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4093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评论2023.05REGIONAL ECONOMIC REVIEW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刘 培李 小 建茹 雪陈 浩摘要: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问题是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探究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视角下“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形成逻辑与黄河流域的实践探索等内容,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第一,“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生态文明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对生态文明和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进一步阐释与拓展,也是生态文明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的融合延伸,具体体现在生态文明与共同富

2、裕的相对统一性上,体现在人与自然、人、社会、自身四维和谐协调发展上,也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第二,黄河流域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符合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在于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地区共同富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协调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共同富裕。第三,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生态文明思想、共同富裕理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之间的有机结合,其科学内涵主要包含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资源储备、生态治理能力、生态经济水平等四个维度,实践路径在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技术

3、、生态意识等不同方面,核心是处理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词:生态文明;共同富裕;黄河流域;演化逻辑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3)05-0095-13收稿日期:2023-06-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黄河流域城市群 生态共同富裕 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22CTJ007)。作者简介:刘培,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讲师,河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通信作者(郑州450046)。李小建,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4、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郑州450046)。茹雪,女,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讲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开封475001)。陈浩,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3)。【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社会普遍关心和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社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95区域经济评

5、论2023年第5期裕”实践作为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国家重大战略的一部分,是新发展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且上述内容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2021)、“十四五”规划(2021)、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等众多重要会议或报告中均有所提及,如“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上述关于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问题的阐述为未来进一步处理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6、思想指导。与此同时,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的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居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地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与社会共同富裕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重要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成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探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增强黄河流域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流域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对黄河流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因此,梳理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视角下“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形成过程,有效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态修复、区域协调发展等发展战略,深入探究黄河流域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

7、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生态化的富裕与普遍共同化的富裕,即“生态共同富裕”,对于进一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高质量发展,提升流域居民生活富裕水平、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生态文明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是“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生态共同富裕”是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有机统一的逻辑推演,生态共同富裕观包含了“共同富裕生态”内涵的重要论述,即共同富裕是普遍化的富裕,每个人都可以共享发展成果,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富裕和大自然富裕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包含了“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耿步健等,2022),即让

8、居民共享富裕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大自然风光,共享大自然生态化的产品。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生态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前提,共同富裕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一)“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的进一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实践的基础,“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对生态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在探索生态共同富裕思想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在生态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生态的“共同性”和“富裕性”,具有新的更高的时代价

9、值。表1基于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角度表达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现,到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再到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的过程(周宏春等,2019;于法稳,2018;成金华等,2019;庄贵阳,2020;魏海生等,2022),说明人类的永续发展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世纪初期,马尔库塞(1964)揭示科学技术没有根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标志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德内拉 梅多斯(1972)强调增长的极限以及人口和经济平衡的重要性;阿格尔(1975)认为资产阶级和工人自身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奥康纳(1997)提出的“双

10、重危机理论”认识到世界环境危机的内在根源藏于资本主义本身,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从雏形走向系统化。21世纪初期,乔尔 科威尔(2002)、张剑(2010)、王宏斌(2011)、张荣寰(2007)等学者提出生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注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周宏春(2019)、于法稳(2018)、庄贵阳(2020)、成金华(2019)等学者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表明,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源在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而新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是新阶段符合经济社96会发展规律的时代成果,也是对生态文明

11、建设实践内容的深度概括和总结,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上述生态文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阐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新发展阶段,“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新时代价值在于,第一,“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既需要考虑生态文明所包含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两山论”“命运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也要注意自然生态环境上的公平性和富裕性,不能为了生态文明而放弃物质文明,也不能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放弃生态文明,需要两者兼而有之。第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充分体现了

12、在生态建设上的“富裕性”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休闲等多维度的需求,才能满足多数人对于美好大自然环境的生态需求,体现生态的经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第三,“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充分体现了在生态建设上的“共同性”特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社会居民公共福利,富裕的生态环境对每个居民来说都是平等的,不具有排他性。居民都能够平等地享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景观,是践行共同富裕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兼顾了“富裕性”“共同性”和“生态性”特征,是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的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二)“生态共

13、同富裕”思想是对共同富裕理论在新发展阶段的进一步深化“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满足人民基本温饱和基本物质需求之外,人民对于生态文明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表1生态文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时间20世纪初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新发展阶段代表人物马尔库塞(1964)德内拉 梅多斯等(1972)阿格尔(1975)叶谦吉(1988)奥康纳(1997)乔尔 科威尔(2002)张剑(2010)王宏斌(2011)张荣寰(2007)周宏春(2019),于法稳(2018),庄贵阳(2020),成金华(2019)等重要事件1964年,单向度

14、的人1972年,反革命与造反1972年,增长的极限1975年,论幸福的生活1979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1988年,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1997年,自然的理由2002年,自然的敌人:资本主义的终结还是世界的终结2010年,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2011年,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2007年,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论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核心观点科学技术没有根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而是资产阶级统治和征服自然技术进步只能延长资源消耗的过程,而不能制止末日的来临资产阶级和工人自身是导致生态危机日渐严重的原因对生态文明概念做出较完整清晰的阐述双重危机理论,理清资本主义积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揭示

15、了世界环境危机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就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利益的社会制度注重强调社会主义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古代的黄色农耕文明(起源)黑色工业文明(经过)现代的绿色生态文明(落脚点)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意义标志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揭示增长的极限以及人口和经济平衡的重要性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地探索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从雏形走向系统化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生

16、态文明实践应该得到重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共赢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资料来源:作者整理。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97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在实现居民富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物质”富裕,也要注意“生态”富裕,既要注重富裕的“共同”普遍性,也要注意富裕的“共同”公平性。从共同富裕理论形成过程和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涉及马克思的共同富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共同富裕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科学发展观中

17、的共同富裕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1.马克思主义中的共同富裕理论托马斯 莫尔(1982)提倡的共建共享的公有制社会是对共同富裕状态的一种描述,如“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富裕”(林于良等,2021),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特征。马克思提出的共同富裕状态是“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的”,其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中关于共同富裕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公平性和共有性,如“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才有更大的可能满足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深度解放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大程度的提升,才能满足人民基本的物

18、质生活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物质类型和物质产量,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陈燕,2021;任保平,2018)。2.毛泽东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此阶段的共同富裕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上,制度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体现社会共同富裕的思想导向和践行社会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78)的系列制度安排,为后期的经济发展和迈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有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发展才有了保障。如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955)、“一化三改造”等,都体现出社会共同富裕的特征,其中

19、合作社的决议内容中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一化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上述内容和事件都给共同富裕打下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和伦理基础(谢小飞等,2021;朱格锋,2020)。3.邓小平理论中的共同富裕理论此阶段的共同富裕理论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先富”和“后富”的理论关系上,体现在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的内容上。在实现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允许一部分人依靠劳动先富起来(赵伟等,2021),鼓励部分地区、个人、企业、团体、集体组织等“先富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物质的丰富,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个过程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先富”

20、和“后富”的理论关系上,只有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后者跟着富起来,允许部分人先富,并让前者(先富者)带动后者(后富者)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李静波等,2022)。总体来说,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在于发展生产力,第二步在于解决区域差异、公平性和不平衡问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任保平,2018)。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此阶段的共同富裕理论主要体现在经济制度和社会分配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同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林于良等,2021),其本质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问题,其中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和解决“富裕”,社会公平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和公平正义问题。因此,经

21、济社会发展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解决多数人的富裕问题和社会公平性问题,不断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富裕目标。5.科学发展观中的共同富裕理论此阶段的共同富裕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收入分配上,分配制度在于合理的规范和调节收入,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劳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注重公平问题,在公平合理的制度基础上才能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核心,并且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等观点都是践行共同富裕思想的具体表现。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22、共同富裕理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共同富裕原则的坚持和发展。国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区域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98生态保护、减碳降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粤港澳大湾区、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推动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林于良等,2021;陈燕,2021;谢小飞等,2021)。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富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遵循,但共同富裕

23、的实现方式、实现程度、表现形式等内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胡鞍钢等,2022)。“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共同富裕理论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共同富裕理论在新发展阶段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富裕”特征的进一步深化。“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继承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注重经济效率”“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等实现富裕的思想,也提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富裕发展方向。例如,国家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文件和内容(2021)体现了“共

24、同富裕”思想,共同示范区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实现“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以现实社会发展为基础,科学务实的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为未来共同富裕建设规划提供更好的指导,保持了社会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多数人富裕性的要求。第二,对“共同”特征的进一步深化。在新发展阶段,“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既需要继承“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先富带后富”“社会整体的共同富裕”“合理分配”“公平与效率”等共同性特征,也需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中的“共享”理念,实现区域、城乡之间的高质量发展,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理念的“共同”普遍性特征

25、。第三,对“生态”特征的进一步深化。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突出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绿色”理念的“生态”性特征,因此,“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对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特征最好的阐释,并且其特征的价值内涵与“生态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是一致的,都体现了“生态性”。新发展阶段需要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使其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谢伏瞻,2021),主要体现在富裕的公平性和生态性上,而非单纯的物质富裕。同时,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就是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富裕的“生态性”和“共同性”,而上述思想就是“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本质内涵。因此,“生态共同富裕”思想

26、是对共同富裕理论在新发展阶段的进一步深化与延伸。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生态文明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的融合延伸“生态共同富裕”思想体现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中(耿步健等,2022),“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既体现了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体现了生态发展对于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态共同富裕”思想体现在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相对统一性上人民对未来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精神文化活动、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质量等各个方

27、面,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是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谢伏瞻,2021)。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既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又有显著的因果关系(沈满洪,2021),共同富裕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下的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同时也是包含生态文明思想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建立在“五位一体”所构成的福利体系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生态福利是共同富裕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谢伏瞻,2021),而且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力量。同时,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也可以阐释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过程,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生态文明发展(马俊,2021;谢高地等,2010),生态共同富

28、裕是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有机统一的逻辑推论和确证(耿步健等,2022)。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共同富裕问题既要考虑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共同富裕问题,也要考虑绿色低碳下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99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发展在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生态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兼顾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合理的区域产业空间格局等。“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生态良好、

29、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新路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等内容都是关于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相对统一性的描述,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内容(魏海生等,2022)。同时,在实现“两个百年”和2035现代化目标过程中,既需要满足人民“物质上的需求”,也需要满足其“精神和生态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生态共同富裕”思想能够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出来的生态价值也是人民的共同财富和福祉。实现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协调统

30、一,才能更好地期待在2035年达到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四维和谐协调发展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黄祖辉等,2021),共同富裕不是社会部分人的富裕,也不是某一方面或者某个区域的富裕,而是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富裕,是社会整体的富裕,是人民物质丰富、精神丰富、生态丰富等多维度的富裕(马建堂,2021),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条件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精神环境层面的富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龚云等,2022)

31、。从“物质富裕”到“物质、精神、生态富裕”的转折发展,既符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人民生活幸福感从“物质”领域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维领域),也符合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多维和谐的生态价值观(黄瑞媛,2019)。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道路的新阶段(范从来,2017),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也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人的更高层次和更多维度的发展才是共同富裕的目的,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满足人的物质、精神与生态需求和社会发展基础(谢伏瞻,2021),才能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高水平的富裕。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三)“生态共同富裕”思想

32、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浙江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出科学务实的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所以是社会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因为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居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追求,是因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共同富裕的内涵丰富(马建堂,2021;龚云等,2022),包含经济上和生态上的共同富裕,内容涉及物质、精神、生态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生态共同富裕”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载体,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指向,以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奋

33、斗目标,从而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人的价值的高度统一(成金华等,2019)。“共同富裕”是收入上的共同富裕,也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共同富裕。“生态共同富裕”是指生态产品的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水平都很高(黄瑞媛,2019)。生态性的产品供给既促进了社会富裕化的进程,也带动了生态化产业的发展,相反,社会共同富裕化的过程对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生态化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共同富裕”的具体内容涉及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产品供给、社会生产方式、居民生活方式、资源消耗、能源利用、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等各个层面,内容既具备“富裕”属性和“生态”属性,也具备“共同”属性。生态实现经济价值、社

34、会价值、生态价值和人的价值的高度统一图1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关系资料来源:作者绘制。100环境的公共属性使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魏海生等,2022),阐明了生态环境在公共社会福利中的重要性,突出了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在改善社会民生福祉中的重要地位,生态环境产品的自然属性使其成为具有“共同”属性和“生态”属性的产品,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了“富裕”“生态”“共同”属性的统一,并且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是具有普惠性质的重要民生福祉。总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自然和社会前提,生态产品的发展带动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共同富裕的进程对生态产品的

35、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共同富裕”是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生态富裕,在生态建设中实现生态产品富裕,在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中让“美丽”与“富裕”并肩同行(汪莹,2021),夯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态基底。三、黄河流域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符合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共同富裕理论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维度与高质量发展维度的发展战略,即生态维度与富裕维度,据此进一步拓展为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思想,即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相关理论间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36、。黄河流域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需求在于更好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实现地区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化解生态矛盾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双赢是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的实践之策(耿步健等,2022)。黄河流域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内容,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蕴藏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协调好区域与自然的关系,兼顾发展与安全,在发展中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其

37、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和发展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廖茂林等,2021)。黄河流域经过9个省区(位于地球96-119E;32-42N,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区域人口活动(人口约1.6亿)、文化交流、经济发展较为集聚的区域,然而黄河流域一直“体弱多病”,沿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保护意识弱、自然资源消耗大、自然环境修复不到位、工业污染长期存在等问题较为突出,此时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治理黄河流域环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既要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也要修

38、复流失的自然生态,逐步恢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两者兼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2019),这些都是黄河流域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前提,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实现了从“物质富裕”到“物质、精神、生态等不同方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图2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与形成资料来源:作者绘制。101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面都富裕”的转折发展,既符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满足居民对于“物质、精神、生活、生态”等多维度多层次的需求,也符合“天人合一

3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不同视角下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的生态价值观(黄瑞媛,2019)。(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地区共同富裕黄河流域既要实现“生态”保护目标,也要能满足“生存”的发展目标(廖茂林等,2021),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协调,实现地区物质与生态上的富裕,能够有效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的惠民、利民、为民,满足人民对于物质丰富度、精神愉悦度、生态欣赏度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普惠性,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2020),既体现“生态

40、共同富裕”思想,也说明共同富裕的实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好的生态产品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黄河流域既要实现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要实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上的共同富裕,让居民既享受到物质富裕带来的生活上的满足感,也享受到生态富裕带来的精神上的欢愉。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地区共同富裕,黄河流域发展规划纲要(2021)、河南省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21)等文件相继发布,内容涉及黄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廊道建设、资源开发、文化保护、区域协调、环境治理、治理制度、法治保障体系等,目标在于创建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带、提升区域之间的协调治理能力和资源利用

41、效率,以绿色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来实现流域的生态经济发展,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本土发展和区域均衡。在黄河流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之路,能全方位提升黄河流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生态惠民、利民、为民,推动区域共同富裕的进程。(三)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共同富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协调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好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治理、资源开发上的关系,同时在黄河流域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依据“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并结合乡村振兴、

42、精准扶贫、共同富裕、两山理论、生态治理、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实现“生态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时代紧迫性,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协调高质量发展道路,对进一步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强调“富裕性”“共同性”与“生态性”。“富裕性”上可以打造以黄河流域的汾河、洮河、渭河等干支流为依托的创新开放地、生态保护地、绿色发展带,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共同富裕;“共同性”上可以实现黄河上、中、下游之间,区域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动发展,实现多区域多维度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性”上可以加强黄河

43、流域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开发,建立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带、生态保护带、生态产品带等,最终达到区域生态共同富裕。四、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探索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为“生态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之纬,“生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耿步健等,2022),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关生态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在理论上有效结合了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富裕理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有利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有利于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生态”

44、的协调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一)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本质与时代内涵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探索过程,其实质就是处理好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视角下102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即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两个方面内容体现的是生态共同富裕思想中的共同富裕问题与生态富裕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问题,其核心在于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也就是与之对应的社会共同富裕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富裕问题,核心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创新、民生、环境、生态等维度(徐辉等,2020);或者包含新发展理念下

45、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维度(马海涛等,2020);或者包含学者提出的经济结构、创新驱动、生态宜居、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五个维度(张国兴,2020),具体内涵主要涉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质(张贡生,2020)、战略设计(任保平等,2021;孙斌等,2021;方创琳,2020;金凤君,2019)、重点领域(于法稳,2020)、治理理念和目标(郭晗等,2020;钞小静等,2020)等,黄河流域在兼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并以区域流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薛澜等,2020),在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协调性在促进流域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马建堂

46、,2022)。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本质,主要依据来源于共同富裕理论、生态文明理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其本质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主要包含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资源储备、生态治理能力、生态经济水平等四个维度)(沈满洪,2021;范从来,2017)(见图3)。对于“生态共同富裕”的四个维度,其中生态治理维度体现了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社会“公平性”特征;生态经济维度兼顾了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性”与“富裕性”特征;生态质量维度体现了生态的自然特征和环境特征;生态资源维度是在生态自然资源状况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生态富裕性”

47、,上述四个维度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态性”“共同性”“富裕性”这三方面的内容,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二)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路径在黄河流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内容,战略的实施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黄河流域践行“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要秉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中促进生态环境公平正义;要秉持“生态系统治理观”,在切实解决自然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秉持“两座山”理念,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中促进生态共同富裕(耿步健等,2022)。

48、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路径如图4所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问题,其本质是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金凤君,2019;Hong,et al.,2020;Xu,et al.,2004),即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其目标是实现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修复、城市环境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推动形成上、中、下游和东西区域贯通的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安树伟等,2020),以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

49、之间的矛盾,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双赢”目标下处理好彼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Xie,et al.,2021;Alf,et al.,2014;Zhang,et al.,2018;毛汉英,2020),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间的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演化逻辑与实践探索理论维度3理论维度1理论维度2理论维度4城市空气质量、降水量、气温、地形等生态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优良生态治理生态经济生态资源生态经济效率保持较高生态资源储备维持较高森 林 覆盖率、湿地面积、自 然 保护 区 面积等可 再 生能 源 占比、能源强度、绿色 全 要素 生 产率等城市绿化率、污

50、水处理率、工业废水达标率、污染治理投入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能力强“生态共同富裕”水平图3黄河流域“生态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本质资料来源:作者绘制。103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5期协同(任保平等,2021),以及“人地协调”与“空间协调”(李小建等,2021;Wang,et al.,2010)。同时协调好不同类型城市群彼此发展方向的协调性(金凤君,2019),在错位分工中互补协调发展(于法稳,2020)。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也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即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与经济开发布局之间的关系、重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重点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