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8669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第1515章章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n n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n n二、宏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n n1.促进经济增长n n2.实现充分就业n n3.维持物价稳定n n4.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的

2、含义n n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调节社会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与结果的基本准侧和措施的总和。财政政策的目标: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手段:税收、公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2、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的工具三、财政政策的应用三、财政政策的应用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调节的对象调节的对象调节的对象主要是总需求主要是总需求主要是总需求主要是总需求.运用的原则运用的原则运用的原则运用的原则“逆风向行事逆风向行事逆风向行事逆风向行事”: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

3、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通过扩张的财政政存在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回升和充分就业。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回升和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分类:财政政策的分类:根据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的效应,根据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的效应,财政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分为:n n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增加公共支:是指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增加公共支出的方式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出的方式来增加社会总需求。n n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公共支:是指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公共支出的方式

4、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出的方式来抑制社会总需求。n n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没有: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没有影响,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影响,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n n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n n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n n减少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1998年之后,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当经济进入繁荣状态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当经济进入繁荣状态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的稳定。需求,以实现物价的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减少有利于抑制投资,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减少有利于抑制投资,转移支付的减少可以减少个人消费,这样就压抑了总需求。移支付的减少可以减少个人消费,这样就压抑了总需求。增加个人所得税(主要是提高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增加个人所得税(主要是提高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

6、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增加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增加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减少,从而投资减少,这样也会压抑总需求。司收入减少,从而投资减少,这样也会压抑总需求。我国在我国在19931993年之后,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年之后,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软着陆”所实施的所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就是一种紧缩性的,就是一种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国家发改委详解国家发改委详解“4“4万亿万亿”投资构成投资构成n n“4“4万亿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是,投资的具体构成是,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公路、机

7、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1.81.8万亿元;万亿元;用于地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 1万亿元;万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3700亿元;亿元;生态环境生态环境35003500亿元,亿元,保障性保障性安居工程安居工程28002800亿元,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1600亿元亿元,医疗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400亿元。亿元。国家发改委详解国家发改委详解“4“4万亿万亿”投资构成投资构成从投资构成可以看出,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

8、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政府的减税政策1 1、从、从20092009年年1 1月月1 1日起增值税转型,将减轻企业负担日起增值税转型,将减轻企业负担10001000多亿多亿.(.(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保持我国经济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稳较快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

9、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大,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大,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

10、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最小,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最小,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140多个实行增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第三节第三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点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点1 1、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是指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间接影响

11、投资和消费,实现宏观政策目标。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实现宏观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同样要坚持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同样要坚持“逆风向行事逆风向行事”的原则: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的原则: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以及降低利率,币政策,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以及降低利率,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而在经济繁荣尤其是通货膨胀严重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而在经济繁荣尤其是通货膨胀严重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紧缩银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紧缩银根来抑制总需求。根来抑制总需求。三、货币政策的工具三、货

12、币政策的工具(1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卖政府债券卖政府债券卖政府债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

13、目标。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影响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影响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影响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出和就业水平。出和就业水平。出和就业水平。买进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买进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买进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买进政府

14、债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从而增加货币供从而增加货币供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应量应量应量;迈出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迈出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迈出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迈出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供应量供应量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进而进而进而进而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因此因此因此因此,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

15、政策工具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2 2)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量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量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量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的政策。的政策。的政策。贴现政策是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贴现政策是贴现商

16、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贴现政策是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贴现政策是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当商业银行资当商业银行资当商业银行资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金不足时金不足时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是8 8所负的利息率就成为贴现所负的利息率就成为贴现所负的利息率就成为贴现所负的利息率就成为贴

17、现率率率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降低利息率降低利息率降低利息率.相反相反相反相反,

18、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这样就不得不这样就不得不这样就不得不减少对客户的伐木案或收回贷款减少对客户的伐木案或收回贷款减少对客户的伐木案或收回贷款减少对客户的伐木案或收回贷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提高利息率提高利息率提高利息率提高利息率.此外此外此外此外,贴现

19、率作为官贴现率作为官贴现率作为官贴现率作为官方利息率方利息率方利息率方利息率,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使一般利息率与使一般利息率与使一般利息率与使一般利息率与之同方向变动之同方向变动之同方向变动之同方向变动.(3 3)调整准备率)调整准备率)调整准备率)调整准备率: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它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20、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是这是这是这是,中央银行降中央银行降中央银行降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

21、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作为贷款放出作为贷款放出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降低利息率降低利息率降低利息率.相反相反相反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定要求定要求定要

22、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银行创造货币的从而又通银行创造货币的从而又通银行创造货币的从而又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提高利息率提高利息率提高利息率.除此之外除此之外除此之外除此之外,还有道义劝告还有道义劝告还有道义劝告还有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利息率利息率利息率利息率上限上限上限上限,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等调节工具控制

23、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等调节工具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等调节工具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等调节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 冻结资金近冻结资金近4千亿千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年12月月25日起,上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个百分点,将冻结金融机构点,将冻结金融机构3942亿元资金。亿元资金。根据央行金融数据显示,根据央行金融数据显示,2007年年10月末,广义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余额为39.42万亿元。此次央行万亿元。此次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决定上

24、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将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将因此被冻结近因此被冻结近4000亿资金。央行此举意在加强银亿资金。央行此举意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加大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加大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力度。的力度。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的股市表现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的股市表现次数次数公布时间公布时间调整前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幅度幅度公公布布后后首首个个交交易易日日沪指表现沪指表现1508年06月07日16.5%17.5%1%-1408年05月20日16%16.5%0.5%下跌1.84%1308年04月16日15.5%16%0.5%下跌2.09%1208年03月18日1

25、5%15.5%0.5%上涨2.53%1108年01月16日14.5%15%0.5%下跌2.63%1007年12月08日13.5%14.5%1%上涨1.38%907年11月10日13%13.5%0.5%下跌2.4%807年10月13日12.5%13%0.5%上涨2.15%707年09月06日12%12.5%0.5%下跌2.16%607年07月30日11.5%12%0.5%上涨0.68%507年05月18日11%11.5%0.5%上涨1.04%407年04月29日10.5%11%0.5%上涨2.16%307年04月5日10%10.5%0.5%上涨0.43%207年02月16日9.5%10%0.5%

26、上涨1.40%107年01月5日9%9.5%0.5%上涨0.94%20072007年后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年后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年后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年后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次数次数次数次数公布时间公布时间公布时间公布时间调整前调整前调整前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后幅度幅度幅度幅度公布后首个交公布后首个交公布后首个交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沪指表现易日沪指表现易日沪指表现易日沪指表现17170808年年1010月月1515日日16.5%16.5%16%16%0.5%0.5%16160808年年9 9月月2525日日17.5%17.5%16.5%16.5%1%1%下跌下跌

27、0.16%0.16%15150808年年0606月月0707日日17%17%17.5%17.5%1%1%下跌下跌7.73%7.73%16.5%16.5%17%17%14140808年年0505月月1212日日16%16%16.5%16.5%0.5%0.5%下跌下跌1.84%1.84%13130808年年0404月月1616日日15.5%15.5%16%16%0.5%0.5%下跌下跌2.09%2.09%12120808年年0303月月1818日日15%15%15.5%15.5%0.5%0.5%上涨上涨2.53%2.53%11110808年年0101月月1616日日14.5%14.5%15%15%

28、0.5%0.5%下跌下跌2.63%2.63%10100707年年1212月月0808日日13.5%13.5%14.5%14.5%1%1%上涨上涨1.38%1.38%9 90707年年1111月月1010日日13%13%13.5%13.5%0.5%0.5%下跌下跌2.4%2.4%8 80707年年1010月月1313日日12.5%12.5%13%13%0.5%0.5%上涨上涨2.15%2.15%7 70707年年0909月月0606日日12%12%12.5%12.5%0.5%0.5%下跌下跌2.16%2.16%6 60707年年0707月月3030日日11.5%11.5%12%12%0.5%0.

29、5%上涨上涨0.68%0.68%5 50707年年0505月月1818日日11%11%11.5%11.5%0.5%0.5%上涨上涨1.04%1.04%4 40707年年0404月月2929日日10.5%10.5%11%11%0.5%0.5%上涨上涨2.16%2.16%3 30707年年0404月月5 5日日10%10%10.5%10.5%0.5%0.5%上涨上涨0.43%0.43%2 20707年年0202月月1616日日9.5%9.5%10%10%0.5%0.5%上涨上涨1.40%1.40%1 10707年年0101月月5 5日日 9%9%9.5%9.5%0.5%0.5%上涨上涨0.94%0

30、.94%调整时间调整时间调整时间调整时间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定定定定期期期期存存存存款款款款三个月三个月三个月三个月半年半年半年半年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二年二年二年二年三年三年三年三年五年五年五年五年1990.04.151990.04.152.882.886.306.307.747.7410.0810.0810.9810.9811.8811.8813.6813.681990.08.211990.08.212.162.164.324.326.486.488.648.649.369.3610.0810.0811.5211.521991.04.211991.04.211.801.803.24

31、3.245.405.407.567.567.927.928.288.289.009.001993.05.151993.05.152.162.164.864.867.207.209.189.189.909.9010.8010.8012.0612.061993.07.111993.07.113.153.156.666.669.009.0010.9810.9811.7011.7012.2412.2413.8613.861996.05.011996.05.012.972.974.864.867.207.209.189.189.909.9010.8010.8012.0612.061996.08.2319

32、96.08.231.981.983.333.335.405.407.477.477.927.928.288.289.009.001997.10.231997.10.231.711.712.882.884.144.145.675.675.945.946.216.216.666.661998.03.251998.03.251.711.712.882.884.144.145.225.225.585.586.216.216.666.661998.07.011998.07.011.441.442.792.793.963.964.774.774.864.864.954.955.225.221998.12.

33、071998.12.071.441.442.792.793.333.333.783.783.963.964.144.144.504.501999.06.101999.06.100.990.991.981.982.162.162.252.252.432.432.702.702.882.882002.02.212002.02.210.720.721.711.711.891.891.981.982.252.252.522.522.792.792004.10.292004.10.290.720.721.711.712.072.072.252.252.702.703.243.243.603.602006

34、.08.192006.08.190.720.721.801.802.252.252.522.523.063.063.693.694.144.142007.03.182007.03.180.720.721.981.982.432.432.792.793.333.333.963.964.414.412007.05.192007.05.190.720.722.072.072.612.613.063.063.693.694.414.414.954.952007.07.212007.07.210.810.812.342.342.882.883.333.333.963.964.684.685.225.22

35、2007.08.222007.08.220.810.812.612.613.153.153.603.604.234.234.954.955.495.492007.09.152007.09.150.810.812.882.883.423.423.873.874.504.505.225.225.765.762007.12.212007.12.210.720.723.333.333.783.784.144.144.684.685.405.405.855.852008.10.092008.10.090.720.723.153.153.513.513.873.874.414.415.135.135.58

36、5.582008.10.302008.10.300.720.722.882.883.243.243.603.604.144.144.774.775.135.132008.11.272008.11.270.360.361.981.982.252.252.522.523.063.063.603.603.873.87历年银行存款利率变化表历年银行存款利率变化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n n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即M,其中关键性因素是利率。n n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37、制:货币供给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利率利率投投资资总需求总需求国民收入。国民收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3)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ISLM模型模型n nISLMISLM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是国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是国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是国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是国民收入与利息决定的模型。民收入与利息决定的模型。民收入与利息决定的模型。民收入与利息决定的模型。n n在在ISLMISLM模型中,可以显示储蓄(模型中,

38、可以显示储蓄(S S)、投资()、投资(I I)、)、货币需求货币需求(L)(L)与供给(与供给(M)M)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和利息率(Y Y和)。和)。n n利用利用利用利用ISLMISLM模型和可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模型和可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模型和可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模型和可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以,以,以,ISLM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IS曲线曲线n nIS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曲线,当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曲线,当曲线是描

39、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曲线,当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曲线,当S(Y)=I(IS(Y)=I(I)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线。线。线。n nISIS曲线上任一点,曲线上任一点,曲线上任一点,曲线上任一点,S=I,S=I,即总供给总需求相等,它表明,即总供给总需求相等,它表明,即总供给总需求相等,它表明,即总供给总需求相等,它表明,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低,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高。之所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低,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高。之所

40、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低,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高。之所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低,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呈反方向变化。以如此,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呈反方向变化。以如此,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呈反方向变化。以如此,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呈反方向变化。如图:如图:如图:如图:ISiY0Is曲线曲线 LMLMLMLM曲线曲线曲线曲线: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既,

41、既,既,既M=LM=LM=LM=L1 1 1 1(Y)+L(Y)+L(Y)+L(Y)+L2 2 2 2(i),i(i),i(i),i(i),i ,L L L L2 2 2 2 ,L,L,L,L1 1 1 1 ,Y Y Y Y ,也就是当也就是当也就是当也就是当M M M M不变,且不变,且不变,且不变,且M=LM=LM=LM=L时,时,时,时,i i i i ,Y Y Y Y 。iY0LMLM曲线YEiEiISLMEE0GNPISLM模型及运用模型及运用n n 把把把把ISIS曲线与曲线与曲线与曲线与LMLM曲线放在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两个曲线放在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两个曲线放在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

42、两个曲线放在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决定。如下图,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是两个息率的决定。如下图,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是两个息率的决定。如下图,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是两个息率的决定。如下图,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是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点,此时市场同时均衡的点,此时市场同时均衡的点,此时市场同时均衡的点,此时I=S=L=M,I=S=L=M,这是决定了均衡这是决定了均衡这是决定了均衡这是决定了均衡的利息率水平为的利息率

43、水平为的利息率水平为的利息率水平为i iE E,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 YE E.IS曲线移动曲线移动n n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同方向移动;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同方向移动;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同方向移动;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同方向移动;货币量的变动引起货币量的变动引起货币量的变动引起货币量的变动引起LMLM曲线的移动,从而引起利息率方曲线的移动,从而引起利息率方曲线的移动,从而引起利息率方曲线的移动,从而引起利息率方方向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方向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方向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方向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Y0YiEYE0ISISLMi0i0Y0 YYISr0rrLME00LM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Y1E2ISE1LMLMLM1 1IS1E0iY20Y0i0i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配。配。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