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课题
1-1-2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2、掌握碱金属、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碱金属、卤族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碱金属、卤族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碱金属与水反应视频,观察反应剧烈程度,根据课本P5科学探究1,思考原因。
观察、思考
通过观察现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现象探究本质。
组内讨论
展示归纳
【过渡】碱金属遇水反应剧烈程度不同,与原子结构有关吗?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问题】阅读课本P6-7页碱金属存在哪些共性和差异性?
【讲述】了解它们的共性和递变性,要从结构上入手,相似性:
1、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除Cs外都是银白色金属、柔软
3、熔点较低,有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良好,因此钠钾合金呈现液态,做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4、都能与氧气、与水反应。
递变性:由于从上到下,半径增大,造成性质有所不同,
1、密度从上到下增大的趋势(K<Na)
2、熔点从上到下降低,沸点降低
3、与氧气反应,Li只生成氧化锂,Na生成氧化钠外,还生成过氧化钠,其他和氧气反应更加复杂,生成超氧化物、臭氧化物等
4、和水反应更加剧烈
5、Li保存在石蜡中。
【板书】一、碱金属1.相似性:(1)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银白色金属(除Cs外)、质软、熔点低等;(3)与水、与氧气反应
2.递变性:(1)半径从上到下增大;(2)密度增大的趋势(K<Na),熔沸点降低;(3)氧气反应:Li只能生成Li2O,钠除氧化钠外,还有过氧化钠,其他生成物更加复杂;(4)与水反应:更加剧烈。
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
习题巩固
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B.碱金属单质都可保存在煤油中
C.钠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数少
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铯
2. 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思考、理解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碱金属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金属性强弱比较: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2、与水或酸反应,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4、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知识的汇总。
通过金属性比较把零散的认识升华到系统认识。
归纳迁移
【阅读】阅读课本P7-9自己总结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二、卤族元素1.相似性(1)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2)与氢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3)与H2O反应生成HX和HXO;(4)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递变性:(1)半径逐渐增大,密度由小到大,熔沸点由低到高,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态到固态;(2)氧化性减弱,和氢气反应的越来越难,且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讲解】随着半径的增加,和其他卤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我们有所了解。
【补充】
1、F无正价,没有含氧酸,HF为弱酸但腐蚀性强,CaF2(萤石)难溶于水,F2+2H2O=4HF+O2;
2、Br,Br2唯一一种呈现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保存时加少量水液封;
3、I:I2易升华,易溶于有机溶剂,淀粉与碘变蓝,I2+Fe=FeI2。
思考、回答
组内代表回答
根据碱金属知识归纳,让学生试着自己归纳总结和迁移
知识拓展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2、置换反应:非金属性较强的将非金属性较弱的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3、和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4、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5、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弱,其单质的非金属性越强;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其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根据课本内容以及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汇总。
总结、归纳
通过金属性比较把零散的认识升华到系统认识。
习题巩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Br比HCl的还原性强。
B.卤素是较强的非金属元素,故其单质只有氧化性。
C.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碘单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单质的颜色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为加深
C.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核数的增加而增强
D.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思考理解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总结归纳,结束新课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同时与原子半径也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其中一种元素的性质,对另外几种元素的性质也就所了解。
聆听、思考
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碱金属
1、相似性:
(1)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银白色金属(除Cs外)、质软、熔点低等;(3)与水、与氧气反应
2、递变性:
(1)半径从上到下增大;(2)密度增大的趋势(K<Na),熔沸点降低;
(3)氧气反应:Li只能生成Li2O,钠除氧化钠外,还有过氧化钠,其他生成物更加复杂;
(4)与水反应:更加剧烈。
二、卤族元素
1、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2)与氢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
(3)与H2O反应生成HX和HXO;(4)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2、递变性:
(1)半径逐渐增大,密度由小到大,熔沸点由低到高,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态到固态;
(2)氧化性减弱,和氢气反应的越来越难,且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