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00428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出师表》比较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师表比较阅读一 出师表VS后出师表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故临崩寄臣以

2、大事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参考答案: 1、寄

3、:托付 攘除:铲除 宜:应该 适:正好,正逢 2、D 3.A 4、 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 5、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二 出师表VS郗超荐贤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允许,许可)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

4、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注:郗(x)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元,大。译文:郗超与谢玄不善。郗超与谢玄不友好。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

5、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噬梁、岐2.译句(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6、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符坚的重任,依据是什么?5.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内容对两人做出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郗超: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6. 本文以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为背景,刻划了郗超 的高大形象。(知人善任、公私分明、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7.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者将郗超的一番通达的言论与“时人”对郗超的赞叹相结合,来

7、表现刻画人物。参考答案:1.刑:罚。赐:恩赐。善:好。狼:像狼一样。2.(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三 出师表VS吕氏春秋去私【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

8、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 ,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

9、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腹黄享 (tn):人名。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解词(1)以光先帝遗德 (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2译句(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

10、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参考答案:(一)1.刑:罚。赐:恩赐。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四 出师表VS隆中对(一)(乙)时(当时)先主屯(屯兵,驻守)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

11、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委屈,招致引来)也。将军宜枉驾(委屈车马)顾之。”由是(因此)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智谋方法)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认为)计将安(怎么)出?”译文: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

12、了,奸臣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要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一直到今天。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时先主屯新野( 驻扎 )(2)将军宜枉驾顾之( 应当,应该 )(3)躬耕于南阳( 亲自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中“君”指代诸葛亮。)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3.翻译下列句子。(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受任于败

13、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5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7(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 概述形势,对“奸臣窃命”深表愤恨,对汉王朝命运表示深切关注 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表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已任 表明几次相访的诚挚心意。8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

14、解对出一下联。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 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把) 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因此)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

15、侯中扬名做官。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 。五 出师表VS隆中对(二)(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一起)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最终)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确实)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被)之用,此可以为(把他作为)援而不可图(图谋,

16、谋取)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地方),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用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译文: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领周县的数也数不清。曹

17、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终能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以跟他争抢争胜。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地方,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这只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他。荆州北面占据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Zhu; “身”的意思是 亲自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不长庄稼(的地方) ,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译

18、文:_(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19、(原文回答)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示例: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

20、不愁我大业不成!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六 出师表VS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即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曹操之子),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若

21、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自己取而代之)。”亮涕泣曰:“臣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竭股肱(n比喻辅佐之臣)之力,效(献出,呈献)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译文: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

22、己取代他的帝位。”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哭泣地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象父亲一样侍奉他”。七 出师表VS自表后主(乙)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臣赋性(天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谁料)病在膏肓,命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天下),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

23、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仰仗,依靠)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译文: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盲,命垂旦夕。 念在老臣天性笨拙,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病在在膏肓,生命危在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布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

24、变得淳朴忠厚。臣初奉先帝,悉仰于官,不自治生。今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如果老臣死的时候,不使家里有多余的布匹、外面还有多余的财产,

25、(那样)会辜负了陛下(的厚望)。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约己爱民悉仰于官22翻译下列句子。(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21.躬:亲自,亲身 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约:克制 悉:全部,都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24.鞠躬尽瘁

26、,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八 出师表VS燕昭王求贤【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厚:丰厚,用做动词。)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

27、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指很多,虚数)。今王诚欲致(招来)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被任用),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聚集,奔赴)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注】厚:丰厚,用做动词。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三:指很多,虚数。致:招来。见事:被任用。凑:聚集,奔赴。译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郭隗先生说道:“

28、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君大怒。国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于是不到一年,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

29、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士争凑(聚集,奔赴)燕。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此)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5)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真的)9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0用

30、“”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文: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答案: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专题三: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阅读复习卷 班级:_ 姓名:_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31、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

32、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攘除 奸凶, (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5由是感激 (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孤不度德量力( ) 8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翻译下列的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问答题 (1

33、)甲文第一段及乙文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并找出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 甲文: 乙文: 甲文与 乙文相关句: (2)甲文两段诸葛亮回顾了与先帝之间的哪三件大事?回顾这些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3)“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结合乙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请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甲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思想感情: “忠”表现在: 4、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1)、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34、、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是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

35、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36、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 挟天子而令诸侯( ) (2)庶竭驽钝( ) (3)利尽南海( )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 (5)既帝室之胄( ) (6)深入不毛( )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8) 此诚不可与争锋 ( ) 2、翻译下列的

37、句子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3、对文章的理解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38、 (2)、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问答题 (1)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

39、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3)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 政治蓝图是: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3 答案 【一】 1、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排除(铲除)、拜访、感动激动、通“伸”伸张、估计、奔走效劳。 2、 (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2)这个人值得 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3)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4)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

40、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 (1)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3)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才能的人。(4)报先帝、忠陛下;忠: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的建议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 B D 【二】 1、挟持、控制;比喻才能平庸;全部取得;兴旺富裕;爱抚、爱惜;后代;不长草;大概;争强、争胜。 2、(1)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实在是不能与他争强。(3)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4)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当啊。 3 A B4、(1)“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