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5∕T 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1396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5∕T 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65∕T 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65∕T 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65∕T 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65∕T 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020 Z06 备案号:DB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DB65/T 2779一-2007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on of Kanas scenic spots 2007-07国01发布2007-08-01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揭发布DB65/T2779-2007 目IJl=I 本标准根据GS/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阿勒泰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阿勒泰地区环境保护局、

2、阿勒泰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阿勒泰地区旅游局、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咯纳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阿尔泰山林业局、阿勒泰地区林业局、布尔津县喀纳斯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大西部旅游公司喀纳斯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振学、曹定贵、阿尔泰、梁勇、赛白、陈鸿江、谭卫平、了林新、凌芳、郭绍江、马新保、张万华、马晓勇、姚高峰。DB65/T2779-2007 喀纳斯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喀纳斯景区内旅游活动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要求、对管理部门的要求、对科研活动的要求、对开发经营者的要求和居民及游客守则。本标准适用于喀纳斯景区。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自然界是指非

3、人类创造的物互交所向成的地理空间。2.2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存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森林、草地、微生物、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2.3 自然保护是指保护人类及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其目的是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4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筹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2.5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

4、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版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6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2.7 森林公园是指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利用,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户外休闲活动的场所。2.8 地质公园是指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白然区域。2.9 森林旅游业是指以森林为依托,70满足人

5、们开展户外休闲旅游活动提供各种商品服务的一种产业,包招行、游、购、食、住、娱等。2.10 生态旅游是指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3 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DB651T2779-2007 3.1 基本要求3.1.1 景区管理部门要向公众系统地介绍景区的准确信息,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念、定位和要求向管理人员和公众引导和普及,以上各区在景区内的位置见附录A和附录B。3.1.2 突出国家对自然保护的要求,明确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价值,介绍世界上关于保护区的先进思想和做法,促进本景区自然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3.1.

6、3 明示景区界限,按国家标准制作标识牌安置在交界地,在景区管理界限内,协商好管理权责,确保管理覆盖到位。3.1.4 景区内产生的垃圾要集中在各收集点,任何垃圾不得随意云弃。3.1.5 景区开发旅游产品时坚持对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影响最低的原则并且遵从一定的行为守则,主要包括:一一防止或减少环境危害的措施:一防止负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措施;一一与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与规模相适应:一一与产品所在地的自然与文化环境相适应;一一参照生态旅游行业同行的观点:一一得到保护区管理者、土地所有者、政府自然保护部门或其他非政府自然保护组织的认同。3.2 景区内徒步和乘畜拉车旅游守则3.2.1 使用指定的线路。3.2

7、.2 对于一曰游活动,每组游客不得超过25人。3.2.3 对于需要过夜的野营旅游活动,每组游客不得超过8人,或者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规定限制人数。3.2.4 如景区内野营守则3.2.5 应使用指定的野营地。3.2.6 在没有指定野营地的情况下,不等使用具有高度保护价值的地区,保证营地与最近水体的距离不少于30mo3.2.7 若使用肥皂或其他洗涤剂洗涤或沐浴,则必须在离最近水体100m之外的地方进行。3.2.8 在没有厕所的地方,将粪便埋入至少15cm深的地下,且距离最近水体或野营地不得少于100m。3.2.9 野营不得点燃篝火,取火用火严格按规定进行。3.2.10 定期轮换使用野营地。3.3 景

8、区内车辆使用守则3.3.1 景区车辆应在指定的道路上行驶。3.3.2 在指定路口涉水过坷,过河需限速,要有限速标识,涉水路线应与河岸垂直,没有道路的区域不得乘车到该区域游览。3.4 景区内动力船守则3.4.1 船只产生的水流不应对河岸和湖边的环境产生破坏作用。3.4.2 船只应放慢速度,要有限制船只与岸之间距离和l船边的规定,使用消沾燃料,以确保动力船产生的水流不破坏沿岸环境和l不影响岸地游人。3.4.3 在船只经常使用和停泊的路线上,用绳索而非锚来固定船只。3.4.4 不得向水中排放被油脂或燃料污染的船舱污水以及未经处理的压舱水。3.4.5 船只的下水和污水只能在不会给环境带来影响的地方进行

9、排放。3.4.6 船只的维修应该在设计合理、管理良好的设施内进行。3.4.7 含有重金属或生物杀灭剂的防污涂料应在特殊的设施中擦除和清洗。3.4.8 使用降噪设备将噪声降低到不会干扰野生动物或影响游客游览的限制指标以内。2 DB65/T2779-2007 3.4.9 游船只宜在咯斜如湖南部二二分之-范围内t.动,ji进一步限制在其中、尚昆山没较少的东半部沼动a35 景区内非动力船守3.5.1 船只要避免j二期往米对环境形成的各种破坏。3.5.2 泼水区独木舟-牙l梅皮船向沿着特定的管理线路沾均。3.5.3 船只采用适当的停泊方式减少对柏物的破坏,在经常愕泊的地点,使用盯船设施。3.5.4 对船

10、只往来沿线和常用停出点要进行植被恢复和养护jJt定期监测。3.5司5乘船游览活动中向游宇平宣传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相关知识。3.6 景区内乘骑动物族带守则3.6.1 被骑乘动物应处于良好状态,符合动物检议要求,不好有在付动物行为3.6.2 采用景区管理者指定的游览路线。3.6.3 保j寺动物消沾,确信动物;不;m禁虫的方可进入景区服务。3.6.4 动物应在指定线路上行走,且行走在道路中间,避免道路交宽。3.6.5 避开有腐蚀假向的地区,只能在指定路口涉水过坷,涉水路钱与河岸男;豆。3.6.6 保证动物饲料纯度,避免杂草种子通过饲料传入去民并略生蔓延。3晤6.7 使用指定设施1旦使携式活动用栏供动物

11、过夜?不得将动物拴在树上,因栏距最近的水体不得少于100m,平均每头动物至少有1的活动边用。4 对管理部门的要求4.1 贯椭执行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注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接受立强自然保护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抒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检夜,投入资金肘子自然资源、白然环境的建设和管理。4.2 统一管理景区的各项建设,妥善处理经济建设、环境课护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4.3 定期对野生动植物资滋的种类、数量:、生长和i分布状况等进行监测,并建立资;)ji档案。按照规定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物种,向j在拌合适地段,建丘珍稀物手中保护小阿加以保护。4.4 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科学研究!作;

12、在不同区域建立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监测站,重点监测地带性植被动态、稀有残遗植物群落演替、珍稀勋、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动态、野生动物的牺息地、水文水质,随时掌握-自然资源飞自然环境动态变化。4.5 监督并约束景区内各种设施按规划进行建设。斗.6在不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和严楼道守相关法律洁规的前提卡,在批准范围内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并加强管理。在7对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建立咯纳斯野生动植物标本馆和图片瘁,供游客参观,增强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4.8 景区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景区内砍伐、开旦、开矿、挖沙、采川等活动。今沿林区主要干i莲、旅游点、旅

13、游路线建立与环撞相协调的r:m栏c莓.10负贡景区内火火、珩虫害、雪去;等自然灾害的防;有G4.11 为防止有寄生物进入,对外米物种手L木质材料进入喀纳斯景弘进行严格捡到;在i检疫。4.12 景区公安iJLH!J机构,在负责维护景区内的泊安秩序的同时,依法再处破坏自然资源、iLi然环境的违法行为。4.13 景区内野生动物对农牧民财产造成损失的,应给予4.14 对;景区的建没、管理以及tfJ然资源、自然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中做出显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4.15 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自己仔为,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前iis滥用职权飞玩忽职守、拘私舞弊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14、。5 对科研活动的要求。J DB65/T2779-2007 5.1 因科学研究的需要,进入景区从事科学研究观圳、调在活动的,应当事先向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按程序审核批准,活动过程中接受管理机构的监督。5.2 因教学或科研目的,需要进入景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景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手11活动计划,按和1厅;审核批准后进行。5.3 在景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景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6 对开发经营者的要求6.1 景区内开发建设和个人J5Y.自觉服从以自然保护为主,将景区建成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生态旅游基地的要求。6

15、.2 景区内各开发建设及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景区各项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接受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6.3 景区开发建设需要占用土地时,应按程序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买卖或者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景区内土地。6.4 景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和法律法规。6.5 景区内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主要生忠、繁衍场所造成危害的,应当避开迁徙通

16、道和饮用水源地。6.6 景区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野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和l资源消氏情况,确定保护区外围的野生植物禁采期和禁采区,为野生植物生长;创造更好的条利,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壮大。6.7 取得野生植物采集证的单位和!个人,所当按照采集证军11采集规范的要求进行采集。采集野生植物造成植被破坏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植被。7 居民及游客守贝IJ7.1 在景区内的居民,应遵守法律法规,服从喀纳斯景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并按照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生活经营活动。7.2 经批准可开办参观、旅游等项目。7.3 进入景区的游客,要服从景区管理,有秩序地开展旅游活动

17、。7.4 旅游活动按照景区管理部门规定的旅游点、旅游路线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7.5 游客和当地居民都有保护景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对破坏、侵占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权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7.6 当地居民和游客应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如窝、巢、洞、穴以及为保护野生动物建立的专用设施。7.7 当地居民应保护景区所有标识,不得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界标。7.8 在景区内不得从事猎捕、衍拈野生动物,捕扮鱼类,捕抓昆虫类写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类活动。7.9 在景区内不得从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采集,山售,加仁等各类活动。4 DB65/T2779-200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i嘻纳斯景区位置国5 DB65厅2779-2007附求B(资料性附录I咯纳斯保护区核心庆、缓冲!灭、科学实验!天位置!到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