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以校本研修的形式完成)
单元内容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计划课时
5课时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 重难 点及 解决 措施
教学重难点:认识小数,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解决措施: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运算。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教 法设 计学 法指 导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不能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小数的认、读、写位数不能超过两位,加减也限于一位小数。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本单 元教 材知 识结 构图
认识小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例1: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3:一位小数的加法
例4:一位小数的减法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的认识和读写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1、2题。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科书88页内容,展示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单价,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
学具
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1、 教师可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
2、 教学88页插图,可让学生尝试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允许有不同的读法,然后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跟着同学自己学读小数。
3、 例1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报出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然后提出问题,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接下去可让学生展开学习或讨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二、探究新知、认识小数
三、教学例1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出示商品标价牌。
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问: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4. 5 0 4元5角
0. 7 0 7角
0. 6 5 6角5分
3. 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 教学例1
1、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
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用小数写成几米?
3、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
厘米呢?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
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
6、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能改成两位小数?
7、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课堂总结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在数学信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交流中倾听他人发言,体会、理解小数的含义。
在学生已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讲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小数的含义。
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知识性的内容练习小数的读写。
作业设计(可附页)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板
书
设
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像5.98 0.85 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1)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 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2)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3)、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3---5题。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例2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教材并且 提示给出了几种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结果由学生完成,方法由学生选择。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1、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由整数的大小比较引出、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
2、 例题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自跳高的成绩,然后给出要排列名次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名次先后与米数大小的关系,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
3、 教材给出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多种方法,但教师可通过尝试不同估算策略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比较小数大小,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整数、分数有大小,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比较小数大小,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
1、出示课本例题
看了他们的跳高成绩,你能比较出哪个成绩跳得最高,比一比,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帮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的比较方法相同,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有整数部分的小数,要先比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2、 P92第3题:看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3、 第4题:直接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
4、第5题:颁奖台。。
四、小结
加强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作准备。
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主动探究解决的方法。
作业设计(可附页)
1、比一比
0.75○ 0.8 5.69○ 56.9 7.217 ○7.22
6.04○ 6.004 0.9 ○ 0.839 3.50○3.6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 0.720、 0.702, 0.712
( ) < ( ) < ( )
(2) 8.09, 8.91, 9.08
( ) < ( ) < ( )
(3) 3.87、4.53、3.45、3.78、4.53
( )<( ) < ( ) < ( ) < ( )
板
书
设
计
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 > 1.15 > 0.9 > 0.88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的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92-94页练习二十一的6------10题。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这是一节关于小数的读写与比较大小的综合练习。其中6、7题属于课外实践,6题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旨在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数,7题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出来。8题是小数的读写练习,通过读写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课外知识,9、10题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练习区别在于10题要求学生现提出问题再作比较,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能够较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比较小数大小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关于小数的读写与比较大小的综合练习。
1、6、7题属于课外实践,教师要早做安排,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只让学生交流汇报,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价钱及测量的结果。
2、8题是小数的读写练习,通过读写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再搜集许多课外的、学生感兴趣的、与小数相关的知识与学生分享。3、9、10题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练习,老师要结合10题,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积极植树造林的思想教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交流汇报
二、基本练习
三、比较大小。
四、你知道吗?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作业
一、 交流汇报:
93页6、7题。
二、基本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4.63分米=4( )6( )3(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 米 =(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3、写出小数:练习P93—8
三、比较大小
1、借助数轴上比较大小。P92-3
2、比较以元、米、分米做单位的小数。P92-4
3、借助情景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P92-5,
以上各题在学生独立比较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深化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分析思考
P94-10
让学生提出问题后思考,体会我国人均绿地的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结合本市申请生态绿
化城市的需要。
四、你知道吗?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作业
课外实践,早做安排,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交流。
作业设计(可附页)
1、在里填上“>”“<”。
0.9 0.7 0.20 0.53 0.03 0.31
0.40.04 0.02 0.16 2.04 0.42
2.面的小数从小到在排列起来。
7.01 1.07 0.71 0.17 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会填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95---97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1、2题。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本节课内容通过例3和例4两道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中的插图展示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有许多小朋友正在挑选文具。图中标出了8种文具的价格。例3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例3和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是引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做一做”的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2)问“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有多种选择。第(3)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看图发挥的空间较大。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1、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
2、 教学时,除了采用课本的例题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并自己提出问题。再从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进行讨论。
3、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例如,把0.8元改写成8角,把0.6元改写成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当然也可以用小数直接计算。学生不用竖式直接口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五.一劳动节已经过去了,你们过得一定很愉快吧?老师也利用假期陪孩子去公园转了转,买食物就花了58元,玩各种游戏花了39元,谁能用竖式帮老师计算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钱?再算算买食物比做游戏多花多少钱?(学生板演)说一说整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板书 )
(4) (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
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
(5) 集体反馈。
(6)集体讨论:0.6+0.8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
(7) 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指名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9)反馈练习:2.8+2.1 6.4+0.9
(10)、总结: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板演。
(6) 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7) 反馈练习:3.6-0.5 2.1-1.2
(8) 教师总结: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练习:
1、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
0.6+0.8的教学,可放手让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并以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竖式过程,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
作业设计(可附页)
1、小丽身高1.30米,比小明矮0.2米,小明身高多少米?
2、小明带5元钱到文具店买了一支3.7元的钢笔,他还剩下多少元钱?
3、一本《童话故事》定价6.4元,一本《动脑筋大王》定价12.7元。
(1)《童话故事》比《动脑筋大王》便宜多少元?
(2)他各买一本书,20元钱够不够?
4、一根绳子剪去2.5米后,还剩1.7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米?
5、巧算。
0.1+0.2+0.3+0.4+0.5+0.6+0.7+0.8+0.9=( )
板
书
设
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3:0.8+0.6= 1.4 (元) 例4:1.2-0.6=(元)
0 . 8 小数点对齐 1. 2
+ 0 . 6 - 0. 6
1 . 4 0. 6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课时安排
第五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97---98页练习二十二的3-----6题。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这是一节练习课,其中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再计算。第4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计算。第5题,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思考题,要求学生用指定的数字按要求写数。答案很多,练习时不必要求每个同学都把答案写全,学生能写出几个都应加以肯定。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练习课,
1、 基本的练习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第5题,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
3、 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4、思考题,要求学生用指定的数字按要求写数。答案很多,练习时不必要求每个同学都把答案写全,学生能写出几个都应加以肯定。但老师应把写数的方法(简单的排列)教给学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口算练习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四、布置作业
一、 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2、 P98 第6题。
3、P98 第5题。
第5题,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4.9比2.5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之友》部分习题。
加强学生基本的口算能力训练。
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知识的拓展及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可附页)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1米23厘米=( )米 10米3分米=( )米
6厘米=( )分米 1元4角5分=( )元
二、比大小。
0.3○0.03 0.33○0.53 0.8○50.9
0.06元○0.14元 3元○2.98元
0.38米○0.36米 1.8分米○2.01分米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与小数最接近的整数。
( )<2.4<( ) ( )>8.32>( )
( )<4.01<( ) ( )>12.64>( )
四、下面是五名学生跳远成绩统计表。 单位:米
姓名: 小华 小军 小强 小刚 小英
成绩: 3.42 3.04 3.32 3.40 3.34
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排列起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