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11142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二十八)1单选题1、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 0 .4mol/L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溶液浓度偏高,原因可能是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B固体溶解后立即转移入容量瓶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D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答案:B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氢氧化钠的量减少,所得浓度偏低,故A不符合题意;B固体溶解后立即转移入容量瓶,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符合题意;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C不符合题意;D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2、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

2、2气体(HCl),饱和NaHCO3溶液BNa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答案:DA.二氧化碳不与碳酸氢钠反应,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加热法可除杂,故B正确;C.氧化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可除杂,故C正确;D.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NaOH,引入新杂质NaOH,故D错误;所以答案是:D。3、很多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有氮气或二氧化碳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相同体积的食品包装袋内

3、分别填充同温、同压的N2和CO2,则其中的N2和CO2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数C密度D分子数答案:D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分子数相同的分子,物质的量也相同。A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不同,根据m=nM可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故A不选;B氮气是双原子分子,二氧化碳是三原子分子,所以当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数相同时,原子数不同,故B不选;C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体积相同,所以密度不同,故C不选;D由以上分析可知,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数相同,故D选;故选D。4、分别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只有气体放出没有沉淀生成的是A饱和NaCl溶

4、液B稀NaHSO4溶液CMgSO4溶液DCuSO4溶液答案:B分析:钠投入溶液中,遵循“有酸先和酸反应,无酸和水反应”,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投入溶液均会产生气体,再结合生成的氢氧化钠的性质与溶液溶质的性质分析现象。A钠与水反应,导致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剂减小,会析出氯化钠晶体,A不符合题意;B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继续与NaHSO4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B符合题意;C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继续与MgSO4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C不符合题意;D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继续与CuSO4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有关物质

5、的量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5.85gNaCl溶解在1L水中,可以得到0.1molL-1的NaCl溶液B将100mL0.1molL-1的NaCl溶液分成20mL和80mL两份,每一份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将100mL0.1molL-1的NaCl溶液分成20mL和80mL两份,每一份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D向50mL0.2molL-1的NaCl溶液中加入50mL水,可以得到0.1molL-1的NaCl溶液答案:BA5.85gNaCl为0.1mol,而0.1molL-1的NaCl溶液的含义是每1L溶液中含有NaCl为0.1mol,5.85gNaCl溶液在1L水中,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A错误;

6、B将一种溶液分为两份,不管溶液的体积如何,溶液的浓度总是不变,B正确;C将溶液分为两份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溶质的物质的量n=cV,由于两份溶液的体积不等,故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错误;D50mL溶液与50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D错误。故选B。6、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消耗xmolH2SO4;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mol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Ay-2xamolL-1By-xamolL-1C2y-2xamolL-1D2y-4xamolL-1答案:D由

7、题意可知,一份滴加稀硫酸,使钡离子离子完全沉淀消耗xmol硫酸,说明溶液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为xmol,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使氯离子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mol硝酸银,说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ymol,xmol氯化钡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2xmol,则氯化钠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y-2x)mol,则原溶液中钠离子物质的量为2(y-2x)mol,钠离子浓度为2y-4xamolL-1;故选D。7、下列有关氯气的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Cl2B除去Cl2中的HClC干燥Cl2D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AABBCCDD答案:D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该装置缺少加热装置,无法制取氯气,

8、A错误;BHCl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B错误;C氯气是酸性气体,能与碱石灰反应而被吸收,不能用来干燥,C错误;D氯气和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则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甲、乙、丙常温下都为气体,2mol甲反应生成1mol丙和3mol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B甲的摩尔质量为17gmol1C同温同压下,生成丙和乙的体积比为13D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2:1:3答案:D分析:根据图示,甲是氨气、丙是氮气,2mol甲反应生成1mol丙和3mol乙,根据原子守恒,

9、乙是氢气。A由题给反应知,甲为氨气,丙为氮气,乙为氢气,1个乙分子即1个H2中含有2个H原子,故A正确;B甲为氨气,氨气的摩尔质量为17gmol1,故B正确;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所以生成丙和乙的体积比为13,故C正确;D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17:128:32=17:14:3,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多选题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向漂白液中通入过量CO2:ClO-+H2O+CO2=HClO+HCO3-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MnO2+4H+4Cl=Mn2+2H2O+2Cl2D碳酸钙粉末与新

10、制的氯水反应:CaCO3+2H+=Ca2+CO2+H2O答案:BCA向漂白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ClO-+H2O+CO2=HClO+HCO3-,A正确;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应写成化学式:Cl2+H2O=H+Cl+HClO,B错误;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MnO2+4H+2Cl=Mn2+2H2O+Cl2,C错误;D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钙粉末与新制的氯水反应,主要是碳酸钙与氯水中的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D正确;答案选BC。10、有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烟D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减弱答案:CDA新制氯水中含有显酸性的盐酸和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B次氯酸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从而表现出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B正确;C氢气为易燃性气体,在氯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遇到水蒸气会产生白雾,C不正确;D氯水久置后,HClO光照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大部分Cl2会转化为HCl,漂白性减弱,但酸性增强,D不正确;故选C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O2和CO2的密

12、度相同B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O3的电子数相同C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D质量相同的H2O和D2O(重水)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答案:BCA由PV=VMRT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故A项错误;B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因此二者所含电子数相同,故B项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22 .4L22 .4L/mol=1mol,氩气为单原子分子,因此1mol氩气中所含质子数为18NA=18NA,故C项正确;DM(H2O)=18g/mol,M(D2O)=20g/mol,因此质量相同的H2O和D2O(重水)的物质的量不同,二

13、者均为三原子分子,因此二者所含的原子数不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BC项。12、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l2能和铁反应,液氯不可用钢瓶储存B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燃烧,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原理生产盐酸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答案:BCA常温下,氯气和铁不反应,液氯可用钢瓶储存故,A错误;B这是工业生产盐酸的原理,故B正确;C新制氯水具有酸性,所以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D久置的氯水只有酸性,没有漂白性,所以不会使石蕊褪色,故D错误。故答案选BC。1

14、3、已知同温同压下,ag甲气体和2a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甲和2ag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B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2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11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2答案:ADA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ag甲和2ag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A正确;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ag甲和2ag乙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4,质量比为12,根据=mV知,其密度之比为21,B错误;C甲和乙的分子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个数的比值,C错误;D根据pV=nRT=mMRT知,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

15、乙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乐质量的反比,根据题干条件可知甲、乙的摩尔质量比为21,则压强比为12,D正确。填空题14、阅读并分析体检报告,可以初步判断体检者的身体状况。(1)在图中所示的体检报告中,表示葡萄糖指标的物理量是_(填字母)。序号项目名称英文缩写检查结果单位参考范围12*钾K4.1mmol/L3.5-5.513*钠Na140mmol/L135-14514*氯Cl103mmol/L96-11115钙Ca0.68mmol/L2.13-2.7016胱抑素CyaC0.78mg/L0.59-1.0318*尿素Urea4.18mmol/L2.78-7.1419*葡萄糖Glu5.1mm

16、ol/L3.9-6.121*无机磷P1.19mmol/L0.81-1.4522*总胆固醇TC4.65mmol/L2.85-5.7023*甘油三酯TG1.50mmol/L0.45-1.70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V1.08mmol/L0.93-1.83a质量分数b溶解度c摩尔质量d物质的量浓度(2)查看自己或家人的体检报告,哪些项目的指标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_(3)检测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和“mg/dL”(1L=10dL)。以“m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如

17、果以“mg/dL”表示,血糖正常值范围是_?若某人的血糖检测结果为92mg/dL,他(她)的血糖正常吗?_答案:(1)d(2)除了第16项胱抑素C外,其余指标都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3)70.2-109.8mg/dL血糖正常解析:(1)葡萄糖为5.1mmol/L,涉及单位为mmol/L,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而质量分数无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所以表示葡萄糖指标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故选d;(2)根据体检报告,除了第16项胱抑素C外,其余指标都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3)主要是把葡萄糖的单位mmol/L转化为mg/dL,即mmol/10dL180mg/10dL

18、18mg/dL;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以mg/dL为单位时,血糖正常值为70.2-109.8mg/dL,92mg/dL属于正常值。15、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 .0molL-1的NaOH溶液240mL。(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称量计算溶解摇匀转移洗涤定容冷却摇动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gNaOH。(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

19、正确的,下列操作会使浓度偏高的是_(填序号)。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5 .4gNaOH(1g以下用游码)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答案: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7.410.0检漏B(1)配制1 .0molL-1NaOH溶液的步骤: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洗涤烧杯及玻璃棒轻轻摇动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实验顺序为:;根据实验步骤即可判断出所用仪器还有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2)该同学将砝码与烧杯位置放反了,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0g

20、+10g-2 .6g=27 .4g;应称取NaOH的质量为1 .0molL-10 .25L40gmol-1=10 .0g;(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检漏操作;(4)A所称NaOH的质量偏小,浓度偏低;B所得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C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D左码右物称量时,m物+m游码=m砝码,故所称NaOH质量偏小,浓度偏低;故答案选B。16、在紫外线作用下,氧气可转化为臭氧:3O2=2O3,低空臭氧的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因此要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照射的中午前后进行户外活动。(1)O2转化为O3属于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g)和O3

21、(g)的分子数之比为_,密度之比为_。(3)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答案:(1)化学(2)3223(3)0.1N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判断,利用物质的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物质的物质的量及分子数;利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判断密度之比;(1)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是:化学;(2)根据n=mM计算,等质量的O2(g)和O3(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N=nNA进行判断分子数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根据PM=RT判断,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答案是:2:3;(3)1.6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根据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原子构成,根据n=mM计算,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故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小提示:此题考查混合物质的相关量关系,利用物质的量、质量、分子数等的关系进行计算。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