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13659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5二次

2、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

3、高中都要涉及。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目       录1.1 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1.1.2  乘法公式1.1.3  二次根式1.1. 分式12   分解因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 方程与不等

4、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形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3.2 点的轨迹1.1 数与式的运算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在数轴上,数和数之间的距离例1 解不等式:4解

5、法一:由,得;由,得;若,不等式可变为,即4,解得x0,又x1,x0;若,不等式可变为,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若,不等式可变为,即4, 解得x4又x3,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x3|所以,不等式由|AB|2,可知点P 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      x0,或x4练   习1填空:(1)若,则x=_;若,则x=_.(2)如果,且,则b_;若,则c_.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

6、bsp;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3化简:|x5|2x13|(x5)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n

7、bsp;;(2)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          ;(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      ;(5)两数差立方公式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1  计算:解法一:原式=   &nbs

8、p;        =            =解法二:原式=            =            =例2  已知,求的值解: 练   习1填空:(1)(              );(2)            

9、     ;(3)                   2选择题:(1)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等于                     (      )(A)         (B)         (C)       (D)(2)不论

10、,为何实数,的值                   (      )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                    

11、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1.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等是无理式,而,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与,与,与,与,等等  一般地,与,与,与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

12、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意义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   (3)解: (1);       (2);       (3)例2计算:解法一:           &nbs

13、p;                               解法二:                                                      

14、;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  (2)和.解: (1),               ,又,         (2)               又 42,            

15、  42,               .例4化简:解:        例 5  化简:(1);         (2) 解:(1)原式                   (2)原式=,            所以,原式例 6  已知,求的值 解:,练  

16、习1填空:(1)_     _;(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 _      _;(3)_              _;(4)若,则_          _2选择题: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 )(A)  

17、     (B)  (C)   (D)3若,求的值4比较大小:2       (填“”,或“”)1.1.分式    1分式的意义形如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有下列性质:;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若,求常数的值解: ,     解得  例2(1)试证:(其中n是正整数);      (2)计算:; &

18、nbsp;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有(1)证明:,           (其中n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                     (3)证明:                        ,          

19、; 又n2,且n是正整数,           一定为正数,           例3设,且e1,2c25ac2a20,求e的值解:在2c25ac2a20两边同除以a2,得        2e25e20,       (2e1)(e2)0,       e1,舍去;或e2       e2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

20、2选择题:若,则                                       ( )(A)           (B)        (C)         (D)3正数满足,求的值4计算习题11A  组1解不等式:  (1) ;  

21、                     (2)  ; (3) 已知,求的值3填空:(1)_;(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3)_B  组1填空: (1),则_   _;(2)若,则_       _;2已知:,求的值C  组1选择题:(1)若,则                          

22、 ( )  (A)         (B)    (C)   (D)(2)计算等于                      ( )(A)      (B)      (C)      (D)2解方程3计算: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有1.1.1绝对值1(1);  (2);或   2D  

23、  33x181.1.2乘法公式1(1)  (2)   (3)2(1)D      (2)A1.1.3二次根式1 (1)(2)(3)(4)2C            31       41.1.4分式1    2B     3       4习题11A组1(1)或  (2)4x3   (3)x3,或x321       3(1)

24、 (2) (3) B组1(1)   (2),或     24C组1(1)C  (2)C   2   34提示: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         (1)x23x2;           (2)x24x12;       (3);   (4)   &nb

25、sp;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23x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23x2(x1)(x2)aybyxx图1242611图1231211图12212xx图121    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24x12(x2)(x6)(3)由图124,得11xy图125     (4)xy(xy)1(x1) (y+1) (如图125所示)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例2 &n

26、bsp;分解因式:      (1);         (2)解:  (1)=             =         或                       (2)=       =或  =       =   &n

27、bsp;   =3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bx+c(a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则二次三项式就可分解为.例3把下列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解: (1)令=0,则解得,        =                    =(2)令=0,则解得,     =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的一个因式

28、为                         (      )(A)     (B)     (C)     (D)2分解因式:(1)x26x8;                  (2)8a3b3;(3)x22x1;           &n

29、bsp;       (4)习题121分解因式:(1) ;                        (2); (3);       (4)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 ;                   (2);  (3);            

30、   (4)3三边,满足,试判定的形状4分解因式:x2x(a2a)1.2分解因式1 B    2(1)(x2)(x4)          (2)(3)  (4)习题121(1) (2) (3)  (4) 2(1);(2);(3);  (4)3等边三角形4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31、  因为a0,所以,4a20于是(1)当b24ac0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2;(2)当b24ac0时,方程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1x2;(3)当b24ac0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的左边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24ac来判定,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

32、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1)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2;(2)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23x30;         (2)x2ax10;  (3) x2ax(a1)0;  

33、 (4)x22xa0解:(1)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a241(1)a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a241(a1)a24a4(a2)2,所以,当a2时,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1;当a2时,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1,x2a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2241a44a4(1a),所以当0,即4(1a) 0,即a1时

34、,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当0,即a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1; 当0,即a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若

35、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x1x2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      p(x1x2),qx1x2,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 x2(x1x2)程x2pxq0的两根,出k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

36、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260,k7所以,方程就为5x27x60,解得x12,x2所以,方程的另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1x22(m2),x1x2m24     x12x22x1x221, (x1x2)23 x1x221,即  2(m2)23(m24)21,化简,得  m216m170,

37、  解得  m1,或m17当m1时,方程为x26x50,0,满足题意;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7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大方向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  xy

38、4,                  xy12             由,得  y4x,  代入,得x(4x)12,即        x24x120,x12,x26  或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             x24x120的两个根    解这个方程

39、,得                x12,x26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例5  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1)求| x1x2|的值;  (2)求的值;(3)x13x23解: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       ,)(3)x13x23(x1x2)( x12x1x2x22)(x1x2) ( x1x2) 23x1x2   &nbs

40、p;           ()()23()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则,| x1x2|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则| x1x2|(其中b24ac)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

4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则    x1x2a40,                    且(1)24(a4)0           由得     a4,由得     aa的取值范围是a4练    习1选择题:(1)方程的习题2.1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42、  (A)3          (B)3           (C)2         (D)2(2)下列四个说法:   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方程3 x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方程3 x2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43、nbsp;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5xa2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   )

44、(A)0             (B)1           (C)1        (D)0,或12填空:(1)方程kx2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2)方程2x2x40的两根为,则22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nb

45、sp;  (4)方程2x22x10的两根为x1和x2,则| x1x2|       3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27x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的方程x2(k21) xk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的值为                            

46、;                         (    )  (A)1,或1      (B)1          (C)1       (D)02填空:(1)若m,n是方程x2200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m2nmn2mn的值等于           (2)如果a,b是方程x2x1

47、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3a2bab2b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41  提示:(x13)( x23)x1 x23(x1x2)9习题212(1)2006  提示:mn2005,mn1,m2nmn2mnmn(mn1)1(20051)2006   (2)3  提示;ab1,ab1,a3a2bab2b3a2(ab)b2(ab)(ab)( a2b2)(ab)( ab) 22ab(1)(1)22(1)33(1)(k)241(2)k280,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8、  (2)x1x2k,x1x22,2k2,即k14(1)| x1x2|,;(2)x13x235| x1x2|,m3把m3代入方程,0,满足题意,m3C组1(1)B  (2)A  (3)C  提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为2,3和5(3)当k2时,x1x21,   x1x2,       2,得28,即,     4(1);  (2)x1x20,x10,x20,或x10,x20      若x10,x20,则x2x12,x1x22,m22,m4此时,方程为x22x

49、40,      若x10,x20,则x2x12,x1x22,m22,m0此时,方程为x220,x10,x225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x1x21,x1x2a,   由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得     (x11)( x21)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ax2与yx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2x2,yx2,y2x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ax2与yx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x2,y2x2

50、的图象先列表:x3210123x294101492x2188202818从表中不难看出,要得到2x2的值,只要把相应的x2的值扩大两倍就可以了yx2y2x2图2.2-1xOy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x2,y2x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2x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x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可以由yx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ax2(a0)中,二次项系数a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51、 函数ya(xh)2k与yax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图2.2-2xyO1y2x2y2(x1)2y2(x1)21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2(x1)21与y2x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2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2(x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3x2,y3(x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a(xh)2k(a0)中,a决定

52、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正左移,h负右移”;k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正上移,k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ax2bxca(x2)ca(x2)c   ,所以,yax2bxc(a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ax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ax2bxc(a0)具有下列性质:(1)当a0时,函数yax2bxc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函数取最小值y(2)当a0时,

53、函数yax2bxc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函数取最大值y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  求二次函数y3x26x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3x26x13(x1)24,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54、(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x /元130150165y/件705035若日销售量y是销售价x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销售价x120),日销售量y又是销售价x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设每天的利润为z(元),则z(x+200)(x120)x2320x24000    (x160)21600,当x160时,z取最大值1600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

55、,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例3  把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x2的图像,求b,c的值解法一:yx2bxc(x+)2,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x2的图像,所以,      解得b8,c14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x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x2bxc的图像由于把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x4)2

56、2的图像,即为yx28x14的图像,函数yx28x14与函数yx2bxc表示同一个函数,b8,c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4  已知函数yx2,2xa,其中a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分析:本例

57、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的取值进行讨论解:(1)当a2时,函数yx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2;(2)当2a0时,由图226可知,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y4;当xa时,函数取最小值ya2;(3)当0a2时,由图226可知,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y4;当x0时,函数取最小值y0;(4)当a2时,由图226可知,当xa时,函数取最大值ya2;当x0时,函数取最小值y0xyO2axyO2aa24图2.26xyOa224a22xyOaa24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

58、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练    习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  (A)y2x2                      (B)y2x24x2(C)y2x21                   (D)y2x24x (2)函数y2(x1)22是将函数y2x2                     (   )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