol

37、-1以及反应N2(g)+O2(g)=2NO(g)H=+180kJmol-1可设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x,则有:946kJmol-1+497kJmol-1-2x=180kJmol-1 得:x=631.5kJmol-1;(4)已知C(石墨,s)+O2(g)CO2(g)H=-393.5 kJmol-1 ,C(石墨,s)+ O2(g)CO(g)H=-110.5 kJmol-1,N2(g)+O2(g)=2NO(g)H=+180kJmol-1,由盖斯定律:方程式2-2-得 2NO(g)+2CO(g)N2(g)+2CO2(g)H=-746.0kJmol-1。点睛: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

38、应过程,同时注意: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H的换算关系。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25. 乙醇是一种常用的工业

39、燃料,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2)生产过程中检验玉米中是否完全水解的方法是_。(3)请写出“发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_、_ (4)操作a的名称是_,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以用试剂_。(5)根据上述生产过程,用5吨含淀粉70%的玉米,假设淀粉水解的百分率为85%,发酵过程的转化率为60%,则最终可以制得无水乙醇_kg(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 (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 取少量水解产物,加入碘水,若变蓝,则淀粉未完全水解,若不变蓝,则已完全水解 (

40、3). C6H12O62C2H5OH2CO2 (4). 制饮料 (5). 制干冰或制纯碱 (6). 蒸馏 (7). 无水硫酸铜 (8). 1013.7【解析】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为:玉米中含有淀粉,粉粹增大接触面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分解为C2H5OH和CO2,过滤掉废渣后,对滤液蒸馏得到乙醇(1)玉米中含有淀粉,粉碎玉米可以增大淀粉的接触面积,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2)淀粉遇碘变蓝色,可利用此性质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具体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水解产物,加入碘水,若变蓝,则淀粉未完全水解,若不变蓝,则已完全水解;(3)“发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二氧化碳可以制碳酸饮料、制干冰、制纯碱、制碳酸钙等;(4)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分解为C2H5OH和CO2,过滤掉废渣后,乙醇的沸点较低,可利用蒸馏操作把乙醇从滤液中分离出来;利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如果有水会变蓝色;(5)设可得酒精质量为mKg,则:(C6H10O5)n (淀粉)2nCH3CH2OH 162n 92n5103Kg70%85% mKg故162n92n=(5103Kg70%85%)m解得m1013.7。 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